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增集续传灯录
增集续传灯录
径山虎岩伏禅师法嗣
○四明育王月江正印禅师
自号“松月翁”,福之连江刘氏。参虎岩於“灵隐”,岩授以狗子话,俾参究。久之,以偈呈露,岩颔之。令侍香,复掌藏教。自是声誉隆着。“育王”横川慎许可与师语,喜愕曰:“此后学甘露门。”元贞乙未,开法常之碧云。迁松江淀山南禅湖之何山道场,至“育王”,所至弘道树业厥功茂焉。
师室中垂示云:“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荆棘林中是什么人行履?两个泥牛斗入海。无位真人因甚额头汗出?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祖师鼻孔长多少?”
上堂:“古德道: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名异体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体异。镕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
上堂,举“僧问广德周和尚云:‘阿逸多不断烦恼,不修禅道,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理如何?’德云:‘盐尽炭又无。’僧云:‘盐尽炭无时如何?’德云:‘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师颂曰:“行看山兮坐看山,春风花鸟自关关;善财别后无人到,楼阁门开尽日闲。”
师居“育王时”,帝师闻其道,赐以金襕法衣,号曰“佛心”。普鉴将终,索浴更衣,书偈而逝。阇维,舍利不可胜数,其徒塔于松江真净。
○苏州万寿别岸若舟禅师
嘉兴人,姓朱氏,礼华亭“海慧寺”觉源祝发。参虎岩於径山,即投以偈,遂蒙印可。 住后,上堂:“一叶落,天下秋;凉风暗度,酷暑潜收。一种可人描不得,夜明帘外月如钩。”
上堂:“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如井觑驴,如驴觑井。圣远乎哉?体之则神。南山起云,北山下雨。一夏九十日过了也,且道之与圣在什么处?金风兮浙浙,玉露兮瀼瀼。耶舍塔中敲铁磬,天台雁宕绝人行。”
上堂:“一切法是佛法,一切心是佛心。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大虚之中。”下座。
上堂:“十二时中,无纤毫系念,犹是阴界。那里是汝放身命处?栴檀丛林栴檀围绕,荆棘丛林荆棘围绕。”
赠延上人,书《华严》偈曰:“杂华林里展戈矛,笔阵堂堂巧运筹;五十三人俱纳欵,百城烟水一毫收。”
○杭州径山南楚师说禅师
南昌邓氏,初见一山万于“开先”。侍次,山顾谓曰:“马祖升堂,百丈卷席,意作么生?”师抗声曰:“二俱不了!”山器之。
辞去,谒虎岩於“灵隐”。岩问:“从甚处来?”师曰:“庐山‘开先’。”岩曰:“青玉峡吞却华藏世界,五老峰走入藕丝窍里。汝还知么?”师曰:“赖有和尚证明。”岩骇异。
未几,岩移“径山”,师与俱侍香。久之,去,掌天童“东岩”书记。岩化去,竺西继之,复命分座,出世番易“妙果”。
先有旨,遭义学僧三十六人,开讲席于诸郡名剎。在饶州“妙果”,师至,以禅讲混杂,别作一寺处之。曰“天寿万安教寺”。主庐山“开先”,复一新之。中吴“承天”既毁,强师来居。既至,施者麇集。大致坚良之林;所征众工,必极天下之选。故楼殿巨丽,像设严好,东南无与,俪踵昙芳。
居“径山”,法席亦鼎盛。僧问:“说法者当如法说。作么生是如法而说?”师曰:“绵裹蒺藜,锦包特石。”僧云:“专为流通去也。”师曰:“且莫诈明头。”
上堂:“洪机在掌,巨灵神擘,开泰华之峰;明镜当台,演若多烁,破迷妄之域。诸禅人会不会?虾蟆跳上梵天,蚯蚓蓦过东海。”
上堂,举“僧问赵州:‘如何是毗卢圆相?’赵州云:‘自小出家,不曾眼花。’”忽有问径山:“如何是毗卢圆相?”只向道:“桃花带日舒红锦,草色连天屐展茵。”
终于苏城“法喜庵”,其徒奉全身归葬径山之东崦 。
○婺州宝林明极楚俊禅师
四明昌国黄氏,依虎岩於“冷泉”。一日,岩见问曰“是什么?”师拱而前曰:“和尚莫瞒某甲好。”岩曰:“未在,更道。”师曰:“某甲无侍者,祇对和尚。”岩休去。
住后,上堂:“好诸禅德,一切智通无障碍。五须弥山障碍你不得,百亿剎土障碍你不得,四大海水障碍你不得。拈灯笼向佛殿里,将山门来灯笼上。”
上堂:“有时教伊扬眉瞬目白云万里,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白云万里;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是白云万里,有时教伊扬眉瞬目者不是白云万里。定林如此批判,还契得马大师么?白云万里。”
日本国王具书,以国师礼聘至彼。对扬称旨,命住巨福山“建长寺”。示寂时,年七十五岁。
○杭州灵隐独孤淳朋禅师
俗姓杨氏,临海人。上堂:“晃晃焉於色尘之内,而相不可睹;昭昭然於心目之间,而理不可分。古人垂示处,不妨明白;后人领解处,多是颟顸。‘天宁’今日矢上加尖去也。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上堂:“因妄说真,真无自相;从真起妄,妄体本空。妄既归空,空亦不立。”良久,云:“荡荡一条官驿路,晨昏曾不禁人行。”
上堂:“会即事同一家,不会万别千差。不会则且置,如何是事同一家?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上堂:“毕钵岩前,风清月白;曹溪路上,浪静波平。灵鹫山中,从苗辨地;三段不同,收归上科。”
上堂:“春风吹,春雨滴,落花满地春狼藉;云外青山青又青,独立寥寥[筐-匚]何极。诸人要识朱顶王,者汉从来头脑赤。”
延佑甲寅,住“灵隐”。至元丙子秋入寂,寿七十八。全身葬“普光庵”后。
○温州江心无际本禅师
入院山门佛事,云:“江心门户,逈与诸方不同;不设枢机,昼夜开豁。”示徒偈曰:“大地撮来如粟粒,九旬禁足诳婴孩;杨岐种子无碑记,时把龟毛眼里栽。”
有岐上座者,乃“明岩”太古熙公弟子。一日,持郁山主《跨驴图》请题。师援笔疾书曰:“策蹇溪桥蹉脚时,悞将豌豆作真珠;儿曹不解藏家丑,笑倒杨岐老古锥。”置笔,乃问云:“你且道,杨岐这一笑,落在什么处?”岐云:“无风荷叶动,必定有鱼行。”师掌,云:“归去!”师前分明举似,岐即仲邠也。
天童竺西坦禅师法嗣
○金陵龙翔孚中怀信禅师
明之奉化姜氏,母刘。礼里之鹿顶山“法华院”子思剃[髟/采],徧扣浙西诸德之门,平昔胸中凝滞,淘汰殆尽。会“华藏”竺西,迁“天童”。遂随以来,於其言下悟旨,领纲维职。迨云外岫继席,留掌藏教。泰定三年,出世四明“观音”;迁“宝陀”。
元统二年,朝廷降香,营修功德庄严大士妙相。使冂,特旨赐“广慧妙悟智宝弘教禅师”号,及金襕紫伽黎。 至正乙酉,赴“天童”,众废具举。且营寿塔於中峰祖庭,为终焉计。未几,应龙翔之辟,不得已也。
师不倦提唱,随机示用,出於自然,德性真率,和气霭然,未尝以声色忤人。
至正丁酉八月二十四日,晨起更衣,趺坐而瞑,如入禅定,良久气尽。停龛七日,颜貌如生。阇维,设利不可算,贮以宝瓶,光发於外。塔牛首山东麓。寿七十八,腊六十九。
○四明雪窦华国子文禅师
“慈觉圆通”者,帝师大宝法王所赐之号也。俗姓赵氏,宋清献公之裔孙,父讳“烨博”,学号“纯儒”。故师於经史诗书,皆自幼习。
出家里剎“净慧”,从毕万一经公剃染。公天台性,具少林心要,悉能淹贯。师亲杖屦既久,所获非常流可比。辞,游两浙,参扣诸硕德,求是正之耳。
时,竺西在毗陵“华藏”,一见契合;及迁“天童”,起师为记室。“雪豆”横山锡又以第一座招之。寻,开法“奉慈”;迁“万寿”,升“雪豆”。
至正辛卯二月六日,示微疾而卒。龛留七七日,颜无异於存日,流汗被面。阇维,顶骨牙齿不坏。寿八十三,腊七十。
○四明天童正宗法匡禅师
定海人,俗姓赵,依竺西於“太白”。入室次,竺问曰:“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师随答云:“寐语作么。”竺挥竹篦,师拂袖退,竺颔之,命为侍者。寻,掌藏钥。
初住明之“开寿”,迁龙兴“上蓝”,升“蒋山”。江浙丞相赤怜真班入山,作礼宝公,问曰:“大士生鹰巢中,是否?”师曰:“要且谩丞相不得。”又问:“大士十二面,那个是正面?”师以手打圆相,云:“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僧繇敛手有分,梁皇窥觑无门。”相遂有省,施[廿/毦]段玉盏。至正十三年,行院请住“天童”。
上堂:“一雨火云尽,千峰午吹凉;幽栖无个事,高枕卧长床。诸禅德,‘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弹指圆成八万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上堂,举五祖云“一抽三二添四黄,牛角指天八脚垂过鼻。”乃云:“急急。”以手拍禅床,云:“趂得老鼠,打破油瓮。”
○四明佛陇行可直禅师
佛涅盘,上堂:“今朝二月十五,天色半晴半雨;桃花李花竞开,柳条桑条正吐。如何天下痴人,却谓如来灭度不灭度?”拍禅床,云:“晓来兀坐萝窗下,听得竹鸡三两声。”
上堂:“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一对铁槌,全无孔窍。谓之正法眼,藏涅盘妙心,有甚交涉?”拈拄杖云:“诸人不得妄生节目。”下座。
颂玄沙三种病话:“潦倒玄沙巧用功,病源三种示宗风;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听雨偈曰:“檐前滴滴甚分明,迷己众生唤作声;我亦年来多逐物,春宵一枕梦难成。”
灵隐玉山珍禅师法嗣
○金陵龙翔昙芳守忠禅师
南康都昌黄氏,依“云居”玉山祝发。游方至“佛陀里官讲”,听法华。入吴,见蒙山於“休休庵”。问:“乡里何方?”师曰:“江西都昌蒙。”山曰:“船来,陆来?”师曰:“二途不涉。”蒙山展两手,师瞠目视之。
往径山,见“虎岩”伏岩,命掌纲维。又往“育王”,见“东岩”日,留典藏教。及玉山居“灵隐”,师往省。山一日室中,举“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云:‘庭前柏树子。’”师闻举豁然。
久之,开法金陵“保宁”,移“蒋山”。泰定己丑,太子梁王至金陵。是夕寺灾。明日,王诣山,问师:“兴复若何?”师曰:“赖有大檀越在。”王颔之。王嘱师建寺於宝珠峰,曰“崇禧”。自是,每至必留连,问辨。一日,问曰:“如何谓之衲僧门下事?”师曰:“不离殿下所问。”王有契,大悦。致和元年,王入登宝位,改元天历;遣使函香至“蒋山”,谢宝公,兼劳师;赐金襕袈裟,《经》一藏,白银器五伯两,黄金五十两,纳失失幡一对。明年,遣使特授“广慈圆悟大禅师”,住持“大崇禧寺”,兼领“蒋山”。
至顺元年,召师与大龙翔诉。公乘驿入京。既至,礼部尚书王士弘引见於奎章阁,赐坐温问,礼赐优渥。勑学士虞集撰《重兴蒋山寺记》。至正二年,行院使纳麟高公起师主径山。五年正月,特旨升住“龙翔”。虽经郁攸,而旧观悉复。
上堂,拈拄杖云:“拄杖子,有时象王回旋,有时狮子嚬呻。”卓拄杖,“且道是象王回旋?是狮子嚬呻?”靠拄杖云:“龙蛇易辨,衲子难瞒。”
上堂:“坐深井者,不知大虚之宽广;忘偏见者,方明至理之圆融。临济掌黄蘗,黄蘗掌百丈;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上堂,举“南泉道:‘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计,’赵州道:‘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师云:“诸禅德,解作活计底,便解破家散宅;解破家散宅底,便解做活计。若到径山门下,总与明窗下安排,三十年后,却不得道曾见径山来。”
上堂,举“云门问僧:‘甚处来?’僧云:‘江西。’门云:‘江西一队老汉,寐语住也未?’僧无语。”师云:“者僧无语且置,云门老汉面皮厚多少?”
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召诸弟子,诫曰:“汝等宜勇猛精进,绍隆先圣之道。庶无负国家崇重吾教之心。”言讫,翛然而逝。世寿九十四,僧腊五十六。
天目高峰妙禅师法嗣
○杭州天目山中峰明本禅师
钱唐孙氏。母娠时,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其家而生师。稍长,即爱阅经教。然指誓持尸罗,困则首触柱以自警。一日,阅《传灯录》,至庵提遮女问文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被生死流转?”有疑。
往参高峰叩心要。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阿耨菩提”处,恍然有省。师自谓,识量依通,非悟也。高峰为剃染於“狮子院”。寻,受具戒。因观流泉,乃大悟。
师亦閟而不闻於人,自是说法纵横该贯,辩博无碍。高峰将戢化,权书真赞遗师,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
延佑戊午,仁宗特召,不起。赐金纹伽梨,号曰“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英宗御极,亦封衣香,即所居攸敬。附马沈王请於朝,亲诣山中礼谒,构亭岩前,曰“真际”,表得法也。
翰林学士丞旨赵公孟俯,每与师书,必称弟子。行宣政院使张闾诸达官尤加敬服,屡以径山“灵隐”奉师,固不受。转运使瞿霆发,以“大觉寺”请,亦不受。逾越渡淮至,浮舟以居而隐避之。所至结庵,皆名“幻住”。学徒从之者如云。朔汉三韩,西域南诏;至於日本之僧,靡不来参。多望风信慕,尊之曰“大和尚”。绘像事焉,南诏僧普福奉师像南归,至重庆,忽神光烛天,其土感悦,遂笃信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