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灯会要

  芭蕉云。金刚与泥人揩背。
  白云端颂云。终始觅心不可得。寥寥不见少林人。满庭旧雪重知泠。鼻孔依前搭上唇。
  师适北齐。有一居士。年逾四十。诣前作礼云。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师云。将罪来。与汝忏。士良久云。觅罪性。了不可得。师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士云。今见和尚。已知是僧。何名佛法。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不二。僧宝亦然。居士云。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师深器之。
  琅琊云。犹欠作云何梵在。
  师即授出家剃落。易名僧璨。
  付法说偈云。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
  后於开皇十三年癸丑。三月十六日。示寂。寿一百七岁。

  三祖僧璨大师(凡二)

  因沙弥道信来。作礼云。愿和尚乞与解脱法门。师云。谁缚汝。云无人缚。师云。何更求解脱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勤九载。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师於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为四众。宣演法要讫。於大树下。合掌立终。塔于本山。

  四祖道信禅师(凡一)

  河内司马氏子也。师问三祖。如何是古佛心。祖云。汝今是甚么心。师云。我今无心。祖云。汝既无心。诸佛岂有耶。师言下。顿息疑情。
  自兹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
  一日於蕲州黄梅县。逢一童子。骨相奇秀。异乎常童。师问之云。子何姓。云姓即有。不是常姓。师云。是何姓。云是佛性。师云。汝无姓耶。云姓空故。师默器之。即受出家落发。俾令给侍。
  后付法眼。而说偈云。花种有生地。因地花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师於高宗永徽辛亥岁。九月四日。安坐示寂。寿七十二。塔于本山。

  五祖弘忍大师(凡一)

  蕲州黄梅人。无父。从母姓周氏。得法之后。居破头山。有居士卢惠能。来参。师问。汝自何来。云岭南。师云。欲求何事。云唯求作佛。师云。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云人有南北。佛性岂然。祖默异之。乃呵云。着槽厂去。能入碓坊。腰石舂米。供众。
  师将付法。命门人呈偈。见性者付焉。有上首神秀大师。作一偈。书于廊壁间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惹尘埃。师叹云。若依此修行。亦得胜果。众皆诵之。能闻。乃问云。诵者是何章句。同学具述其事。能云。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同学呵云。庸流何知。发此狂言。能云。若不信。愿以一偈和之。同学相顾而笑。能至深夜。自执烛。倩一童子。於秀偈之侧。书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知是能作。心已默之。乃谓众云。此偈亦未见性。
  深夜潜召能入室。嘱之云。吾以无上微妙正法。并所传袈裟。用付於汝。善自护持。传付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能跪受衣法云。法既受已。衣付何人。师云。达磨初来。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之实。今信心已熟。衣乃诤端。止於汝身。不复传也。
  师付法后又四载。上元二年。告众云。吾今事毕。时可行矣。遂安坐而寂。俗寿七十有四。塔于黄梅之东山。

  六祖惠能大师(凡八)

  辛州卢氏子。得法之后。晦迹于南海法性寺。偶风扬剎幡。有二僧对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往复曾未契理。师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二僧悚然。
  雪峰云。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棒。太原孚侍立。不觉咬齿。峰云。我恁么道。也好与二十棒。
  巴陵鉴云。祖师道。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既不是。风幡向甚么处着。有人与祖师作主。出来与巴陵相见 雪窦云。风动幡动。既是风幡。向甚么处着。有人与巴陵作主。出来与雪窦相见。
  保宁勇颂云。荡荡一条官驿路。晨昏曾不禁人行。浑家不是不进步。无柰当门荆棘生。
  示众云。诸善知识。汝等各各静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处。而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不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薄。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如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
  示众云。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么。
  时荷泽神会。出云。是诸法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师打一棒云。这饶舌沙弥。我唤作一物尚不中。岂况本源佛性。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
  法眼云。古人受记人。终是不错。如今立知解为宗。即荷泽也。
  唐中宗。遣内侍薛简诏祖。祖辞疾不赴。简云。京师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如何。师云。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简云。弟子回京。主上必问。愿和尚指示心要。传奏圣人。及京城道学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明无尽。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简云。明论智慧。暗况烦恼。修道之人。傥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师云。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云。如何是大乘见解。师云。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简云。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师云。外道所说。不生不灭。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还阙。奏师语。诏赐袈裟绢帛宝钵。以谢。
  僧问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得否。师云。我不得。僧云。和尚为甚么不得。师云。我不会佛法。
  师於先天元年。告众云。吾受忍大师衣法。今为汝说。汝等性根纯熟。决定不疑。堪任大事。听吾偈云。心地含诸种。溥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复云。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
  师於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谓门人云。吾欲归辛州。汝等速理舟楫。时大众哀慕。乞师且住。师云。诸佛出现。犹示涅盘。有来必去。理固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云。师从此去。早晚却回。师云。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法云秀云。非但来时无口。去时亦无鼻孔。
  众复问。师之法眼。何人传授。师云。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遂归辛州国恩寺。沐浴跏趺顺寂。即其年。八月三日也。俗寿七十六。归塔于韶州宝林。勑谥大鉴禅师。

  四祖道信大师旁出法嗣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凡二)

  四祖远观气象。躬自寻访。见师端坐自若。祖问。你在此。作甚么。师云。观心。祖云。观者何人。心是何物。师不能加答。祖於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悚然。不敢坐。祖问。只这里。别有住处。师云。后有小庵子。遂引祖至庵前。唯有虎狼异兽。祖以手指。作怕势。师云。犹有这个在。祖云。这个是甚么。师於言下有省。乃稽首。请说真要。祖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今汝已得。更无少欠。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云。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云。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云。既不作观行。於境起时。如何对治。祖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徧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授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於汝。后有五人。绍汝玄化。
  邑宰萧元善问。恰恰用心时。若为安稳好。师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烦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欲识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牛头第二世
  金陵牛头山法融禅师法嗣
  金陵牛头智岩禅师(凡一)

  曲阿华氏子。初为隋郎将。累有战功。后乞出家。入舒州皖公山。从宝月禅师。为弟子。尝在谷中入定。山水瀑涨。师怡然不动。其水自退。
  有昔同军者二人。访师。既相见。谓师云。郎将狂邪。何为住此。师云。我狂欲惺。君狂正发。嗜色淫声。贪荣冒宠。流转生死。何由自出。二人感悟而去。
  师后谒融禅师。发明大事。融谓师云。吾授信大师真诀。所得俱忘。设有一法。过於涅盘。吾说亦如梦幻。夫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覆地。汝今已过此见。吾复何云。
  牛头三世四世无机缘。

  牛头第五世
  金陵牛头法威禅师法嗣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凡一)

  本郡延陵马氏子。
  有僧敲门。师云。谁。僧云。是僧。师云。莫道是僧。佛来也不着。僧云。为甚么不着。师云。无栖泊处。
  鼓山永云。鹤林只解把定封疆。不能随高就下。山僧即不然。方丈门八字打开了也。僧来佛来。了无挂碍。何故如此。家无小使。不成君子。

  宣州安国玄挺禅师(凡二)

  初参五祖忍禅师。侍立次。有讲华严僧。问五祖。真性缘起。其义云何。祖默然。师遽云。大德正兴一念问时。是真性缘起。其僧。言下大悟。
  妙喜云。未兴一念问时。不可无缘起也。时有僧云。未兴一念问时。唤甚么。作缘起。妙喜云。我也只要你恁么道。
  僧问。南宗自何而立。师云。正宗无南北。

  舒州天柱山崇慧禅师(凡二)

  彭州陈氏子。
  僧问。达磨未来此土。还有佛法也无。师云。未来即且致。即今事作么生。云某甲不会。乞师指示。师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又云会么。云不会。师云。自己分上作么生。干他达磨来与未来作么生。他家大似卖卜汉相似。见汝不会。为汝锥破卦文。才生吉凶。尽在汝分上。一切自看。
  时有僧问。如何是解卜底人。师云。汝才出门时。便不中也。
  僧问。如何是天柱家风。师云。时有白云来闭户。更无风月四山流。
  问宗门中事。请师举唱。师云。石牛长吼真空外。木马嘶时月隐山。

  金陵牛头第六世
  金陵牛头慧忠禅师法嗣
  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凡二)

  京兆孙氏子。
  示众云。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然未尝无物。斯则圣人如影。百年如梦。孰为生死哉。至人以是独照。能为万物之主。吾知之矣。汝知之乎。
  僧问。如是那罗延箭。师云。中的也。

  润州鹤林玄素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道钦禅师(凡五)

  苏州昆山朱氏子。
  唐代宗诏师。至阙下。亲加礼敬。
  一日师在大内。见帝来。乃起立。帝云。师何以起。师云。檀越。何得向四威仪中。见贫道也。
  马大师。令人送书到。师开缄。见一圆相。索笔。就圆相中。着一点。却封回。
  后。忠国师闻云。钦师犹被马祖惑。
  雪窦云。径山被惑。且置。若呈似忠国师。别作个甚么伎俩。免被惑去。
  有老宿云。当时坐却便休。
  又有道。但与划破。
  若恁么。只是不识羞。敢谓天下老师。各具金刚眼睛。广作神通变化。还免得么。雪窦见处。也要诸方共知。只这马师画出。早自惑了也。
  马大师。令智藏问。十二时中。以何为境。师云。待汝回去时有信。藏云。只今便回去。师云。传语马大师。却须问取曹溪。
  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师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公於是有省。
  僧问。如何是道。师云。山上有鲤鱼。水里有蓬尘。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汝问不当。云如何得当去。师云。待吾灭后。向汝道。

  金陵牛头第七世
  天台佛窟岩惟则禅师法嗣
  天台云居 智禅师(凡一)

  有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云。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云见性成佛。僧云。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师云。见无所见。僧云。既无所见。何更有见。师云。见处亦无。僧云。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师云。无有能见者。僧云。究竟其理如何。师云。汝知否。妄计为有。即有能所。乃得名迷。随见生解。便堕生死。明见之人。即不然。终日见而未尝见。求其见处。体相不可得。能所俱绝。名为见性。僧云。此性徧一切处否。师云。无处不徧。僧云。凡夫具否。师云。尚言无处不徧。岂有凡夫而不具乎。僧云。因何诸佛菩萨。不被所拘。凡夫独萦於苦。何曾得徧。师云。凡夫於染净性中。计有能所。即堕生死。诸佛大士。善知清净性中。不属有无。即能所不立。僧云。若如是说。即有能了不了人。师云。了尚不可得。岂有能了人乎。僧云。至理如何。师云。我以要言之。汝即应念。清净性中。无有凡圣。亦无了不了人。凡之与圣。二俱是名。若随名生解。即堕生死。若知假名不实。即无有当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