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指月录
指月录
▲益州大随法真禅师
妙龄夙悟。徧参知识。次至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炼行。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阇黎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话。师曰。教某甲向甚么处下口。沩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便作手势掩沩口。沩叹曰。子真得其髓 僧问。路逢古佛时如何。师曰。你忽逢驴驼象马。唤作甚么 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举前话。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师已殁。僧再至投子。子亦迁化。
后僧问修山主。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主曰不坏。僧曰。为甚么不坏。主曰。为同大千。
问僧。甚处去。曰西山住庵去。师曰。我向东山头唤汝。汝便来得么。曰不然。师曰。汝住庵未得 问僧。甚处去。曰峨嵋礼普贤去。师举拂子曰。文殊普贤总在这里。僧作圆相抛向后乃礼拜。师唤侍者。取一帖茶与这僧 因烧畬次。见一蛇以杖挑向火中。咄云。这个形骸。犹自不放舍。你向这里死。如暗得灯。时有僧问。正当恁么时。还有罪也无。师曰。石虎叫时山谷响。木人吼处铁牛惊 庵侧有一龟。僧问。一切众生皮裹骨。这个众生为甚骨裹皮。师拈草履覆龟背上。僧无语。
白云端颂云。分明皮上骨团团。卦画重重更可观。拈起草鞋都盖了。大随却被这僧瞒 佛灯珣颂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乌龟不解上壁。草鞋随人脚行 有僧举覆龟话。问南台圆。圆以手反覆示之。僧不荐。复请益宝峰文。文以偈示曰。少室之妙诀。随根而密付。大随曾泄机。南台亦失护。翻手与覆手。脱履着龟处。明明言外传。信向有今古。掷金钟辊铁鼓。水东流日西去。
蜀主赐师紫衣师号。并遣内侍朱延溥奉侍。三致三却。忽一日上堂。众集定。乃作患风势告众曰。还有人医得老僧口么。众竞送药。师并不受。经七日。师自掴口令正。复云。如许多时鼓这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於是斋前升座辞众。俨然端坐告寂。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
本州长溪人也。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嘱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有僧举似玄沙。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疑此语。沙问地藏。我恁么道。汝作么生会。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杀天下人 妙喜曰。一家有事百家忙 又颂玄沙语。打破鬼门关。日轮正当午。一箭中红心。大地无寸土 寂音曰。古之人有大机智。故能遇缘即宗。随处作主。岩头和尚曰。汝但识纲宗。本无实法。予尝与客论灵云桃花偈。因曰。沩山老子无大人相。便云从缘入者永无退失。独玄沙曰。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客问予。未彻之处安在哉。为作偈曰。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着花。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鱼虾。
住后上堂。诸仁者。所有长短尽至不常。且观四时草木叶落花开。何况尘劫来。天人七趣。地水火风成坏轮转。因果将尽。三恶道苦毛发不曾添减。惟根蒂神识常存。上根者。遇善友伸明。当处解脱。便是道场。中下愚痴。不能觉照。沉迷三界。流转生死。释尊为伊天上人间。设教证明。显发智道。汝等还会么。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师曰。青山元不动。浮云任去来 长生问。混沌未分时。含生何来。师曰。如露柱怀胎。曰分后如何。师曰。如片云点太清。曰未审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答。曰恁么则含生不来也。师亦不答。曰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曰。犹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师曰。似镜长明。曰向上更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洪州新兴严阳尊者
初参赵州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着。师曰。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州曰。放不下担取去。师於言下大悟。后常有一蛇一虎随。从手中与食。
黄龙南颂。一物不将来。两肩挑不起。言下忽知非。心中无限喜。毒恶既忘怀。蛇虎为知己。光阴几百年。清风犹未已。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土块。曰如何是法。师曰。地动也。曰如何是僧。师曰。吃粥吃饭。问如何是新兴水。师曰。面前江里。
径山杲曰。似这般法门。恰似儿戏相似。入得这般法门。方安乐得人。如真净和尚。拈提古今。不在雪窦之下。而末流传习。却成恶口。小家只管问古人作么生。真如又如何下语。杨岐又如何下语。你管得许多闲事。瘥病不假驴驮药。若是对病与药。篱根拾得一茎草。便可疗病。说甚么朱砂附子人参自朮。
▲扬州光孝院慧觉禅师
问相国宋齐丘曰。还会道么。宋曰。若是道。也着不得。师曰。是有着不得。是无着不得。宋曰。总不恁么。师曰。着不得底聻。宋无对。
▲婺州木陈从朗禅师
因金刚倒。僧问。既是金刚不坏身。为甚么却倒地。师敲禅床曰。行住坐卧。
▲婺州新建禅师
不度小师。有僧问。和尚年老。何不畜一童子侍奉。师云。有眼暗耳聋口痖底。为我讨一个来。
▲杭州多福和尚
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师曰。一茎两茎斜。曰学人不会。师曰。三茎四茎曲。
妙喜曰。饶汝一茎两茎斜。三茎四茎曲。还我多福一丛竹。又如何话会。
▲益州西睦和尚
上堂。有俗士举手曰。和尚便是一头驴。师曰。老僧被汝骑。士无语。去后三日再来。白言。某甲三日前着贼。师拈杖趂出。
▲明州雪窦常通禅师
邢州李氏子。参长沙。沙问。何处人。师曰。邢州人。沙曰。我道汝不从彼来。师曰。和尚还曾住此否。沙然之。乃容入室 问。如何是三世诸佛出身处。师曰。伊不肯知有汝三世。僧良久。师曰。荐否。不然者。且向着佛不得处体取。时中常在识尽功亡。瞥然而起。即是伤他。而况言句乎。
▲石梯和尚
因侍者请浴。师曰。既不洗尘。亦不洗体。汝作么生。者曰。和尚先去。某甲将皂角来。师呵呵大笑 一日见侍者托钵赴堂。乃唤侍者。者应诺。师曰。甚么处去。者曰。上堂斋去。师曰。我岂不知汝上堂斋去。者曰。除此外别道个甚么。师曰。我祇问汝本分事。者曰。和尚若问本分事。某甲实是上堂斋去。师曰。汝不缪为吾侍者。
▲紫桐和尚
僧问。如何是紫桐境。师曰。汝眼里着得沙么。曰大好紫桐境也不识。师曰。老僧不讳此事。其僧拟出去。师下禅床擒住曰。今日好个公案。老僧未得分文入手。曰赖遇某甲是僧。师拓开曰。祸不单行。
▲日容远和尚
因奯上座参。师拊掌三下曰。猛虎当轩。谁是敌者。奯曰。俊鹞冲天。阿谁捉得。师曰。彼此难当。奯曰。且休未要断这公案。师将拄杖舞归方丈。奯无语。师曰。死却这汉也。
▲襄州关南道吾和尚
始经村墅。闻巫者乐神云识神无。忽然省悟。后参常禅师。印其所解。复游德山之门。法味弥着。住后凡上堂。戴莲华笠。披襕执简。击鼓吹篴。口称鲁三郎神。识神不识神。神从空里来。却往空里去。便下座。有时曰。打动关南鼓。唱起德山歌。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以简揖曰。喏 赵州访师。师乃着豹皮裈。执吉獠棒。在三门下。翘一足等候。才见州。便高声唱喏而立。州曰。小心祇候着。师又唱喏一声而去。
▲漳州罗汉和尚
初参关南问。如何是大道之源。南打师一拳。师遂有省。乃为歌曰。咸通七载初参道。到处逢言不识言。心里疑团若栲栳。三春不乐止林泉。忽遇法王毡上坐。便陈疑恳向师前。师从毡上那伽起。袒膊当胸打一拳。骇散疑团獦狙落。举头看见日初圆。从兹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闻肚里饱膨脝。更不东西去持钵。
妙喜曰。可惜这一拳。分付不着人。
▲瑞州末山尼了然禅师
因灌溪闲和尚到。曰若相当即住。不然即推倒禅床。便入堂内。师遣侍者问。上座游山来。为佛法来。溪曰。为佛法来。师乃升座。溪上参。师问。上座今日离何处。曰路口。师曰。何不盖却。溪无对。始礼拜问。如何是末山。师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师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师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甚么。溪於是伏膺。作园头三年。
溪初参临济。被济蓦胸搊住。溪曰领领。济拓开曰。且放汝一顿。溪离临济。乃至师所。溪住后上堂曰。我在临济处得半杓。末山处得半杓。共成一杓吃了。直至如今饱不饥。溪会下一僧。去参石霜。霜问。甚处来。曰灌溪来。霜曰。我南山不如他北山。僧无对。回举似溪。溪曰。何不道灌溪修涅盘堂了也。唐乾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问侍者曰。坐死者谁。曰僧伽。溪曰。立死者谁。曰僧会。溪乃行七步垂手而逝 溪。济下尊宿。因录见末山语。检灯录。见化迹卓绝。遂并录於此。
▲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
初住庵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绕师三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曰。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逾旬果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龙竖一指示之。师当下大悟。自此凡有学者参问。师惟举一指。无别提唱。有一供过童子。每见人问事。亦竖指祇对。人谓师曰。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师一日潜袖刀子。问童曰。闻你会佛法是否。童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竖起指头。师以刀断其指。童叫唤走出。师召童子。童回首。师曰。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头。豁然大悟。师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玄沙云。我当时若见。抝折指头 玄觉云。且道玄沙恁么道。意作么生 云居锡云。祇如玄沙恁么道。肯伊不肯伊。若肯。何言抝折指头。若不肯。俱胝过在甚么处。先曹山云。俱胝承当处卤莽。祇认得一机一境。一等是柏手拊掌。是它西园奇怪。玄觉又云。且道俱胝还悟也无。若悟。为甚么道承当处卤莽。若不悟。又道用一指头禅不尽。且道曹山意在甚么处 琅琊觉颂。俱胝一指报君知。朝生鹞子搏天飞。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骓不易骑 雪窦显颂。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
▲袁州仰山慧寂通智禅师
韶州怀化叶氏子。年九岁。於广州和安寺。投通禅师出家。(即不语通)十四岁。父母取归。欲与婚媾。师不从。遂断手二指。跪致父母前。誓求正法以答劬劳。父母乃许。再诣通处而得披剃。未登具。即游方。初谒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耽源谓师曰。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乃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绝。我今付汝。汝当奉持。遂将其本过与师。师接得一览。便将火烧却。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师曰。当时看了便烧却也。源曰。吾此法门无人能会。惟先师及诸祖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师曰。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源曰。然虽如此。於子即得。后人信之不及。师曰。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源曰然。耽源上堂。师出众作此○相以手拓呈了。却叉手立。源以两手相交作拳示之。师进前三步作女人拜。源点头。师便礼拜。师浣衲次。耽源曰。正恁么时作么生。师曰。正恁么时。向甚么处见。后参沩山。沩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曰主在甚么处。师从西过东立。沩异之。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沩曰。以思无思之妙。反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於言下顿悟。自此执侍。前后盘桓十五载。
宗门统要载。沩山问师。闻子在百丈处。问一答十。佛法向上一句作么生道。师拟开口。沩便喝。师因发心。看牛於山下三年。乃悟。按灯录。师未尝见百丈。此必以香严事讹承耳。
参岩头。头举起拂子。师展坐具。岩拈拂子置背后。师将坐具搭肩上而出。岩曰。我不肯汝放。祇肯汝收 师在沩山为直岁。作务归。沩问。甚么处去来。师曰。田中来。沩曰。田中多少人。师插锹叉手。沩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茅。师拔锹便行。
玄沙云。我若见。即踏倒锹子 僧问镜清。仰山插锹意旨如何。清云。狗衔赦书。诸侯避道。云祇如玄沙踏倒。意旨如何。清云。不奈船何。打破戽斗。云南山刈茅意旨如何。清云。李靖三兄久经行阵。云居锡云。且道镜清下此一判着不着 雪窦云。诸方咸谓插锹话奇特。大似随邪逐恶。据雪窦见处。仰山被沩山一问。直得无绳自缚。去死十分 妙喜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僧问明招。古人意在插锹处叉手处。招唤僧。僧应诺。招曰。还曾梦见仰山么 评唱引长沙语。汝见大唐天子还自种田割稻么。遂判仰山插锹。是奴儿婢子边事。不直以一杓粪泼仰山。且令长沙亦拈余秽。诸师拈提。已为画蛇添足。然世有此引盲比丘。则诸师所拈。犹足为启膜金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