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

  师。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竖起拂子。后僧遇王常侍。侍问。沩山近日有何言句。僧举前话。常侍云。彼中兄弟。如何商量。僧云。借色明心。附物显理。常侍云。不是这个道理。上座快回去好。某甲敢寄一书到和尚。僧得书遂回持上。师拆开见。画一圆相。内写个日字。师云。谁知千里外有个知音仰山侍次。乃云。虽然如是。也只是个俗汉。师云。子又作么生。仰山却画一圆相。于中书日字。以脚抹却。师乃大笑。
  师坐次。仰山问。和尚百年后。有人问先师法道。如何只对。师云。一粥一饭。仰山云。面前有人不肯。又作么生。师云。作家师僧。仰山便礼拜。师云。逢人不得错举。
  师问仰山。终日与子商量。成得个甚么边事。仰山于空中画一画。师云。若不是吾。终被子惑。
  仰山问。百千万境一时来作么生。师云。青不是黄。长不是短。诸法各住自位。非干我事。仰山乃作礼。
  合酱次。师问仰山。这个用多少盐水。仰山云。某甲不会。不欲祗对。师云。却是老僧会。仰山云。不知用多少盐水。师云。汝既不会。我亦不答。晚间。师却问仰山。今日因缘。子作么生主持。仰山云。待问即答。师云。现问次。仰山云。耳背眼昏。见闻不晓。师云。凡有问答。出子此语不得。仰山礼谢。师云。寂子今日忘前失后。不是小小。
  师谓仰山云。汝须独自回光返照。别人不知汝解处。汝试将实解。献老僧看。仰山云。若教某甲自看。到这里无圆位。亦无一物一解得献和尚。师云。无圆位处。原是汝作解处。未离心境在。仰山云。既无圆位。何处有法。把何物作境师云。适来是汝作与么解。是否。仰山云。是。师云。若恁么。是具足心境法。未脱我所心在。元来有解。争道无解献我。许汝信位显。人位隐在。
  师因见仰山来。遂以五指搭地画一画。仰山以手于项下画一画。复拈自己耳。抖擞三五下。师休去。
  师。一日见香严仰山作饼次。师云。当时百丈先师。亲得这个道理。仰山与香严。相顾视云。甚么人答得此话。师云。有一人答得。仰山云。是阿谁。师指水牯牛云。道道。仰山取一束草来。香严取一桶水来。放牛前。牛才吃。师云。与么与么。不与么不与么。二人俱作礼。师云。或时明。或时暗。
  师。一日索门人呈语。乃云。声色外与吾相见。时有幽州鉴弘上座。呈语云。不辞出来耶个人无眼。师不肯。仰山。凡三度呈语。第一云。见取不见取底。师云。细如毫末。冷似雪霜。第二度云。声色外谁求相见。师云。只滞声闻方外榻。第三度云。如两镜相照。于中无像。师云。此语正也。仰山却问。和尚于百丈师翁处。作么生呈语。师云。我于百丈先师处。呈语云。如百千明镜鉴像。光影相照。尘尘刹刹。各不相借。仰山于是礼拜。
  师。一日问香严。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香严被问。直得茫然。归寮将平日看过底文字。从头要寻一句酬对。竟不能得。乃自叹云。画饼不可充饥。屡乞师说破。师云。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香严。遂将平昔所看文字烧却云。此生不学佛法也。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乃辞师。直过南阳。睹忠国师遗迹。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遽归。沐浴焚香。遥礼师云。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乃有颂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时。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师闻得。谓仰山云。此子彻也。仰山云。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亲自勘过。仰山后见香严云。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尔试说看。香严举前颂。仰山云。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有正悟。则更说看。香严又成颂云。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云。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香严复有颂云。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乃报师云。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玄觉云。且道。如来禅与祖师禅。是分不分 长庆棱云。一时坐却 云居锡征云。众中商量。如来禅浅。祖师禅深。只如香严。当时何不问如何是祖师禅。若置此一问。何处有也 琅玡觉云。武帝求仙不得仙。王乔端坐却升天 沩山喆云。香严可谓上无片瓦。下无卓锥。露裸裸赤洒洒。没可把。若不是仰山。几乎放过这汉。何故。不得雪霜力。焉知松柏操 径山杲云。沩山晚年好则极教得一棚肉傀儡。直是可爱。且作么生是可爱处。面面相看手脚动。争知语话是他人)。
  师上堂云。汝等诸人。只得大机。不得大用。时九峰在众。便抽身出去。师召之。九峰更不回顾。师云。此子。堪为法器。一日辞师云。某甲。辞违和尚。千里之外。不离左右。师动容云。善为。
  灵云。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云。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师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师云。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上林参师。师云。大德作甚么来。上林云。介胄全具。师云。尽卸了来。与大德相见。上林云。卸了也。师咄云。贼尚未打。卸作甚么。上林无对。仰山代云。请和尚屏却左右。师以手揖云。喏喏。上林。后参永泰。方谕其旨。
  疏山到参。值师示众云。行脚高士。直须向声色里睡眠。声色里坐卧始得。疏山问。如何是不落声色句。师竖起拂子。疏山云。此是落声色句。师放下拂子归方丈。疏山不契。便辞香严。香严云。何不且住。疏山云。某甲与和尚无缘。香严云。有何因缘。试举看。疏山遂举前话香严云。某甲有个语。疏山云。道甚么。香严云。言发非声。色前不物。疏山云。元来此中有人。遂嘱香严云。向后有住处。某甲却来相见。乃去。师问香严云。问声色话底矮阇黎在么。香严云。已去也。师云。试举看。香严举前话。师云。他道甚么。香严云。深肯某甲。师失笑云。我将谓这矮子有长处。元来只在这里。此子向去。若有个住处。近山无柴烧。近水无水吃。
  师因资国来参。乃指月示之。资国以手拨三下。师云。不道汝不见。只是见处太粗。
  师在法堂坐。库头击木鱼。火头掷却火杪。拊掌大笑。师云。众中也有恁么人。遂唤来问。尔作么生。火头云。某甲不吃粥肚饥。所以欢喜。师乃点头(后镜清怤云。将知沩山众里无人。卧龙球云。将知沩山众里有人)。
  师因泥壁次。李军容来。具公裳。直至师背后。端笏而立。师回首见。便侧泥盘。作接泥势。李便转笏。作进泥势。师便抛下泥盘。同归方丈(岩头奯闻云。噫。佛法澹泊也。大小沩山。泥壁也不了 明招谦云。当时合作么生。免被岩头点捡。代云。却转泥盘。作泥壁势。便抛下归去 黄龙新云。岩头错下名言。殊不知。沩山军容。弄巧成拙)。
  师因陆侍御入僧堂。乃问。如许多师僧。为复是吃粥饭僧。为复是参禅僧。师云。亦不是吃粥饭僧。亦不是参禅僧。侍御云。在此作甚么。师云。侍御自问他看。
  师。一日见刘铁磨来。师云。老牸牛汝来也。刘云。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师乃放身作卧势。刘便出去(净慈一云。众中道。放身便卧是不去。刘铁磨慷[怡-台+羅]而行。有甚交涉。殊不知。沩山老汉。平生一条脊梁拗不曲。被刘铁磨一推推倒直至如今起不得若要扶起沩山。请大众下一转语。众无语。师以拄杖一时赶散)。
  师一日唤院主。院主便来。师云。我唤院主。汝来作甚么。院主无对(曹山代云。也知和尚不唤某甲)又令侍者唤首座。首座便至。师云。我唤首座。汝来作甚么。首座亦无对(曹山代云。若令侍者唤。恐不来。法眼云。适来侍者唤)。
  上堂。僧出云。请和尚为众说法。师云。我为汝得彻困也。僧礼拜(后人举似雪峰。雪峰云。古人得恁么老婆心切。玄沙云。山头和尚。蹉过古人事也。雪峰闻之。乃问玄沙云。甚么处。是老僧蹉过古人事处。玄沙云。大小沩山。被那僧一问。直得百杂碎。雪峰乃骇然)。
  有僧来礼拜。师作起势。僧云。请和尚不用起。师云。老僧未曾坐。僧云。某甲未曾礼。师云。何故无礼。僧无对(同安代云和尚不怪)。
  僧问。不作沩山一顶笠。无繇得到莫徭村。如何是沩山一顶笠。师唤云。近前来。僧近前。师与一踏。
  师问僧。甚处来。僧云。西京来。师云。还得西京主人公书来么僧云。不敢妄通消息。师云。作家师僧。天然犹在。僧云。残羹馊饭。谁人吃之。师云。独有阇黎不吃。僧作呕吐势。师云。扶出这病僧著。僧便出去。
  僧问。如何是道。师云。无心是道。僧云。某甲不会。师云。会取不会底好。僧云。如何是不会底。师云。只汝是。不是别人。复云。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
  有僧参卫国。问。何方来。僧云。河南来。卫国云。黄河清也未。僧无对。师代云。小小狐儿。要过但过。用疑作甚么。
  师示众云。汝等诸人。各呈所悟看。时有志和上座。出作礼。师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还我志和上座本来面目。志和云。正与么时。是某甲放身命处。师云。子莫落空不。志和云。某甲若见有空可落。何曾是放身命处。师云。到这里。何不问去。志和云。某甲到这里。亦不见有和尚可问。师云。汝福薄。扶吾宗不起。
  师。因见仰山与北庵主。上问讯。时有官客吃茶次。师乃指示官人云。同参古佛来。庵主云。百年后。觅个人举这话也难得。师云。即今作么生。庵主云。结舌有分。答即不得。师云。官人见在。自己也道不得。庵主云。仰山不甘此对。师云。作个庵主也难得。
  师。一日呈起如意。复画此相云。有人道得。便得此如意。道道。时有僧云。此如意。本不是和尚底。师云。得而无用。又有僧云。设与某甲。亦无著处。
  师因僧问。从上诸圣。直至如今。和尚意旨如何。师云。目前是甚么物。僧云。莫只这便是么。师云。阿那个。僧云。适来只对底。师云。尔拟那个去莫生事(蒋山勤云。问头太险答处太赊。二俱不了)。
  僧问。如何是百丈真。师下禅床叉手立。云如何是和尚真。师却坐。
  师上堂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下书五字云。沩山僧某甲。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毕竟唤作甚么即得。仰山出礼拜而退(云居膺云。师无异号 资福宝。代作一圆相拓起芭蕉清。代作此[○@牛]相呈之。又云。同道者方知南塔涌云。一千五百人善知识。只得一半 芭蕉彻代。当时作此相呈之。又云。说也说了。注也注了。悟取好保宁勇云。和尚一等是入泥入水)。
  师。敷扬宗教。凡四十余年。达者不可胜数。大中七年正月九日。盥漱敷坐。怡然而寂。寿八十三。腊六十四。塔于本山。谥大圆禅师。塔曰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