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灯正统


  杭州府径山竺远正源禅师

  欧阳文忠公之裔。世居南康。年二十七。弃家剃染。受具参方。首谒虚谷。谷举龙潭吹灭纸烛话问。意旨如何。师曰。焦石可破层氷。谷曰。破后如何。师曰。探索乃知。谷曰。所知者何事。师拟对。谷劈脊便棒。师悚然喻旨。后出世观音兴圣。次补道场灵隐。后迁径山。赐号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以至正辛丑六月示寂。全身塔于径山。弟子分爪发舍利。藏于道场。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五。

  道场信禅师法嗣
  湖州府福源石屋清珙禅师

  常熟温氏子。生咸淳初。幼依崇福寺剃染。受具戒。首参高峰。峰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令参。服勤三年。无所发明。辞峰。峰曰。温有瞎驴。淮有及庵。宜往见之。因至建阳参及庵。庵问何来。师曰天目。庵曰。有何指示。师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庵曰。汝作么生会。师无语。庵曰。此是死句。甚么害热病底。教汝与么。师拜求指的。庵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如何。师不契。庵曰。者也是死句。师不觉悚栗汗下。一日入室。庵再理前话。师曰。上马见路。庵呵曰。汝在此六年。犹作者个见解。师发愤而去。中途忽举首见风亭。豁然有省。遂返语庵曰。某甲今日会得活句也。庵曰。汝作么生会。师曰。清明时节雨初晴。黄莺枝上分明语。庵颔之。因复亲炙。久之辞去。庵门送之曰。他日与汝同龛。未几庵迁道场。师复依之。典藏钥。悦堂誾主灵隐。师居第二座。罢参后。结庵湖之霞雾山。喜吟咏。有山居诸偈。至顺辛未四月。出住当湖福源。
  上堂。把住也锋铓不露。放行也十字纵横。水云深处相逢。却在千峰顶上。千峰顶上相逢。却在水云深处。今朝福源寺里开堂演法。昨日天湖庵畔垦土耕烟。所以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可传真寂之风。仰助无为之化。正与么时如何。拈拄杖卓一下曰。九万里鹏才展翼。一千年鹤便翱翔。
  谢专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睦州唆临济吃棒。不是好心。杨岐逼慈明晚参。不是好心。赵州访道吾。不是好心。福源专使逼人住院。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
  谢殿主净头上堂。一身清净。则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则多世界清净。东司头臭气。佛殿里蓬尘。且道从甚么处得来。以手掩鼻曰。又是一点也。
  中秋谢藏主上堂。天上月正圆。人间月方半。诸人恐未知。打鼓普请看。道是如来藏里摩尼珠。又似宾头卢尊者手中瑠璃碗。比也不可比。辩也不可辩。天风吹露湿桂花。香浸云边广寒殿。
  上堂。我有一句子。欲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骂我。不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疑我。且道。如今说即是。不说即是。抚膝曰。知我罪我。吾无辞焉。
  上堂。黄梅俾老卢踏碓。石头讥药山不为。有一丈蓬。可以使八面风。无三尺鞭。难以控千里马。伊兰园里不生栴檀。黄檗树头讨甚蜜果。
  上堂。动若行云。止犹谷神。水中醎味。色里胶青。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上堂。所闻不可闻。所见不可见。昨夜五更风。吹落桃华片。苍苔面上生红霞。百鸟不来春烂熳。
  上堂。吃饭要止饥。饮水要止渴。着衣要免寒。归乡要到家。学道要到三世诸佛开口不得处。参禅要到历代祖师插脚不入处。若不如此。倚他门户。傍他墙壁。听人指挥。吃人洟唾。总不丈夫。福源与么说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上堂。是圣是凡。入门便见波斯鼻孔。开眼便见蚌蛤心肝。开口便见诸人两茎眉毛横在眼上。因甚看他不见。明眼人前三尺暗。
  上堂。腊月一。水生骨。虚明自照。不劳心力。白鸥寒雁芦华。无处寻他踪迹。待得日暖氷融水面宽。依旧飞来照破湖光碧。
  上堂。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恁么也不是。不恁么也不是。恁么不恁么总不是。子细看来。直教你无用心处。正好用心。卓拄杖曰。藕穿平地为荷叶。笋过东家作竹林。
  住持七年后。以老引退。复归天湖。至正间。顺帝降香币。皇后赐金襕法衣。闻天湖之风者。莫不心爽神慕。以为真得古先德遗型。至正壬辰七月二十四。云微疾。中夜集众诀别。众请后事。师索笔书偈曰。青山不着臭尸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堆柴。书毕掷笔而逝。阇维。舍利五色。塔于天湖之原。以及庵之塔配之。示不忘同龛意也。寿八十一。腊五十四。高丽国师太古愚。尝侍师得旨。王闻钦渴。表达朝廷。敕谥佛慈慧照禅师。仍乞移文江浙。请净慈平山林入天湖。分师舍利之半。归国供养。

  金华府罗山正觉石门至刚禅师

  世居山麓。得法游历罢。归里建宝坊。文其楣曰正觉。
  岁除日。谢道德首座顺侍者看病上堂。岁事除。年华毕。尊莫尊乎道。贵莫贵乎德。觉即般若因。顺即菩提佛。当知种豆不生麻。因果自然明历历。然虽如是。且道如何见得。八福田中看病第一。
  小参。踏翻生死海。涓滴不留。推倒涅盘城。纤尘不立。且是不劳余力。如壮士挥戈锋铓不犯。如人善射毫发无差。自然处处逢源。头头合辙。不假修证。本自圆成。尽大地是胜妙觉场。徧法界是真如实地。悟取人人有分。了知个个无亏。一念不生。入三摩地。一尘不动。转大法轮。自利利他俱登彼岸。全身放下总得自繇。到者里。说甚涅盘生死真如佛性。了无一法当情。直得十方坐断。今日举扬般若。端为追荐上峰最庵主。不动脚跟。高超乐土。不劳举念。即证无生。击拂子曰。见彻本来无隐蔽。纷纷桂子散天香。
  临终诀众偈曰。七十六年。了然宽廓。拶破虚空。须弥倒卓。

  杭州府净慈平山处林禅师

  本郡仁和王氏子。生时有异征。年十二。父母命投广严寺出家。十七受具戒。参方。母为治装。使行谒及庵於金华。庵留居侍司。一夕庵捻纸烛举示师曰。龙潭吹灭。汝作么生。师方拟答。庵遽以手掩其口。从此悟入。庵迁道场。命典藏钥。未几秉拂升座。机如缾泻。众咸慑伏。洎庵示寂。往依虚谷陵于仰山。陵处以第二座。皇庆癸丑。出世大慈定慧。瓣香为及庵嗣。复开山当湖福源。再迁中竺。至正癸未。行宣政院使。请主净慈。十八年中。殿堂钟鼓为之一新。丞相达识铁睦尔。请移灵隐。正谋起废。值张吴自苏入杭。师谓众曰。吾缘尽矣。乃还净慈。更衣沐浴。集众说偈而化。当辛丑五月一日。世寿八十三。僧腊六十六。敕谥普慧性悟禅师。塔净居庵右。

  匡山源禅师法嗣
  杭州府海门天真惟则禅师

  别号氷檗老人。吴兴费氏子。母梦异僧分卫到门。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髫年礼杭之佑福高林寿为师。年十六受具戒。二十三游方。谒楚石千岩无见无闻等一十八员尊宿。因缘不契。后之匡庐。遇无极。极终日不语。无所启发。一日值极如厕。师急趋前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极擒住曰。道道。师豁然顿悟。于是遨游江湖。平山居灵隐。招致典藏。后因受业老病。遂归省侍。四方学者麔至。固请开法。
  开堂日。僧问。作么生是佛祖为人处。师曰。狗舐热油铛。曰和尚今日开堂。还有为人处么。师曰。猛虎当途坐。曰岂无方便。师震威一喝。
  问。如何是日面佛。师曰。今日云生。曰如何是月面佛。师曰。夜来再看。
  上堂。举明果道。十五日已前。提水放火。十五日已后。鹊噪鸦鸣。正当十五日。风恬浪静。国泰民安。有一句到你。哑却我口。无一句到你。瞎却你眼。十字街头潘四郎。头不梳面不洗。知他是凡是圣。师曰。应庵老汉。大似倚富欺贫。卖弄不少。海门即不然。十五日已前。明不离暗。十五日已后。暗不离明。正当十五日。明暗顿忘。古今绝待。你诸人向甚么处体究。击拂子曰。闲中不契林泉乐。坐久但闲风雨声。
  腊八上堂。威音王已前。未晓一法一字时。早是超佛越祖。黄面老子。因甚腊月八夜。方始成道。者噇酒糟汉。惑乱世间。何有了期。海门今日点破了也。汝诸人即今道得也未。良久卓拄杖曰。将谓胡鬓赤。更有赤须胡。
  上堂。顾左右曰。着甚死急。虽然到者里。也不得放过。喝一喝。便下座。
  上堂。道火被火烧。说水被水溺。会禅被禅缚。以手指左边曰。却被者僧勘破。
  腊八上堂。昼见日。夜见星。登舟疑岸动。捏目便华生。老瞿昙昔年到而不点。则上座今日点而不到。诸人要见明星么。以拂子打圆相。喝一喝。便下座。
  上堂。我若向上举扬。如下戈箭。佛来祖来俱中。汝等向何处逃避。若能具此眼目。堪为人天之师。如或不然。自救不了。倘有人问我西来祖意。只向他道。今日输了一转语也。还有人免得此箭么。卓拄杖下座。
  上堂。我坐汝立。谁得谁失。纵然佛祖到来。亦难辨的。以拂子打圆相曰。咄。天下衲僧跳不出。
  上堂。蟋蟀鸣晓庭。芙蓉照秋水。遥望海天晴。鸥鹭多如雨。若也别解参。隔越三千里。往往事从叮嘱起。
  洪武初。诏征天下高僧赴京。天界住持西白金。首以师名荐。俄以足疾请归。癸丑仲春示微疾。一日侵晨告众。遂瞑目而逝。茶毗。获舍利无数。顶骨牙齿舌根不坏。阅世七十有一。坐夏五十有八。弟子智旻等。建塔于本山。永乐甲午。更名天真。宣德甲寅。敕赐海门禅寺。

  瑞岩宝禅师法嗣
  台州府华顶无见先睹禅师

  仙居叶氏子。生咸淳间。从古田垕剃染。初参藏室珍于天封。次谒方山宝于瑞岩。筑室华顶。乾乾朝夕。一日作务次。涣然省发。平生所疑一旦氷释。趋白方山。山说偈印之。复归华顶。一坐四十夏。足不越户限。辟娑罗轩。以导来学。
  示众。风冷冷。日杲杲。薝卜花开满路香。池塘一夜生春草。堪悲堪笑老瞿昙。四十九年说不到。阿呵呵。拍禅床下座。
  示众。若论此事。一大藏教诠注不及。天下老和尚拈提不起。直饶有倾湫之辩。倒岳之机。到者里一点也用不着。诸仁者。饥则吃饭。困则打眠。热则乘凉。寒则向火。一一天真。一一明妙。何得踏步向前。论禅论道。将鱼目为珠。认橘皮作火。不见道。大机须透彻。大用须直截。不识东家孔丘翁。却向他邦寻礼乐。卓拄杖一下。
  元统甲戌五月望日。遗书谢道侣。说偈跏趺而逝阇维。白乳如注。舍利凝结成五色彩。[疗-(日/小)+土]于所居之西。锡号真觉。塔曰寂光。寿七十。腊五十。

  宁波府松岩秋江元湛禅师

  久从龙象游。后参方山得旨。偶游松岩。爱其清胜不忍去。遂趺坐石上。俄有二虎。踞坐其侧。若护卫状。师命之伏。枕其背熟睡。山民异之。即其处创建精蓝。师居之不涉世事。法施之外澹如也。将化。别众就龛。说偈曰。洗浴着衣生祭了。跏趺宴坐入龛藏。华开铁树泥牛吼。一月长辉天地光。复谓众曰。十五年后寺当火。启龛则火可止。至期果然。众亟开龛。师神色如生。爪发俱长。

  杭州府凤山一源灵禅师

  宁海人。从径山云峰芟染。参方山於瑞岩。充堂司。一日入室请益赵州勘婆话。山曰。维那你试下一语看。师曰。尽大地人无奈者婆子何。山曰。山僧则不然。尽大地人无奈赵州何。师当下如病得汗。后住凤山。
  上堂。举世尊升座。文殊白椎公案。师曰。世尊已是错说。文殊已是错传。新凤山今日已是错举。会么。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一日见僧掷选佛图。师示偈曰。百千诸佛及众生。休向图中强较量。心印当阳轻掷出。堂堂安坐寂光场。复曰。古人无剪爪之工汝辈后生。忍唐丧光阴。且掷图选佛。到极合煞时。掷得一个印出。便欢喜道。我成佛了。殊不知。一切时一切处。皆是汝成佛处。汝却不知。

  针工丁生

  天台人。参瑞岩方山。尝蒙印许。有咏瑠璃偈曰。放下放下。提起提起。一点灵光。照天照地。

  天童日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平石砥禅师

  送愠藏主省径山叟偈曰。山头老汉八十一。我此东南大法城。双鬓又添新岁白。片言能使古风清。为人不用击虎术。养子宁忘舐牍情。明月堂前坐深夜。余光分得到长庚。

  高峰日禅师法嗣
  日本国南禅梦窗智曤国师

  本国势州源氏。宇多天王九世孙。九岁出家。十八为僧。每梦游中国疎山石头二剎。一老僧授以达磨像。遂名疎石。乃决志参方。初谒无隐范。次见一山宁。备陈求法之诚。山曰。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师曰。岂无方便乎。山曰。本来廓然。是大方便。师疑闷不辍。复谒高峰。峰曰。一山有何指示。师述前语。峰厉声喝曰。何不道和尚漏逗不少。师於言下有省。益自奋励。一夕坐久。忽倚壁身踣。豁然大悟。作偈。有等闲击破虚空骨之句。呈似峰。峰为印可。乃出无学元公渊源以畀之。后於本国大弘宗教。赐号普济国师。师志在烟霞。出世非所愿。聘至皆力辞之。其国主起师主南禅。入见引坐求退。王曰。吾非有他。欲期朝夕问道耳。复强师入天龙。锡师号手书。后於兜率内院示寂。世寿七十九。僧腊六十。全身塔于院之后。存日所剪爪发。瘗云居者。发中累累生舍利。

  续灯正统卷二十五
  续灯正统卷二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天童一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呆庵敬中普庄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