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普灯录


  衢州乌巨痴憨如懿禅师

  上堂曰。至道休存佛祖言。更须放下莫论禅。未彰文彩全提妙。暗里虚明彻底圆。

  大洪智禅师法嗣
  绍兴府天章枢禅师

  上堂。召大众曰。春将至。岁已暮。思量古往今来。只是个般调度。凝眸昔日家风。下足旧将岐路。劝君休莫莽卤。眨上眉毛须荐取。东村王老笑呵呵。此道今人弃如土。

  大洪净严守遂禅师法嗣
  随州大洪庆显禅师

  僧问。须菩提岩中宴坐。帝释雨华。和尚新据洪峰。有何祥瑞。曰。铁牛耕破扶桑国。迸出金乌照海门。云。未审是何宗旨。曰。熨斗煎茶铫不同。

  嘉泰普灯录卷第九
  音释

   誧音普 嵊音盛 釜音父 躞苏恊切 蹀徒箧切 沔音缅 憧音冲 侑禹救切 隰音习 湫在九切 詪音艮 懜武亘切 甬音乏音勇耳札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四世(临济十世黄龙三世)
  泐潭应乾禅师法嗣
  楚州胜因咸静禅师

  郡之山阳人。族高氏。甫冠。落发受具。游讲肆。慨然曰。义学岂吾事哉。乃去。谒名宿。晚契悟於泐潭。望重江湖。凡三董名剎。住胜因日。尝临池为堂以燕息。名曰戏鱼。故丛林雅以称焉。 上堂曰。游徧天下。当知寸步不曾移。历尽门庭。家家灶底少烟不得。所以肩筇帩履。乘兴而行。掣钩沉丝。任性而住。不为故乡田地好。因缘熟处便为家。今日信手拈来。从前几曾计较。不离旧时科段。一回举着一回新。明眼底。瞥地便回。未悟者。识取面目。且道如何是本来面目。良久。曰。前台华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上堂。气候欲流金。炎威将铄石。扇子摇明月。云片耸奇峰。蚕成茧而麦渐收。笋抽簪而梅已熟。熏风习习。逝水滔滔。鹊噪森松。莺啼修竹。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有愿必从。无剎不现。正当今日人天会上。还有得见底么。如无。听取崇宁老。从头说向公。 上堂。匣中宝剑。袖里金锤。时节既彰。莫辞拈出。击开关锁。斩断葛藤。令他跳出生死门。蓦过荆棘路。人人似生师子。个个如活大虫。休教着布过他州。直待还乡衣昼锦。 上堂。举。世尊在摩竭陀国为众说法。是时将欲白夏。乃谓阿难曰。诸大弟子。人天四众。我常说法。不生敬仰。我今入因沙臼室中。坐夏九旬。忽有人来问法之时。汝代为我说。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言讫。掩室而坐。师召众曰。释迦老子初成佛道之时。大都事不获已。才方成个保社。便生退倦之心。胜因当时若见。将钉钉却室门。教伊一生无出身之路。免得后代儿孙递相仿敩。不见道。若不传法度众生。是不名为报恩者。击拂子。下座。后晦处涟漪之天宁。云微疾。书偈曰。弄罢影戏。七十一载。更问如何。回来别赛。置笔。俨然而逝。茶毗。收设利灵骨。建塔奉藏。腊五十二。

  潭州龙牙宗密禅师

  豫章人。虎丘隆禅师游方。尚及亲见。 上堂曰。休把庭华类此身。庭华落后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杀人。

  福州雪峰有需禅师

  兴化甫田洪氏子。 上堂曰。山僧寻常不欲泼水向诸人耳里。撒砂向诸人眼里。何故。水若入耳。终坏耳根。砂若入眼。必为眼翳。若是皮下有血汉。闻恁么道。便好瞥地去。若能如是。三世诸佛觅他踪迹不得。十圣三贤阶级他不得。一大藏教说他不着。为甚么如此。只为他圣凡情尽。数量管他不得。於衲僧分上早不着便了也。那堪向老胡口头盛将涕唾。向口中咂啖。如人患疟吃盐梅相似。虽则一期引发津液。岂知他日抵债去在。

  福州东禅祖鉴从密禅师

  汀州人也。 上堂曰。开口不是禅。合口不是道。踏步拟进前。全身落荒草。

  庆元府天童普文禅师

  郡之万龄人。族毕氏。幼颖悟。未冠得度。往南屏听台教。因为檀越修忏摩。有问曰。公之所忏罪。为自忏耶。为他忏耶。若自忏罪。罪性何来。若忏他罪。他罪非汝。乌能忏之。师不能对。遂改服游方。造泐潭。足才踵门。潭即呵之。拟问。即曳杖逐之。一日。忽呼师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你商量。师拟进语。潭遂喝。师豁然领悟。乃大笑。潭下绳床执师手曰。汝会佛法耶。师便喝。复托开。潭大笑。於是名闻四驰。学者宗仰。后归桑梓。留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寺偶虚席。群僚命师开法。恐其遁。预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辞。受请日。 上堂曰。咄哉黄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无情客。官差逼杀人。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便下座。师凡见僧来。必叱曰。楖栗未担时。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甚么。招手洗钵。拈扇张弓。赵州栢树子。灵云见桃华。且掷放一边。山僧无恁么闲唇吻与汝打葛藤。何不休歇去。拈拄杖逐之。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沐浴升堂。说偈遗众。脱然示寂。偈曰。宝杖敲空触处春。个中消息特弥纶。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寿七十七。腊五十八。

  江州圆通圆机道旻禅师

  世称古佛。兴化仙游人。族蔡氏。母梦吞摩尼宝珠有孕。生五岁。足不履。口不言。母抱游西明寺。见佛像。遽履地合爪。称南无佛。仍作礼。人大异之。及宦学大梁。依景德寺德祥出家。熙宁二年。以试经得度。徧往参激皆染指。亲沩山喆禅师最久。晚慕泐潭。往谒。潭见。默器之。师陈历参所得。不蒙印可。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语以问。复不契。后侍潭行次。潭以拄杖架肩。长嘘曰。会么。师拟对。潭便打。有顷。复拈草示之曰。是甚么。亦拟对。潭遂喝。於是顿明大法。作拈华势曰。这回瞒旻上座不得也。潭挽曰。更道。更道。师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礼拜。潭首肯。建中靖国出住灌溪。三年谢去。未几。居圆通。以符道济禅师之记。学者向臻。 朝廷闻其道。会宰臣复为之请。 锡以命服与圆机号。 上堂曰。诸佛出世。无法与人。只是抽钉拔楔。除痴断惑。学道之士不可自谩。若有一疑如芥子许。是汝真善知识。喝一喝。曰。是甚么。切莫刺脑入胶盆。 上堂。拈拄杖示众曰。看看。这个变作执金刚神。被金甲。持叉当门而立。佛来魔来。天来人来。被喝云。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直得释迦绝耳。弥勒攒眉。自余依草附木。无主孤魂。孰敢正眼觑着。咄。饶他气宇如王。也是冬行夏令。 上堂。把定乾坤。照破髑髅即且从。你如何道得云龙亨会句。良久。曰。袖头打领。腋下剜襟。 福严专使至。僧问。如何是把得住底句。曰。巍巍石耳峰。云。如何是把不住底句。曰。渺渺[仁-二+(亡/大)]溪水。云。去则不去时如何。曰。三峰指天。云。去则便去时如何。曰。一驴两觜。云。恁么则小出大遇也。曰。舌拄上腭。 问。如何是佛。曰。狗衔赦书。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黄鹤楼前鹦鹉洲。政和二年。建窣堵波于西峰之麓。庵其傍。明年十月九日。乞 旨以嫡子守慧继席。 朝廷从之。退藏西庵。缁白愈敬。四年十月九日粥罢。忽集众。书偈已。趺坐垂诫二百余言。其略曰。至道虚寂。逈脱根尘。光境俱忘。灵机绝待。真常任运。宁属去来。应用无方。不存格则。牢关敲磕。电激难通。直须铁眼顿开。可以死生无间。自兹诀别。可葬全身。三百年后。当兴佛事。临行一着。不落见知。折半破三。好好荐取。随声拊膝一下。端然而逝。世寿六十有八。僧腊五十。门人如其诫。奉全身入窣堵波。有聚师平日所遗须发者火之。收设利甚富。郡守上其事。 谥妙空之塔。

  庆元府二灵知和庵主

  苏台玉峰人。族张氏。儿时尝习坐垂堂。堂倾。父母意其必死。师瞑目自若。因使出家。年满得度。趋谒泐潭。潭见。乃问。作甚么。师拟对。潭便打。复喝曰。你唤甚么作禅。师蓦领旨。即曰。禅无后无先。波澄大海。月印青天。又问。如何是道。曰。道。红尘浩浩。不用安排。本无欠少。潭深然之。次谒衡岳辩禅师。辩尤器重。元符间。抵四明。遂留中峰。有僧来礼拜。师曰。近离甚处。云。天童。曰。太白峰高多少。僧以手斫额作望势。师曰。犹有这个在。云。却请庵主道。师却作斫额势。僧拟议。便打。师刚毅志高。少偕天童交禅师问道。盟曰。他日吾二人宜踞孤峰绝顶。目视霄汉。为世外之人。不可作今时籍名官府。屈节下气於俗子者。交爽盟。交至。师竟不出。正言陈公辟书堂为庵。延师咨参。居三十年。殊无长物。唯二虎侍其右。一日。威於人。以偈遣之。宣和七年四月十二。趺坐终于此山。陈公尝状师行实及示寂异迹甚详。仍塑其像。二虎侍之。至今存焉。

  投子广鉴行瑛禅师法嗣
  绍兴府慈氏瑞仙禅师

  郡之余姚人。年二十去家。以试经披削。习毗尼。因睹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师谓。戒者。束身之法也。何自缚乎。遂探台教。又阅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疑曰。又不自他。不共不无因生。毕竟从何而生。即省曰。因缘所生。空假三观。抑扬性海。心佛众生。名异体同。十境十乘。转识成智。不思议境。智照方明。非言诠所及。弃谒承天英.天童交.白牛乡.保宁玑.佛鉴懃.龙门远.死心新.三祖宗.洞山微。皆有机语。始至投子。鉴问。乡里甚处。云。两浙东越。曰。东越事作么生。云。秦望峰高。鉴湖水阔。曰。秦望峰与你自己。是同是别。云。西天梵语。此土唐言。曰。此犹是丛林祗对。毕竟是同是别。师便喝。鉴便打。师曰。恩大难酬。便礼拜。后归里。开法慈氏。 上堂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堪嗟古人心。难与今人说。语与时人同。意与时人别。语同人尽知。意别少人别。今人不会古人意。今日教我如何说。直饶会得寒山意。秋月碧潭犹未彻。如何得彻去。此夜一轮明皎洁。纵目观瞻不是月。是个甚么。咄。 上堂。举德山托钵话。乃曰。棚头鼓未鸣。部乐未抹抢。竿木逞伎俩。着忙出定场。懡[怡-台+罗]便回去。一段最光扬。室中尝问僧。三个橐驰两只脚。日行万里趂不着。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许时人乱斟酌。诸人向甚么处与仙上座相见。

  潭州大沩海评禅师

  上堂曰。灯笼上作舞。露柱里藏身。森沙神恶发。昆仑奴生嗔。喝一喝。曰。一句合头语。万劫堕迷津。

  象田梵乡禅师法嗣
  庆元府雪窦持禅师

  郡之卢氏子。壮弃俗为僧。徧造禅关。晚谒象田。始悟心要。 上堂曰。休将碧落中秋节。来并曹溪无相月。冷淡非关玉兔光。虚明直透银蟾冗。圆不圆。缺不缺。一道灵光无间歇。照人何处不分明。直下承当眼添屑。本无生。亦无灭。只有休心最亲切。采石江头弄影时。谪仙到此空颠蹶。咄。 上堂。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欲晓。白云依旧覆青山。 僧问。中秋不见月时如何。曰。更待夜深看。云。忽若黑云未散。又且如何。曰。争怪得老僧。

  绍兴府石佛益禅师

  上堂曰。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一法透。万法周。且道透那一法。遂喝曰。切忌错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便下座。

  黄龙死心悟禅师法嗣
  吉州禾山超宗慧方禅师

  临江人。族龚氏。少依禅居寺。十七试经得度。历参名宿。后契机於死心。执侍十有四年。以大法托之。心去世。师迹晦而价愈崇。宣和中。开法隆庆。次补禾山。 上堂。举拂子曰。看看。只这个。在临济则照用齐行。在云门则理事俱备。在曹洞则偏正叶通。在沩山则暗机圆合。在法眼则何止唯心。然五家宗派。门庭施设则不无。直饶辨得倜傥分明去。犹是光影边事。若要抵敌生死。则霄壤有隔。且超越生死一句又作么生道。良久。曰。洎合错下注脚。 上堂。死心先师每举只履西归话以问衲子。而实难明诸方。或谓之隐显。或谓不可有两个。或谓唯此一事实。若也恁么。殊未识祖师意旨。诸人要见么。浊中清。清中浊。勿谓麒麟生只角。西行东向路不差。大用头头如啐啄。莫。莫。玄要灵机休卜度。

  临安府崇觉空禅师

  姑孰人也。 上堂曰。十方无壁落。四面亦无门。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遂举拂子曰。灌溪老汉向十字街头逞风流。卖惺惺。道我解穿真珠。解玉版。濄乱丝。卷个绢。淫坊酒肆。瓦合舆台。虎冗魔宫。那咤忿怒。遇文王。兴礼乐。逢桀纣。逞干戈。今日被崇觉观见。一场懡[怡-台+罗]。 上堂。崇觉门下莫有体悟三空。心明八解底衲僧么。若无。则辜负己灵。若有。唤来与崇觉提鞋挈杖。便下座。

  潭州上封祖秀禅师

  常德兴阳何氏子。 上堂曰。枯木岩前夜放华。铁牛依旧卧烟沙。侬家鞭影重拈出。击拂子曰。一念回心便到家。遂喝一喝。下座。

  嘉州九顶寂惺慧泉禅师

  成都灵泉人。族张氏。自幼业儒。尝从真觉胜禅师游。有省。即辞亲。师中江资教希则。崇宁改元。得度。学楞严。踰三祀。既极其要。南下谒玉泉勤.大洪恩.谷隐显。未能深到。闻死心受晦堂嘱付。其门庭壁立。多诟骂诸方。即往谒。踰数年。未能彻证。令亲慧宣首座。一日。与宜食餈次。偶举公.安二圣尝遗履长数尺於富室仓廪间事。及干禄射利网捕偷儿等辈祷之。皆遂其志。岂正直所用心哉。宣不答。师辩不已。宣以筋揖之。即领悟曰。今日食餈。方得其味。心闻然之。后笑谓师曰。吾老矣。欲得一孝顺子分付活计。奈汝兄弟频来反倒何。云。不弯射羿弓。何以报深德。心复笑曰。贼。贼。巾侍六载。以母老西归。初受香於广汉之龟山.成都之保福。继四董名剎。 上堂曰。若论此事。譬夫望中秋月色。十分圆满。正当满时。缺向甚么处去。洎乎十六十七。渐渐复缺。圆满之相又却向甚么处去。若云月体本无圆缺。我信是人未识其月。学道之人亦复如是。正当迷时。悟向甚么处去。及乎悟后。迷却向甚么处去。若云本无迷悟。我信是人未达其道。还委悉么。百尺竿头天欲暮。急须进步问曹溪。 上堂。昔日云门有三句。谓函盖乾坤句.截断众流句.随波逐浪句。九顶今日亦有三句。所谓饥来吃饭句.寒即向火句.困来打睡句。若以佛法而论。则九顶望云门。直立下风。若以世谛而论。则云门望九顶。直立下风。二语相违。且如何是九顶为人处。 僧问。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未审意旨如何。曰。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 问。如何是无生路。曰。五里复五里。云。向上还有事也无。曰。一步一徘徊。绍兴乙丑九月十六。沐浴净发。书偈嘱累已。复曰。丛林事例。今则为昔。赵州道底。好屈。好屈。侍僧曰。和尚五十年手段。至此当如何。师曰。明破即不中。掷笔叉手而逝。茶毗。设利五色。门人合灵骨塔于寺之西原。寿六十有七。腊四十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