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善臂菩萨会第二十六
  鸠摩罗什译。
  佛在王城竹园。为善臂说六度。
  善顺菩萨会第二十七
  流志译。
  佛在园中。城中菩萨善顺。恒以五戒八斋化人。令修六度四等。帝释试验。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铃。价过南洲。谓波斯匿王贫。见而与之。王问谁证我贫。佛与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从地涌出。为作证。说三种功德资粮。复说三十二法。能勤修。则见如来。王以二衣施之。善顺不受。王求以足踏之。转施贫苦。令得益。劝之见佛。兼为王说菩萨法门眷属。
  勤受长者会第二十八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城中勇猛授长者。与五百人见佛。问求菩提者。云何学。云何住。云何修行。佛答。大悲六度。云何观身命财。无贪吝。教以观身过患。佛说四十四种观身。长者得忍。佛为授记。
  优陀延王会第二十九
  流志译。
  佛在瞿师罗园。比丘俱。舍摩夫人供养佛僧。帝女夫人。赞於优陀延王。王怒。以箭三射。舍摩入慈心三昧。箭还住王顶上空中。王惊悔。舍摩劝见佛忏罪。因问女人过患。佛为说丈夫种种愆过。王受三归。作优婆塞。
  妙慧童女会第三十
  流志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王舍城长者女妙慧。年八岁。诣佛问法。佛说四十行。女发大愿。动地雨华。众变金色。次答文殊问。文殊赞之。佛说其发菩提。经三十劫。然后佛始发心。女发大心。似三十岁。知法比丘。众获益。
  恒河上优婆夷会第三十一
  流志译。
  佛在园。优婆夷礼足。与佛问答。佛说第一深义。
  无畏德菩萨会第三十二
  佛陀扇多译。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大菩萨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阇王宫。王女无畏德。年十二。安坐不起。王令起。女即种种诃弹声闻。舍利目连皆被屈。又以誓愿。令诸声闻得见香象世界放香光明佛。次答迦叶须菩提罗睺罗父王问。然后下床礼敬施供。同至佛。现丈夫身。与母月光夫人同受记。
  无垢施菩萨应辩会第三十三
  聂道真译。
  序品。佛游园中。比丘菩萨俱。文殊等八人。舍利弗等八人。各发胜愿。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八岁。与诸婆罗门出城。浴天像。自说初生七日。知三宝功德。即趋声闻处礼足。王亦随至 声闻品。女问。八声闻皆不能答 菩萨品。女又问八菩萨。须菩提等既受法食。不须乞食。遂还。女以偈问佛。菩萨诸行 菩萨行品。佛答十八种四法。女即誓行。剎动雨华。天乐鸣。变成十六童子。此人修行六十劫。文殊乃发菩萨心 授记品。佛为授五百婆罗门记。
  功德宝华敷菩萨会第三十四
  流志译。
  佛在灵山。开敷功德宝华。问持佛名证菩提之义。佛说持名功德。东无量功德宝庄严威德王。南功德宝胜庄严威德王。西一切法殊胜辩才庄严。北积集无量辩才智慧。东南千云雷吼声王。西南最上妙色殊胜光明。西北种种胜光明威德王。东北无数劫积集菩提。上方虚空吼声净妙庄严光明照。下方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
  善德天子会第三十五
  流志译。
  佛在园。与比丘菩萨欲色诸天子俱。佛勅文殊为诸天说佛境界。平等无数无依无所得。次受善德请。现大神变。往兜率说四种法。不放逸。摄一切佛法。住戒多闻。住定行慧。住通起智。住寂常观。又八种八法。又不放逸。保三乐。离三苦。超三畏三有。离三垢。满三学。近三宝。离诸度三障。而获三伴。又三十七品。又光照上方普贤剎。持法炬菩萨来见。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
  达磨笈多译三。菩提流志译一。
  缘起品。佛住灵山。比丘菩萨八部俱。文殊入无诤三昧。震动十方剎。入普光无垢庄严三昧。大集十方诸佛。来到佛所。皆入隐身三昧。迦叶舍利弗须菩提入二万三万四万三昧求之。不见微相。文殊遣化佛菩萨。遍召诸天 开实义品。文殊善住问答 文殊神变品。善住意先发后至。文殊后发先至。华台佛菩萨偈赞。众益地动 破魔品。文殊入破散诸魔三昧。魔见衰相。恐怖归佛。次说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复有六种四法 菩萨身行品。十方菩萨从隐身三昧起。各现其身。文殊问菩萨名义。佛答之 破菩萨相品。明初发心义。无生忍义。超入诸地义 破二乘相品。明真出家戒行禅等义。慧辩是婴儿凡夫。得陀罗尼是愚痴凡夫。余智人皆顽钝。五百比丘诽谤堕地狱。佛说其出时。速能证入 破凡夫相品。说三毒及谤性恶法门 神通证说品。文殊入如幻三昧。为五百五通菩萨。执剑害佛。以除分别心。入无生忍 称赞付法品。
  阿阇世王子会第三十七
  流志译。
  佛在灵山。王子师子与五百人见佛。问答说颂。佛授其记。
  大乘方便会第三十八
  竺难提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俱。智胜问方便。佛答之。明众尊王菩萨与女人同坐事。树提梵志十二年摄受女人。无垢比丘容女借宿。爱作菩萨度德增女。阿难赞叹。迦叶有空泽大城之喻。次因德菩萨问。说示现八相十恼。方便化众生。非有实事。
  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
  阇那崛多译。
  佛在迦兰陀。比丘俱。跋陀罗波梨长者。与眷属。向世尊问疑。佛对阿难说长者受乐。帝释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则又胜之。於乐光佛时作大法师。开示未闻。以是法施因缘。九十一劫福报。长者问众生神识相貌名义。佛具答之。真月问。色及欲取。见取戒取。云何观。佛亦答之。大药王子菩萨问神识从此身移。当有何色。佛答。如幻师火。水内人影。如风轮。如眼见虚空。及问答福罪事。又答贤护问聚集阴移名义。
  净信童女会第四十
  流志译。
  佛在园。比丘菩萨及劫贤诸菩萨文殊等六十贤护等十六人兜率天子二万俱。波斯匿王女名净信。问法。佛答十二种八法。又转女身二种八法。净信与五百童女得记。
  弥勒菩萨问八法会第四十一
  菩提留支译。
  佛住灵山。比丘菩萨俱。弥勒问速成菩提法。佛答八法。深心。行心。舍心。善知回向方便心。大慈心。大悲心。善知方便波若波罗蜜。
  弥勒菩萨所问会第四十二
  流志译。
  佛在鹿林。比丘菩萨俱。弥勒问。几法离恶道恶知识。速证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弥勒偈赞。阿难叹其辩才。佛明十无数劫。焰光游戏妙音自在王佛时。为婆罗门子贤寿。悟无生。获神通。本先四十劫。发心行道。由我猛勇精进。行二种十法。故超之。次明弥勒在昔所行。善巧方便安乐之道。次明见一切义太子施血。妙华太子施髓。月光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释迦弥勒本愿不同。
  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
  附秦录勘同偏入。
  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为迦叶说菩萨二十种四法。又三十二法。又如地如水喻。又中道真实观。又菩萨为真佛子。又毕竟智药。又当来比丘犬逐块。又二不净心。读外道书。畜好衣钵。二坚缚。一见。二利养。二障法。一亲近白衣。二憎恶善人。二垢。一受烦恼。二贪檀越。二雨电坏善根。一败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痈疮。一求见他过。二自覆罪。二烧。一垢心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病。二病。一怀增上慢。二坏他大心。又四种沙门。一形服。二威仪欺诳。三贪名。四真实。四种破戒似持。一说有我论。二身见不灭。三取相行慈。四见有所得。於是二万比丘得解脱。二万二千人得法眼净。五百比丘去。佛化比丘。随与问答。令其解脱。还诣佛所。答须菩提诸问。又众益如前。普明问住问学。佛答不取不着。发大精进。习大法船。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
  道龚译。
  沙门品。佛在灵山。比丘菩萨俱。迦叶问沙门义。佛答之。并说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裟。及破戒不能消信施 比丘品。说比丘法。及恶比丘坏正法。有十六种门恶法 旃陀罗沙门品。恶沙门如旃陀罗。多诸恶名。五百还俗。佛记信解惭悔。得生兜率。在弥勒初会数中 营事比丘品。详明营事法 兰若比丘品。详明兰若法。五百比丘漏尽解脱 乞食比丘品 粪埽衣比丘品。
  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
  流志译。
  佛在灵山。与比丘菩萨。十六在家菩萨。六十无比喻心菩萨。贤劫诸菩萨。及无尽慧等六万菩萨俱。无尽慧问菩提心义。依何义得修行。佛答菩提无言说。依言说。以十波罗蜜为十发心。诸度皆以十法为首。十地有先相。圆满有十三昧。十陀罗尼。无碍光师子幢天子叹佛及法。佛说受此法者不退。
  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
  曼陀罗仙译。
  佛在园。千比丘千菩萨俱。文殊舍利弗晨至。佛问欲见如来耶。文殊即说正观如来法门。佛印许。舍利弗与文殊问答深义。文殊与佛。深明修般若义。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福田无差别。地震获益。次明入不思议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次授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为无相印。
  宝髻菩萨会第四十七
  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与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俱。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八千人俱。以一宝盖。覆此忍土。雨华说颂。礼足。问清净行。佛答。一度无极。二遵佛道品。三具足神通。四开化众生。次详六度。三十七品五通。明化众生有二十事不厌生死。普坏世佛时。珍宝菩萨。问益众生严道场事。佛以无放逸答之。彼时珍宝。即今宝髻。又开化有四法。又离垢光佛时。极妙精进菩萨。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业首太子。彼菩萨即今世尊。太子即今弥勒。又菩萨一种四法自在道业。宝髻以髻中明月珠。贡佛发愿。佛为授记。
  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
  流志译。
  佛在园。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致书与女胜鬘。称扬佛德。胜鬘发书寻绎。遥空礼佛。佛即现身。彼即说偈。佛为授记。胜鬘发十愿。感天华大音。又发三愿。佛印赞之。又发一大愿。摄恒沙愿。所谓摄受正法。复说广大义。威力。佛印许。又说了义。明二乘为不了。以不出变易生死。不断住地无明故。唯一佛乘一归依一实谛为了义耳。佛印许。又三种人入大乘。一甚深法智。二随顺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余错谬者。一切天人共摧伏之。佛亦印之。乃放光升空步还。告语阿难及天帝。结名付嘱。
  广博仙人会第四十九
  流志译。
  佛在恒河岸。无量比丘俱。广博仙人与五百同行来见。问施及施义。施主施者。佛详答之。并三十二种不净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无上施。又九大施。次答中有识及明智识差别。次说六道来生差别。略说持鬘四王忉利。余未说。

一心奉请大方广三藏经  北凉中天竺昙无谶译。
  第一会同本异译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共惟净等译。
  即第三会同本异译。分二十五品。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佛说无量寿经
  曹魏天竺沙门康僧铠译。
  佛说阿弥陀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以上四经。并同第五会而异译。唯法贤译本有慈氏问答最妙。但不足四十八愿之数。
  佛说大阿弥陀经
  赵宋国学进士王日休。会前四译。未见宝积五会本。又於发菩提心句。或载或亡。或云不发。
  佛说阿閦佛国经
  支娄迦谶译。
  即第六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十法经
  萧梁扶南国沙门僧伽婆罗译。
  即第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普门品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第十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宋中印度沙门法护等译。
  即第十二会同本异译。
  佛说胎胞经
  竺法护译。
  即第十三会同本异译。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竺法护译。
  即第十五会同本异译。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
  即第十六会同本异译。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竺法护译。分八品。
  佛说法镜经
  后汉安息国优婆塞安玄共严佛调译。
  二皆第十九会同本异译。
  幻士仁贤经
  竺法译。
  即第二十一会同本异译。
  佛说决定毗尼经
  或云东晋录失译人名。或云炖煌三藏译。
  即第二十四会同本异译。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即前经中译出别行。
  发觉净心经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第二十五会同本异译。
  佛说须赖经
  曹魏西域沙门释白延译。
  即第二十七会。而多王见佛得记。诸佛摩顶。现出家相诸事。
  佛说须赖经
  前凉月支国优婆塞支施仑译。亦同前本。
  菩萨修行经
  一名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即第二十八会同本异译。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亦同前本。
  佛说优填王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即二十九会同本异译。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亦通前本。
  佛说须摩提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会同本异译。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鸠摩罗什译。
  亦同前本。
  佛说阿阇世王女阿述答菩萨经
  竺法护译。
  即第三十二会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