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禅宗
- 五灯全书
五灯全书
韶州龙光諲禅师
僧问。人王与法王相见时如何。师曰。越国君王曾按剑。龙光一句不曾亏 上堂。良久曰。不烦珍重。便下座。问拨尘见佛时如何师拊掌顾视 问如何是龙光一句。师曰。不空罥索。曰学人不会。师曰唵 问如何是极则为人处。师曰。殷勤嘱付后来人 问宾头卢一身。为甚么赴四天下供。师曰。千江同一月。万户尽逢春。遂有偈曰。龙光山顶宝月轮。照耀乾坤烁暗云。尊者不移元一质。千家影现万家春。
郢州芭蕉和尚
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拢总一木盆 问如何是道。师曰。或横三。或竖五。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罢举云中信。半夜太阳辉。
定州石藏慧炬禅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树带沧浪色。山横一抹青 问如何是伽蓝。师曰。祇这是。曰如何是伽蓝中人。师曰。作么作么。曰忽遇客来。将何祇待。师曰。吃茶去。
白水仁禅师法嗣
京兆府重云智晖禅师
咸宁高氏子。总角时。好游佛宇。誓志出家。父母不能止。礼圭峰温剃度。后谒白水。独领微言。潜通秘键。寻回洛。卜于中滩。创温室院。常施水给药为事。有比丘患白癞。众恶之。唯师与之摩洗如常。俄有神光异香。既而讶之。遂失所在。遗疮痂。馨香酷烈。遂聚而塑观音像。以藏之。师后忽欲归终南圭峰旧居。一日闲步岩岫间。如常寝处。倐睹摩衲数珠铜瓶棕笠。触之即坏。谓侍者曰。此吾前身道具耳。就兹建寺。以酬宿因。当剃草间。有祥云蔽日。屯于峰顶。久而不散。因目为重云山。猛兽皆自引去。及塞龙潭。以通径。龙亦他徙。后唐明宗。赐额曰长兴。学侣臻萃 僧问。如何是归根得旨。师曰。早是忘却。不忆尘生。曰如何是随照失宗。师曰。家遭劫贼。曰不忆尘生。如何是进身一路。师曰。足下已生草。前程万丈坑 问要路坦然。如何践履。师曰。我若指汝。则东西南北去也 问如何是重云秤。师曰。任将天下勘 问如何是截铁之言。师曰。宁死不犯 问如何是迦叶亲闻底事。师曰。重云记不得 问如何是重云境。师曰。四时花蔟蔟。三冬异草青 师阐法四十余年。节度使王彦超。微时常从师游。欲为沙门。师熟视曰。汝世缘深。当为我家垣墙。王公。后果镇永兴。申弟子礼。师将顺世。先与王公言别。嘱护法门。王公泣曰。师忍弃弟子乎。师笑曰。借千年亦一别耳。及归书偈。示众曰。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觉损坏。早拟移别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妨碍。乃跏趺而逝。当后周世宗显德丙辰七月廿四日也。寿八十四。腊六十四。塔于本山。
杭州瑞龙院幼璋禅师
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师方七岁。游慧照寺。闻诵法华。志求出家。伯父初不允。因师绝饮食。不得已而许之。礼慧远为师。后游诸禅会。薯山白水。咸受心诀。咸通壬辰。至江陵。腾腾和尚嘱之曰。汝往天台。寻静而栖。遇安即止。已而又值憨憨和尚。抚而记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於江南。当此时。吾道昌矣。寻抵天台山。於静安乡。创福唐院。乃契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中和甲辰。浙东饥疫。师於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骸。时谓悲增大士。雪峰尝往见之。遗棕榈拂子而去。天佑丙寅。钱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庭。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堂。日亲问法。师请每年於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场。诸郡黑白大会。逾月而散。(光明大会。始於师也)将辞归山。王加恋慕。於府城建瑞龙院。(文穆王。改为宝山院)延请开法。时禅门兴盛斯。则憨憨悬记应矣 上堂。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祇教当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着得心力么。汝今各且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回太甚。还肯么。时有僧问。如何是瑞龙境。师曰。道汝不见得么。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后生可畏 问廓然无云。如何是中秋月。师曰。最好是无云。曰恁么则一轮高挂。万国同观去也。师曰。捏目之子难与言 后唐明宗天成丁亥四月。乞塔基于尚父。父命陆仁璋。於西关选胜地。建塔创院。改天台隐龙为隐迹。塔毕。师入府庭。辞尚父。嘱以护法。克期顺寂。尚父悲悼。遣僧正集在城宿德。迎引入塔。寿八十有七。腊七十。
白马儒禅师法嗣
兴元府青锉山如观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无底篮子拾生菜 问如何是青锉境。师曰。三冬华木秀。九夏雪霜飞。
龙牙遁禅师法嗣
潭州报慈藏屿匡化禅师
僧问。心眼相见时如何。师曰。向汝道甚么 问如何是实见处。师曰。丝毫不隔。曰恁么则见也。师曰。南泉甚好去处 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昨夜三更送过江 问临机便用时如何。师曰。海东有果树头心 问如何是真如佛性。师曰。阿谁无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郴连道永 问和尚年多少。师曰。秋来黄叶落。春到便开花 问僧。甚处来。曰卧龙来。师曰。在彼多少时。曰经冬过夏。师曰。龙门无宿客。为甚么在彼许多时。曰师子窟中无异兽。师曰。汝试作师子吼看。曰某甲若作师子吼。即无和尚。师曰。念汝新到。放汝三十棒 问如何是湖南境。师曰。艛船战棹。曰还许学人游玩也无。师曰。一任阇黎打僜 问和尚百年后。有人问。如何祇对。师曰。分明记取 问情生智隔。想变体殊。祇如情未生时如何。师曰隔。曰情未生时。隔个甚么。师曰。这个梢郎子。未遇人在 问如何是龙牙山。师曰。益阳那边。曰如何即是。师曰不拟。曰如何是不拟去。师曰。恁么则不是 问古人面壁意旨如何。师良久。却召僧。僧应诺。师曰。你去别时来 上堂。一句徧大地。一句才问便道。一句问亦不道。僧问。如何是徧大地句。师曰。无空阙。曰如何是才问便道句。师曰。低声低声。曰如何是问亦不道句。师曰。便合知时。
襄州含珠山审哲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深深处。师曰。寸钉才入木。九牛拽不出 问如何是正法眼。师曰。门前神树子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贫儿抱子渡。恩爱竞随流 问僧。有亦不是。无亦不是。不有不无亦不是。汝本来名个甚么。曰学人已具名了。师曰。具名即不无。毕竟名个甚么。曰祇这莫便是否。师曰。且喜没交涉。曰如何即是。师曰。亲切处更请一问。曰学人道不得。请和尚道。师曰。别日来。与汝道。曰即今为甚么不道。师曰。觅个领话人不可得 问僧。张王李赵。不是汝本来姓。汝本来姓个甚么。曰与和尚同姓。师曰。同姓即且从。汝本来姓个甚么。曰待汉水逆流。却向和尚道。师曰。即今为甚么不道。曰汉水逆流也未。师休去 问随缘认得时如何。师曰。是甚么 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曰。别安排又争得。曰不安排时如何。师曰。无位真人 问如何是真经。师曰。阿弥陀。
西川存禅师
僧问。学人解问誵讹句。请师举起讶人机。师曰。巢父不牵牛。许由不洗耳 问具足底人来。师还接否。师便打。
华严静禅师法嗣
凤翔府紫陵匡一定觉禅师
初到蟠龙。见僧问。碧潭清似镜。蟠龙何处安。龙曰。沈沙不见底。浮浪足巑岏。师不肯。龙请师道。师曰。金龙逈透青霄外。潭中岂滞玉轮机。龙肯之 住后。僧问。未作人身已前。作甚么来。师曰。石牛步步火中行。返顾休衔日中草 问智识路绝。思议并忘时如何。师曰。停囚长智。养病丧躯。
九峰满禅师法嗣
洪州同安院威禅师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路边神树子。见者尽擎拳。曰见后如何。师曰。室内无灵床。浑家不着孝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玉兔不曾知晓意。金乌争肯夜头明 问如何是同安一曲。师曰。灵琴不别人间韵。知音岂度百牙门。曰未审何人和得。师曰。木马嘶时从彼听。石人拊掌阿谁闻。曰或遇知音时如何。师曰。知音不度耳。达者岂同闻 师一日游山。大众随后。师曰。阶前翠竹。砌下黄花。古人道真如般若。同安即不然。有僧曰。古人也好和尚。师曰。不贪香饵味。可谓碧潭龙。曰诸方眼目不怪渊明。师曰。阇黎。闭目中秋坐。却笑月无光。曰阶前翠竹。砌下黄花。又作么生。师曰。安南未伏。塞北那降。僧礼拜。师曰。名称普闻 师问僧。寅晡饮啄。无处藏身。你道有此道理么。曰和尚作么生。师打一拂子。僧曰。扑手征人。徒夸好手。师曰。握鞭侧帽。岂是阇黎。曰今古之道。何处藏身。师曰。阇黎作么生。僧珍重便出。师曰。未在。
北院通禅师法嗣
京兆府香城和尚
初参北院。问曰。一似两个时如何。院曰。一个赚汝。师乃有省 僧问。三光景色谢。照烛事如何。师曰。朝邑峰前卓五彩。曰不涉文彩事作么生。师曰。如今特地过江来 问向上一路。请师举唱。师曰。钓丝钩不出 问牛头还得四祖意否。师曰。沙书下点落千字。曰下点后如何。师曰。别将一撮表人天。曰恁么则人人有也。师曰。汝又作么生 问囊无系蚁之丝。厨绝聚蝇之糁时如何。师曰。日舍不求思从妄得。
青原下七世
洞山延禅师法嗣
瑞州上蓝院庆禅师
初游方。问雪峰。如何是雪峰的的意。峰以杖子敲师头。师应诺。峰大笑。师后承洞山印解。开法上蓝 僧问。如何是上蓝无刃剑。师曰无。曰为甚么无。师曰。阇黎诸方自有。
洪州同安慧敏禅师
初参洞山。问诸圣以何为命。山曰。以不间断。师曰。还有向上事也无。山曰有。师曰。如何是向上事。山曰。不从间断。师於言下有省 住后。僧问。请师一句。师曰。好记取。
金峰志禅师法嗣
庐山天池智隆禅师
在金峰。普请般柴次。峰问。般柴人过水否。师曰。有一人不过水。曰不过水还般柴否。师曰。虽不般柴。也不得动着他。
鹿门真禅师法嗣
襄州谷隐智静悟空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转身处。师曰。卧单子下 问如何是道。师曰。凤林关。曰学人不会。师曰。直至荆南 问如何是指归之路。师曰。莫用伊。曰还使学人到也无。师曰。甚么处着得汝 问灵山一会。何异今时。师曰。不异如今。曰不异底事作么生。师曰。如来密旨。迦叶不闻 问古涧寒泉。甚么人得饮。师曰。绝饥渴者。曰绝饥渴者。如何得饮。师曰。东畎东流。西畎西流。
益州崇真禅师
僧问。如何是禅。师曰。澄潭钓玉兔。曰如何是道。师曰。拍手笑清风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泥捏三官土地堂。
襄州鹿门志行谭禅师
僧问。如何是实际理地。师曰。南赡部洲。北郁单越。曰恁么则事同一家也。师曰。隔须弥在 问远远投师。请师一接。师曰。从甚么处来。曰江北来。师曰。南堂里安下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曰。戊亥年生。
庐山佛手岩行因禅师
雁门人。首谒鹿门。师资契会。寻抵庐山之北。有岩如五指。下有石窟。可三丈余。师宴处其中。因号佛手岩和尚。江南李主。三召不起。坚请就栖贤开堂。不逾月。潜归岩室 僧问。如何是对现色身。师竖一指 后示微疾。谓侍僧曰。日午吾去矣。及期僧报日午也。师下床行数步。屹然立化。李主。备香薪茶毗。塔于岩之阴。寿七十余。
曹山霞禅师法嗣
嘉州东汀和尚
僧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师曰。石女纺麻缕。曰如何是却来底人。师曰。扇车关棙断 问徧界是佛身。教某甲甚么处立。师曰。孤峰顶上木人叫。红焰辉中石马嘶。
草庵义禅师法嗣
泉州龟洋慧忠禅师
本州陈氏子。谒草庵。庵问。何方来。师曰。六眸峰。庵曰。还见六眸否。师曰。患非重瞳。庵然之。师寻回故山。属唐武宗废教。例民其衣。暨宣宗中兴。师曰。古人有言。上升道士不受箓。成佛沙弥不具戒。祇为白衣。过中不食。不宇而禅。迹不出山者三十年。述三偈以自见曰。雪后始知松栢橾。云收方见济河分。不因世王教还俗。那辨鸡群与鹤群。多年尘事谩腾腾。虽着方袍未是僧。今日修行依善慧。满头留发候然灯。形仪虽变道常存。混俗心源亦不昏。试读善财巡礼偈。当时岂例作沙门 谓门弟子曰。众生不能解脱者情累尔。悟道易。明道难。僧问。如何得明道去。师曰。但脱情见。其道自明矣。夫明之为言。信也。如禁蛇人。信其咒力药力。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未知咒药等力者。怖骇弃去。但谛见自心。情见便破。今千疑万虑。不得用者。未见自心者也。忽索香焚罢。安然而化。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后数年。塔忽坼裂。连阶丈余。主僧将发视之。是夜宴寂中。见无了曰。不必更发也。今为沈陈二真身。无了。姓沈。见马祖。
同安丕禅师法嗣
洪州同安志禅师
先同安将示寂。上堂曰。多子塔前宗子秀。五老峰前事若何。如是三举。未有对者。末后师出曰。夜明帘外排班立。万里歌谣道太平。丕曰。须是这驴汉始得 住后。僧问。二机不到处。如何举唱。师曰。徧处不逢。玄中不失 问凡有言句。尽落今时。学人上来。请师直指。师曰。目前不现。句后不迷。曰向上事如何。师曰。迥然不换。标的即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