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续灯正统
续灯正统
示众。举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被世尊威神。贬向二铁围山。师曰。大众不起佛见法见。还免得贬向二铁围山么。世尊也是怜儿不觉丑。
示众。举琅琊觉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好一堆烂柴。大慧曰。作贼人心虚。虽然如是。恩大难酬。师曰。一人作佛法商量。一人作世谛流布。检点将来。总欠悟在。无明见处。也要诸人共知。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响。
示众。江月照。松风吹。面面青山展笑眉。经有经师。论有论师。莫怪老僧无法说。劳汝诸人立片时。
示众。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诸禅德。与么说话。四棱塌地了也。乃喝一喝曰。且道。是宾是主。是照是用。又喝一喝曰。只者是宾。只者是主。只者是照。只者是用。又喝一喝曰。且不是宾。且不是主。且不是照。且不是用。是个甚么。又喝一喝曰。进前求解会。特地斩精灵。
示众。龙门水急。一句截流。茅屋风高。千山起浪。三世诸佛望风结舌。六代祖师斫额有分。天下老和尚仰羡不及。是汝诸人。到者里。作么生与无明相见。蓦拈拄杖曰。与么与么。人境俱夺。不与么不与么。照用同时。卓一下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瑠璃。喝一喝。
示众。世尊拈华。眼里撒沙。迦叶微笑。全身落草。达磨面壁。皇天苦屈。二祖安心。老鼠居金。德山行棒。莽莽荡荡。临济下喝。吃盐止渴。伪山水牯。泥里洗土。仰山插锹。性命难逃。俱胝竖指。是何道理。雪峰辊球。老不知羞。石巩张弓。诳呼盲聋。赵州勘婆。大有誵讹。玄沙未彻。话作两橛。者一队不唧[口*留]老冻脓。生前卤莽。死后颟顸。罪犯弥天。髑髅徧野。无明忍俊不禁。与渠一坑埋却。拈拄杖卓一下曰。直得十方世界风凛凛地。法堂前何止草深一丈。汝诸人向甚么处出气。良久曰。拟心凑泊。二铁围山。放之自然。七穿八穴。复卓一下。
客至上堂。披衣登法座。道者是高僧。将谓多奇特。元来百不能。西风吹细雨。落叶满空庭。有客来相访。青山自送迎。
日本国请法衣上堂。举石门聪曰。西天二十八祖。尽得传衣付法。东土六祖之后。得道者多。只传其法。不传其衣。无明则不然。衣以表法。故谓之法衣。人能弘道。故谓之法身。无处不徧。无处不明。故谓之法眼。高峰老祖法衣一顶。今日对众请。与高丽国金刚山供养去也。幻住先师法衣一顶。我得来三十年矣。如今大拙首座。又要请归供养。虽然如是。从上诸祖各各有三十棒分。无明亦有三十棒分。众中莫有下得者般毒手者么。有则出来。如无。他时后日。不得向背地里叫苦叫屈。击拂下座。
元顺帝至正丁酉六月十四日。示微疾。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奄然而逝。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六。弟子用陶龛奉全身。[疗-(日/小)+土]于青松庵。谥佛慧鉴禅师。
苏州府师子林天如惟则禅师
吉安庐陵谈氏子。受业禾山。得法中峰。住后僧问。佛佛授手。祖祖相传。毕竟传个甚么。师曰。脚未跨门。与你三十棒了也。
问。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还有为人处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为人处。师曰。浴院里灯笼。笑破半边口。曰莫便是学人转身处么。师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曰今日多幸。得闻师子吼也。师便喝。僧礼拜。师曰。拜则任你拜。者一喝不曾倒地在。
问。如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曰。虾蟆[跳-兆+孛]跳上天。蚯蚓蓦过东海。曰恁么则超佛越祖去也。师曰。你向那里见得。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师曰。杜撰禅和。
华严会。僧问。无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既有自他。如何不隔。师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既有始终。如何不离。师曰。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膞上。曰此会翻宣教典。毋劳说禅。且望和尚直谈教文。师曰。山僧无两个舌头。曰一真法界。十种玄门。还有自他终始也无。师喝曰。那得许多骨董来。曰既无许多骨董。毕竟华严所说何义。师曰。说华严。曰离却法界玄门。华严经在甚处。师曰。在你诸人手里。曰与么则信受奉行去也。师曰。赠你三文买草鞋。
问。德山小参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意作么生。师曰。我者里不打。有问即答。曰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又作么生。师拈棒。僧便走。师曰。作贼人心虚。
问。禅门一派。分为五宗。其间还有优劣也无。师曰。五五二十五。曰临济一宗。儿孙徧地。他有何长处。师曰。细鱼齩断鸬鹚脚。白鹭惊飞上树梢。曰涅盘心易晓。差别智难明。五宗异同。请师开示。师曰。退身三步。
示众。赵州道个无字。开口见心肝。因甚诸人自生障碍。有僧请益曰。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为甚狗子独无。师曰。莫说狗子。直饶你问他释迦弥勒还有佛性也无。他也道无。僧曰。赵州禅在口唇边。因甚只会道个无字。师曰。赵州见处只到者里。僧曰。和尚不肯赵州那。师曰是。僧曰。赵州是古佛。因甚不肯他。师曰。赵州在那里。随后便喝。
示众。诸方有海蠡禅。海蚌禅。铁刬禅。老僧者里。却似水上葫芦。触着便动捺着便转。活鱍鱍地。无你奈何处。昨日一阳来复。见说生根了也。诸人为我提起看。
示众。有时伸出佛手。有时放出驴脚。错。有时拍禅床。有时击香桌。错。有时舌生毛。唇生醭拄杖长年靠壁角。临济德山鼻孔。一时穿却。错。诸禅德。向者三个错处。认得老僧。请你吃无面馎饦。
示众。临济大师道。我者里是活祖师西来意。一切临时。要用便用。遂拈拂子摇曳曰。我者里也是活底。要用便用。一切临时。且道。与临济底。是同是别。击一击掷下曰。临济大师。犹欠者一着在。
示众。佛祖行不到处。行取一步。佛祖说不到处。说取一句。召众曰。一铺是九里。三铺廿七里。者个是佛祖行不到处。老僧行到。今日初三。明日初四。后日初五。者个是佛祖说不到处。老僧说到。喝一喝曰。宁与有智人厮骂。莫与无智人说话。
示众。举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惟有尾巴过不得。师曰。者个是东山演祖不了事处。老汉参方三十年。也有两件不了底事。是甚么两件事。饥来要吃饭。困来要打眠。
示众。跛者命在杖。渡者命在舟。有来由没来由。一身还有一身愁。衲僧门下。夺食驱牛。拟着眼看。便与闭却户牗。拟开口道。便与塞却咽喉。夜廊无月不点火。露柱从教撞破头。
示众。慈悲不是佛。忿怒不是魔。明州布袋横拖竖拖。人人自屎不觉臭。净洁地上正好放屙。金窠草窠相去几何。岁寒落叶无人扫。一任门前堆积多。
示众。天如老汉一个呆僧。争奈诸人认他不着。道他卓卓巍巍。他却藞藞磋磋。道他藞藞磋磋。他又卓卓巍巍。或时做善知识模样。谈玄说妙。或时现三头六臂。发瞋发恶。如是等处。一一认他不着。殊不知。老汉不在诸人眼睛里。却在诸人鼻孔里。诸人不信。伸手摸看。总饶摸他不着。也摸着自家鼻孔。
示众。举临济道。我在黄檗先师处。吃六十痛棒。如蒿枝拂相似。师曰。好个顽皮癞骨。不知痛痒底粗汉。何似近代儿孙。个个皮下有血。动着他丝毫不得。也奇哉。
示众。举百丈野狐因缘。师曰。前云不落。后云不昧。引得野狐。随群逐队。喝。当时若下得者一喝。前后五百生。一时粉碎。
示众。释迦老子推不开。达磨大师赶不出。引得一亩之田。三蛇九鼠。尽道呼蛇易。遣蛇难。拍膝曰。有甚么难。家有白泽之图。必无如是妖怪。
示众。女子临出嫁时。治家作活之法。一一请教父母。惟有生子养子。不待教而自能。所以俗书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诚哉。近代宗门衲子则不然。先学说法。然后学做佛。宁可不做得佛。不可不会说法。怪哉。
师不领院事。居恒随机开导。行省平章。咸稽颡执弟子礼。屡起浙江诸名山。坚却不赴。遁迹吴淞间。弟子就吴中构地结屋。如丛林规制。名师子林。居十有三年。道价日振。元至正甲午。帝师锡以佛心普济文慧大辩禅师号。兼赐金襕法衣。示寂后。塔于水西原。
日本国建长古先印原禅师
本国相州藤氏子。藤为国中贵族。师生有异征。年十三。父母顿舍出家。航海南询。初谒无见于天台。见指参中峰。峰命给侍。师屡呈见解。峰呵之曰。根尘不断。如缠缚何。师退而悲泣。食寝俱废。峰怜其诚。因语之曰。此心包罗万象。迷则生死。悟则涅盘。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驱斥。涅盘之悟。犹是入眼金尘。当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焦首烂额。惟存不退转一念。生与同生。死与同死。自然与道相符。脱使未悟。千释迦万慈氏。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总是虚妄尘劳。皆非究竟。师闻悚然汗下。一日有省。趋告峰曰。印原撞入银山铁壁去也。峰曰。既入银山铁壁。来此何为。师释然领解。峰因嘱曰。善自护持。复参虚谷陵。古林茂。东屿海。月江印诸老。咸以师子儿称之。会清拙澄归国。载师同返。遐迩钦敬。初出主甲州之慧林。历迁八剎。后住相州之建长。一日示疾。谓侍者曰。时至矣。可持觚翰来。乃曰。吾塔已成。未书额耳。大书心印二字。端坐而逝。时甲寅春正月也。初门人欲画师像。预索赞语。师作一圆相。题其上曰。妙相圆明。如如不动。触处相逢。是何面孔。世寿八十。僧腊六十七。
般若诚禅师法嗣
建宁府高仰山古梅正友禅师
贵溪丁氏子。依末山本受业。后参绝学。发明宗旨。流寓江淮。垂三十年。入闽。初主南浦之天心。泰定甲子。建阳簿蒋德懋。洎长者陈益宗。舍园作庵。迎师开山。敕额大觉妙智。室中每举狗子无佛性话。钳锤勘验。不少假借。
结制上堂。仰山结制。寻常活计。眼里放光。鼻孔斢气。遇饥而餐。遇困即睡。诸方撒土扬沙。高仰心空及第。
解夏上堂。九旬禁足。特地成错。三月安居。无绳自缚。布袋解开。乾坤寥廓。放去若龟毛。收来悬兔角。试将两眼挂虚空。一阵凉风生殿角。
上堂。九旬禁足。又过一半。心地未明。如牵火钻。光阴莫虚度。了却闲公案。平地无端捉得贼。老僧出来为汝断。
小参。月落山头惨。云横谷口阴。欲明生死事。直见本来人。还有会得本来人底么。良久曰。夜静不劳重借月。玉蟾常挂太虚空。
师生於元至元乙酉。寂於元至正壬辰。说法二十九夏。住世六十八秋。全身塔于本山。
智者义禅师法嗣
杭州府净慈德隐普仁禅师
兰溪赵氏子。年十岁。依宝石秋潭受业。十四祝发。二十参方。时了然义。弘道智者寺。师往叩。机锋触发。旋命侍香。复见南楚於双径。分座说法。至正乙未。出世西峰净土。戊戌。明高帝亲帅六师至婺州。幸智者寺。诏师主之。甲辰。迁净慈。一日示微疾。屈指计曰。今夏五月矣。左右曰然。师曰。八月八日最良。吾将逝矣。至期。整衣端坐而逝。世寿六十有四。僧腊五十。有山居诗。三会语录。行世。
净慈林禅师法嗣
杭州府止庵德祥禅师
本郡人。与同庵俱为平山嗣。德业风雅。为时贤所重。一日将涅盘。众请说偈。师忽倚座曰。者一队噇酒糟汉。我争如你何。竟趋寂。
江宁府天界同庵易道夷简禅师
洪武戊午。主南屏净慈。兵燹之余。殿堂钟鼓。为之一新。父子继席。传为盛事。二十五年壬申。奉旨主大天界寺。
海门则禅师法嗣
湖州府弁山白莲南极懒云智安禅师
嘉兴沈氏子。出家海宁净妙。谒天真。发明别传之旨。韬光晦迹。交聘不赴。晚居弁山之白莲示众。万法归一。无孔铁锤当面掷。一归何处。抹过西天并此土。青州布衫重七斤。寒岩古木璚华春。仁者殷勤问端的。娘生鼻孔从来直。倘然言下解知归。九九方明八十一。后退归净妙示寂。塔于弁山之南阡。所着有南极语要。
华顶睹禅师法嗣
处州府白云福林智度禅师
丽水吴氏子。年十五。从禅智寺空中假剃染。习定楞伽庵。越数夏。出游七闽。旋还里之白云。筑室以居。曰福林。后参灵石芝於净慈。谒断崖义於西峰。俱不契。闻无见说法华顶。往叩之曰。西来密意未审何如。见曰。待娑罗峰点头。却与汝道。师拟进语。见便喝。师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华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见曰。我者里无残羹馊饭。师曰。此非残羹馊饭而何。见颔之。遂服勤数载。辞去。见嘱以大法。师佩服之。复往长沙见无方普。云居谒小隐大。至正甲午还福林。寻主龙泉之普慈。移茆山。迁武峰。明洪武己酉。诏征天下高僧。建法会蒋山。师应诏。事解。严还至杭居虎跑。秋趋华顶。明春示微疾。仍回福林。五日忽沐浴。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三。阇维舍利五色。齿牙数珠皆不坏。建塔[疗-(日/小)+土]於西院。
天童砥禅师法嗣
宁波府大梅护圣无作文述禅师
明之慈溪人。幼不御不洁。读书入口成诵。子史百家无不徧览。一日阅佛书。忽心融神会。如素习者。白父母。从东溪牧落发。就大用諿具戒。首参元叟东屿。皆以器许之。然不自许可。遂入天童见怪石。与语契合。典藏钥。甚得深旨。出世住凤跃山等慈寺。次迁大梅。为众说法。脱略窠臼。一时名缁奇衲。风靡而至。帝师锡以觉智圆明号。后归老福昌。而士夫名宿。益勤过从焉。年七旬。畏烦退居花屿湖。居恒临众甚严。至接宾则又津津然。喜见眉目。示寂於元皇庆癸丑九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