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续藏经
- 中国撰述
- 史传部
- 法相宗
- 玄奘三藏法师资传丛书
玄奘三藏法师资传丛书
安住上首 和合真僧 高步十力 是入一乘 法界若海 硕行如陵 灯传自觉 梦叶明微(其一) 坚守律仪 博闻经藏 照宣贝叶 启明金杖 虽有情业 义道无量 八部往还 四生回向(其二) 累朝情遇 一时敷演 诱进州邑 弘翻宣辇 大德恩深 三纲诏选 齐缠感夜 留流□□(其三) 兴言弟子 落妖有因 天闻圣德 物荷阳春 卿中七辈 殿上三人 钻智慧火 热烦恼薪(其四) 垂莲表祥 特花告玄 训导十方 四句职比 即缘生胜 定水不流 觉灯长曙(其五) 灵榇反葬 佛子祖行 幡花扑地 齐祭倾城 晴景雪下 虚空钟鸣 黄霰惨送 素鹤欢迎 信诸天之 有感尊宣 三世之无情(其五)
(沼法师。开元二年岁次甲寅十二月十七日灭度。从其甲寅。至于延历七年岁次戊辰。合七十五年。开元二年甲寅当日。本世之元明天皇即位和铜七年甲寅也。追得碑文 释善珠之)。
(奈良某珍袭秋筱上经之真迹今夏幸得借之。当溜州会之法筵。更写之了)。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末学定胤)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圆测法师佛舍利塔铭(并序)
贡士 宋复 撰并书
法师讳文雅。字圆测。亲罗国王之孙也。三岁出家。十五请业。初於常辩二法师听论。天聪警越。虽数千万言。一历其耳。不忘於心。正观中 大宗文皇帝。度为僧。住京元法寺。乃览毗昙成实俱舍婆娑等论。暨古今章疏。无不闲晓。名声蔼着 三藏法师奘公。自天竺将还 法师预梦。婆罗门授果满怀。其所证应胜因夙会。及 奘公一见。契合莫造。即命付瑜伽成唯识等论。兼所翻大小乘经论。皎若生知。后被召为西明寺大德。撰成唯识论疏十卷。解深蜜经疏十卷。仁王经疏三卷。金刚般若。观所缘论。般若心经。无量义经等疏。羽翼秘典。耳目时人。所以赞佐 奘公。使佛法东流。大兴无穷之教者也 法师性乐山水。往依终南山云际寺。又去寺三十余里。阒居一所。静志八年。西明寺僧徒邀屈还寺。讲成唯识论。时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至京奉勅。简召大德五人。令与译蜜严等经 法师即居其首。后又召入东都讲。译新华严经。卷轴未终。迁化於佛授记寺。实万岁通天元年七月二十二日也。春秋八十有四。以其月二十五日。燔於龙门香山寺北谷。便立白塔。在京学徒。西明寺主慈善法师。大荐福寺大德胜庄法师等。当时已患礼奉无依。遂於香山葬所。分骸一节。盛以宝函石椁。别葬於终南山丰德寺东岭上 法师尝昔往游之地。墓上起塔。塔基内安舍利四十九粒。今其路几不通矣。峭壁崭绝。茂林郁闭。险僻藏疾。人迹罕到。埋光蔽德。徒有岁年。孰知归仰。由是同州龙兴寺仁王院广越法师。勤成志愿。以 大宋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乃就丰德分供养。并诸佛舍利。又葬於兴教寺 奘公塔之左。创起新塔。规范基公之塔。一体无异。并基公之塔。即旧而新之。金轮宝铎。层构双耸。矗如幻成。其下各环以广庑。神像崇邃。左右以祔 奘公焉。俾至者景慕起信。不知何时而已也。及於塔之前。创修献殿六楹落成。庆赞之日。不暇求能成文者。丐余直序其事系之以铭。铭曰。
贝叶西来兮其功大 教流中区兮斯永赖 法匠有凭兮诚际会 香山迢遥兮闷幽宫 丰德峻阻兮藏灵踪 后人依归兮何适从 有越作缘兮神助力 双塔屹立兮基是式 以祔奘公兮岂穷极 终南相高兮峻倚天 盛德巍然兮铭石镌 来者瞻仰兮千万年
玄奘三藏师资传丛书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