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续指月录
续指月录
婺州清隐兰室德馨禅师
义乌方氏子。年二十四。投伏龙祝发。执侍数载。复力抵诸方。久之归觐。会千岩迁化。乃结茅城西。榜曰清隐。后圣寿虚席。四众请师主之。苏平仲尝过访。师寒温之外。不措一辞。苏曰。千岩老师见客。口如悬河。娓娓不倦。师今默然。何也。师曰。道无隐显。焉有默然。昔吾先师。未尝不言。然而未尝言。今吾未尝言。然而未尝不言也。苏乃击节称赏○洪武壬子十一月十四日。示微疾。集众诀别。端坐而逝。留龛七日。颜色如生。茶毗五色舍利无数(千岩长嗣)。
金华华山明叟昌庵主
本郡浦江人。缚茅於里之华山。往谒千岩。示以入道旨要。旋归。昼夜孳孳不怠○洪武丙辰十月三日。忽辞众。说偈曰。生本无生。灭亦无灭。撒手便行。虚空片月。语毕。端坐而逝(千岩长嗣已上五人)。
京口金山慈舟济禅师
西竺作礼曰。某甲拏得贼来。请和尚决断。师曰。赃在甚么处。竺拍案一下。师往复征诘。复曰。诸佛不说。列祖不传。除却摇唇鼓舌。瞬目扬眉。还我到家一句来。竺默然。师曰。去圣时遥。尚有此子。善自护持(古梅友嗣)。
一峰宁禅师
西竺呈见解。师为勘验。示偈曰。青山迭迭雨蒙蒙。师子金毛拨不通。我也自知时未至。十回放箭九回空(古梅友嗣已上二人)。
杭州正传院祖庭空谷景隆禅师
姑苏洞庭鼋山陈氏子。初见懒云。开示法要。后於虎丘。礼石庵祝发。会庵迁灵隐。师相随七载。因往天目。礼高峰祖塔。憩锡岁余。忽有省入。径造懒云安求证。安为助喜○后住碧岩。僧问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师曰。此问最亲切。曰觌露堂堂时如何。师曰。途路未为真。曰南人如问雪。我道是杨花。师曰。唤钟作瓮又争得○晚年於西湖修吉山。卜地为生圹。筑室以居。名曰正传塔院○复自制塔铭。其略曰。呜呼。死生一梦。骨塔奚为。盖表佛法流芳。灵踪不断。即幻明真。以致佛祖命脉。源远流长矣。幻身虽灭。佛性不迁。后之来者。见窣堵崚嶒。峰峦苍翠。鸟鸣乔木。泉泻幽岩。不驰外境。不执内心。尽忘爱恶。陶然泰和。始知法界为身。虚空为口。万象为舌。昼夜说法。未尝间歇。於此见得明。透得彻。如醉忽醒。廓然领悟。便见佛祖不曾涅盘。老僧不曾圆寂。大圆镜中。觌面相见。西来祖意。两手分付。如古师嗣云门。青师嗣大阳。无前后。无去来。大千沙界。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懒云和尚。是景隆受业师之受业师。景隆心法。受印可於懒云。即南极安禅师也。得临济正传二十世。上泝天真。则无极源。雪岩钦。前后嗣法。亦无定规。前嗣后者。阿难嗣迦叶。后嗣前者。兴化嗣临济。理贯古今。诣实为主。铭曰。廓周法界。空荡无涯。群灵升坠。恒无已时。佛祖垂应。为导为师。宿膺为幸。值师化仪。不善弘道。随力所宜。卒於武林。骨窆山崖。窣堵奠安。山同寿期。以幻归幻。有为无为。成住坏空。斯道坦夷○师所着有空谷集尚直尚理编行世(弁山安嗣)。
金陵天界古拙俊禅师
姑苏之吴江人。祝发受具。首谒石屋珙。次见三衢懒牧。得禅定工夫。复往叩古梅於高仰。礼拜起。即依实供通。打趁出。如是三度被打。遂结伴归里。立限壁观九年。每三年。捻一指。历燃三指。一日忽然瞥地。乃往参福林。法战相契。遂留首众。时年二十八矣。众推主席。师遁迹而去。留偈曰。半载相依唱祖机。几番谈道奉严威。出山便说归时路。又是重添眼上眉。韬光岩壑。三十余年。有平生最爱隈岩谷。三十年来懒送迎之句○洪武间。奉旨剃度千僧。至繁昌。众请东庐山开堂。普说示众。禅之一字。亦是强名。云何曰参。在信而已。拟议即乖。开口即错。若是发心不真。志不猛利。者边经冬。那边过夏。今日进前。明日退后。久久摸索不着。便道佛法无灵验。却向外边记一肚。抄一部。如臭糟瓮相似。是者般野狐精。直饶到弥勒下生。有甚交涉。真正道流。若要脱生死。须透祖师关。祖关透。生死脱。不是说了便休。要将从上诸祖做个样子赵州老人。四十余年不杂用心。为甚么事。长庆棱公。坐破蒲团七个。为甚么事。香林老师。四十年方成一片。为甚么事。乃至历代真实履践。克苦用心。为甚么事。山僧今日口喃喃地。引古验今。为甚么事。诸禅德。既有从上不惜身命。积功累德。妙悟亲证的样子。何不发大勇猛。起大精进。对三宝前。深发重愿。若生死不明。祖关不透。誓不下山。如是发愿之后。截断千差路头。不与万法为侣。向长连床上。七尺单前。高挂钵囊。壁立千仞。宽立限期。急下手脚。尽此一生。做教彻去。若办此心。决不相赚。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永乐丁亥。复奉旨延师於天界寺终老焉(福林度嗣)。
曹洞宗
西京少室灵隐文泰禅师
太原汾州阳城魏氏子。礼本乡智禅师。剃染受业。精修僧事。服勤有年。辞师游学。独迈太行。经入东鲁。初习教乘。於演三藏德律师法席。粗领大义。次扣禅关。广参知识。始参济下宗师。依云峰恒和尚。参请累年。亲蒙授记。仍付衣颂。次参曹洞宗师。后造太原深和尚丈室。复蒙印证。后诣燕京大万寿寺。参雪庭和尚。庭问当机一句。试拈出看。师拟开口。庭曰。家产被人籍没了也。还在这里叫屈。师抚掌曰。谁柰我何。庭曰。这风颠汉。曰仁义道中。且与一拜。於是侍锡十载。受嘱开堂少林祖剎(雪庭之门时称二泰一肃师乃首推也)○上堂。尘劫来事。只在於今。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试教伊觌面相呈。便不解当风拈出。且道过在甚么处。卓拄杖曰。祇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愚庵孟云只如灵隐还拈得出么若拈得出何不略借一观若拈不出河沙妙德向何处去也隔墙恩怨如何说独抱琵琶月下弹○龙唐柱云大小灵隐将奇珍异宝撒出当阳供养诸人了也拈拄杖云看看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僧参。提坐具欲展拜。师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曰本欲礼拜。被和尚撑住。拜不下时如何。师曰。撑汝饭袋子到骨出。有甚么用。曰也须将错就错。礼拜去也。师曰。当得甚么椀。僧无语。师曰。有头无尾汉○元世祖至元己丑正月。示微疾。谓门人曰。古人坐脱立化即不无。於衲僧分上。皆余事也。言毕。遂掩息右胁而逝(少室裕嗣)。
太原报恩中林智泰禅师
汾阳鱼城温氏子。铲[髟/采]於华严。端事经律。一日喟然叹曰。大丈夫当体究大事。焉能区区於此耶。时雪庭主万寿。师往依数载。一日论执事。以语触庭。庭曰。有头无尾东西。有甚交涉。师愈出语不逊。庭曰。不但无尾。师生平疑碍。一时冰释。遂受嘱累。温研久之。乃奉诏宣任报恩○僧问如何是万里无寸草处。师曰。不是阇黎践履之境。如何是出门便是草。师曰。才动即乖。曰如何是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师曰。住着即错。曰如何得不涉动静去。师曰。徧界绝红尘。通身无影像○一日示疾。集众曰。吾缘止於此日。汝等善自护持。当惜寸阴。勿令虚度。闻者咸相感泣。乃书偈。怡然而逝(少室裕嗣)。
泰安灵岩足庵净肃禅师
保定永平张氏子。究心二十余年。参请知识十余辈。皆不明了。最后依雪庭淘汰有年。付以衣偈○初主万寿。次少室灵岩。后退席香山。上堂。白露横江。黄花满圃。砧声敲夜月。蛩语泣秋风。蝉联岸边之树。叶辞槛外之柯。色色现海印三昧。声声转根本法轮。诸仁者。若能於斯会得。则如面对镜。眉目分明。方可唤作半个衲僧。犹有俗气在。若能打破镜来。便好与你相见。祇如相见后。又作么生。更有三十棒。且待别时来○僧问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汉不来时如何。师曰。桃花岁岁皆相似。人貌年年大不同。曰此意如何。师曰。不因你来问。山中太寂寥。且吃一顿了去。便打○一日集众告辞。右胁而逝。中林泰禅师为之铭曰。撩天鼻孔。点地脚跟。心明眼正。行古颜温。其事愈大。其志愈敦。诸方老宿。徧叩其门。受雪庭嗣。为万松孙。机轮迅速。电掣雷奔。高标觉树。密固灵根。慧灯朗耀。销铄群昏。全机大用。摇荡乾坤。掀翻渤澥。踢倒昆仑。三世诸佛。一口浑吞。二边不滞。中道宁论。三居大剎。四众咸尊。去来绝朕。动静亡痕。虚空烂坏。斯道常存(少室裕嗣)。
和林北寺觉印禅师
上堂。良久曰。会么。若道我有说。须无却我舌。若道我无说。须有却我舌。金刚推倒一堆泥。踏着秤锤不是铁。且道是有说无说。良久云。等闲失却手中桡。只为贪观天上月○僧参。师问会见我雪庭老师么。曰不曾见。师曰。瞎汉。乱走作么。曰也知和尚有此一机。师曰。拾马粪。当饭吃。有甚好肠胃。出去(少室裕嗣)。
成都昭觉仲庆禅师
上堂。良久云。吃盐添得渴。便下座。僧拦问。吃盐添得渴时如何。师曰。吠影狗子无屎吃(少室裕嗣)。
安平守让禅师
示众。杀人刀。活人剑。是上古风规。我者里不费磨砻。用得恰好。且道此个把柄。从何处得来。嵩山千丈雪。熊耳一轮月(少室裕嗣)。
弁州太子久善禅师
上堂。举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云。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师云。大龙恁么道。山僧则不然。若有个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向他道山花瞎人眼。涧水毒人耳。隺不恋幽巢。龙不藏死水(少室裕嗣)。
京兆华严觉印禅师
上堂。古人皆称我是达磨儿孙。却道神光依位而立。是得髓。只这些子。便是做臭皮鞋底尘垢。也做不得。何故。迷逢者少。负恩者多(少室裕嗣)。
巩昌广严法兴禅师
因同参印和尚过访。师曰。许久不相见。眉毛作么生。印曰。将谓老兄忘却。师曰。彼中快活法。还可举似故人么。印曰。愁人莫对愁人说。师曰。恁么则同条不共命也。印曰。笑倒寒山子。师曰。谢老兄光重(少室裕嗣)。
顺德妙乘禅师
垂语曰。石头和尚。不识好恶。说甚明中有暗。洞山老汉。被他语脉转。说甚五位正偏。牵得后世子孙。落在这等葛藤里。摆脱不去。僧问和尚何不斩此葛藤。别开一路。师曰。幽州犹自可。最苦是新罗(少室裕嗣已上十人)。
燕京鞍山月泉同新禅师
从鞍山坚公剃落。能以苦行事众。忽一日聪慧顿发。与同行人叙所得。众杂笑之。师愤甚。以偈书壁而去。偈曰。气宇冲霄大丈夫。寻常沟渎岂能拘。手提三尺吹毛剑。直取骊龙颔下珠○师谒清安方公。方问欲穷千里。一步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师进前叉手立。方曰。争柰脚跟不点地何。师拂袖便出。次参林泉伦公。遂承印记。寻受请灵岩。伦为引座。师一音才唱。万众欢呼。能於言下得旨者甚众○示寂说偈曰。来无所从。去亦无方。蓦竖拳云。且道者个。还有窒碍也无。放拳曰。撒手纵横。云天苍苍。瞑目而逝(林泉伦嗣)。
关中林禅师
僧问如何是正中偏。师曰。木人夜半打秋千。曰如何是偏中正。师曰。群僚怕见秦台镜。曰如何是正中来。师曰。木童土偶笑咍咍。曰如何是兼中至。师曰。忿怒那咤擎八臂。曰如何是兼中到。师曰。拄杖风前还自靠(报恩秀下复庵照嗣后同)。
十方进禅师
僧问逢桥拆桥时如何。师曰。那讨这般人。曰师意如何。师曰。从来好手不彰名(复庵照嗣)。
嵩山法王晖禅师
僧问如何是法王境。师曰。五乳峰前雪气深。曰如何是法王人。师曰。嵩山顶上撩天鼻。曰人境交参时如何。师曰。看取令行时(复庵照嗣)。
泰安州灵岩复禅师
示众。三十年后。大有人疑着。僧问如今便疑着时如何。师曰。平地无因得吃交(复庵照嗣)。
护国圆禅师
僧问国如何护。师曰。寰中天子勑。曰佛法何在。师曰。端坐受供养(复庵照嗣)。
崇孝普禅师
见山门因雷雨。乃呵呵大笑曰。痛快平生在此日。奴儿婢子共殷勤(复庵照嗣)。
净土里禅师
僧问如何是清净佛土。师曰。莫作秽污。曰如何是秽污佛土。师曰。徒自分疏。曰师意如何。师曰。铁树花开不识春(复庵照嗣)。
汝州宝应海禅师
一日病起。僧问日面佛。月面佛。意旨如何。师曰。山益高兮水益深。进曰。觅起处不得时如何。师曰。良医拱手处。法身别有源(复庵照嗣已上八人)。
顺德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别号虚舟。宁津人。姓杨氏。礼天宁虚照禅师下发。参悟得旨。名重庙廷。元世祖欲及之。师坚执不从。锡宝书开堂本寺○僧参。师退身便入曰。外面有贼。僧礼三拜。师复顾曰。作贼人心虚参堂去(天宁照嗣)。
太保刘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号子聪。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刀笔吏耶。既弃去。隐武安山。投天宁照禅师为僧。力参有省。俾掌书记。元世祖征云南。渡江攻鄂。每赞以不杀为德。凡克城擒敌。全活无算。虽位极人臣。而犹斋居蔬食。不改旧服。一时通称为聪书记○至元十一年八月。索笔书偈曰。吾不负世。世不负我。吾之於世。如水中月。如空中花。花沈月落。是个甚么。咄。掷笔趺坐而逝(天宁照嗣已上二人)。
续指月录卷九
续指月录卷十
六祖下二十六世
临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