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合论

  【经】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所谓善时分天王可爱乐光明天王无尽慧功德幢天王善变化端严天王总持大光明天王不思议智慧天王轮脐天王光焰天王光照天王普观察大名称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习广大善根心常喜足。
  【论】第二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有五行半经九十五言)托事表离垢地为此天离地际故依空而居有众妙乐也像此位菩萨戒波罗蜜增胜有法妙乐以法身为戒体故渐增进离前地世间系故初地檀度为胜此位上上十善净戒为胜名为离垢初地须弥之顶世界与人连寄同世间此位以空居寄同出世间故名离垢初地喻炼真金未云加药但数数入火转转明净此地炼真金加以矾石转令明净以戒为矾石然金体无二明以戒对治欲界中爱欲等粗障但以法身大慈大悲大愿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道品之法药互相磨蓥使令智悲自在故夜摩天者此云时分天也为此天无日月天光自相照不分昼夜但莲华开合知其昼夜时分故此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衣重三铢寿二千岁日月岁数与前天倍此天王有十天众即明此戒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随位名义配之可知此位修上上十善戒治欲界现行粗惑习气三地修九次第定方无三界烦恼生如来家同如来性。
  【经】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所谓知足天王喜乐海髻天王最胜功德幢天王寂静光天王可爱乐妙目天王宝峰净月天王最胜勇健力天王金刚妙光明天王星宿庄严幢天王可爱乐庄严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思议数皆勤念持一切诸佛所有名号。
  【论】第三复有不可思议兜率天王(有六行经一百言)此托事表发光地此名知足天佛地论云最后身菩萨於此教化如缨珞本业经十一地等觉地始名一生补处方名最后身配在第三禅此知足天为最后身菩萨在中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设法利生不可定也前位明以上上十善净戒离欲界现行粗惑垢故此位菩萨以九次第定净色界无色界并欲界心习得出三界心作炼金喻善巧炼之不失铢两转转明净明以九次第定炼之以法眼观之以行加之无亏本法但转明净欲界修定以治欲障上界修慧以治定障如是对治即如六地菩萨位在色界初禅修十二缘观用治定障随顺法行方便利生无所染着名发光地以忍波罗蜜为体於中十大天王是忍波罗蜜中十波罗蜜此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寿四千岁日月岁数皆与前天倍此知足天当修三法得生其中所谓戒定慧若但修戒施即生余天皆有放逸若一乘法中其事不尔以智徧周以为天体故。
  【经】复有无量化乐天王所谓善变化天王寂静音光明天王变化力光明天王庄严主天王念光天王最上云音天王众妙最胜光天王妙髻光明天王成就喜慧天王华光髻天王普见十方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调伏一切众生令得解脱。
  【论】第四化乐天王(有五行半经九十七言)托事表焰慧地菩萨以三十七助道品观以舍为体以本愿故法如是故不舍教化一切众生以三十七助道观门庄严慧业将用化利一切众生以为自乐像此天处常以变化以悦自乐亦名乐变化天心外无境从心变故表此位菩萨从初发心住以法空现前心外无境为进修故以三十七品助道法门对治此天及三界邪见等障炼磨心地用严慧业使令明净将用教化一切众生以为自乐故名焰慧地也如菩萨缨珞本业经云一欢喜地菩萨名为逆流二离垢地名为道流三明地名为入流四地须陀洹五地斯陀含六地阿那含七地阿罗汉八地变化生死九地是智慧妙善地十地是法云地又缨珞经云十住菩萨入法流水任运至佛如此华严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五位之中一一各有十重佛果普贤行为因十信位心便信自心分别之性为不动智佛无碍智佛等十个佛果总为自心之智方名信心如是和会多诸同异随信解别亲疎不等但依当部进修行门皆以总别同异成坏门该通圆融皆不离剎那际即义通也若延时取解即违法界之道理此天王众有十天王皆是精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各随名义配之可见常以精进波罗蜜为体此位作炼真金作庄严具喻精进明修三十七助道之观对治三界邪业习故此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寿八千岁日月岁数与前天倍衣重一铢食甘露味叹德余门如前可解。
  【经】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所谓得自在天王妙目主天王妙冠幢天王勇猛慧天王妙音句天王妙光幢天王寂静境界门天王妙轮庄严幢天王华蕊慧自在天王因陀罗力妙庄严光明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勤修习自在方便广大法门。
  【论】第五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有五行半经九十七言)托事表难胜地为此天在欲界顶明菩萨欲境难超故故曰难胜地明五地已来菩萨於五欲境界未得全自在故但为观照诸波罗蜜修行力故不没其中未同八地无功法流自在故此位菩萨修十谛观以治三界染净惑障余习故得工巧明门五明方现此天处若不如是修十谛观治之便为魔境三界染净业习不能自在故曰难胜地此位菩萨常以禅波罗蜜以为观体魔王波旬居此天中修十谛观即为菩萨位不修观者是魔眷属又此天名他化自在以他变化以为自乐像此位菩萨常教化众生令他得乐以为己乐此作砗磲磨金喻明以十谛观为砗磲於中十大天王明禅波罗蜜中十波罗蜜以名下之义配之可见此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寿命岁月悉与前倍。
  【经】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所谓尸弃天王慧光天王善慧光明天王普云音天王观世言音自在天王寂静光明眼天王光徧十方天王变化音天王光明照耀眼天王悦意海音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皆具大慈怜愍众生舒光普照令其快乐。
  【论】第六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有五行半经九十六言)明现前地以十二缘生观得寂灭神通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智慧增明除其初禅乐静迷真障明在欲界修定如三地菩萨是也在禅界修慧心染胜处即以法治之不令障真无依之性故常处三界不在其中也名尸弃天王此依新翻为具梵摩此云清洁寂静以初禅是色界无女人生无欲界染故依佛地论云离欲寂静故名梵身又依长阿含云梵众中以梵音语故故名为梵又尸弃者或云持髻或云螺髻或云火顶以火灾至此天故修得初禅者得生此天此天王於梵众中发大梵音诸天各自谓言唯共我语於大千界最得自在颜如童子身如白银色长半由旬衣如金色无男女形禅悦为食寿命一劫此依长阿含经说此位作毗琉璃宝磨真金转转明净喻明十种逆顺缘生观得十空定门为毗琉璃宝也毗之云光明此位菩萨以十种十二缘生观及十空三昧表以十二缘观如明净琉璃用磨智慧转转明净明观无明成根本智更令明净於中有十大梵王明般若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各以名下义如前配之可解此第六地第六住等总明出三界业现前寂灭神通三空自在如十住中以海幢比丘表之如十地第六地以夜神名守护一切城增长胜力是也总如善财善知识表之第七地明入缠同事如下。
  【经】复有无量光音天王所谓可爱乐光明天王清净妙光天王能自在音天王最胜念智天王可爱乐清净妙音天王善思惟音天王普音徧照天王甚深光音天王无垢称光明天王最胜净光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住广大寂静喜乐无碍法门。
  【论】第七复有无量光音天王(有五行半经九十八言)明远行地如此二禅天初禅灭忧二禅灭苦明此位菩萨在七地诸行已终大悲圆满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助道法常在现行自苦已无常度他苦染净二障此位通过譬如真金饰以众妙杂宝转更殊胜明以法身为金体悲智万行圆满为众妙宝互为庄严常以行网教光普化一切众生故故像此天已灭忧苦以心净故出语口中光生用明此位菩萨教光破暗故於此有十大光音天以明方便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随名下义配之可解此天身长二由旬寿二劫此天水灾至。
  【经】复有无量徧净天王所谓清净名称天王最胜见天王寂静德天王须弥音天王净念眼天王可爱乐最胜光照天王世间自在主天王光焰自在天王乐思惟法变化天王变化幢天王星宿音妙庄严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悉已安住广大法门於诸世间勤作利益。
  【论】第八复有无量徧净天(有六行经一百六言)明不动地菩萨明此天忧苦已无唯有禅悦像此位菩萨功用已终唯有法悦法悦习气十地始无此天风灾至为有禅悦喜动其性像此位菩萨无功智现前犹有无生法乐智净习气以诸佛三加七种劝发令忆本愿方始随智行广利众生十方世界度生无限此乃如来设教防之防护初发心之际圆融悲智非独是此位方有滞净之功是一即一切中防护也望七地中万事总具何得第八地中佛果知见犹自未终还以十玄六相通融不可违法界体作前后解凡夫妄作无量劫只是法界中无始终此位作治真金作人王宝冠诸臣冠不胜喻明八地法性无功智胜故十力四无畏犹十地方终普贤行海十一地方满。
  【经】复有无量广果天王所谓爱乐法光明幢天王清净庄严海天王最胜慧光明天王自在智慧幢天王乐寂静天王普智眼天王乐旋慧天王善种慧光明天王无垢寂静光天王广大清净光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皆以寂静之法而为宫殿安住其中。
  【论】第九复有无量广果天(有六行经一百二言)明善慧地为此第四禅无出入息三灾不及又此十天如叹德中莫不皆以寂静法门而作宫殿表九地善慧庄严以百千阿僧祇弥罗尼门法宝宫殿教化众生能以一个言音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无心意识为大法师任智法明一切具足故像此天无思意识能为语言此天无下界意识有色界意识乃至非想天皆有微识若识想尽即非三界业收故此位作如真金用作轮王宝冠喻一切小王宝冠不胜喻以此位菩萨智慧宝冠下地菩萨无有能胜於中有十天王明力波罗蜜中十波罗蜜各随名义配之可解此天身衣及寿与前天皆倍明此位菩萨常以法宫而为安止以福德广大名为广果天。
  【经】复有无数大自在天王所谓妙焰海天王自在名称光天王清净功德眼天王可爱乐大慧天王不动光自在天王妙庄严眼天王善思惟光明天王可爱乐大智天王普音庄严幢天王极精进名称光天王如是等而为上首不可称数皆勤观察无相之法所行平等。
  【论】第十大自在天王(有六行经一百二言)表第十法云地如下叹德中皆勤观察无相之法所行平等明此位无相智成如菩萨本业缨珞经云三贤菩萨能伏三界粗业粗相续果初地已上亦伏亦断八地已去色因业胜因境缘法法执习故明犹有於境见未纯熟犹执法习在故九地已去心因业胜内心自缘法执习故九地有内心缘法执习故十地之中心色二习一时总尽十一地方心境二缘中得无碍自在故从八地至十地无功用中缘真法执内外习亡於十一地普贤门犹未自在如十定品中求觅普贤不见者是又智度论云第九天外更别有十地菩萨天名摩酰首罗此天有八臂三目骑白牛一念知三千大千世界雨滴之数此是引进菩萨方便设法托事表法及摄化境界渐增胜故望一乘法界理事同参一微尘内诸佛国土人天同处身尘毛孔如影相入修真之者须当如实而知莫随化相应须以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得门十世隔别异成门主伴交参无碍门托事现法生解门唯心回转善成门以此十玄门该之即理顺故已上神天之位但利生门中托事表法令易解故如如来实非牛王龙王象王以托事表之令生解故望得道处其智无形无为而能知万有即为神也以此神性随行佑生即行非虚也以智常居三界不随染净以此自在寄位如王以通化无方福过群品寄位同天即随行徧生行非虚也同异总得表实无妨。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三


  音切



  (忆音)。


  (葛音)。


  (居尤切)。


  (薄官切)。


  (必义切)。


  (渠言切)。


  (他达切)。


  (如水切)。


  (莫朗切)。


  (许容切)。


  (方六切)。


  (蒲胡切)。


  (蒲北切)。


  (徒的切)。


  (相吏切)。


  (胡加切)。


  (莫霞切)。


  (苦对切)。


  (市流切)。


  (昌志切)。


  (朽居切)。


  (终音)。


  (乙染切)。


  (莫秘切)。


  (徒敢切)。


  (蒲计切)。


  (郎计切)。


  (巨京切)。


  (居御切)。


  (遇俱切)。


  (符郭切)。


  (似入切)。


  (乌定切)。


  (诘利切)。


  (疾稄切)。


  (市朱切)。


  (苦闲切)。


  (良刃切)。


  (所角切)。


  (胡悞切)。


  (落戈切)。


  (奇音)。


  (丁历切)。


  (必备切)。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七

  【论】从大众围绕常随佛众之中从普贤菩萨至大自在天已来此四十一众义分为二一现果成因彰位分(如已前列众是)二从位举法进修寄同获益分(如向下直至普贤海月光等是)今从第二卷初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已下至第五卷中海月光大明菩萨众已来此四十一众是从位举法进修寄同获益分此中合有五十众为普贤等众十个菩萨当等觉十一地法门十个互参自具十众为一人具十总为五十众如下获益分中入则同佛知见为与后学者作样式令仿之也不悟是凡悟己同佛知见故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如已下神天获益之中各有二十行颂皆初两行叹佛之德后十八行皆三句叹佛一句自叹与佛同知其例如是随时科文随时称叹无烦更释唯普贤菩萨一人独入十法者普贤众明一位普周众行也海月光众但叹佛德与自所入之法相似以此颂中更不别叹自德如普贤众中加净德妙光菩萨是文殊师利别号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又法华经内往昔号妙光又妙德与光其意相似以德为光以能破暗发明故今在普贤众内表法明因果理智万行圆融故普贤独获十种益者明一即一切故明一多自在延促自由故是总摄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