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又依灌顶经第三卷说云。若人受持三归五戒者。佛敕天帝。汝差天神六十一人。日夜年月随逐守护受戒之人。勿令获诸恶鬼神横相恼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如净度三昧经说云。佛告瓶沙大王。若有男子女人。于月月六斋日及八王日。向天曹地府一切业道。数数首过受持斋戒者。佛敕六欲天王。各差二十五善神。常来随逐守护持戒之人。亦不令有诸恶鬼神横来恼害。亦无横病死亡灾障。常得安稳。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白诸行者。但欲今生日夜相续专念弥陀佛。专诵弥陀经。称扬礼赞净土圣众庄严愿生者。日别诵经十五遍二十三十遍已上者。或诵四十五十百遍已上者。愿满十万遍。又称扬礼赞弥陀净土依正二报庄严。又除入三昧道场。日别念弥陀佛一万毕命相续者。即蒙弥陀加念。得除罪障。又蒙佛与圣众常来护念。既蒙护念。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因缘一一具如譬喻经惟无三昧经净度三昧经等说。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言见佛三昧增上缘者。即如观经说云。摩竭提国王夫人名韦提希。每在宫内愿常见佛。遥向耆阇崛山悲泣敬礼。佛遥知念。即于耆山没王宫出现。夫人已举头即见世尊。身紫金色坐宝莲华。目连阿难立侍左右。释梵临空散华供养。夫人见佛。举身投地号泣。向佛求哀忏悔。唯愿如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又如此经证。非直夫人心至见佛。亦与未来凡夫起教。但使有心愿见者。一依夫人至心忆佛。定见无疑。此即是弥陀佛三念愿力外加故得令见佛。言三力者。即如般舟三昧经说云。一者以大誓愿力加念故得见佛。二者以三昧定力加念故得见佛。三者以本功德力加念故得见佛。已下见佛缘中例同此义。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问曰。夫人福力强胜。蒙佛加念故见佛。末法众生罪愆深重。何由得与夫人同例。又此义者甚深广大。一一具引佛经。以为明证。答曰。佛是三达圣人。六通无障。观机备教。不择浅深。但使归诚。何疑不见。即如观经下说云。佛赞韦提。快问此事。阿难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愿力故。见彼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佛告韦提。汝是凡夫。心想又劣。不能远见。致使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等见。夫人白佛言。我今因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得见极乐世界。佛即告言。韦提。汝及众生专心计念。想于西方琉璃地下一切宝幢。地上众宝室内庄严等。专心注意。亦同上夫人得见。即云。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皆令得见。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此谓觉想中见。故云粗见。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也。又以此经证。一切凡夫但使倾心。定有见义。应知。设有见闻者。不须惊怪也。何以故。乃由弥陀佛三昧力外加故得见。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华座观中说云。佛告阿难韦提。佛当为汝说除苦恼法。汝当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观音势至应声来现住立空中。韦提见即礼。礼已白释迦佛言。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若佛灭后诸众生等。云何观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佛即告言。汝及众生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七宝地上作莲华想。华想成已。次当想佛。想佛时。是心即想作三十二相。从顶上下至跏趺坐已来。一一身分亦皆想之。随心想时。佛身即现。此是弥陀三力外加即得见佛。亦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见一金像坐彼华上。既想见已。心眼即开。了了分明。及见彼国一切庄严。此亦是弥陀三力外加故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次想二菩萨及诸光明了了而见。见此事时。行者即于三昧定中。当闻水流光明庄严等说法之声。出定入定行者常闻妙法。此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真身观中说云。佛告阿难。像观成已。次更观无量寿佛。身真金色。眉间毫相。圆光化佛。及相好等光。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以此文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佛言。是故智者一心谛观无量寿佛。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见之。见已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于诸佛前次第授记。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令凡夫专心想者定得见佛。亦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观音势至普杂等观及下九品人。一生起行。乃至七日一日十声一声等。命欲终时愿见佛者。若现生乃遇善知识。行人自能心口称念弥陀佛。佛即与圣众华台来现。行人见佛亦见圣众华台等。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得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及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经。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致使凡夫念者乘自三心力故得见佛。至诚心信心愿心为内因。又藉弥陀三种愿力以为外缘。外内因缘和合故即得见佛。故名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般舟三昧经云。佛告跋陀和菩萨。有三昧。名十方诸佛悉在前立。若欲疾得是三昧者。常当守习持不得有疑想如毛发许。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行学是三昧者。七日七夜除去睡眠。舍诸乱想。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一心观想。心念口称念念不绝者。佛言。七日已后见之。譬如有人夜观星宿。一星即是一佛。若有四众作是观者。见一切星。即见一切佛。又以此经证。亦是弥陀佛三力外加故见佛。言三昧者。即是念佛行人心口称念更无杂想。念念住心声声相续。心眼即开。得见彼佛了然而现。即名为定。亦名三昧。正见佛时。亦见圣众及诸庄严。故名见佛净土三昧增上缘。
  又如月灯三昧经云。念佛相好及德行。能使诸根不乱动。心无迷惑。与法合。得闻得智。如大海。智者住于是三昧。摄念行。于经行所。能见千亿诸如来。亦遇无量恒沙佛。又以此经证。亦是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如文殊波若经云。文殊白佛言。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若男子女人在空闲处。舍诸乱意。随佛方所。端身正向不取相貌。专称佛名。念无休息。即于念中能见过现未来三世诸佛。又以此经证。即是诸佛同体大悲念力加备令见。此亦是凡夫见佛三昧增上缘。
  又言摄生增上缘者。即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说。佛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即是愿往生行人命欲终时。愿力摄得往生。故名摄生增上缘。
  又此经上卷云。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即为证也。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此经下卷初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观经第十一观及下九品。皆是佛自说。修定散二行人命终时。一一尽是弥陀世尊自与圣众华台授手迎接往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四纸弥陀经中说。佛言。若有男子女人。或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佛名。其人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佛言。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即为证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四十八愿中说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命终时。我不与大众现其前者。不取正觉。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计念我国。至心回向愿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命终之后。复为女身者。不取正觉。义曰。乃由弥陀本愿力故。女人称佛名号。正命终时。即转女身得成男子。弥陀接手。菩萨扶身。坐宝华上。随佛往生。入佛大会。证悟无生。又一切女人若不因弥陀名愿力者。千劫万劫恒河沙等劫终不可转得女身。应知。今或有道俗。云女人不得生净土者。此是妄说。不可信也。又以此经证。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言证生增上缘者。问曰。今既言弥陀四十八愿摄一切众生得生净土者。未知摄何等众生得生。又是何人保证得生也。答曰。即如观经说云。佛告韦提。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计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得生西方极乐国土。今以此经证。但是佛灭后凡夫乘佛愿力定得往生。即是证生增上缘。
  又问曰。释迦说教示悟众生。何故一种佛法即有信不信共相讥毁者。有何所以。答曰。凡夫机性有其二种。一者善性人。二者恶性人。其善性人。一闻即舍恶行善善人。二者舍邪行正善人。三者舍虚行实善人。四者舍非行是善人。五者舍伪行真善人。此五种人若能归佛。即能自利利他。在家行孝。在外亦利他人。在望行信。在朝名君子。事君能尽忠节。故名自性善人也。言恶性人者。一即谤真行伪恶人。二者谤正行邪恶人。三者谤是行非恶人。四者谤实行虚恶人。五者谤善行恶恶人。又此五种人若欲愿归佛。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人。又在家不孝。在望无信。在朝名小儿。事君则常怀谄佞。谓之不忠。又此人等于他贤德善人身上。唯能败是成非。但见他恶。故名自性恶人也。又上至诸佛贤圣。人天六道一切良善。此等恶人所讥耻辱也。诸有智者应知。今一一具引善恶二性人。道理显然。答上问竟。
  又下经云。佛告韦提。汝及众生专心计念一处。想于西方地下金幢地上众宝庄严。下至十三观已来。总答上韦提二请。以为明证。欲使善恶凡夫回心起行尽得往生。此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众宝国土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天人作天伎乐。此众音中皆说念佛法僧。此想成已。命欲终时定生彼国。又以此经证。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下经云。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一一观之。皆令分明。此想成者必定当生极乐世界。又以此经证。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无量寿经云。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十方诸佛皆共赞叹彼佛。若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又以此经证。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观经九品云。一一品中所告众生者。皆是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五浊凡夫。遇善知识劝令生信。持戒念佛诵经礼赞。决定往生。以佛愿力尽得往生。此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如弥陀经云。六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如上六方等佛舒舌。定为凡夫作证。罪灭得生。若不依此证得生者。六方诸佛舒舌一出口已后。终不还入口。自然坏烂。此亦是证生增上缘。
  又敬白一切往生人等。若闻此语。即应声悲雨泪。连劫累劫粉身碎骨。报谢佛恩由来。称本心。岂敢更有毛发惮之心。又白诸行人等。一切罪恶凡夫尚蒙罪灭证摄得生。何况圣人愿生而不得去也。上来总答前问摄何等众生得生净土。五种增上缘义竟。
  问曰。释迦出现。为度五浊凡夫。即以慈悲。开示十恶之因报果三涂之苦。又以平等智慧。悟入人天回生弥陀佛国。诸经顿教文义历然。今乃有人。公然不信共相诽毁者。未知此人现生及死后得何罪报。具引佛经与其作证。令生改悔信佛大乘回生净土。即为利益也。答曰。依佛经答者。又此恶人如上五恶性分中已说竟。今直引佛经以为明证。即如十往生经云。佛告山海慧菩萨。汝今为度一切众生。应当受持是经。佛又告山海慧。是经名为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亦名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如是受持。众生未有念佛三昧缘者。是经能与作开大三昧门。是经能与众生闭地狱门。是经能与众生除害人恶鬼殄灭。四向悉皆安稳。佛告山海慧。如我所说。其义如是。山海慧白佛言。未来众生多有诽谤。如是之人于后云何。佛言。于后阎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若男若女。见有读诵是经。或相嗔恚心怀诽谤。缘是谤正法故。是人现身得诸恶重病。身根不具。或得聋病盲病失阴病鬼魅邪狂风冷热痔水肿失心。如是等诸恶重病世世在身。如是受苦坐卧不安。大小便利亦皆不通。求生求死不得。谤是经故受苦如是。或时死后堕于地狱。八万劫中受大苦恼。百千万世未曾闻水食之名。谤是经故得罪如是。或时得出。生在人中。作牛马猪羊。为人所杀。受大苦恼。为谤是经故。后得人身。常生下贱。百千万世不得自在。百千万世不见三宝名字。为谤是经故受苦如是。是故无智人中莫说是经。正观正念如是之人然后与说。彼此不敬是经。堕于地狱。彼此敬重。得正解脱。往生阿弥陀佛国。今又以此经证。故知毁敬之者佛记损益不虚。应知。具答前问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