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嘉泰普灯录
嘉泰普灯录
临安府净慈象禅师
上堂。古者道。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拈拄杖曰。净慈拈起拄杖。岂不是一翳在眼。百千诸佛总在拄杖头。现丈六紫磨金色之身。乘其国土。游历十方。说一切法。度一切众。岂不是空华乱坠。即今莫有向拄杖未拈已前坐断得底么。出来与净慈相见。如无。切忌向空本无华。眼本无翳处着到。乃掷拄杖。下座。
福州雪峰海月隆禅师
上堂曰。一不成。二不是。口吃饭。鼻出气。休云北斗藏身。说甚南山鳖鼻。家财运出任交关。劝君莫竞锥头利。
长芦祖照道和禅师法嗣
镇江府甘露达珠禅师
福之长乐人。妙龄得度。一钵游方。高行异伦。丛林尊仰。出住甘露。 上堂曰。圣贤不分。古今惟一。可谓火就燥。水流湿。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大众。东村王老去不归。纷纷黄叶空狼藉。
沂州天宁明禅师
僧问。灵云见桃华悟道。还端的也无。曰。穷有所自。云。只如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意作么生。曰。疑杀天下人。
临安府灵隐圆智法淳禅师
上堂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师喝曰。寒山子话堕了也。诸禅德。皎洁无尘。岂中秋之月可比。灵明绝待。非照世之珠可伦。独露乾坤。光吞万象。普天匝地。耀古腾今。且道是个甚么。良久。曰。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腊八上堂。举。祖照和尚云。半夜逾城唤不回。雪山深处绝纤埃。芦芽穿膝寻常事。一见明星眼豁开。先师恁么说话。尽善尽美。要且未有出身一路。山僧见处也要诸人共知。半夜逾城景象虚。雪山深处觜卢都。直饶一见明星悟。已是当时不丈夫。明眼衲僧。一任眨剥。
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
临安府净慈佛行月堂道昌禅师
霅之宝溪人。族吴氏。母感异梦而生。六岁从鹿苑证大德。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於道场。闻举须弥山话。言下知归。湛戒其藏器於身。复示以雪窦为道日损偈。令洞究。一日。始彻证渊微。亟往告湛。湛为助喜。於是以徧参为志。率时辈俊杰。如闻庵宗.正堂辩。偕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咸器赏之。尤於圆悟室中。问答无滞。特加前席。命典翰。拂衣不顾。归省湛於净慈。俾掌藏。为众说法。道声蔼着(时年二十三)。久之。湖守以何山从妙湛勾有道者住持。以师应命。未几。补穹窿.瑞光。迁育王。建炎中。退席。跨黄犊。游天台。绍兴初。居闽中大吉。徙秀峰龟山。方来万指。 诏移金陵蒋山。蒋山新经戎嬧。师至一新之。复奉 旨擢径山灵隐。庚辰冬。上表乞行度牒。辛巳春。蒙放行。是年退藏灵泉。乾道丙戌秋。适净慈阙主法。衲子荷包恳师座。乞师振之。王公炎入山礼请。遂不得辞。 上堂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碍他铜盘不打老鼠。所以抽身入迁。从屋里来扱。教台凳稳。聊且劝三杯。兄呼弟唤殷勤处。留得儿孙辨劫灰。 上堂。未透祖师关。千难与高难。既透祖师关。千难与万难。未透时难即且置。既透了。因甚么却难。放下笊篱虽得价。动他杓柄大无端。 上堂。与我相似。共你无缘。打翻药铫。倾出炉烟。还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间是几年。咄。 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若能如是。正好买草鞋行脚。所以道。动则影现。觉则冰生。不动不觉。正在死水里。荐福老人出头不得即且置。育王今日又作么生。向道莫行山下路。果闻猿叫断肠声。 岁旦上堂。举拂子曰。岁朝把笔。万事皆吉。忽有个汉出来道。和尚。这个是三家村里保正书门底。为甚么将在华王座上当作宗乘。只向他道。牛进千头。马入百疋。 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曰。张家兄弟太无良。云。恁么则一切处皆是去也。曰。莫唐突人好。 问。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只如心法双忘时。生灭在甚么处。曰。左手得来右手用。 问。如何是从上宗门中事。曰。一亩地。云。便恁么会时如何。曰。埋没不少。 问。擎头戴角来时如何。曰。老僧只管看。云。看后如何。曰。自起自倒。云。和尚还出得么。曰。衔取一茎草来。僧拟议。师曰。着甚死急。 问。如何是诸佛本源。曰。屋头问路。云。向上还有事也无。曰。月下抛砖。 问。如何是十身调御。曰。吃水论噎。师以智证精彻。操履高邈。垂手之际不少假。透关之土多望崖而退。绍兴之来。丛林殆欲委地。师力扶之以正教。化余五十年。而王公大臣有过门者将迎。未尝垂堂。尝谓众曰。吾欲得真实慕道之士。令大彻大悟。起云门一派。俾天下向吾教者。知有此宗。则人自然如水赴壑。岂为枉道而涉丛林耶。辛卯正月二十。击鼓辞众。远近咸集。无不泣留。侍者请偈至再。师呵曰。圆照大通与先师皆不作此态。即瞑目而逝。后七日。塔全身於寺之东巘。号曰常乐。寿八十有三。腊六十有九。
临安府径山照堂了一禅师
上堂曰。参玄之士。触境遇缘。不能直下透脱者。盖为业识深重。情妄胶固。六门未息。一处不通。绝点纯清。含生难到。直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始可顺生死流。入人间世。诸人要会么。以拄杖一画。曰。只向这里荐取。
福州大吉法圆禅师
上堂。竖拂子曰。描不成。画不就。吞热铁圆。解开大口。吉山报应如斯。自笑人间罕有。
镇江府金山了心禅师
上堂曰。佛之一字孰云无。木马泥牛满道途。倚徧栏干春色晚。海风吹断碧珊瑚。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者么。百鸟不来楼阁闭。只闻夜雨滴芭蕉。
福州石松祖天禅师
僧问。如何是一心不生。曰。七纵八横。云。如何是万法无咎。曰。一场漏逗。
报恩宝月觉然禅师法嗣
嘉兴府资圣元祖禅师
僧问。紫金莲捧干轮足。白玉毫辉万德身。如何是佛。曰。拖枪带甲。云。贯华千偈虽殊品。标月还归理一如。如何是法。曰。元丰条。绍兴令。云。林下雅为方外客。人间堪作火中莲。如何是僧。曰。披席把椀。
慧林慈受怀深禅师法嗣
临安府灵隐寂室慧光禅师
钱塘夏候氏子。为人克苦。凡四坐道场。三奉 诏旨。 上堂曰。不用求真。何须息见。倒骑牛兮入佛殿。羌笛一声天地空。不知谁识瞿昙面。 僧问。飞来峰顶山色示清净法身。合涧桥边溪声演广长舌相。正当恁么时。如何是云门一曲。曰。芭蕉叶上三更雨。云。一句全提超佛祖。满筵朱紫尽知音。曰。逢人不得错举。
台州国清愚谷妙印禅师
上堂曰。满口道得底。为甚么不知有。十分知有底。为甚么满口道不得。且道殽讹在甚么处。若也知得。许你照用同时。明暗俱了。其或未然。道得道不得。知有不知有。南山石大虫。解作师子吼。
台州国清垂慈普绍禅师
上堂曰。灵云悟桃华。贤沙傍不肯。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今春华又开。此意谁能领。端的少人知。华落春风静。
泉州九座慧邃禅师
上堂曰。九座今日向孤峰绝顶驾一只铁船。截断天下人要津。教他挥篙动棹不得。有个锦标子。且道在甚么人手里。举拄杖曰。看看。向道是龙刚不信。等闲夺得始惊人。
慧林月印慧海禅师法嗣
庐山万杉寿坚禅师
相州人也。 岁旦上堂曰。有一人不拜岁。不迎新。寒暑不能侵其体。圣凡不能混其迹。从来鼻孔辽天。谁管多年历日。大众。且道此人即今在甚么处。卓拄杖曰。咄咄咄。没处去。
庐山万杉寿隆禅师
自继兄坚禅师之席。学者四至。一夕。小参叙语毕。复曰。不免举个公案辞别大众。良久。曰。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声辍而卒。众愕眙。时方仲夏如焚。留七日。神色无少变。火后。设利如雨。
开先宗禅师法嗣
筠州黄檗惟初禅师
毗陵锦溪人。族蔡氏。妙龄舍家。试经得度。即诣开先。先问。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只如此宗作么生入。师拟对。先喝曰。你才开口。堪作甚么。师悚然曰。愿师指示。先曰。譬如习射。念念只在红心。眼无异盻。手不虚拈。箭发离弦。管取中的。於是豁然领解。出住黄檗。 上堂曰。我见宗大哥。平生槁默危坐。所谓朽木形骸。未尝口角譊譊。将佛祖言教以当门庭。只要当人歇得十成。自然不向这壳漏子上着到。时有僧问。既不向这壳漏子上着到。未审如何保任。曰。无你用心处。曰。和尚岂无方便。曰。鏊饼既无汁。压沙那有油。
潭州岳麓海禅师
僧问。进前三步时如何。曰。撞头磕额。云。退后三步时如何。曰。堕坑落堑。云。直得不进不退时又作么生。曰。立地死汉。
雪峰圆觉宗演禅师法嗣
福州凤山道沼禅师
上堂曰。如来正眼。列祖真规。向出圣凡。超诸有表。不是目前法。莫生种种心。起灭不相知。个中无向背。既无向背。如何凑泊彻底。若能无见见。举头方证不空空。
福州西禅慧舜禅师
真定府人也。 上堂曰。五日一参。三八普说。千说万说。横说竖说。忽有个衲僧出来道。说即不无。争奈三门头两个不肯。山僧即向他道。瞎汉。若不得他两个。西禅大似不遇知音。 上堂。今朝清旦。万事成办。直饶只么休去。已是生枝引蔓。且道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卧水铁牛归北岭。双趺单枕雁南飞。 上堂。说不得处。作么生举。举不得处。作么生会。会不得处。作么生明。明不得处。作么生透。良久。曰。乞火和烟得。担泉带月归。个中如未委。红日晓来辉。
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
邓州香严倚松如璧禅师
抚之临川人。族饶氏。旧名节。字德操。业儒起家。自妙龄饱於学。优於才。工於搜抉。高於志节。深为人所知。然连蹇场屋不弟。后走京师。以诗文鸣上庠。故一时名士皆与之游。丞相曾公布闻其名。延为上客。一日。上书陈利害。曾不纳。去之邓。依俞公彦明。留数月。因馆仆占对异常。窃怪之。谓仆曰。汝其有以语我来。仆徐对曰。某向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海印长老有道价。往请一转语体究。忽尔觉悟。身心泰然。无它也。顾仆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扣印。旬余。忽掣锁而悟。印印之以偈。师作书报友人吕公本中舍人曰。某自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於海印老人处请话咨决。从此日日去参。正月半间。瞥然有个省处。奇哉。奇哉。世间元来有此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无量无边胜事。佛言一大事因缘。岂欺我哉。便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墙壁瓦砾。鸡鸣狗吠。着衣吃饭。举手动足处。一一见本来面目。始悟无始以来。生死颠倒。为物所转。到这里。如灯破暗。一时失却。岂不是无量大缘乎。於是弃婚宦。尽发囊橐市之。与仆同祝发。仆名如琳。尊为兄。已而偕琳遍参诸名宿。所至蒙肯可。归。结茆香严之鹘壁。贤士大夫初闻师圆颅。太息曰。吾党中失一国士。重为四海惜。襄守赵公岍以天宁挽师开法。衲子争集。檀信委施无虚日。方盛而弃去。邓师王公仲痴请居香严。未几。复弃去。道俗遮留不可。遂隐於故庐。示众曰。变化密移何太急。剎那念念一呼吸。八万四千方便门。且道何门不可入。入不入。晓来雨打芭蕉湿。殷勤更问个中人。门外堂堂相对立。闻啄木鸟鸣。说偈曰。剥剥剥。里面有虫外面啄。多少茫茫瞌睡人。顶后一推犹未觉。若不觉。更听山僧剥剥剥。余语未见。惜其录非衲子所编。今唯文集行於世。建炎三年四月旦。书偈遗众。无疾而逝。士庶致祭不辍。五月旦。奉全身塔于曰崖之下。世寿六十有五。夏腊二十有七。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二
音释
蹒音盘 泐音勒 琂音言 璘音邻 於音乌 菟音徒 与去声 眨音札 髼音蓬 松音松 榾音骨 柮音咄 饫音瘀 扱初洽切 巘鱼蹇切 譊女交初 岍口强切 [薿-(予-(丁-一))+(了-(丁-一))]音纪切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三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青原第十四世(洞山十世)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法嗣
庆元府雪窦闻庵嗣宗禅师
徽城人。族陈氏。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诘问次。释然契悟。慧以麈尾付之。后谒宏智。蒙印可。其道愈尊。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雪窦。 上堂曰。人人有个鼻孔。唯有善权无鼻孔。为甚么无。二十年前被人掣落了也。人人有两个眼睛。唯有善权无眼睛。为甚么无。被人木槵子换却了也。人人有个髑髅。唯有善权无髑髅。为甚么无。借人作屎杓了也。召大众曰。鼻孔又无。眼睛又无。髑髅又无。诸人还识善权么。若也不识。是诸人埋没善权。其或未然。更听一颂。涧底泥牛金贴面。山头石女着真红。系驴橛上生芝草。不是云霭香炉峰。 上堂。空劫田地。历历分明。域外风光。堂堂不隐。凭祖父旧年书契。付儿孙今日耕锄。个中道种不枯。直下灵苗秀实。功中得妙。自然活计兴隆。足下无私。方信本无渗漏。得力底。须知来处。饱参底。切忌颟顸。若能步步不迷。即是吾家眷属。 上堂。翠岩不是不说。只为无个时节。今朝快便难逢。一句为君剖决。露柱本是木头。秤锤只是生铁。诸人若到诸方。莫道山僧饶舌。 上堂。少林坐。庾岭行。书偈传衣成战争。庾岭行。少林坐。得髓安心成话堕。两家公案未曾圆。后代儿孙作殃祸。这殃祸。可煞大。天下衲僧透不过。 僧问。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如何是不睡底眼。曰。论劫不曾开。云。为甚么论劫不曾开。曰。不顾一切。 问。如何是道。曰。雨多根脚烂。日盛鬓毛焦。云。如何是道中人。曰。冰肌明似玉。雪体莹如珠。 问。如何是大通智胜佛。曰。半夜红轮耀大地。森罗万象一时明。云。如何是十劫坐道场。曰。大地红尘起。虚空不展颜。云。如何是佛法不现前。曰。陶潜醉石今犹在。五柳阴中不变春。 问。如何是常在底人。曰。石里无星火。拶着便光生。云。如何是不在底人。曰。翻身直透千峰外。更不回头望故关。云。未审此人如何亲近。曰。白云路断无消息。佛祖从来不得名。 问。莲华未出水时如何。曰。没却你鼻孔。云。出水后如何。曰。穿着你眼睛。 问。如何是返本还源事。曰。泥牛入土。云。如何是禅。曰。强词夺正理。云。如何是正法眼。曰。乌豆。二十三年十月朔。示微恙。初三。与得法上足翠岩.宗静言别。泊然而逝。是月十三日。塔全身於寺之西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