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录


  ▲朱溪谦禅师

  韶国师到参次。闻犬齩灵鼠声。韶问。是甚么声。曰犬齩灵鼠声。韶曰。既是灵鼠。为何却被犬齩。曰齩杀也。韶曰。好个犬。师便打。韶曰。莫打某甲话在。师休去。

  ▲南康军云居道简禅师

  初造云居谒膺公。膺公与语连三日。大奇之。而诫令刻苦事众。於是师躬操井臼。司樵爨。徧掌寺务。不妨商略古今。众莫有知者。以腊高。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灵甚。膺公住三峰时。受服役。既来云居。神亦随至。舍於枯树之下。而树茂。号安乐树神。属膺公将顺寂。主事请问。谁堪继嗣。膺公曰。堂中简。主事虽承言。而意不在师。谓当简择堪说法者。佥属意第二座。而姑请师。意师必辞也。师既夙受记莂。无所辞逊。即摄众演法。主事大沮。师察知之。一夕遁去。其夕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众追至麦庄。悔过迎归。闻空中连声唱曰。和尚来也 问。路逢猛虎时如何。师曰。千人万人不逢。为甚么阇黎偏逢 问。孤峰独宿时如何。师曰。闲却七间僧堂不宿。阿谁教汝孤峰独宿 问。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须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绝孤危。似汝闺合中软暖么。
  洪觉范曰。大阳明安。尝疏药山之语曰。高高山上标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没。其儿孙遵承之。以为妙得其旨。及闻云居之言。则如真虎踞地而吼。百兽震恐。乃悟明安所示。盖裴旻之虎也。予为作偈曰。高高山顶立。深深海里行。道人行立处。尘世有谁争。无间功不立。渠侬尊贵生。酬君颠倒欲。枯木一枝荣。
  问。如何是朱顶王菩萨。师曰。问这赤头汉作么。
  高庵悟云。这个便是超宗越格底事。直是无你会处。须是悟了更能履践始得。诸人还明得么。乃颂曰。朱顶王菩萨。元是赤头汉。惊怪李三黑。一生只卖炭。
  寿八十余。无疾而化。

  ▲护国守澄禅师

  在湖南报慈。一日慈升堂。有演化禅人。出问云。如何是真如佛性。慈云谁无。参退。首座问云。汝适来问和尚话。还会么。化云不会。座云。和尚恁么慈悲。汝为甚么不会。真如佛性谁无。乃至六道四生悉皆具足。化云。感首座为某说破。师不觉齩齿云。这汉自家无眼。更瞎他人。却召化问。首座适来说个什么。化云。某甲当初不会。得他指示。具如前说。师云。佛法不是这个道理。汝不信。问取堂头和尚。化遂去堂上。具说前解。以求印证。慈亦云。佛法不是这个道理。化云。适来问净果大师。他亦不肯。教来问和尚。望慈悲决破。慈云。你却去问取他。化乃过师处作礼云。和尚令某甲来请益。师云。汝但问来。化乃问。如何是真如佛性。师云。谁有。化遂契悟。乃云。师向后或在众。或住持。某甲愿终身佐助。后相继住持护国。

  ▲黄檗山慧禅师

  初业经论。因增受菩萨戒。叹曰。大土摄律仪。与吾本受声闻戒。俱止持作犯也。然於篇聚增减。支本通别。制意且殊。既微细难防。复於摄善中。未尝行於少分。况饶益有情乎。且世间泡幻身命。何可留恋哉。由是置讲课。欲捐身水中。以饲鳞甲之类。事已将行。值禅者策发。乃造疎山。时仁和尚。坐法堂受参。师先顾视大众。然后致问曰。剎那便去时如何。山曰。畐塞虚空。汝作么生去。师曰。畐塞虚空。不如不去。山便休。师下堂。参第一座。座曰。适来祇对甚奇特。师曰。此乃率尔。敢望慈悲开示愚昧。座曰。一剎那间。还有拟议否。师於言下顿省。礼谢。师示灭。塔於本山。肉身至今如生。

  ▲伏龙山奉璘禅师

  问和尚还爱财色也无。师曰爱。曰既是善知识。为甚么却爱财色。师曰。知恩者少。

  ▲襄州石门献蕴禅师

  问青林。如何用心。得齐於诸圣。林仰面良久曰。会么。师曰不会。林曰。去。无子用心处。师礼拜。乃契悟。更不他游。遂作园头。一日归侍立次。林曰。子今日作甚么来。师曰。种菜来。林曰。徧界是佛身。子向甚处种。师曰。金鉏不动土。灵苗在处生。林欣然。来日入园。唤蕴阇黎。师应诺。林曰。剩栽无影树。留与后人看。师曰。若是无影树。岂受栽耶。林曰。不受栽且止。你曾见他枝叶么。师曰。不曾见。林曰。既不曾见。争知不受栽。师曰。止为不曾见。所以不受栽。林曰。如是如是 林将顺寂。召师。师应诺。林曰。日转西山后。不须取次安。师曰。雪满金檀树。灵枝万古春。林曰。或有人问你金针线囊事。子道甚么。师曰。若是羽毛相似者。某甲终不敢造次 问。不落机关。请师便道。师曰。湛月迅机无可比。君今曾问几人来。曰即今问和尚。师曰。好大哥。云绽不须藏九尾。恕君残寿速归丘 问月生云际时如何。师曰。三个孩儿抱华鼓。好大哥。莫来拦我球门路 般若寺被焚。有人问曰。既是般若。为甚么被火烧。师曰。万里一条铁。师应机多云好大哥。时称大哥和尚。

  ▲京兆府重云智晖禅师

  得法白水。事之十年。而还洛京。爱中滩佳山水。创屋以居。号温室院。日以施水给药为事。人莫能浅深之。有病比丘。为众恶弃之。比丘哀曰。我以夙业白癞。师能为我洗摩。师为之无难色。俄有神光异香。方讶之。忽失所在。旋视疮痂。亦皆异香也。梁开平五年。忽欲至圭峰。山行翛然深往。坐岩石间。如尝寝处。顾见磨衲数珠铜瓶棕笠。藏石壁间。触之即坏。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处建寺。以酬夙心。方剃草。有祥云出众峰间。遂名曰重云。虎豹隐去。有龙湫。威灵不可犯。师督役夷塞之。以为路。龙亦移他处。但见云雷随之。后唐明宗。闻而佳之。赐额曰长兴。住持余四十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尝从师游。欲为沙门。师熟视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彦超后果镇永兴。申弟子之礼。周显德三年夏。诣永兴。与彦超别。嘱以护法。彦超泣曰。公遂忍弃弟子乎。师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七月二十四日。书偈一首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往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化。

  ▲杭州瑞龙院幼璋禅师

  唐相国夏侯孜之侄。七岁游慧照寺。忽求出家。孜不许。师即绝饮食。不可夺遂许之。后印心白水。至江陵。腾腾和尚语之曰。汝往天台。寻静而栖。遇安而止。又值憨憨和尚。语之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於江南。当此时。吾道昌矣。师入台。则居静安乡之福唐院。天佑三年。钱尚父礼延师至府。大尊隆白法。腾腾憨憨之记悉符云 上堂。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祇教当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着得心力么。汝今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太甚。还肯么 天成二年丁亥四月。师入府辞尚父。嘱以护法。刻期顺寂。

  ▲报慈藏屿禅师

  僧问。情生智隔。想变体殊。祇如情未生时如何。师曰隔。曰情未生时。隔个甚么。师曰。这个梢郎子。未遇人在。

  ▲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

  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落发。禀具於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乃扣门。州曰。谁。师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师曰。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拶入。州便擒住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车*度]轹钻。遂掩门损师一足。师从此悟入。州指见雪峰。师到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祇是不得道是别人语。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雪峰见这僧与么道。便下座拦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师次日上雪峰。峰才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宗印授焉。
  圜悟碧岩集云。师承睦州旨。往见雪峰。一到便出众问曰。如何是佛。峰云。莫寐语。师便礼拜。一住三年。雪峰一日问。子见处如何。师云。某甲见处。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僧宝传。谒雪峰。峰方堆桅坐。为众说法。师犯众出熟视曰。项上三百斤铁枷。何不脱却。峰曰。因甚到与么。师以手自拭其目趋去。峰心异之。明日升座曰。南山有鳖鼻蛇。诸人出入好看。师以拄杖撺出。又自惊栗。自是辈流改观。三录载师见雪峰事。其不同若此。因并录以备考。
  师在雪峰。僧问峰。如何是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峰云。苍天苍天。僧不会。遂问师。苍天意旨如何。师云。三斤麻。一疋布。僧云不会。师云。更奉三尺竹。峰闻喜云。我常疑个布衲 师出岭。徧谒诸方 师行脚时。见一座主。举在天台国清寺。斋时雪峰拈钵盂问某道得即与你钵盂。某云。此是化佛边事。峰云。你作座主。奴也未得。某云不会。峰云。你问。我与你道。某始礼拜。峰便踏倒。某得七年方见。师云。是你得七年方见。曰是。师曰。更与七年始得 师在浙中蕴和尚会里。一日因吃茶次。举蕴和尚垂语云。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作么生。有旁僧云。见定。如今目前一切见闻觉知是法。法亦不可得。师拍手一下。蕴乃举头。师云。犹欠一着在。蕴云。我到这里却不会 师到洞岩。岩问。作甚么来。师曰。亲近来。岩曰。乱走作么。师曰。暂时不在。岩曰。知过即得。师曰。乱走作么 到疎山仁。仁问。得力处道将一句来。师曰。请高声问。山即高声问。师笑曰。今日吃粥么。山曰吃粥。师曰。乱叫唤作么 到卧龙。问明己底人。还见有己么。龙曰。不见有己。始明得己。又问。长连床上学得底。是第几机。龙曰。是第二机。曰如何是第一机。龙曰。紧峭草鞋。
  妙喜曰。骑贼马赶贼队。借婆帔子拜婆年。
  到归宗。僧问。大众云集。合谈何事。宗云。两两三三。僧云不会。宗云。三三两两。师却问僧。归宗意旨如何。僧云。全体与么来。师云。上座曾到潭州龙牙么。云曾到。师云。打野榸汉 到天童。童曰。你还定当得么。师曰。和尚道甚么。童曰。不会则目前包裹。师曰。会则目前包裹 到鹅湖。闻上堂曰。莫道未了底人。长时浮逼逼地。设使了得底。明明得知有去处。尚乃浮逼逼地。师下问首座。适来和尚意作么生。曰浮逼逼地。师曰。首座久在此住。头白齿黄。作这个语话。曰上座又作么生。师曰。要道即得。见即便见。若不见。莫乱道。曰祇如道浮逼逼地。又作么生。师曰。头上着枷。脚下着杻。曰与么则无佛法也。师曰。此是文殊普贤大人境界 到江州。有陈尚书者请斋。才见便问。儒书中即不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作么生是衲僧行脚事。师曰。曾问几人来。书曰。即今问上座。师曰。即今且置。作么生是教意。书曰。黄卷赤轴。师曰。这个是文字语言。作么生是教意。书曰。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忘。师曰。口欲谈而辞丧。为对有言。心欲缘而虑忘。为对妄想。作么生是教意。书无语。师曰。见说尚书看法华经。是否。书曰是。师曰。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书无语。师曰。尚书且莫草草。三经五论师僧抛却。特入丛林。十年二十年。尚不奈何。尚书又争得会。书礼拜曰。某甲罪过 后抵灵树。冥符知圣接首座之记。初知圣在灵树。二十年不请首座。常云。我首座生也。我首座牧牛也。我首座行脚悟道也。一日令众击钟。三门外接首座。众出迓。而师至。树曰。奉迟久矣。即延师为首座。俄广主刘欲举兵。躬入院。请树决臧否。树已先知。怡然坐化。主问知事曰。和尚何时得疾。对曰。不曾有疾。适封一函子。令呈大王。主开函。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主悟树旨。遂寝兵。请师继树开法。未几迁云门光泰寺 僧问。生法师曰。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如何。师以拄杖空中敲云。阿[口*耶]阿[口*耶]。又敲板头云。作声么。僧云作声。师云。这俗汉。又敲板头云。唤甚么作声 师以足跛。常把拄杖行。见众方普请。举拄杖曰。看看。北郁单越人。见汝搬柴不易。在中庭里相扑供养汝。更为汝念般若经曰。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众环拥之。久不散。乃曰。汝诸人无端走来这里。觅什么。老僧只管吃饭屙矢。别解作什么。汝诸方行脚参禅问道。我且问汝。诸方参得底事作么生。试举看。於是不得已。自诵三平偈曰。即此见闻非见闻。回视僧曰。唤什么作见闻。又曰。无余声色可呈君。谓僧曰。有甚么口头声色。又曰。个中若了全无事。谓僧曰。有甚么事。又曰。体用何妨分不分。乃曰。语是体。体是语。举拄杖曰。拄杖是体。灯笼是用。是分不分。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 闻击斋鼓曰。鼓声齩破我七条。乃指僧曰。抱取猫儿来。良久曰。且道鼓因甚置得。众无对者。乃曰。因皮置得。我寻常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尽大地是个法身。枉作个佛法知见。如今拄杖。但唤作拄杖。见屋但唤作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