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合论

  如来金口言  赞叹西方土
  如入长安城  东西南北入
  入已即一城  无别天子都
  普贤佛长子  文殊七佛师
  授记及回向  是果位往生
  释种得法忍  善财证佛果
  面奉阿弥陀  是菩萨往生
  龙树破有无  祈婆最胜根
  皆得佛授记  是禅师往生
  闻佛心信乐  诵念与持讽
  大石置船上  是下劣往生
  阿难世多闻  佛子中第一
  不如念一佛  顿了诸经法
  云何义解家  得轻易念佛
  诸正念法门  经中皆悉载
  但一大乘法  无二亦无三
  奉劝悟达士  趁时歇狂解
  一心念阿弥  莲花念念生
  此是常寂光  非报非方便
  作是观为正  勿妄生分别
  禅教律三乘  同归净土海
  一切法皆入  是无上普门
  教海义无量  瓮观舍少许
  一脔遍鼎味  是中有全藏

  西方合论卷之三(终)



  西方合论卷之四


  第四教相门

  夫一大藏教。如器衔空。空无相体。器有方圆。器尽空除。缘亡教灭。是故随缘普应。则涅槃真如。一器也。称智自在。则名相专持。一空也。药无定方。定方以病。岂谓玉屑珊瑚。无上妙药。概以治四百四病哉。夫病除药贵。便溺即是醍醐。异证同方。参苓化为酖毒。何况无上医王。治三乘出世之药。疗人天声闻凡夫等疮者哉。故先德约教。或一或。多名相虽别。理趣是同。道人不揣固陋。窃附先哲。分别诸句。用彰一乘。庶使观者知净土法门。摄一代时教。毋为儱侗禅宗。轻狂义虎。所诳惑云尔。
  一纯有教 二趋寂教 三有余教(上三教分摄)
  四无余教 五顿悟教 六圆极教(上三教全摄)
  一纯有教者。为诸凡夫耽著爱染。造诸黑业。如来悲悯。为说地狱苦。饿鬼苦。畜生苦。无福德著我所苦。欲生人天。当修善根。如佛初成道。为提胄说世间因果。五百贾人。同受五戒。先忏悔五逆十恶谤法等罪。是为有教观经修三福中。首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无量寿经。极言五恶五痛五烧之苦。教化群生。令持五善。亦摄此义然是经为求往生。遮诸不善。非是忻心人天小果。修持是同。证果即别。如楞严华严诸方等。虽不单说。亦兼带之。不名纯有。观经钞曰。圆顿行者。岂违小乘出家之式。三归众戒威仪等事。又曰。得前前者。不得后后。得后后者。必得前前。何以故。一切诸佛。无不以十善而得度故。华严经曰。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之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之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了解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无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乃至菩萨。如是积集善根。成就善根。增长善根。思惟善根。系念善根。分别善根。爱乐善根。修习善根。安住善根。菩萨摩诃萨。如是积集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果。修菩萨行。于念念中。见无量佛。如其所应承事供养。又云。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又云。虽知诸法无有所依。而说依善法而得出离。奉劝悟达之士。猛省永嘉豁达之言。早寻白社不请之友。勿轻戒律。天上无作业之佛。勿贪虚名。地下有对证之鬼。莲邦不远。请即加鞭。
  二趋寂教者。即二乘寂灭之教。趋向涅槃。于严土利他。不生喜乐。是为小乘。与净土大乘之教正反。今云分摄者。以无量寿经。及观经中。皆有须陀洹乃至得。阿罗汉果故。先德云。小乘不生。据决定性不生。此中明生。为在此间先发大乘心。熏成种子退心下地。要由垂终回小向大故生。问曰。既回心向大。何故至彼。复证小果。释曰。以退大既久。习小功深。是故彼佛称习说小。且令证果。又此证小果者。不守小位而住。还起大心进行弥速。或五劫或十劫。得成初地。如是阶级。犹是殊胜。是故不同。又云。经中亦有频婆证阿那含。然非此教正所被机。今从正为韦提希等。宣净土观。尚非通别。岂是小乘。如迦文出世。亦有声闻。毕竟大乘是正。以羊鹿等车非实车故。
  三有余教者。了二空真理。修习万行。趣大乘佛果。唯不许阐提二乘成佛。谓阐提无性。二乘定性。决不可成。未尽大乘真理故。名有余。此经言。除五逆不生。又云。二乘种不生。教义似同。二乘上已释竟。言五逆不生者。以谤法故。以无信心。非是无性。决不可成。故观经中。毁戒众生。临终恶相见者。闻赞佛功德。地狱猛火。化清凉风。乃至五逆十恶。具足十念者。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一刹那顷。皆得往生。此是自性不思议功德。仗不思议佛力。得显现故。若不具足佛性。如顽石浊滓。岂能透月。当知。念能显性。如是往生。是性力故。如日能显空。空非因日。是故一切众生。皆成佛故。不同始教有余之教。
  四无余教者。一切众生。平等一性。悉当成佛。是为大乘极则之教。唯一自心。为教体。故云无余。今此净土法门。依正信愿等法。究极皆归一心。故经中言。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又大本三辈生彼者。皆云发无上菩提之心。菩提心者。即佛性是。华严经曰。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世间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广在彼经。当知。菩提心是铁炮中利药。念佛是药线。华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即是此义。菩萨五位加行。亦只是药中引线耳。无量妙行。讵有加一行三昧之外者哉。
  五顿悟教者。长者论曰。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从地位渐次而说。故立为顿教。如思益经。得诸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一地。楞伽经曰。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乃至无所有。何次当知。顿者即是不历阶级之义。天台观经疏曰。顿悟渐入。此即顿教。正为韦提希及诸侍女并是凡夫。未证小果。故知是顿。不从渐入。钞曰。今经顿者。乃于化法。以圆为顿。何故无生忍位。别在初地。圆在初住。别教凡夫。经无数劫。方至此位。唯有圆教。即生可入。今就韦提希即身得忍。判为顿者。是圆顿故。又他经说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缺。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不断。满一万劫。至第六正性住。从是修行增进。始至第七不退住。今此经中。五逆十恶。持名即生。皆得不退。正合顿义。如观经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等语。皆直指心宗。更无迂回。且如阿弥一声。是非俱刬。何等直截。故古人谓之头则公案。镬汤波底岂贮寒冰。烈火焰中讵容寸草。达磨复起。不易吾说。更或踟蹰。万里千年。
  六圆极教者。慈恩通赞曰。此方先德。总判经论有四宗。一立性宗。二破性宗。三破相宗。四显实宗。涅槃法华华严等。是显于真实中道义。舍化城而归宝所。故知。弥陀经乃第四宗也。又以教准宗。宗有其八。一我法俱有宗。二有法无我宗。三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法但名宗。七胜义皆空宗。八应理圆实宗。如华严及弥陀经是第八宗收。又若真歇了禅师等。以帝网千珠。发明净土圆融之义。诸书具载。近有老宿。以华严配此经。谓圆全摄此。此分摄圆。得圆少分。分属圆故。据经判义。甚有旨趣。但圆极义者。无全无分。如月在川。川川皆有全月。乃至瓶池寸水。亦是全月。无分月故。如风在树。树树皆有全风。乃至片叶茎草。亦是全风。无分风故。若圆中有分者。圆即有段。若分中非全者。圆即不遍。分全双乖圆义不成。今约莲宗圆极。分五种义。一刹海相含义。二三世一时义。三无情作佛义。四依正无碍义。五充遍不动义。一刹海相含义者。一切诸佛报化国土。互相摄入。全他全此。而无留碍。若计不相入者。此即情见。情见非实。如一室中含一虚空。其中若人若畜若鬼若虫若几若瓶若架之类。皆依虚空建立。虚空属人时。则诸鬼畜虫几瓶架所依之虚空。一切摄入人中。虚空属鬼时。则诸人畜虫几瓶架所依之虚空。一切摄入鬼中。虚空属虫时。诸人鬼畜几瓶架所依之虚空。一切摄入虫中。乃至虚空属架时。则诸人畜鬼虫几瓶所依之虚空。一切摄入架中。参而不杂。离亦不分。非入非不入。是故经云。国土光净遍无与等。彻照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世界。如明镜中现其形像。当知。净方浊土。交光相入。如千灯一室故。二三世一时义者。众生情见。执有时分。过现未来等事。约实相中。即无时体可得。何以故。若计晦明是时者。晦明则是叶相。如病眼见青。非定相故。若计老少是时者。老少则是幻质。如敝网裹风。非定质故。云何是中而有实义。今约延促相入二义。以明时体。一促中有延。二延中有促。一促中有延者。如人假寐梦经种种城邑聚落及见故人。悲笑分明。经历时月。醒而问人。孰睡几时。侍者答言。数千钱时。其人自思假寐无几。云何经历如许变态。了了记忆。非病非醉。展转追惟是义终不可得。二延中有促者。如人二十忽得颠病。吞刀捉火。或为人言未来事。或对妻子嬉笑如常。及生男女。或忽能文。著种种书。经三十年。遇一异人。咒水与饮。其人如睡忽觉。即以二十为昨日事。家人屈指。为计岁月。出示子女。及种种书。其人自思。本无岁月。焉有是事。亦不复记病与不病。以是二喻。进退互观。毕竟无有三世可得。是故经云。观彼久远。犹若今日。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是谓三世无间。三世无间者。时体不可得故。三无情作佛义者。权教中言。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及转法轮。此是执情强计。属意即有。属物即无。不了诸法。皆住法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来今故。是无情故。一无一切无故。青黄是意故。风鸣谷响是意故。草木瓦砾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之为情。亦可说自。亦可说物。不应说言谁无谁有。如一夫妻。共生一子。不应说言谁生谁不生。夫发毛介齿。亦是无情。与我俱佛耶。抑与我不俱佛耶。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石。亦是无情。是情想摄耶。抑非情想摄耶。当知。是中尚无是我非我。云何更计有情无情。是故经中。道场宝树。能净诸根。风枝水响。咸宣妙法。无一物非佛身。无一物不转法轮。岂是情见妄知。所能计度。四依正无碍义者。依是器界。正是身根。若约凡情。即横计有依有正。是义非实。何以故。若言虚空是依者。如人张口。则虚空入。乃至毛孔骨节心腹之内。皆有虚空。是依耶是正耶。若言地水火风是依者。如人涎液。入器为水。发焦为土。两手相触成火。嘘气为风。是依耶。是正耶。是故经中。无量宝华。一一华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佛。普为十方。说一切法。以佛力故。现有宝华。以宝华故。复现诸佛。是故当知。尽一刹是佛身。刹刹皆然。无一身非佛刹。身身皆然。非是佛神力变现。唯一真法界智。为依正故。五充遍不动义者。众生妄计佛身即有去来。而实佛身无去无来。亦无不去不来。辟如鸟飞空中。一日千里空非随鸟。鸟不离空。是故经言。阿弥陀佛。常在西方。又言至一切行人之所。如涅槃经。佛言。善男子。波罗奈城。有优婆夷。已于过去无量光佛。种诸善根。是优婆夷。夏九十日。请命众僧。奉施医药。是时众中有一比丘。身婴重病。良医诊之。当须肉药。若不得肉。病将不全。时优婆夷。寻自取刀。割其髀肉。切以为[榷-木+月]。送病比丘。比丘服已。病即得差。是优婆夷患疮苦恼。不能堪忍。即发声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我于尔时。在舍卫城。闻其音声。于是女人。起大慈心。是女寻见。我持良药。涂其疮上。还合如本。我即为其。说种种法。闻法欢喜。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于尔时。实不往至波罗柰城。持药涂是优婆夷疮。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见如是事。复次善男子。调达恶人。贪不知足。多服酥故。头痛腹满。受大苦恼。发如是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我时住在优禅尼城。闻其音声。即生慈心。尔时调达。寻便见。我往至其所。手摩盐汤。而令服之。望已平复。善男子。我实不往调达所摩其头腹。授汤令服。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调达见如是事。复次善男子。憍萨罗国。有五百贼。群党抄掠。波斯匿王。遣兵伺捕。得己挑目。逐著黑闇丛林之下。受大苦恼。各作是言。南无佛陀。南无佛陀。啼哭号唤。我时住在只桓精舍。闻其音声。即生慈心。时有凉风。吹香山中种种香药。满其眼眶。寻还得眼。如本不异。诸贼开眼。即见如来住立其前而为说法。贼闻法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子尔时。实不作风吹香山中种种香药。住其人前。而为说法。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群贼见如是事。如上之法。岂容思议。总之皆是一真法界。不得言是自心感见。亦不得言心佛和合。以佛地中离自离他离和合故。是故入此门者。莫同凡夫情见分别计度。如清凉云。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犹属情量。何以故。十方世界。惟一智境无别佛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