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礼忏部
-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
一心奉请菩萨道树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亦名私呵昧经。亦名道树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经。
佛在竹园。长者子私呵昧。与五百弟子。遥见佛相。问云何起菩萨意。有几意喜。几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无生忍。用几事得一切智。用几法住。用几法灭度。灭后有几功德。云何为谛。佛一一答以六法。因发愿得记。
一心奉请菩萨生地经(拜观同上) 译人同上。
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云何疾得佛。佛答二种四事。解珠璎供佛。化为宝盖。出五百化人兴供。
一心奉请佛说缘起圣道经。及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佛说旧城喻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一名闻城十二因缘。第三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悟成正觉 第二喻旧城者。逆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也。
一心奉请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及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拜观同上) 玄奘译。第二隋南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
以十一种殊胜故。於缘起初。说无明以为缘性。一所缘胜。二行相胜。三因缘。四等起。五转异。六邪行。七相状。八作业。九障碍。十随缚。十一对治。
一心奉请大乘舍黎婆担摩经。及佛说了本生死经。佛说稻秆经。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拜观同上) 第一宋北印度沙门施护译。二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舍利弗为比丘说也。三附东晋录。四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灵山。告苾刍。若於十二缘生而能见了。是名见法见佛。舍利乞慈氏为释十二因缘甚深之义。
一心奉请佛说法身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法贤译。
说法身化身二种功德。法身中具明增一法数。
一心奉请佛说十号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为阿难说。
一心奉请称赞大乘功德经。妙法决定业障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唐于阗国沙门释智严译。
佛住法界藏殿。德严菩萨问。何缘是新学菩萨之恶友。佛言二乘人。乃至宁堕地狱。不应起二乘作意。明谤大乘罪及释大义名义。
一心奉请佛说四法经。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初译。第二译。但小异耳。
佛在祇园。为比丘说。一不舍菩提心。二不舍善知识。三不舍堪忍爱乐。四不舍阿练若。
一心奉请大乘四法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祇园。文殊以盖供佛。明供无厌足。说种种四法。说三十五住菩提法。说离十慢。
一心奉请佛说大乘百福相经。及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二译同。第三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初禅作魔王。后身作初发心。
佛在舍卫国。普妙宫。文殊问如来福德量。佛明十善福。轮王福。帝释福。自在天福。初禅二禅摩酰首罗福。辟支后身菩萨福。如来毛孔福。八十随好福。八十随相文福。三十二相福。大法言音福。展转增胜。又二种法生如来身。一胜愿力。二方便力。
一心奉请大乘造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提云般若译。
佛往忉利天。优填王初造佛像。佛从天下。深赞之。并答弥勒灭业障事。
一心奉请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及佛说作佛形像经(拜观同上) 附东晋录。附后汉录。
佛在拘罗瞿国。为优填王说。
一心奉请佛说造塔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在忉利。为观音说。分别一四句偈义。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如是偈义名佛法身。汝当书写。置彼塔内。
一心奉请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在祇园。偈答舍利弗。
一心奉请佛说楼阁正法甘露鼓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度沙门天息灾译。
阿难问云何种清净善根。作曼拏罗。作如来形像功德。佛为广说。
一心奉请无上依经。及佛说未曾有经。佛说甚希有经(拜观同上) 萧梁优禅尼国沙门真谛译。第二后汉失译人名。第三玄奘译。二三皆第一之首尾二品。
校量造佛功德品。佛答阿难 如来界品。如来境性不可思议。烦恼所隐。名众生界。修菩提道。说名菩萨。出离烦恼。过一切苦。除垢清净。说名为佛。於三位中。一切处等无挂碍。本来寂静。依如实知。依无量修。正觉众法。悉平等如。住无余涅盘。不舍利益众生事 菩提品。明如来最极清净转依。常乐我净功德。超过声闻缘觉大地菩萨三种意生身 如来功德品。明一百八十不共之法。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十八法。六十八者。十力。四无畏。三念处。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如来独得 如来事品。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赞叹品。阿难偈赞 付嘱品。十法持此经。书写供养乃至修行十法。
一心奉请佛说诸法勇王经。及一切法高王经。诸法最上王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第三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等译。
佛在竹林。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答之。次问发大乘心。佛言不在三法。三问。三止之。佛放白毫光。照大千界。众集。舍利弗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能报恩者。唯漏尽及发心耳。次较持经功德。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勅其持经。
一心奉请佛说施灯功德经(拜观同上)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告舍利弗。有四种胜妙善法。为一切众生无上福田。若七众以灯供养。福不可思议。於现在世。得三种净心。於临终时。得三种明。又得见四种光明。便生三十三天。於五种事而得清净。还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可乐法。四种清净。又若住大乘施灯明者。世世得八种可乐胜法。八种无量胜法。又以灯施说法者。得八种无量资粮。又见他施灯生随喜。得八种增上法。又叹五法难得。一人身。二信法。三出家。四具戒。五漏尽。次偈赞发大心为最。
一心奉请浴像功德经。及佛说灌顶经。佛说灌洗佛经。佛说浴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西晋沙门释法炬译。一名灌洗佛形像经。第三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一名摩诃剎头。第四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惟圣坚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以香水浴像。
佛在灵山。清净慧问涅盘后云何供养。佛言供舍利弗如芥子。得十五功德。应用香水作坛浴之。
一心奉请佛说菩萨行五十缘生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灵山。文殊说前世功德。今致相好。
一心奉请佛说内藏百宝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文殊问沤和拘舍罗所入事。佛答以随世示现。其实佛无种种事也。
一心奉请佛说最无比经。及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拜观同上)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第二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少发菩提心一节。
佛为阿难。较量三归功德。不可思议。次及十善八关五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发菩提心功德。转胜不可思议。
一心奉请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拜观同上)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
舍利弗欲问法。佛言。若从文殊但问怛萨阿竭署。因缘法名。未悉其事。舍利目连作礼。请问菩萨摩诃僧那僧涅。佛言怛萨阿竭署者有四事。一发意。二阿惟越致。三菩萨坐於树下。四具足佛法。迦叶等各至学署法门。次五百婆罗门来问法。
一心奉请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十方大士问。菩萨有痴有黠。佛言校计为黠。不修校计为痴。因广说五十校计法。
一心奉请入定不定印经。及不必定入定入印经(拜观同上)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第二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佛在鹫峰。妙吉祥问退不退行。佛言。有羊车行。象车行。日月神力行。声闻神力行。如来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后三行不退名定。
一心奉请佛说谤佛经。及佛说决定总持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咒作华言。
佛在灵山。有十菩萨七年勤修陀罗尼。心苦不静。舍戒还家。不畏戒菩萨。为彼请佛开化。佛言其曾谤法师。久受恶报。已七百世勤修无克。次另说陀罗尼。令仍出家。七日住於慈悲无常念佛三昧。即见十方千佛。恶障尽灭。获陀罗尼。得不退转。次重戒人。於善恶法师。失命身死。不应见其过。而以应具四种净法释之。并略修陀罗尼法。
一心奉请佛说象腋经。并佛说无所希望经(拜观同上)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第二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一名象步经。
佛在灵山。舍利弗偈叹安乐德。佛放身光集众。观文殊而微笑。文殊启问。佛唱经名。阿难问。佛赞许。文殊又问。佛为说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经。如入虚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从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请问佛。佛为解释。令大众获益。增上慢者得证。佛答文殊云何学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进。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说往古金刚幢。以咒疗众生病。
一心奉请佛说甚深大回向经(拜观同上) 刘宋出佑公录。
佛在祇园。明天菩萨问。云何修少善获大果。佛言。应於去来现在佛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谓随喜叹善。又於去来现在诸众生所。修慈身口意行。所谓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众生。回向无上菩提。
一心奉请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大意菩萨问。修菩萨行者。於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着。虽复常行无所障碍。佛言。於诸佛所深种善根。名为善巧方便。即得诸佛共所建立。所谓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华。一灯一衣。乃至园林饮食。皆为众生普发大愿。又於所见一切境界。皆为众生发愿。
一心奉请佛说十二头陀经(拜观同上) 一名沙门头陀经。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在祇园。食已。至阿兰若处趺坐微笑。摩诃迦叶请问笑缘。佛言。阿兰若处。诸佛所赞。生无量功德。得三乘圣道。行此法有十二事。一远离二着。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四一食。五节量食。六中后不饮果蜜等浆。七敝纳衣。八但三衣。九冢间住修止观。十树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卧。更宜系心一处。观五蕴空。依教者获果证。帝释文殊发愿护持。
一心奉请佛说四辈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释。
佛在祇园。自说末世弟子能坏佛道。舍利弗听佛说四辈弟子法非法事。
一心奉请佛说三品弟子经(拜观同上) 一名弟子学有三辈。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在祇园。为阿难说在家弟子。有上中下功罪不同之致。
一心奉请佛说四不可得经(拜观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因四仙人避无常而不能免。佛为比丘说四不可得。及菩萨初中竟善。
一心奉请佛说佛印三昧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灵山。入於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舍利弥勒问佛所在。文殊令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深般若佛印故。
一心奉请佛语法门经(拜观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住毗耶离大林。龙威德上王请问。佛为分别是佛语非佛语门。龙威悟无生忍。
一心奉请佛说法常住经(拜观同上) 附西晋录。
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佛分别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如众流合海。
一心奉请佛说罪业报应教化地狱经(拜观同上)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
佛在灵山。因信相菩萨请。放眉间光照於地狱。寻光见佛。信相问二十种恶报罪因。佛一一答之。诫令修行报恩。
一心奉请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拜观同上) 元魏沙门释法场译。
答生天乃至佛会。各有五事。共说五十法要。次於请食时。一乞人发恶意。即感恶报。一乞人发善意。即获善报。为国王还供佛僧。
一心奉请佛说大自在天子因地经(拜观同上)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目连於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迦叶共往问佛。佛说其夙因。
一心奉请佛说尊那经(拜观同上)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
佛在骄睒弥国瞿师罗林。尊那尊者问无尽功德。佛答以七种布施。七缘发心。
一心奉请佛说弟子死复生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优婆塞先事外道。后奉佛戒。死去十日复生。述冥中所见之事。化一家皆见佛得果。
一心奉请佛说七女经(拜观同上)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拘留国婆罗门七女。喜自贡高。有分儒达居士为之问佛。诃其不好。并说往昔国王七女因缘。
一心奉请佛说懈怠耕者经(拜观同上)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耕人遥见佛来。发心欲见。寻退。欲俟闲时。佛放光集众。说其已过六佛。今复懈怠。彼人闻已。乃趋见佛。悔过闻法。得不退转。
一心奉请大法炬陀罗尼经(拜观同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