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像灵验记


  唐简州邓侍郎家杖头地藏感应记第十

  简州金水县邓氏侍郎。邻家路侧。见折杖头刻僧形。不识是其像。侍郎素信佛。乃持归插壁中。礼敬而去。再不坏之。经两三年。顿遭疾而死。心胸少暖。疑不葬之。一日一夜方苏。起流泪。说冥途因缘曰。初死之时。两骑冥道来。驱驰而走。到大城门。从马下。牵吾入城中。至王厅前。见庭有百千万人。被杻械者。王。瞋怒欲呵责吾。尔时。有一沙门。形容丑鄙。其形状[魅-鬼+瓦]头。前进至厅前。王王遥见恭敬之。从座而起。而合掌胡跪白言。沙门大圣。何故忽来。曰汝可曰诫侍郎。是檀越也。欲报其恩。汝可免救。王白言。业既决定。命食俱尽。此事难有。沙门曰。我昔於三十三天善法堂中。受佛付属。能救定业者。诸恶有情。非始今日。况侍郎非重犯罪。岂不救助。王曰。大士者。大愿坚固。不动如金刚山。须放还人间。食既尽。小豆赐与之。沙门欢喜。引郎手入生路。相别而去。郎请沙门。且待须臾。救我是谁。不审。曰汝不知不。我是地藏菩萨也。汝昔在人间时。路侧见我像。都不识知。持置壁中。小儿戏假刻杖头为像。唯首头。未有余相。是故形丑。能忆念不。作是言已。忽然不见。此胜感。道俗闻者。叹未曾有。无家壁中。於廐角壁中。见杖头像。杖中分。既以改造刻镂。以檀木相副。而成五寸像。像放光明照家内。郎更造等身像。於中收小像。舍家为寺。号地藏台。远近人眺望如于市。地藏化导利益。此最而已矣。

  唐华州慧日寺释法尚蒙地藏感通记第十一

  惠日寺释法尚。行年三十七出家。其家奉法为业。在家昔为游猎。游林野。丛中数放光。异之寄骑亲见。唯有朽木。长一尺余。持还家。明日。又见同丛。放光明同前。以箫披丛。一一悉除朽心。全无所有。异之而还。后游猎次。谓前丛放光不异。心生奇念。取朽木心。置株杌上而还。途中遭虎群。驰马追之。驱射弦断。探弦袋亦无替弦。猛虎还向。恐怖遁去。马蹶而落。自谓破啮。失神如梦。见似沙门人。来追猛虎等。问。汝谁。答曰。吾是地藏菩萨。云於丛中见朽木。即吾身也。曾祖父於斯地。建立寺造我像。寺已破坏。我像朽损。唯有木心。孙形胤故。见我光明。故今救汝。云云。良觉。见马傍嘶而立。猛虎不知走去处。悔责。於前放光所建精舍。朽木粘泥。造地藏菩萨像。正奉法。再续法灯。即慧日精舍是也。法尚七十八。其年二月廿四日。造同伴曰。地藏菩萨。来至我舍。告曰。汝慈氏如来三会说法中。第二会得道人也。今日舍寿。即生忉利天。我白大士。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迷失菩提心。又欲期后佛。时仍是久。唯愿往生西方安乐世界。菩萨言。此亦随所愿。若欲生净土。当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专心念佛。即往生。闻此至告。从昨日。专念西方佛。只今往生净土。言已。合掌向西方率。见者皆谓。地藏菩萨。放光还净土希瑞也。但见者。十人二三也而已。

  陈都陈氏女为救母造地藏像感通记第十二

  相传曰。陈都都督有少女。姓陈。(失名)少丧其母。昼夜恋慕未见。都督初诱。吾亦汝亲。母虽亡。父既存。何饮食不通欲取死。汝若思慕亡母。须造地藏菩萨。祈誓救苦。即舍钱五百文。雇工匠奉刻雕三尺像。迎父家中。白父言。唯安置母卧处。若欲见母。即见此像。父生哀愍。舍寝屋置其尊像。女昼夜礼拜供养。祈誓母救苦。梦见若沙门。告陈氏曰。汝母在焦热地狱中。吾为女身。父名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寻其母生处。见其受苦。发菩提心助众生。感汝至孝心。我身入地狱。放光说法。汝母苦免。生忉利天。陈氏女。见沙门衣裳焦损。即问所由。沙门曰。入地狱时。当猛火炎尔而已。寤悲喜。众人集见像衣裳。色变如烧焦者。家内众人。皆谓希有事。闻者多摸写其像。拟父母救苦矣。

  杨州女张氏依母造地藏菩萨救苦记第十三

  张氏。是杨州刺史张健信之嫡女也。其母亡。后梦示张氏。吾为育尔。恣贪欲。而憍慢素甚。因之感斯饿鬼报。苦不可堪忍。汝将之。女即问苦相。母曰。吾为鬼子。日夜死生。所以者何。饿鬼报多者食己子。随生而食。不知死死生。见其生母。如见大恶鬼。但人间一月中一日。不能食吾。所谓月二十四日晨朝。有僧入城中。施食饱足。自余日。不可免此苦。其时沙门唱此言。我是地藏萨埵。今入饿鬼城。能施大安乐。汝等当发菩提心。(文)虽闻此言。业报所缚故。不能发心。唯一日中。无有饱食。(云云)汝欲□救斯苦。须造地藏菩萨像。母示告此事。梦速觉毕。张氏。尽母财产。造等身地藏像。后梦见母。身形放光明。住虚空中。告曰。我汝修善功力。速生天上。汝敬心礼供具。其像。同在慈氏菩萨处。俱将同见佛闻法。寤后。感悲甚。闻者。来供其像。各蒙益乎。

  路州刺史居通画地藏感应记第十四 付得雪中道事 付免鬼难事

  路州刺史康居通。素信心贞良。多岁奉事地藏菩萨。更发心图画尊像。未满众彩。光明然。通弥信心隆盛。亦梦见两骑官兵追。通时不能逃。恐怖而立。官兵下马。问通曰。吾等一误云。尔。地藏菩萨檀越也。我王。於地藏菩萨檀越。虽有重过不陷之。言已隐。寤。弥厚信礼供。僖宗皇帝广明元年。恶鬼乱起。国中病死成岳。通。梦青鬼百千。从傥过其门云。此家。是地藏菩萨室。吾等从属。不可入门去。寤。甚欢喜。共令一家男女免鬼难。中和年。触缘趣辽远。路遭大雪失途。念地藏菩萨。粤见鹦鹉在雪上而跳去。异之追行。不久得正路。此立菩萨感应观。光启中。通八十七。患微疾。祈精诚除愈。梦感小僧曰。汝杀青雀堕地狱。今令偿彼业。只忍之一两日许。明后日。方生净土。莫恨我。梦寤毕。欢喜礼拜。至于斯日。病既除差。正念而卒。云云。

  雍州别驾健渴造地藏三寸栴檀像灵异记第十五

  别驾健渴者。信心清净。奉法为旨。内饥日。问僧。在家居士。将事何佛菩萨。愿二世利。诸僧异说。奉观音。是娑婆施无畏者故。或说。奉药师佛。有利像法愿故。或说。奉弥勒。当奉导师故。或说。事地藏。受佛勅故。得事地藏。心甘示之。既佛勅。岂舍我等。即求栴檀木。造三寸像。笼髻中。行住坐卧。称念名号。庄宗皇天成中。无奈何事。天下兵乱。健渴为贼兵被围。不知逃去。受死在须臾。一念所持像。大将寄骑。合刃惊惶。告伴曰。昔所图即地藏菩萨。岂误破贤圣。即舍去。健渴谓希有。兵乱静后。问诸僧。语此因缘。闻者叹异之。长兴年。赴任时。怨家闻之。欲加刑害。在要路待之。怨家只见沙门往过。都不见渴。后闻已过。悔谢解怨心。又途中夜宿。天太雨。行灯火都灭。髻中像。放光照宿如日。忽有音如幼人。曰早去早去。即惊异之。以光为前导去宿。明日大水洪起。宿所是水底。不知几深渊。自谓。地藏菩萨救护。行年七十八方死。即清泰二年。临终之时。髻中像放光明。白念佛合掌取死。其光明。暂时指天而升。人皆谓。光送健渴。定生天而已。

  长安都督崔李系地藏感应记第十六

  崔李系者。长安都督。崔尚书隆弟。王开富二年渴死。经二日还苏。说冥途事曰。吾始死之时。有两官人。扶腋而去。又见白马兵史驱至。不知行几计里。知到东北大城。向黑门南入见东方。向黑门西入见南门。向黑门北入。见有瓦屋十有余。一一有十间余。於中。数千椽彩。官人帽冠种种。皆黑色也。瓦屋左右边。有史录三十余。皆曰。我是府君。又西南五十余步。有史五十余。李系。进初府君前。府君问曰。汝所奉事。系答曰。吾奉事地藏菩萨。供养诸沙门。府君又曰。汝既奉大圣。是则天福也。诸人问小史曰。此人命尽耶。府君。即取一卷书文字小。自读此书。告系曰。卿命未尽。地藏菩萨救护。又呼小史曰。汝等。何相夺佛家人命。便责白马史。着柱处罚一日。复问。卿独欲皈不。曰欲归。府君曰。卿欲见地狱。系答曰。欲见之。府君。指马一疋及史官三人。从东北出。而五六里许。见一大铁城。方数十里。有一铁屋。其中充满铁汤炎火。次巡捡一瓦屋。以铁为门扉。冥官开铁扉。而令见之。乡看之。吾祖父祖等。皆在斯城中。悉扭械枷锁。被系缚其身。而猛火缠其身。焦烂身体。乡见系流泪曰。汝当救吾。系曰。当念地藏菩萨。前行见一城。其中有热铁床座卧所。昔所见沙门。坐其身体如炭。猛火洞然。问。阿师修梵行。今何如此。沙门答曰。我等为名闻利养。而修梵行。内心外行。更以不相应故。昔所受卧具床座等。变为大苦具。衣服饮食等。变为铁衣铜汤。檀越当救我等。曰阿师当念地藏菩萨。凡见数十地狱。各有楚毒。各各罪人满其中。是皆人中所见人也。又前进赤砂。有刃釰树融铜柱。百千罪人。在上礼柱。皆见系流泪。卿当救我等。曰须常念地藏菩萨。如是黄沙白沙焦沙等七狱。皆同上所见。於是便还。系见绿瓦沙屋。玲珑峙七八寸梁宝。便道左右宝树。众果杂杂。即问二人史官。曰地藏菩萨弟子。奉事檀越中。重画像者。多生净土。或生兜率天。各随其所愿。不信图而事者。多住此处。又系前进。见大城中大宝殿。百千万亿男女。游戏其中。又见父母六亲等。欢喜问讯。诸男女言。前在地狱中。因卿教念地藏菩萨。而舍苦生此大殿中。父母兄弟六亲欢喜语余曰。卿恩泽。感地藏菩萨化。而离苦生彼处。又问曰。是何处。答曰。名福舍。寿命长远离众苦。虽生此中。必遇弥勒三会。尽诸苦际。系问曰。何设士。曰昔地藏菩萨在世时。受如来付属。白佛言。四部弟子。必定令不堕恶道。弥勒出世。二佛中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内。若愿生净土及第四天者。福少者。皆就此福舍。不还恶趣。使待后佛而已。还至府君前。即遣前二人。送皈得苏。闻之。因画像人颇多矣。

  益州刺史郭徐安发心造地藏像感应记第十七

  大汉。益州刺史郭徐安。心生不信。偏重老子。乾佑三年闰五月中旬。天热得缠病。百术医疗。间方不免。其妻。是奉佛家。问欢喜天。言可发愿。一日中造地藏菩萨病免。忽遂不可缓漫。安卧病床。尚心不信曰。须发其愿。若有感通即信之。一日之中。忽闷绝毕。即其妇妻。仰天啼哭。泪万行。碎心肝。祈诸天於苏生。傍不信者。增诽谤邪见。心偏重者。皆谓。未皈地藏过失。经三三时醒悟得。投身大地。求利刀欲切舌根。见者谓狂乱。其妻安慰之方静。汝是大善知识。能延我命。能除地狱苦。能授天乐。能示解脱道。妻曰。乞语始末。安起居泣泪。告曰。我缠得琰王使。其数七八人许。各称司禄神。皆乘青马。蹄疾如风。二人持弓箭。二人持剑。二人持棒。一人持羂。驱我向东北。至大城门。城内侧百千万人。侍立左右。司禄下马。以问王者。王曰。少禄。何故未毕善愿者驱追。而瞋怒。罚以铁杖。司禄大叫。身服血秽。王出门。告安曰。公依妇恩。发愿造大王像。我是王处实身。为令众生偿罪业。现焰王。实是法王。若有众生。皈依地藏。满足所求。我为信心。不阴本身。公急还人间。毕其愿。王即还之。今得醒悟。我内心不信。谤大圣舌。切欲忏悔。妻曰。切舌非忏。如倒大地。还从地起。公归地藏菩萨忏悔。即随妻言。一日造像悔前愆。每齐日。礼供为家业。凡劝勤得贵贱。令事地藏萨埵矣。

  大周尚书伯悦为妻造地藏菩萨感通记第十八

  大周仲久武时。朝奉大夫行尚书赐紫金鱼袋臣伯悦。素信三宝。其妇产死。哀哭为修追福。造地藏菩萨像。等妇人身。设齐会礼供。尽忠诚。伯悦梦见妇人。衣裳鲜洁感光德偷。对悦语曰。唔吾往常为人妻。而不生其子。其父常叹无儿。吾许便教卿淫。未久身妊。其夫。爱敬新妇。予生异念。成亲友想。好食和毒药。母子共令杀去。以是因故堕无间。六劫还生人间。为产死。五十七返。世世常以公为夫。受此大苦。今公为吾造圣像。修追善。其业已灭。而生忉利天。威光胜旧。生天为配偶。后永不受女身。彼天中善法堂。至每月二十四日。一三千世界化身地藏。无量无边。集会其中。徧满无忧树下。说法利生。皆金色僧形也。一时为我说法。告曰。汝等夫妇造之。即法修行。得脱苦趣。在天上故生善心。都不起邪心。寤悲喜交集。奉道事将圣而已。

  大汉京师惠进诵法华经感地藏记第十九

  释惠进者。洛阳人。若少出家。求法於异域。传道於显密。就中法华一部。文义穷妙。昼夜暗诵。未曾怠废部违。敬以为师。举世称法师。大周显德中。有一沙弥。自西域人。师事惠进。三年如无价驮婆。进异之。许欲授具足戒。沙弥白言。吾敬诵法华人。发给仕愿。不可作大僧。进后废诵业。就于胎藏大教王。沙弥白师。我还本土。师既改辙。非吾所乐。即失所在。不知往何方。进情谓。废诵所致。沙弥短虑。崇重诵业。今既改辙。壮修秘密。得铸类乎。思惟是事夜卧。梦见沙弥。是地藏菩萨。放光照惠。心惊惶。合掌悔谢。菩萨语进曰。我有大悲阐提愿。受佛付属。住持遗教。导利群徒。大师释尊。昔在鹫峰。八个年说法华经。我为守。药王等二万菩萨。俱命之教。面受劝持。付属诚谛。勅浊世中。暂持最难。师诵业清高。我随为无价奴。师废业。舍离之。进流泪忏悔。复白言。吾离生死不。曰於诸过去佛。现在或灭后。若闻法华经。皆已成佛道。唯有心清浊。迟速不同。言已。忽然不现。梦寤而忏悔。复本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