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续指月录
续指月录
兹则统名尊宿。自宋迄今。续入六十一人。谓之应化。谓之未详皆得。
饶州荐福承古禅师 嘉兴宣翁可观禅师 临安普觉淳朋禅师 和州净戒守密禅师 青州佛觉禅师 圆通善国师 燕山玄悟玉禅师 黄山赵文孺居士 高邮定禅师 沩山太初禅师 中观沼禅师 雪峰樵隐悟逸禅师 五台子范慧洪大师 建宁奖山元模禅师 郑州佛光道悟禅师 雁山证首座 温州省庵思禅师 文献公黄溍居士 坱北和尚 奉化雪窦常藏王 台州黄岩丁安人 庆元育王勉侍者 镊工张德道者 永福灵江浩首座 老素首座 净慈元庵会藏主 天目一山魁庵主 温州寿昌辉禅师 育王虚庵实首座 天童幻庵住首座 天童默中唯西堂 佛陇宜兴可上座 瑞州九峰寿首座 天台无尽祖灯禅师 径山杰峰英禅师 径山敬庵庄禅师 淮南佑上座 佛妙禅师 杭州仙林雪庭禅师 吉州白云明星禅师 径山月林镜禅师 金陵古渊清禅师 伏牛无碍明理禅师 云栖莲池袾宏禅师 紫柏达观真可禅师 黄蘗无念深有禅师 夔州白马方彖禅师 鹅湖养庵心禅师 真寂闻谷广印禅师 破山洞闻法乘禅师 达澄受昭禅师 介子黄毓祺居士 明州白云西师太 青林如鉴老宿 优昙颐和尚 太史蒋超虎臣居士 宁波天寿新禅师 明州秀峰敢禅师 金陵紫竹林焕禅师 兴化芦渡权禅师 徐州龙山量禅师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
虞山瞿幻寄先生指月录一书。先是严天池先生。水月斋初刻。为禅林秘宝。海内盛行。板经数易。后如破山禅师。翻刻东塔禅堂。具德禅师。两镌天宁灵隐。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儒者谈禅之书。未有盛於此本者也。但前录自七佛起。至六祖以下。凡十六世而止。宋孝宗隆兴年后。隆杲诸老以下无传焉。兹刻以隆兴二年为始。自十七世续起。迄今康熙十八年。三十八世而止。上下五百年。续佛慧命。靡敢或遗。惟现坐道场。无语录传纪塔铭者不录。 瞿录所载。惟十六世。限以轴终。不无遗漏。兹刻不欲轻遗一师。故於十六世。凡大藏现有机缘。一句一义可传者。另成前录补遗一卷。 瞿录有应化圣贤。未详法嗣等卷。兹刻自南宋以后。历代祖师。凡有未表师承者。另列尊宿一卷。诸山召对机缘。另编奏对一卷(现存原本无此卷俟觅得补刊)。 古德祇有语句。见之旧本。并无悟道入室机缘。及姓氏生里者。祇载语句。不及备陈。 兹录如二十世。玉溪玄通禅师。二十一世。庆寿教亨禅师。箬庵续灯存稿。俱载之。未详法嗣。觉浪传灯正宗。载通为洞宗普照辩嗣。载亨为普照宝嗣。觉公以洞上子孙。师承必有所本。当从传灯正宗为是。余可类推。 按传灯正宗。五十五卷。万年贲嗣三人。有瑞岩景蒙。无天童从瑾。续灯存稿。万年贲嗣。亦止三人。有天童从瑾。无瑞岩景蒙。兹刻从正宗补蒙。从续灯补瑾。其余嗣派。汇考诸刻。例此增补。难以枚举。 按续灯未详法嗣卷内。所载翁仙可观禅师。於仙林雪庭禅师之后。查雪庭乃明英宗时人。可观盖宋高宗时人也。相隔二百余年。不宜次叙若此。谨为改正。 传灯旧本。列大慧杲居虎丘隆先。续传灯则虎丘隆居大慧杲先。远公续略。则置洞宗诸祖於卷首。近如箬庵问。费隐容。觉浪盛。白岩符。远门柱。所刻诸录。各高等身。互陈青原南岳前后伯仲之说。所谓各为一家言。以自尊其祖也。兹录原承瞿先生以儒论禅。便於观览。并无人我。有滋法弊。读者谅之。 五宗至宋季以后。海内止存临济曹洞两宗。而济宗法裔为盛。故录中行布次第。临济先於曹洞。率由其旧。以便海内学者之观览无异云。 济宗世次。悉从南涧续灯。南岳单传诸书。洞宗世次。悉遵洞宗续灯。洞宗世谱。传灯正宗诸书。各有所自。并无冒滥。 西蜀有大慧杲一支。自鼓山永净慈明以后。其法嗣灯灯相续。汉月藏公闻之。曾通书问。且近代有吹万。铁壁。巴掌。耳庵。诸公语录。现入嘉兴藏中流通。所谓承当有人。继绝为重。极深瞻仰。愧未获观全录。另俟后贤。详为补入。 信史有阙疑之例。传灯有并载之条。盖以续佛慧命。重在师承。万难以臆见删削也。瞿录并载两天皇悟。因符碑丘碑。各承宗派。遂为千秋疑案。纷端久矣。兹录有两海舟慈。而昭然不疑者。有说焉。两慈皆济宗之人。有一家言可按也。一为金陵翼善开法之海舟永慈。一为杭州东明继席之海舟普慈。其姓氏生里不同。其长幼年岁有别。其悟道机缘可证。其付授时日甚殊。普慈则有天童悟为之立传。花城沈贯为之作拈颂序现在也。永慈则有南涧问之续灯存稿。灵岩之南岳单传录现在也。惟续灯万峰嗣下。削去海舟慈之沈贯问答一则。另详注於二十八世普慈章之后。 三峰初传。如横山成。海门乘。显宁垣。华严鸿。祥符铦。安隐忍。高峰圣。皆不轻记人。而同门为之记。再传如能仁光。兴化宗。德山赋。亦不轻记人。而本师为之记。又如穹窿范。瑞光云。燮云玑。西林玄辈。皆为三峰许可。究不嗣三峰而嗣其子。此等高风。古今指不胜屈。其间恐多未详。姑遵各有刻本可凭者。然后载入。 是书专在流通宗眼。以机缘为重。姓名出处。聊备查考。 诸师之名系於号。号系於寺院庵额。额系於郡邑。以便查考。此传灯之定式也。如宋之平江。即今之苏州。宋之临安。即今之杭州。宋之庆元。即今之宁波。兹录惟祖庭之名不易。而郡邑随时以系之。如庆元天童。宁波天童。临安灵隐。杭州灵隐之类。不可枚举。 录中惟称禅师者为多。其称国师。和尚。法师。西堂。藏主。庵主。上座。首座。大士。居士。道人之类。皆各承其旧。并无臆见。惟姚少师。系径山及法嗣。出世普庆。迁天龙。唱道甚久。且其得官后。励道益坚。仍从嗣法。称少师斯道衍禅师云。 续灯不列章次者。亟为补之。如径山范下断桥伦一支。至二十七世。月溪澄。失载机缘。几至源流无考之类。 严天池水月斋原刻瞿本。每叶用十一行二十一字。海内翻本。无不宗之。惟扬之天宁。杭之灵隐二刻。俱有句读小圈。读之甚便。且每叶板心。注每师名号三小字。更便查阅。兹刻遵之。 是录也。海内名公尊宿共加参订。其三十四世以前。凡有未经箬庵费隐觉浪白岩远门所曾辑录者。一字不敢纂入。其三十五世以下。因诸老未有成书。逐一商酌。凡有未经刊行语录传记塔铭。无可凭据者。一字不敢纂入。足称考核精详。源流有自。诚禅林之拱璧。法门之至宝也。 是录起於丁巳春王。成於戊午长夏。鸠工始於嘉兴楞严寺之藏经坊。终於维扬建隆寺之印经寮。缮稿於张剑园居士之般若阁。
聂先乐读识。
虎丘径山二祖长少伦叙考
五灯会元。载昭觉勤祖法嗣。径山杲居首。而虎丘隆次之。盖会元辑於大川济公。系妙喜四世孙。推尊其祖。宜乎列径山於虎丘之前也。但严统诸书。亦仍会元之旧文。先径山而次虎丘。则不得不引虎丘塔碑。及大慧年谱。祥考二祖之年腊。着为说以辩正其伦叙焉。按塔碑隆祖迁化於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八日。住世六十年。坐四十五夏。则隆祖之示生。在神宗熙宁十年丁巳也。九岁去家。则元丰八年乙丑也。又六岁受具。则哲宗元佑六年辛未也。又五岁而行脚四方。首参长芦净照。次参湛堂。次参死心。最后从圆悟於夹山。当机契悟。参随二十年。归和州省亲。四众请开堂於城西开圣寺。以建炎之乱。南渡宣城。郡守李尚书光延居彰教四年。而迁虎丘。又三年而示寂。则住虎丘。当在绍兴四年甲寅。住彰教当在建炎四年庚戌。而出世开圣。则在建炎二三年间也。会元诸书。皆载圆悟於建炎初迁金山。二年正月奉诏入对扬州。赐号圆悟禅师。今隆祖语录第一会住开圣。开堂日拈香酬法乳。称现住金山佛果圆悟禅师。是则正在佛果住金山入对赐号之时也。其参随圆悟二十年。则当始於徽宗政和之初年也。会元载圆悟崇宁中。还里省亲。开法六祖。更昭觉。政和间。复出峡南游。张无尽留居碧岩。复徙道林。而隆祖塔碑。谓趋夹山见圆悟。会圆悟移道林。师从焉。他书载僧问圆悟。如何是夹山境。悟答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然则夹山者即碧岩也。参考群籍。定其年甲。则隆祖之常随圆悟。自政和而宣和。而靖康。而建炎。前后盖二十年也。此则隆祖之始末。合会元诸书所纪。以证徐林所撰之塔碑。并无纤毫可疑者也。按年谱。大慧生於哲宗元佑四年己巳。则齿少於隆祖一十二年也。出家於徽宗崇宁三年甲申。则后於隆祖之脱白一十九年也。请具足戒於崇宁四年乙酉。则后於隆祖之得戒一十四年也。政和年间依湛堂於宝峰。至宣和七年乙巳。始参圆悟於天宁。则契机圆悟。亦在隆祖之后十余年也。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始住海昏云门庵。则正当隆祖住彰教之年。尔时隆祖先已出世於开圣也。此则悉依大慧门人祖咏宗演所修之年谱。其载笔谅无差谬者也。考诸塔碑年谱。以定二祖之伦叙。岂非虎丘为兄。而径山为弟乎。年谱载大慧於建炎元年丁未。省侍圆悟於金山。偕隆藏主之吴门。少憩宝华。次虎丘。遂馆於前资据塔碑。隆祖是时已住开圣。未住虎丘。意者二老。皆以省侍圆悟。相遇於金山。遂同游吴门。馆於虎丘耳。他书又载应庵华祖。先於彰教。亲依隆祖。及隆祖迁住虎丘。则华祖为先驰。意者隆祖於建炎中。先已受虎丘之请。至绍兴中。始来阐法。故华祖为前驱耳。不然。以着草鞋住院之华祖。岂其居学地时。曾为子夏之先耶。会元载应庵住归宗日。大慧在梅阳。有僧传师垂示语句。慧见之极口称叹。后以偈寄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歧正脉通。其归重如此。年谱载大慧於绍兴二十四年甲戌。以颂代书。答归宗华侄长老。此之谓也。会元又载应庵於室中。能锻炼耆艾。故世称大慧。与师居处。为二甘露门。又载应庵於虎丘忌日拈香。有二十年来坐曲录木之句。又载应庵於孝宗隆兴改元。六月十三日。奄然而化。年谱载大慧。亦於是年八月十日。示寂於径山明月堂。则知应庵弘法二十余年。实与大慧同时行道也。诸书列径山於虎丘之前。实为传误。久欲正其说。以徧告诸方具眼。适乐读居士。从邗上归。出其向日圜中所编指月续录见示。开卷便见虎丘法嗣。列在径山法嗣之前。观其伯仲昭然。顿使雁行成序。且载笔精妙。确有卓见高识。为功於传灯无尽矣。敢抒管见以附不朽。名之曰。少长伦叙考云。康熙己未佛成道日。虎丘二十一世法孙。虞山檗岩本黄盘谈拜书。
予阅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系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则知虎丘为圆悟首座也。又阅紫柏老人集。其序应庵和尚语录云。临济正宗。大於杨岐会。盛於五祖演。至於圆悟嫡嗣曰虎丘。而虎丘嫡嗣为应庵。则知虎丘为圆悟嫡嗣也。及阅五灯会元。昭觉禅师法嗣三十余人。首径山而次虎丘。则不能无疑。今阅檗公辩正一书。其考诸塔铭。按诸年谱。二祖之得法行化。年月次序。可谓详矣。其有一事径山在虎丘之先者乎。虎丘为兄。径山为弟。断然无疑也。夫兄弟之伦。儒释一理。古人虽重嫡而轻庶。然庶为兄。嫡为弟。长幼之序。犹不可紊。况嫡本兄乎。庶本弟也。而可以颠倒其伦次耶。五灯会元。编於大慧之门人。而推崇其祖。是诚有之。如楚石为大慧五世孙。无相钱居士序其语录云。圆悟之后。分为二宗。一为妙喜。一为虎丘。是亦先径山而后虎丘者。讹传日久。几莫能辩。檗公得法於木陈老人。为虎丘二十一世孙。辩正二祖伦次。非为推崇其祖。实所以较正临济之正传。订定圆悟之宗派。公也。非私也。彤学识浅劣。於禅宗未窥一二。但宋文宪公。为文苑巨公。所作禅林碑版之文甚多。若育王约之裕公生塔之碑。龙池佛心宁公舍利塔铭。详载原委。未有不先虎丘而后径山者。是可信也。敬书以弁於指月续录之首。俾僧史之信从有本云。长洲念斋缪彤题。
续指月录卷首
庐陵聂 先乐读 编集
济阳江 湘郢上 参订
六祖下十六世(瞿本补遗)
临济宗
平江虎丘雪庭元净禅师
吉安双溪人。上堂。知有底人。过万年如同一日。不知有者。过一日如同万年。不见死心和尚道。山僧行脚二十余年。以九十日为一夏。增一日也不得。减一日也不得。取不得。舍不得。处处当来见弥勒。且道弥勒在甚么处。金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上堂。说得须是见得。见得又须说得。见得说不得。落在阴界。见解偏枯。说得见不得。落在时机。堕在毒海。若在翠云门下。直饶说得见得。好与三十棒。说不得见不得。也好与三十棒。翠云恁么道。也好与三十棒。遂高声召大众曰崄○僧问如何是到家一句。师曰。坐观成败。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师曰。远亲不如近邻。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又作么生。师曰。近邻不如远亲。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粪堆头。曰意旨如何。师曰。筑着磕着(昭觉勤嗣)。
潭州福严文演禅师
成都杨氏子。僧问如何是定林正主。师曰。坐断天下人舌头。曰。未审如何亲近。师曰。觑着则瞎○上堂。当阳坐断。凡圣迹绝。随手放开。天回地转。直得日月交互。虎啸龙吟。头头物物。耳闻目视。安立谛上。是甚么。还委悉么。阿斯叱。咄(昭觉勤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