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灯正统

  僧问。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师曰。碗脱丘。曰恁么则昔时大慧今朝佛朗也。师曰。莫认六龙城作舅家。曰的旨师分付回程事若何。师曰。急须吐却。
  上堂。一即三。三即一。是圣是凡分。不出木人着锦衣。石女风流急。惯操没弦琴。能吹无孔笛。深深海底行。高高峰顶立。露柱来稽首。虚空齐应拍。万象侧耳听。大家笑一掷。且道。笑个甚么。饭箩里饿死。人不肯自家。开口吃饶。你到三十三天。本来饥苦争消得。卓拄杖曰。吽吽便下座。
  上堂。今朝十月旦。衲子修冬办。拨开炉焰火。更莫问柴炭。渴饮铜汁羹。饥餐铁钉饭。大众还知囊无系蚁之丝。厨乏聚蝇之糁。么到与么地。不可躲懒。卓拄杖下座。
  谢头首上堂。布毛才吹。化现无边华藏世界。金槌在握。纵擒一切诸佛如来。扑碎茶瓯遍地。金声玉振挈漏灯。盏触处耀古腾今兔。角杖挑大千日月。龟毛拂转尘劫法轮。还见佛国山。[跳-兆+孛]跳撞破汝诸人鼻孔。[翟*支]瞎汝诸人眼睛么。喝一喝曰。春风夏雨应时来。李白桃红次第开。
  上堂。去年今日居楞伽山。彼四众喜此处少一人。今年此日居佛国山。此四众喜彼处少一人。击拂子曰。一身为无量身。无量身为一身。行则普天普地行。坐则徧一切处坐。说甚么东西南北他方此界。虽然此犹在化城。且道。宝所一句作么生。便下座。
  上堂。贪瞋痴戒定慧。戒定慧贪瞋痴。无明解脱知见。解脱知见无明。一切众生诸佛。诸佛一切众生。月落山无影。风来树有声。大千无对。待露柱闹纵横。喝一喝下座。
  上堂。今朝十月初。一衲子备炭开炉。汝善知时识节。吾不者也之乎。生佛已前。茅草令清风自在满皇都。
  一日有一峰会下数僧到。师问。汝等是宁和尚弟子否。曰是。师曰。借问。汝家事得么。曰得。师曰。错复问。峡富山前。三草二木。昼夜作师子吼。是一峰语否。曰是。师复。曰错僧无语。师曰。汝等何得五戒也不持。晚年退归普光。作终焉计。

  成都府大隋无初德始禅师

  日本信州神氏子。幼聪颖。遇群儿嬉戏辄引去。见僧则喜动颜色。从州之天宁。出家受具。博极群书。已而念觉阿之为人。得请命其王。随国使宣闻溪诣阙。使还。师愿留华夏。上许。首参全室。掌内记久之。尽得其道会。室有西域之行。师游古幽都。憩庆寿。时当洪武壬戌。适独庵衍来。莅寺事衍。视师为犹子。相与激扬临济宗旨。甚相得。庚午师告去。礼娥眉献王。命出世彭州大隋瓣香。为全室拈出矣。一住七年。法席甚盛。永乐壬辰。特旨卑领龙泉寺。师高提祖印。勘辩方来。一出言象之表。平昔喜赈恤贫困。薄己厚人。善於诱物。宣德戊申九月。无病端坐。书偈寂於退处之金刚室。茶毗获舍利百余。弟子辈。为建塔[疗-(日/小)+土]焉。

  荐严义禅师法嗣
  杭州府净慈祖芳道联禅师

  四明鄞县陆氏子。年十四。礼昆山荐严悦堂颜得度。秉戒於鄞之五台。还侍物先义。於荐严有所造诣。洪武丙辰。侍佛心住灵谷天界昙延。居记室。穆庵康恕中愠木庵聪咸作忘年交。后出世台之广孝。迁紫箨及麻峪景山。明之补陀。越之能仁末。主净慈。壬申净慈厄荧惑师。为一新蜀王赐衲衣盂钵。永乐丙戌。朝廷征师。为释教总裁。嗣还筑室湖滨曰。藕华居。丁亥以事赴召至京。上令住五台佑国寺。未及升陛。忽语左右曰。吾世缘殆尽。后三日。沐浴更衣。跏趺而化。当己丑七月三日也。归葬藕华居之阴。世寿六十四。僧腊五十。有拙逸语录。行世。

  道场德禅师法嗣
  杭州府灵隐无文本褧禅师

  四明定海谢氏子。年十四。出家郡之五台寺。剃染习毗尼。闻孤峰旺化保宁。往叩之。峰问。闻汝和梁山十牛颂。试举看。师拟对。峰遽掩其口曰。牛在甚么处。师曰。已犯和尚苗稼了也。峰曰。未在更道。师掩耳而出。峰异之。命为侍者。时仲芳伦。退居寺右新庵。师往来决择。至正丙午开法姑苏觉严。洪武中。宜兴静乐院。请师易讲为禅。未几诏徙蒋山於孝陵之东。赐额灵谷。敕物外羲住持。命师居第一座。为众表率。乙亥补灵隐。居五载。
  建文己卯春。示微疾蒙室范堂。洪候问。值师气喘。洪曰。赵州道。诸人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辰。和尚作么生。师竦身曰。唤甚么作十二时辰。洪曰。争奈气急何。师震声一喝。问左右今朝是几。曰二月二十七日。乃索笔。书偈。曰吾年七十有五。涅盘生死。不堕虚空。背上翻身。靠倒飞来。小朵掷笔。泊然而化。阇维顶骨不坏。舍利无算。门人宗衍等。敛诸不坏。塔於双桂庵。分爪发。[疗-(日/小)+土]於静乐。

  续灯正统卷之十五
  续灯正统卷十六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小庵密禅师法嗣
  二仰圆钦禅师

  禾之秀水人。遍参诸方。毫无所契。入西京。谒小庵於旅舍。庵问。浙中有个伶俐人。汝还见么。师曰。圆钦钝汉。庵曰。我要个钝汉作监收。汝还知么。师罔措。庵曰。数千里来可惜错过。师遂猛参。一日见鼠从架上过。扑翻油瓮。忽尔顿契。走见庵曰。某已捉得了也。庵搊住曰。道道。师曰。一粒鼠粪。污却锅羹。庵曰。瞎汉参堂去 成化甲午。师居二仰四十余年。足不越阃。四方尊宿高其行。师一味谢绝尘世。力追汾州高峰之为人。末后智有来参。师历示本色钳锤。俾深入阃奥。始授大法。

  灵谷谦禅师法嗣
  江宁府灵谷洁庵正映禅师

  金溪人。泉州开元虚席[阄-龟+?]举得师。师奉敕。以戊寅六月入院开堂。僧问法筵。肇启四众。具瞻皇恩。佛恩如何报答。师曰。甘露泉开流大地。师报恩一句。蒙师指西来祖意若为宣。师曰。庭前石塔耸寒空。曰与么则徧界不曾藏也。师曰。汝见个甚么。曰某甲终不敢自瞒。师曰。眼花不少。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兔角杖挑天上月。龟毛拂散海滨云。曰恁么则人天。胥庆四海归仁也。师曰。且合取口乃曰。山僧比蒙天语。以清心洁己四字。敕住此剎。诸人还知圣意。么只者四字。是传佛心印。是镇海明珠。山僧南来。特特拈出。普施大众。要须知世法佛法。落霞与孤鹜齐飞。古佛今佛。秋水共长天一色。天心罔测山益高而海益深。圣语难穷天。溥盖而地。溥载诸人。还会么莫是不染世尘。么莫是不贪法味。么莫是不饮无为酒。不坐涅盘床。么若恁么会。非固不非。是则不是。山僧今日。不敢久閟。为诸人当阳指出去也。乃拈拄杖。卓一卓曰。木人舞出法堂前。一任炎天飞白雪。师居后百废俱新。
  永乐壬午。朝京回诸山。举住福州雪峰。法道之振。不减真觉。洪熙甲辰奉旨。住南京灵谷。宣德改元卒。有语录。题名古镜三昧。行於世。

  净慈联禅师法嗣
  杭州府普明立中成禅师

  钱塘孙氏子。年十三。投慈光若山出家。首谒祖芳。芳室中。举腊月火烧山话。师呈颂曰。白云迷却旧行踪。腊月烧山火正红。忽地慈风来扇发。冷氷氷处暖烘烘。芳器之。后於北郭建普明寺。以接方来。未几请归慈光。正统辛酉六月十三日上堂。住世今年八十一。老病随缘。且遣日。今年记着后年事。后年记着今朝日。至癸亥。如期坐化。寿八十三。茶毗舍利无算。建塔於普明。

  杭州府净慈照庵宗静禅师

  号恬轩叟。郡之高氏子。自幼剃落本山。适祖芳联领院事。师依之久。乃得旨。旋典藏钥。永乐辛卯。应选出住护国。寻迁雪窦。正统乙丑僧录。以净慈虚席。举师补之。丁卯朝廷。颁赐大藏。师诣阙谢恩。止於弥陀寺。示微疾。谓左右曰。吾缘止矣。沐浴更衣。危坐而寂。世寿七十六。僧腊六十。塔於藕华之祖丘。

  大鉴下第二十五世
  二仰钦禅师法嗣
  寿州无念智有禅师

  蜀之汉州人。发足南方。游四明登天目。后参二仰。仰问曰。行脚甚处。师曰。南方。仰曰。彼中佛法如何。师曰。山川无异。仰曰。我手何似佛手。师良久。仰曰。莫道无异。后看兴化打维那机缘。始浩然大彻。作偈曰。兴化打维那。平地遭殃祸。昨夜南山云。飞向北山朵。仰见为之助喜曰。不孤到此。至嘉靖初。阐化寿州。十有三年。而终焉。

  大鉴下第二十六世
  无念有禅师法嗣
  荆山怀宝禅师

  渚宫人。游寿州。谒无念。念曰。躐县游州。毕竟为着何事。师曰。生死大事。求师拔度。念曰。汝是荆州人么。师曰。是。念曰。阇黎即今在甚么处。师拟对。念曰。若便恁么。犹较些子。佛法不是。商量参堂去。师自此潜心座下。念一日唤曰。阇黎。师应诺。念曰。在甚么处。师於言下领旨。乃曰。和尚大慈。真人天师也。念灭度后。师於嘉靖三十七年。以法付铁牛远公隐终南。

  大鉴下第二十七世
  荆山宝禅师法嗣
  秦岭铁牛德远禅师

  自印心於荆山。后庵居秦岭。一日身披红布袴顶笠。挥锄地中。朝阳来参见曰。者汉好似一头军。师曰。看箭。阳作躲箭势师近前携手行。至一庵乃曰。我乃径山之裔。在此待人数十年矣。汝今既来。当为我求人中兴祖道。留住三月。付偈曰。就身能打劫。劈筈善夺窝。三玄从此出。三要不为多。探竿影草主宾分。狮子迷踪奈我何。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铁牛远禅师法嗣
  叙州府朝阳月明联池禅师

  郡之范氏子。系范郡司马之后也。幼居林下。一日有僧过访。不遇因题。联於壁曰。阿弥陀佛闲也。念忙也。念念得佛也。无念也。无无也。无扭落鼻孔。最上乘禅。朝亦参。暮亦参。参到禅亦寂。参亦寂。寂亦寂。劈开面门。师见之。忽然厌世。便祝发就之。彼僧已先去矣。遂杖笠南游。苦辛万状。单以是联为提撕话。久之。洛伽道逢一僧伟仪殊相。师在前失脚念佛一声。僧曰。此敲门瓦子着他何用。师遂问。抛却后如何。僧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师始豁然。复游少林会。无言语默深契。但师怀念佛祖道脉。担荷非易。终不自肯。竟入关中过秦岭。受铁牛之嘱。(语载铁牛章)由峨眉返叙州。居郡之朱提山朝阳洞。二十年。聚云来参师。问曰。如何是古佛心。云即拱手云。请师尊重。又问。不用音声与色身。将何唤作本来人。云便出。令一僧参只者是。僧曰。只者是还参个甚么。师曰。放汝三十棒。又应一座主请。至祭坛。指坛问曰。此是甚么所在。主曰。北坛。师曰。久闻北坛原来在者里主罔措。崇祯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端坐而逝。师寿六十有六。全身塔於洞之傍。

  大鉴下第二十九世
  朝阳池禅师法嗣
  忠州聚云吹万广真禅师

  叙州宜宾人。姓李氏。其先三世为婆罗门。父无后。祷佛生焉。降神之日。大士八人临其舍。一人指语父曰。此八宝应真出兴於世。母即厌腥食素。三年离乳。至十五岁在窗下。与同学读书。偶览菊华叹曰。此华今岁凋零。来春发生。尝闻。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读书宁免生死。竟绝学登少峨。参浩翁。久之返里。得大慧录并获正法眼藏。如临旧物。朝暮参礼。如有所失。后遇一僧见访问曰。如何是佛。师拟对曰。不是。再进曰。不是。师被者一札尘念如灰。至午值僧磨刀。次急问。如何是佛。僧云。我今日磨剃刀。师於言下有省。次入朱提。参朝阳月明和尚。深蒙敲击。即以白衣归。为祖母说法。祖母逝后。服阕二年。方谋出家。先是有氅衣道者。谓里人曰。此处不久。当有至人出世。师果於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秋。踰城入山。礼月明和尚受具。一日明谓曰。汝犹有一句未会。师即问。是那一句。曰不用音声色身。默然良久。与我现出真空来。师拂袖便出。乃自惟曰。此事不可草草。是中必有玄要。遂辞之别山。汲水伐薪。自炊自力。经行危坐。胁不至席。苦参三载。复入朱提。亲近月明和尚。师才拜起。便问曰。毕竟如何现出。明引师手。掩其口。豁然大悟。乃曰。纵然奇特终是寻常。明遂出临济正宗源流付之。后阅华严。至入法界品。毗目仙人。执善财手。一须臾间。历过佛剎。微尘数世界。参见微尘诸佛。法法不昧。至事事无碍法界。始解圆悟。示张无尽用处。从此五宗誵讹。悉皆妙契。初住郡之翠屏。得法者四人。俱先化去。乃杖策入吴。涉海过闽踵。粤至万历戊午。开法潇湘之湖东。还蜀。住忠州之聚云巴台。夔州之宝峰兴龙 上堂。劈面迎风。掌当胸辊肚拳。具眼衲僧向者里用得犹是三五。一轮在在光辉。火树银花。时时灿烂若也。半明半暗。未梦见在呵呵。不是法门无面目。只怕蜈蚣太多足咦。
  上堂。一不做。二不休。杀人须究亲。下手捉贼。要识真领。头平息了万事丢。一颗明珠衣下收。焰山迭嶂从兹破。爱海波涛信不流。卓拄杖下座。
  上堂。出众者三十棒。不出众者三十棒。出众不出众三十棒。有僧出众问话不契。乃曰。直下三玄已露。何曾三要无施。落花流水空去。殿前古栢当机。
  营盆上堂。飒飒凄风绕树寒。夜深林里霭云烟。钱飞粉蝶千家纸。露湿绮罗万泪衫。独有长空辉月面。斗牛银汉玉阑干。
  小参。高声唤云。看箭。遂以拂子向东指云。者一箭射透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性灵。只令山头翻巨浪海。底热烽烟枯木口。喃喃髑髅泪潸潸。又以拂向西指云。者一箭射断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命根。只令撒手堕悬严。吐舌如扁担。打碎频伽瓶。扯断红丝线。又以拂向上指云。者一箭射开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慧眼。只令顶门光。亚竖蓦直走。金蛇百千。手臂百千。执万亿毫端。万亿华。此是涅盘经上三点。老僧今日用作三箭却也。当箭即。当即箭。僧问。命根射断后如何。师曰。斩钉截铁。进云。如何是衲僧鼻孔掉转。师曰。斑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