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锦江禅灯目录
锦江禅灯目录
锦江禅师高僧神僧目录(终)
锦江禅灯序
明莫明於日月。禅不名日月而名灯者。何哉。日月不可传。灯可传也。故曰。薪尽火传。膏竭灯传。日月在天之中。从上以来。自金襕别付。及断臂得髓。梅子熟而菩提无树。一花开而五叶成枝。灯灯相续。焰焰生光。千古无暗室无迷途。赖此灯尔。然则此灯。三千大千世界。莫不有之。奚独震旦锦江欤。夫神禹自岷山导江。是山水发源於锦江。而西域谶云。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障-音]邡罗汉僧。爰出马驹踏杀天下。后代儿孙蕃衍。则谓灯独盛於锦江也亦宜。昭觉丈老人。得天童悟键锤。破山明衣钵。滴泪滴血。无法真传。为临济三十二世中兴。圆悟祖师之法席。三十年来。如涂毒鼓响。闻者咸失身丧命。劫灰扫荡。创建之余。汇集历代尊宿。凡产自蜀。而阐扬宗风於异地。或产异地。而大建法幢於西川者。皆录其源流行实警语悟偈。垂训后人。名曰锦江禅灯。而以高僧神僧附焉。共二十卷。老人岂私一锦江哉。老人驻锡锦江。则传锦江。三千大千世界俱露。老人法身。则无不禅之灯也。谓锦江之灯。即三千大千之灯乎。三千大千之灯。即锦江之灯也。余虽谬现宰官。未忘本来面目。蒙老人印可。分一灯於行车。略言简端。勿谓葛藤饶舌。
时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仲秋赐进士第通议大夫户部左侍郎。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乙丑充殿试读卷官钦定纂修赋役全书总裁大理寺少卿。四川按察司 按察使卓异赐蟒服特旨内升弟子 胡升猷 顿首撰
序
原夫。天文日月所以贞丽。人文藻火所以昭发。而吾辈亦有捏碎虚空者。有欹枕须弥者。有入水不湿入火不焚者。此无他。乃精进勇猛之所使然耳。本师尝举谚云。春宵一刻值千金。惟以此事激励后学。或抑或扬。揭示自家宝藏。所以年登七十。尤矍铄焉。谓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姑有是集之举。盖吾真丹国中。人物多妄习。妄多则惑重。惑重则智轻。智轻则根基迟钝。所以生处不能熟。熟处不能生也。至于心之未穷。性之未尽。三界火宅茫茫何归。以百年之得失。浩劫流浪。可不大哀欤。自劫运以来。髡夫辈。视三藏如在龙宫。非菩萨手眼。弗能深入。长闭大柜。积尘锁埃。而莫或可展其题目。又深为可悯者。今略摘吾蜀禅师要语。分为三汇。合刊策本。庶来学便于参讨。不致煤墨混杂。是亦泥涂可致云宵。行潦可通沧海。纲忝厕祖裔。弗忍旁观。圆通显密。闻所未闻。譬诸眼能察秋毫。而不能自观其面。发能舒气脉。而不能自通其结。故知面之妍丑者。明镜之力也。解发之曲直者。玄栉之功也。行之芳者。道德之基也。纲之振者。禅灯之光也。爰从上一伙老古锥。擅使勇猛之风。嗟予小子。以禅弓未张。慧剑弗利。怯弱不敢以自强。敢辞执鞭之后哉。
时
康熙丁卯九日昭觉住持 彻纲 拜撰
序
夫禅之为灯也。非日月可能比。日月虽明。代谢有所不及。彼禅灯瑞光浩浩。圆照六合。不称其大。妙摄三有。不名其小。亭毒苍生。功埒化母。设一念等平。天地人原无两致。九年面壁。皮骨髓分作五家。肆口而谈。横机而唱。推倒须弥。填实东海。惟我支那人物尔。谓支那锺秀。杰出丛林者。甲于巴子。而巴子国莫不称为法窟禅薮也。爰锦江居西南玉垒之上。北极紫微之下。左观于阗。右揖康居。论山联自昆仑。故有岷峨巫峰之峻。考水出于耨池。而有瞿塘滟滪之牢。宿躔参井。吴楚以之而襟带焉。地接八洪。嵩衡以之而螺髻焉。所居者尊。而所产者亦胜也。聆生季运。忝寄残踪。每见铜头铁额之士。光扬宗教。剔毙除繁。赖彼山高水长之所使然。盖受其道者难訾。信其法者易晓。时沧桑摇荡妄为人师。趑趄权门来往不替。呜乎干木在魏高枕。而谒文侯。子陵居汉长揖。而寻光武。彼称小道。尚怀高蹈之风。岂此沙门。不乘闲放之美。目下劫灰熢勃。三十年来棒喝遗徽。了无正范。今以禅灯一照。庶使缉玄词者。摊卷而获意珠。轨妙道者。披文而饮甘露。或曰溺文耽义。入海算沙。一体真如。见性即了。特彼勾章棘句。愈出而愈多。似蜂房酿百花之蜜。蚁丝穿九穴之珠。食其甜者念其蜂。好其珠者慕其蚁。今有人焉。不食甜。不好珠。不嗜语言文字。此集又奚为。余谓病其病者。不能自病。客惭而退。未几半饷。聆辄下榻。手舞足蹈。扪须而叹曰。此灯光超日月大明之表。务流通于运季。展诚心于百世。此其发端乎。
时
康熙戊辰中天节大圣大慈寺住持觉聆拜撰
序
觉范禅师。作石霜慈祖传赞云。余观慈明。以英伟绝人之姿。行不缠凡圣之事。谈笑而起临济之将仆。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视其施为。不见辙迹。未三世而死为绳墨。谚云。字经三写。乌焉成马。此言可以喻大也。先师示迹于末运。山川鼎沸之秋。千军队里安禅。虎穴魔宫说法。亦行不缠凡圣之事。得死心于先师者。惟我昭觉法兄丈和尚也。荷法心殷。践履唯实。寿几九旬。接纳四来。精力犹剩。于应机之假。搜萝全蜀古今知识。及高僧或现宰官居士等身。宝匣中秘要。廿有余年。辑成一书。名曰锦江禅灯。欲与百世之上古锥名宿。同一鼻孔。把手并行。千古之下。十方龙象。点开正眼。灼破昏衢。此段因缘非小补哉。德玉恨才谫德凉。不能助其一力。且与先师所行相违。未一世而死为绳墨。而为诸方耻。岂但乌焉成马哉。故不及吾兄远矣。非傥护赞美之辞耳。癸酉冬。乃命青城竹浪吾侄。买舟东下嘉禾之楞严。锓梓附方册龙藏。寿世流通。暂泊舟于古渝。收征帆而过我。以稿见示。正值期会接物之余。烧灯敬阅。诚哉吾蜀劫后之奇遘也。余欲无言可乎。亦乃吾兄吾侄护持慧命之心。远且殷矣。德玉遂合掌加额。谨赘数言。再拜弁于简端云。
时
康熙岁次癸酉长至日古渝华嵓圣可德玉题于石林面壁嵓
题辞
夫破颜微笑之旨。弥满五天。自江槎分玉浪以来。始洋溢乎中国故金鸡衔粟。马驹踏人。贵乎见谛。履历次之。所以五叶蕃衍。中此毒者。病痼弗浅也。即遐陬僻壤知有悟门。灶妇饷儿。擅说法要。累所传之杂糅。务禀授有苗裔。某为师承。某为嫡嗣。何州之子。何世降神。庶法运毋紊乎主张。而流芳亦迈矣。如德山临济。大机大用。杀活自由。无俟外学相助。五季以从。辩藻转深。往往从义学理窟中翻驳而出。是衲子反带书生气耳。其真风变涣由兹而始。昨阅少林缵绪。以大慧易虎丘。付帕为嫡嗣。噫丑词出自伪口。不逊费于笔端。古之法匠。尚有传记可考。非直谱牒而已。适以禅灯题其名。高僧神僧附其右者。恐异日雷同缵绪之谬。以备后之修史者。便于采摭焉。且末法奉教。例多俑人。每临文而叹息。遂兴志以殚修。吾祖之道之传于诸夏。始于梁。盛于唐。而光显于宋。其间多能文博达之士。迨怀宗先帝晏驾之后。宼烽雾起。玉石俱焚。其残篇短帙。或以文传而辞陋事踈。或尚声名而志乖隐逸。彼得此失。无所考者。于是取诸方口实。且删且衍。以为之书。执笔悲懑。不觉涕泗横流。而人之所知。不如人之所不知。信哉。近有一伙不明大法之人。祇欲攀高自大。曩者阿难调达。均为释尊之弟。罗睺善星。同是如来之胤。非道有优劣亦邪正。盖自取之耳。今集中。自四祖以下。迨双桂印止。于中麟膞猩唇不胜枚举。仅取觚翰雅尚者。摘其黼藻。及驰他国说法者。名实章程。而乘愿入峡利生者。总戢帙内。间有一知半解隐逸嵓阿者。列书号名于目次之后。或烽烟两地难于捃拾。祈鸿鱼以示之。俾金鸡衔粟蕃衍中华。断不类婆须密天皇悟之故事。费后昆之笔舌也已。
时。
康熙壬子成都府昭觉寺丈雪通醉谨识于不动轩。
古今采摭
佛祖纲目 佛祖通载 佛祖统纪 传法正宗 禅宗正脉 宗门统要 景德传灯 五灯会元 人天眼目 禅灯世谱 禅林宝训 传灯录 续传灯录 摘要指南 缁门警训 莲宗宝鉴 古尊宿录 禅源诸诠 弘明集 广弘明集 颂古联珠 碧嵓集 萝湖野录 唐弘秀集 明弘秀集 五灯绪略 清五灯缵绪 五灯严统 峨眉志 [卤-※+夕]川志 诸方日录 高僧传 神僧传 续高僧传 宋高僧传 明高僧传 径石滴乳集
辩讹
唐之止讹说。乃昉法师作。宋之盘法师辑统纪。蔓引昉言。斥嵩禅师定祖图。以禅经为证。自取其不实。谓师子遭难而无传矣。吁宗教之徒。竞相是非。如狮子身虫。非外来也。爰婆须密正传。本位居七。反遗之。误以末田地填其数。将谓后无人矣。且师子具宿命通。预以大法。嘱婆舍斯。斯接不如密。密接般若多罗。罗接菩提达磨。廿八世。明如皎日。若依统纪。则阙三矣。让祖本金州人。今兴安州也。爰兴安属兴元。兴元今汉中。是订汉中本属蜀。及唐以龙安易之。因尔汉中归秦矣。时以彼方古锥。仍收集内。遂从让祖。始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而城东亦有天皇寺道悟。两师同时同讳。后道原禅师。辑传灯录。认为一人。费尽后贤笔舌。洞宗刊绪略。强归天王悟于洞。济宗辑严统。仍收天王悟于济。少林闻之作缵绪。又捏大慧易虎丘。付帕为嫡嗣。三者之衅。始于原矣。
庐山惠永法师。本内江潘氏子。一本河内鄱氏。
东林总禅师。本剑州施氏子。纲目备具。而会元误为延平者(谓延平剑故。以剑州认延平也。可笑)。
合州钓鱼台自回禅师。会元误为台州。
校讹篇
佛祖统纪西土二十四祖纪 末田地系阿难旁出。纪于第四。讹矣。
四祖优婆鞠多 五祖提迦多 六祖弥遮迦 婆须密位居第七。纪以遗之。故后数不及。且又少二十五祖婆舍斯。二十六祖不如蜜多。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缩为二十三。丈雪新添上祈楞严主人灾梨以成之 前昉法师。讥嵩禅师。广引抵塞为不实。翻以师子尊者。受罽宾之难。其系以绝。臆何妒哉。如普德勖[、/(、*、)]作七祖传。亦以宗门互之。是乃引蔓宗传之别篡也。
凡例
辑斯录者。自祖道传於东土。历朝以来。流通无滞。因明季宼乱。惟蜀最久。恐遗失世谱宗派无稽也。今汇成一书。又附高僧神僧於后。离为二十卷。颜曰锦江禅灯。苐搜罗难罄。挂漏犹多。冀将来有志补辑者。寻讨纂述焉。 采摭历代诸家语录。凡产於蜀。而阐扬宗教於异地。或产四方。而建法幢於西川者。略摘上堂小参机缘颂古法语行实。傥现宰官长者居士身。弘护法门。有机缘者。与夫山林隐逸物外高流。如获言句。已编入帙。俾征慧命攸归。渊源有自。若讹谬滥厕者。不敢收入。 采集规式。略依指月宝积诸录之例。历代宗支。乃共一源。不析五派。惟於卷目之下。赘大鉴下第几世。以便披览。识其所自。盖海内[打-丁+(乖-北+比)]竿相望。总不越南岳青原之外也。从大鉴下第一世起。至三十九世止。 是编专言锦江者。盖天下山水。实由岷山导江发源。入於锦江。而天下洋溢。昔般若多罗。有金鸡衔粟之谶。祖道世系。亦自锦江发源。遂及寰区。讵云锦江之灯。不交映於震旦。而震旦之灯。不联辉於锦江乎。且蜀难之后。兼有冒籍有宗。杂沓缁林者。妄树[打-丁+(乖-北+比)]竿。恐珷玞混玉。泾渭难分。以证攸归。莫待后昆悞入群队。瞎却正眼。 灯以传道。统以继脉。设道之不明。统之不正。先圣所忧也。迩来予见法门有遥嗣无稽者。不得不忧深而虑远。故辑此书。如宪章祖述之旨。必传持有谱。承接有系。然后删繁取要。详略会同。始收入录。俾后之学者。开卷而有得也。 集书以来。三十余稔。尝邮书海内。乞之当代宗师尊宿。不胜枚举。有见示言句者。止得芳名佳号者。有言句者。依次入录。表章於前。止有名号者。谨列於后。以待来纂修补入。敢以俟诸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