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禅灯


  大鉴下第十九世
  天童杰法嗣
  夔州卧龙山破庵祖先禅师

  广安州王氏子。初参密庵。闻上堂语有省。后庵住灵隐。命师分座。有道者请益曰。胡孙捉不住时如何。师曰。用捉他作甚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住后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为诸人作个撇脱。拈拄杖卓一下曰。流水暗消溪畔石。劝人除却是非难。

  饶州荐福曹原生禅师

  南剑人。咏灵云石曰。云去云来非有意。云来云去亦无心。有无截断灵何在。突兀一峰青到今。

  大鉴下第二十世
  卧龙破庵先法嗣
  临安府径山无准师范禅师

  剑州雍氏子。九岁出家。请益老宿坐禅之法。宿曰。禅是何物。坐底是谁。师昼夜体究。一日如厕。提前话有省。谒育王佛照。照问。何处人。师曰剑州。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照笑曰。者乌头子。也乱做。至灵隐。时破庵为第一座。同游石笋庵。有道者请益胡孙子话。师於旁大悟。初住明州清源。后受诏住径山。上堂。灵山指月。曹溪话月。递代相传。证龟成鳖。范上座寻常有一张口。挂在壁上。未曾动着。今日无端入者行户。事到如今。只得东簸西簸。未免拈起多年历日。於中点出些子悞赚处。说似诸人。且要郭大李二邓四张三。知得江南两浙春寒秋热。虽然如是。黄河三千年一度清。上堂。若论个事。直是省要易会。多是诸人自作艰难。自作障碍。所以有时东廊西廊。见诸人和南问讯。山僧便乃低头相接。其实无他。只要诸人识得长老是西川隆庆府人氏。若识得去。便与诸人打些乡谈。说些乡话。如今且未说。你识得长老。且各自知得。自家乡贯也得。还知么。明州六县。奉化八乡。上堂。名不得。状不得。取不得。舍不得。只么得。且道得个甚么。三人证龟成鳖。理宗召入修政殿。奏对详明。赐金襕僧伽衣。又宣诏慈明殿。升座说法。帝垂帘而听。赐号佛鉴。淳佑己酉三月旦日疾作。遂升座谓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与诸人东语西话。今勉强出来。将从前说不到的。尽情向诸人抖擞去也。遂起身抖衣曰。是多少。便归方丈。十五日集众遗嘱。至夜书偈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掷笔而逝。塔全身於圆照庵。

  临安府灵隐石田法熏禅师

  眉山彭氏子。初游石霜。礼雷迁塔。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赐乖张。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师名因是大着。闻穹窿破庵道望。遂往依焉。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师曰。焦砖打着连底冻。赤眼撞着火柴头。庵阴奇之。初住苏之高峰。迁枫桥锺山净慈灵隐。示众。但得本。莫愁末。唤甚么作本。唤甚么作末。松栢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弟子师俊。绘师像求赞。有曰。末后一句分付厨山。众颔讶之。明日忽示疾。退归保寿。趣办终焉计。窆全身於院之后山。

  南康府云居即庵慈觉禅师

  蜀人。举僧问叶县。如何是学人密用心处。县曰闹市辊球子。曰意旨如何。县曰普请众人看。师颂曰。辊球闹市众人看。一阵清风吹面寒。定乱不须双刃剑。活人何必九还丹。师始登云居时。先一夕宿瑶田庄。梦伽蓝安乐公谓曰。汝与北山。祇有一粥缘。明日午后至寺。晚参罢。会同袍二僧斗狠。闻於司。凡新到例遭斥逐。师深切疑讶。后数年。蜀士有宦达於朝。以云居虚席。请师补处。师欣然承命。且复征往梦。竟至瑶田庄而寂。

  净慈仲颕法嗣
  温州江心一山了万禅师

  族临川金氏。貌瘠而弱。年十五。业程文有声。然素志出家莫夺去。从金溪常乐院思仁祝发。俄有灵芝产户枢。占者曰。吉征也。及游方。谒偃溪闻公。荆叟珏公。简翁敬公。皆相语合。柬叟领南屏。择师掌记。师偶经神祠。见纸灰随风旋起。师脱然忘所证。亟以白叟。诘之终无凝滞。遂蒙印可。未几江淮总统。以开先迎居之。师莅事。丛林鼎新。又十年升住江心。少不适意。辄弃去。寺众数百恳留。随至冯公岭。不从。泣别散去。师恬然如脱桎梏焉。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无准范法嗣
  明州天童别山祖智禅师

  蜀之顺庆杨氏子。十四得度。闻僧诵六岩语悦之。时岩住苏之穹窿。亟往从焉。因阅华严经。弥勒楼阁入已还闭之语。恍如梦觉。遂颂灵云见桃花曰。万缘丛中红一点。几人欢喜几人嗔。岩颔之。最后见无准於雪窦。准知是法器。待之弥峻。时或棒喝交下。一语不少贷。师拟对。辄噤不能发。由是知解都丧。久之作而言曰。吾生平伎俩皆死法。今见此翁。始行活路。既而准移径山。命师分座。宝佑丙辰。被旨住天童。一囊一钵。缚茅以居。庚辰九月旦示众曰。云淡月华新。木脱山骨露。有天有地来。几个眼睛活。有省问者。师曰。不及相见。各自努力。越十日。夜分呼侍者。嘱后事。珍重大众。叉手而寂。

  金山开法嗣
  临安府径山石溪心月禅师

  眉州人。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矮子看戏。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无用宽法嗣
  重庆府缙云山如海真禅师

  碧峰参。师於地上画一圆相。峰以袖拂之。师复画一圆相。峰於中增一画。又拂之。师再画如前。峰又增一画成十字。又拂之。师复画如前。峰於十字加四隅成卍文。又拂之。师乃总画二十圆相。峰一一具答。师曰。汝今方知佛法宏胜如此。宜往朔方。其道大行。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少林裕法嗣
  昭觉仲庆禅师

  上堂。吃盐添得渴。下座。僧问。吃盐添得渴时如何。师曰。齩影狗子无屎吃。

  后庵照法嗣
  [障-音]邡进禅师

  僧问。逢桥折桥时如何。师曰。那讨者般人。进云。师意如何。师曰。从来好手不彰名。

  大鉴下第二十六世
  古拙俊法嗣
  普州东林无际悟禅师

  二十出缠。缚竹为庵。研励无懈。四指大书帖亦不看。只是拍盲做钝工夫。后得大彻大悟。师有偈曰。无念即着空。有念即着执。有无两相忘。非空亦非执。又曰。寂照无上下。光明处处通。本来无皂白。何处不含容。楚山参。师问。数年来住在何处。山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师曰。汝有何所得。山曰。本自无失。何得之有。师曰。莫不是学得来底。山曰。一法不有。学自何来。师曰。汝落空耶。山曰。我尚非我。谁落谁空。师曰。毕竟如何。山曰。水浅石出。雨霁云收。师曰。莫乱道。只如佛祖来也不许。你若纵横吞得一大藏教。现百千神通。到者里更是不许。山曰。和尚虽是把断要津。其奈劳神不易。师拍膝一下曰。会么。山便喝。师笑曰。克家须是破家儿。恁么干蛊也省力。山掩耳而出。授法偈曰。我无法可付。汝无心可受。无付无受心。何人不成就。

  大鉴下第二十七世
  东林悟法嗣
  简州天成寺楚山绍琦禅师

  唐安雷氏子。八岁入乡校。授经成诵。九岁失怙。诣玄极通禅师。学出世法。后谒无际。示以无字公案。偶闻开静板鸣。碍膺氷泮。往见际。际曰。还我无字意来。师曰。者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曰如何是汝不疑处。师曰。青山绿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曰未在更道。师曰。头顶虚空。脚踏实地。际曰。亦未在。师乃礼拜。际曰。如是如是。后居天柱。僧问。如何是天柱境。师曰。涧阔云归晚。山高日出迟。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额下眉遮眼。腮边耳搭肩。曰如何是天柱家风。师曰。云甑炊松粉。氷铛煮月团。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海神撒出夜明珠。曰学人不会。师曰。文殊失却玻璃盏。曰如何是佛。师曰。生铁秤锤。曰如何是法。师曰。石头土块。曰如何是僧。师曰。黑漆拄杖。曰不涉寒暑者。是甚么人。师曰。为汝道了也。汝还识否。僧拟对。师咄曰。拟心即乖。开口便错。眨得眼来。错过去也。曰原来恁地近那。师曰。汝见个甚么道理。曰面目分明。当机不露。师震声一喝。僧当下豁然。景泰五年。住投子。僧问。远离皖山。来据投子。海众临筵。请师祝圣。师曰。鼎内长生篆。峰头不老松。曰祝圣已蒙师的旨。投子家风事若何。师曰。提瓶穿市过。不是卖油翁。曰只如祖师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还端的也无。师曰。虽然眼里有筋。争奈舌头无骨。曰赵州道。我早侯白。更有侯黑。意作么生。师曰。不因弓矢尽。未肯竖降旗。问今日和尚升座说法。未审有何祥瑞。师曰。麒麟步骤丹霄外。优钵花开烈火中。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雪消山顶露。风过树头摇。

  无碍鉴禅师

  阆中人。法嗣於无际悟。尝作牧牛颂以示人。自序曰。夫有相有因。故立牧牛规矩。无面无状。了无从处安名。广开法施医方。量拟病根瘳痼。逾城虽异。入室皆同。不妨信手招来。也是一场懡[怡-台+罗]。自无始劫来。牧头水牯。掣断鼻绳。犇竞驰走。历遍郊垧。无处揣摸。孜孜忖度筹量。数数推穷大事。欲拯迷途。须循捷径。罔辞劳苦。而步水登山。峭紧芒鞋。而描踪捕迹。盖由迷头认影。眷恋芳丛。背觉合尘。贪爱自弊。坑坎堆阜窈窱。几番退屈狐疑。烟霞浩渺幽深。愤志岂容疎慢。深加勇猛精进。一心惟觅疃痕。踤然[囗@力]地逢伊。触碎银山铁壁。安居折脚铛下。柴门谷口云深。箫箫玉鉴涵秋。炯炯氷壶浸月。梁山惯爱扬家丑。始信南泉唤作牛。明初塔於阆之圆觉庵。

  太平府八峰山广善宝月潭禅师

  大慧参。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慧曰。东岭上有云。师曰。有雨云无雨云。慧曰。雨淋淋地。师曰。下后如何。慧曰。白浪滔天。师曰。如何是万法归一。慧曰。人间寒暑不能侵。师曰。如何是青州布衫。慧曰。赖遇良工手。师曰。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么被片云遮却。慧曰。船去船来岸不移。师曰。人人有个影子。因甚踏不着。慧曰。昨日有人从广东来。师曰。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慧曰。东海鲤鱼吞却日。师曰。如是如是。付以偈曰。乾坤虽大不能藏。日月虽明难逾光。绍续慧灯常不灭。流传千古继诸方。阇维。塔於中川报恩寺。

  重庆府西禅雪峰瑞禅师

  天奇参。师问。无奇乃移时方觉。答曰。涧底顽氷吞宇宙。性湖明月匣天寒。师大喝曰。汝还有嫌凡爱圣底心。扫妄求真底见。奇曰是。师曰。你若嫌凡爱圣。断般若之善根。你若扫妄求真。绝诸佛之命脉。震声又喝。真又是谁。妄又是谁。凡又是谁。圣又是谁。奇心中豁然。

  少室淳拙才法嗣
  益都亮禅师

  问僧。何处来。僧曰。东西南北来。师打曰。无主孤魂。僧曰。瞎棒不得乱打。师曰。瞎棒且喜有个瞎汉吃在。僧云瞎瞎。师曰。瞎了八万四千毛孔。也未在。

  锦江禅灯卷第八
  锦江禅灯卷第九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东明旵法嗣
  湖州东明海舟永慈禅师

  成都余氏子。生於洪武甲戌。龆齓时。见僧喜。闻说生死事大。遂发志弃俗。趋大隋。礼独照月禅师削染。居八载。始行脚。首谒太初和尚。初问。父母未生前。那个是你本来面目。师即从东过西叉手而立。初曰。未在更道。师曰。两眼相对。有甚相瞒。初大悦。复至东普无际和尚处。举似做工夫。际追问不逊。於宣德二年。出峡参灵谷雪峰和尚。深契。请师充首座。造武林受具。诣古道山。参见东明老和尚。一见相契。问曰。无相福田衣。甚么人得披。明下座掴一掌。师曰。四大本空。五蕴非有。和上作么生。明又一掌。师曰。一掌不作一掌用。速道。明又一掌。师神色不变。曰老和尚名不虚播。复展具三拜。明曰。我居古道山三十载。今日只见得者僧。留住数日。欲付袈裟。师曰。某不为衣来。自此声誉丛席。至天界隐居。於正统二年。太监袁诚。钦师道德。备供请礼部札住持翼善禅寺。开山说法。衲子云集。复於正统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东明示寂。遗嘱白庵住持曰。吾有衣法二物。送至金陵东山海舟和尚。嘱曰。字付慈海舟。访我我无酬。明年之明日。西风笑点头。至来年期日示寂。白庵长老不违遗嘱。请首座法广。於景泰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持衣赍至东山。师升座祝香而受。嗣法门人宝峰瑄等。所作颂古歌偈。行於世。七十四载为僧。中间多少誵讹。一见东明消殒。以拂子打○曰。释迦至我六十二世。有不可数老和尚。又打○曰。多向者里安身。咄。投笔而逝。塔於东明山左(同时常熟县普慈者误为永慈矣)。

  唐安湛渊奫禅师

  上堂。楚山大似逆鳞径尺。不可触犯。唐安偏向毒蛇头上抓。会他绝响无音还有说。直至而今拄杖谈。众中有闻得的当者么。若的当。且道他说个甚么。良久卓拄杖曰。苍天苍天。

  天成琦法嗣
  古渝济川洪禅师

  问楚山曰。蟭螟虫吸乾沧海。鱼龙虾蠏向何处安身立命。山曰。子之识海若空。鱼龙自有变化。师曰。未审蟭螟虫即今何在。山曰。在汝眉毛下。师曰。水母飞上色究竟天。入摩酰眼里作舞。因甚不见。山曰。多少人向者不见处打失鼻孔。师曰。未审如何是摩酰正眼。山喝曰。会么。师曰不会。山曰。面门两眼浑无事。顶中一点耀乾坤。师曰。莲湖桥为人直指。因甚明眼人落井。山曰。高山无险路。平地有深坑。师曰。如何是直指的事。山曰。玉阑干上石狮子。红藕花间白鹭鸶。师曰。谢师答话。山曰。切忌随语生解。师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