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建中靖国续灯录
建中靖国续灯录
上堂云。泥蛇齩石鳌。露柱啾啾叫。须弥打一棒。阎老呵呵笑。参。
上堂云。若识般若。即被般若缚。若不识般若。亦是般若缚。识与不识。拈放一边。却问诸人。如何是般若体。参堂去。
上堂云。有时一喝。壁立千仞。有时一喝。四楞搭地。遂喝一喝。云。且道落在什么处。你若辨得。也好与一喝。拍禅床一下。
上堂云。莺声阑。蝉声急。入水乌龟头不湿。鹭鹚飞入芦花丛。雪月交辉俱不及。咄。
福州白鹿山显端禅师
姓周氏。本州闽清县人也。受具之后。游历江淮。始到庐山祖印林禅师法席。迨余一纪。未息疑情。晚扣滁阳广照禅师之室。一见动容。即悟其旨。后归止瓯闽。命住地藏。道行大播。知府密学蔡侯闻师德誉。迁居白鹿。两住大剎四十六年。寿八十四。
元丰七载七月十二日。集众说偈云。
来说生兮去说灭。二人证龟成一鳖。
悟心禅客若为论。水里银蟾天上月。
言毕而逝。
问。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传得底事。请师指示。
师云。家有千金之帚。不自知非。
僧曰。也知师得亲承旨。还许学人授也无。
师云。车无一尺之轮。焉能到远。
问。如何是教意。
师云。楞伽会上。
僧曰。如何是祖意。
师云。熊耳山前。
僧曰。祖意教意。相去几何。
师云。寒松连翠竹。秋水对红莲。
问。如何是不动尊。
师云。长安路上。来往憧憧。
僧曰。犹是动底。
师云。徒消人食。浪费人衣。
问。鲁祖面壁。意旨如何。
师云。睡不着。
问。如何是道。
师云。九州百越。
僧曰。如何是道中人。
师云。乘肥衣锦。
问。如何是大善知识。
师云。持刀按剑。
僧曰。为什么如此。
师云。礼防君子。
问。如何是异类。
师云。鸦巢生凤。
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
师云。千株松下。
僧曰。意旨何如。
师云。倒卧横眠。
问。如何是佛。
师云。商州客。
问。如何是祖。
师云。岭南僧。
僧曰。如何是法。
师云。村歌社舞。
僧曰。如何是学人行履处。
师云。左脚踏衡山。右脚踏北海。
上堂云。摩腾入汉。肉上剜疮。僧会来吴。眼中添屑。达磨九年面壁。鬼魅之由。二祖立雪求心。翻成不肖。汝等诸人到遮里。如何吐露。若也道得。海上横行。若道不得。林间独卧。以拄杖击禅床一下。
越州姜山方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铁牛背上书千字。
僧曰。琅琊嫡子也。
师云。弥勒堂中画普贤。
僧曰。三十年后此话盛行。
师云。马到江边。船行千里。
问。如何是佛。
师云。留髭表丈夫。
上堂云。金苞乍吐篱边菊。玉露初垂叶上珠。秖此明明个消息。不须南北问真虚。良久云。好。
杭州天竺智月禅师
问。摩竭陀国。水泄不通。鹿野苑中。如何垂示。
师云。棒打石人开铁眼。
僧曰。一句流通也。
师云。剑挥牛斗动金星。
僧曰。谢师方便。
师云。晴乾不肯去。
证圣禅院良禅师
问。宝座既登。将何指示。
师云。岭上梅方拆。
僧曰。恁么则徧天徧地。
师云。堤边柳渐荣。
上堂云。若论此事。如鸿锺待扣。声应长空。若宝鉴当台。影临万象。天不能盖。地不能载。贤愚共处。圣凡同之。不得与么道。大有人笑去在。佗笑我笑。谁知此窍。三十年后。更笑一笑。
滁州琅琊山开化智迁禅师
问。如何是琅琊境。
师云。松因有限萧疎老。花为无情取次开。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发长僧貌丑。
问。如何是和尚为人句。
师云。眼前三尺雪。
僧曰。莫便是也无。
师云。脑后一枝花。
上堂云。慧山屹屹高。则有顶难量。法海滔滔深。则无涯莫测。故我祖师西迈。禅祖东流。一灯始耀於曹溪。六叶徧芳於兰若。撮其枢要。直了心源。出没卷舒。纵横妙用。备均奥旨。顿见如来。达境智以双亡。了是非而俱泯。所以前不接后。后不别前。前后续断。中间自孤。当体湛然。应时消灭。既如是矣。亦有何事。随时应用。野老讴歌。四海晏清。八方无事 尧风远扇。舜日高明。且道恁时上将军在什么处。良久。云。不许将军见太平。
庐山圆通崇胜志珂禅师
问。德山棒.临济喝。未审崇胜如何。
师云。五老云开。千峰耸翠。
僧曰。还许学人通一线道也无。
师云。作么生。僧便喝。
师云。作家。僧拟议。师却喝。
上堂云。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中不在人。不在外。不在中间。二边俱不立。中道不须安。三个合头语。闻者自家看。山僧今日和泥合水。且恁么。三十年后莫颟顸。喝一喝。
滁州琅琊山开化院继诠海月禅师
问。知师久蕴囊中宝。今日当筵略借看。
师云。志公剪刀。
僧曰。岩花争竞发。涧水渌如蓝。
师云。黄蘗拂子。
问。拈槌举拂即不问。瞬目扬眉事若何。
师云。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僧曰。学人不会。
师云。大海虽然阔。不宿死人尸。
僧曰。毕竟如何。
师云。礼拜了去。
上堂云。琅琊峰上。嵯峨山色如蓝。庶子泉中。潋滟水澄如镜。遂使汾阳慧炬煜赫而横徧十方。临济玄风壁立而上穷三际。泥中哮吼。木马嘶鸣。大用现前。徒劳伫思。箭穿黄叶。谁敢当锋。有不惜身命者。试出来看。良久。云。三十年弄马骑。今日却被驴子扑。
荆门军玉泉山务本悟空禅师
问。如何是玉泉境。
师云。前临紫盖。后枕清溪。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脚踏海眼。身坐覆船。
僧曰。学人今日得遇於师。
师云。去。
袁州崇胜文捷禅师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师云。长连床上。
僧曰。未审如何履践。
师云。饥餐渴饮。
问。和尚见琅琊时得个甚么。
师云。不欠少。
僧曰。不藉师承去也。
师云。老僧今年七十。
上堂云。因来即睡饭来餐。贵贱贤愚总一般。要会祖师端的旨。寒山拾得礼丰干。诸仁者。千般求法。莫若求心。万种多知。不知禁口。百不知。百不会。谁知自得真三昧。一任傍人笑道痴。却笑傍人无见解。山僧今日漏泄。拖泥带水。总为说了也。还委悉么。良久。喝一喝。
江陵公安万寿子和禅师
问。如何是佛。
师云。烧香瞻仰。
上堂云。将领雄兵出塞行。匣中宝剑回光生。有人若问家风事。荆水滔滔已太平。
师忽一日召众吃茶。众未散。端然示化。茶毗。获五色舍利千余粒。
安州九嵏山圆明仁益禅师
问。如何是佛。
师云。秖你是。
僧曰。不会。
师云。会取不会底。
上堂云。若论此事。如锺含响。扣即发声。似谷藏音。呼之必应。向微尘里坐大道场。於一毛头演无量义。十二时中无一丝毫间隔。言谈戏论。行住坐卧。於此会得。不妨省力。然虽如是。未免为蛇画足。且作么生得脱洒去。良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泉州凉峰山洞渊禅师
问。如何是涅盘。
师云。刀斫斧劈。
僧曰。如何是解脱。
师云。衫长袴短。
问。诸圣不到处。师还知也无。
师云。老来无力下禅床。
问。离四句。绝百非时如何。
师云。柴门草自深。
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云。松直棘曲。
问。如何是佛。
师云。金沙照影。
问。如何是道。
师云。玉女抛梭。
僧曰。佛与道相去几何。
师云。龟毛长一丈。兔角长八尺。
问。如何是露地白牛。
师云。水草不曾亏。
僧曰。还守护也无。
师咄云。阿谁守护汝。
问。如何是真实相。
师云。石不藏玉。
僧曰。如何是方便门。
师云。泥里洗土。
僧曰。谢师方便。
师云。回头看不见。
问。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如何是心。
师云。古渡无人过。孤舟终日横。
僧曰。如何是种种法。
师云。汝适来问个什么。
上堂云。幸自非言。何须札[口*质]。若是钻天鹞子。身带网罗。若是透网金鳞。眼看波浪。裁长补短。未称衲僧。平高就低。未是好手。到遮里。作么生。凉峰今日不可压良为贱。以拄杖卓一下。
真州定山方禅师
参琅琊广照禅师。唯看栢树子话。每入室陈其所见。不容措词。常被喝出。忽一日大悟。直入方丈云。我会也。
广照曰。汝作么生会。
云。夜来床荐暖。一觉到天明。广照可之。由是道望传播诸方。
上堂云。今日与众评章。共立丛林保社。入门须辨主宾。起坐常存高下。寮舍语笑低声。佗家笔砚莫把。点茶吃了添汤。田地污须扫洒。万事一切寻常。不用强生苟且。吾门无种不有。切莫传归俗舍。是非长短谁无。信士闻以为差。如来大藏教言。好向人前说打。待伊欢喜上心。万种千般肯舍。得了修造供僧。福利全归施者。辄莫别作闲缘。果报牵犂拽把。三涂地狱辛酸。莫待临时惧怕。此乃略说大纲。看者莫生惊讶。不信但看古伽蓝。堂堂粉壁分明画。
湖州景清院居素明照禅师法嗣
湖州何山日俭禅师
问。达磨西来人尽委。未审向上事如何。
师云。空中种竹犹自可。石上栽莲物外鲜。
僧曰。恁么则谢师指示。
师云。汝道我意如何。
僧曰。白云绽处瑞花开。
师云。静处萨婆诃。
杭州承天辩岑禅师
问。凤凰山逈秀。摘出一枝新。不问三玄旨。得法嗣何人。
师云。云藏岩窦窄。水阔玉峰低。
僧曰。恁么则镇府宗枝。
师云。一任钻龟打瓦。
问。如何是道。
师云。称尺斗量。
僧曰。如何是道中人。
师云。芦苇花边。蓼丛岸下。
兴化军翠峰子渊禅师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海云生岳面。山月落阶前。
僧曰。恁么则承天嫡子。
师云。孙宾恰在市。
杭州承天自能禅师
问。倚天长剑即不问。袖里藏锋事若何。
师云。看。
僧以手画一画云。遮里作么生。
师云。收。僧拊掌。师弹指一下。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七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八 〔宋刻〕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
对机门
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二世
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法嗣
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净照禅师
讳道臻。福州古田人也。俗姓载氏。父梦伟冠裳者导从至舍。母黄氏遂妊。复梦幢幡梵呗引厖眉碧眼僧至。乃诞生也。十四岁。投上生院出家。持头陀行。十九落发。粗习经论。后遂游方。参诸知识。道契圆鉴禅师。
出世开堂 英宗皇帝遣使降香。继而苗贵妃奏赐椹袍。都知兰元振又奏赐觉照师名。周国大主表乞禅号。 神宗皇帝宣谕执政曰。道臻素有名德。宜择一美号进呈。乃赐净照禅师。京城创诸禅剎。选请宗匠。皆出师举。悉称 诏旨。
元佑八年八月十七日。升堂辞众。写偈坐灭。
元丰三年春 慈圣光献皇后上仙。百日建斋于庆寿殿。会千法师。是日 神宗皇帝赐坐 宣问。长老将何追荐 太皇。
师对曰。臣僧得面 天颜。即 诏升座。
时有僧问 太皇仙游。今在何处。
师云。月落不离天。
问。飙驾既远。仁孝何追。祖意西来。乞师方便。
师云。轩辉虽掩北。风教自存南。
僧曰 圣君词句宣传去。寰海烝民捧诵来。
师曰。伶利衲僧。
问 勑宣千法师入 内。并赐椹袍。未审得何福报。
师云。水长船高。
僧曰 皇图永固。长兴不二之门。
师云。净因道处。不及阇梨。
僧曰。三边肃静民安泰。五谷丰登贺太平。
师云。不妨道着。
僧曰。圣人当殿。对答分明。三十年后。此话盛行。
师云。恰是。
问 天赐六铢师已挂。将何报答 我皇恩。
师云。雪峰道底。
僧曰。睿泽已蒙师指示。 太皇仙驭往何方。
师曰。天阔地阔。
僧曰。一旦功成去。三祇果已圆。
师云。真师子儿。
僧云。恁么则可谓师子窟中师子。
师曰。不得钝致山僧。
师云。至道本无言说。何须问答去来。盖为 太皇太后。感一人之至德。集万善之鸿因。式荐 仙游。证无生理。敢问诸人。今日种种佛事。时人道得。更有末后一句。还有人道得也无。良久。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切念臣山野常僧。行业无取。此日伏蒙 圣慈。特赐举扬宗旨。言词荒拙。冒犯 天威。但臣仰荷 宸恩。无任惊悚。久渎 圣聪。伏惟珍重。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有钱使钱。无钱守贫。
僧曰。月华嫡子。临济儿孙。
师曰。放你三十棒。
问。如何是净因境。
师云。法广殿牌。 仁宗亲写。
僧曰。如何是境中人。
师云。六代祖师天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