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诸宗部
-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
食了出堂法第九(十条)
一众中食了不得漱口作声。二众中食了不得吐水致钵碗中及余处。三闻处世界梵合掌念偈。四食了已作断心不得咽津。五下床不得令脚踝露。六食了出堂先举门颊边脚。当令匙柄向身。执钵当胸不得顾视。七食了出堂未至院中及屏处不得吐唾。八出堂门外须旁廊一边行。令威仪庠序雁行而行。九不得并头语笑令失次。十欲出堂先收摄横帔。整理袈裟勿令僚乱。依次而行。
洗钵法第十(十七条)
一下堂归房内。须先以水浸钵。二当用一大合水于碗中浸皂荚可长二寸。三洗漱用灰及杨枝。当向屏处。不得对上座。当与手遮。四钵床若短当让上座。不得乱安著妨他洗钵。五凡欲洗钵先须收揽衣裳。勿令著地。六凡欲洗钵先用清水一遍。次用碗中皂荚汁泻向钵中。仍须碗盛皂荚水。揩摩食器坚腻方得尽。必须净洗。七凡欲洗钵先洗四边。次洗余处。八不得于钵洗手。九洗钵不得语笑。当须用心。十洗钵须令离钵床。高低可一侧手地。十一不得洟唾于钵床四边。十二净盥及杓子柄。初洗钵时先把触处。洗了即以水洗杓柄。方得手把。十三洗钵了不得口衔钵边吸水漱口。十四夏月洗钵了当须净处覆令干。十五夏月热时早朝洗钵须用新水。十六若有夜宿水更须再漉了洗钵。恐水经宿有虫生。十七吃粥了若受外请钵不能随身。当用皂荚洗。不问春夏秋冬皆耳。
护钵法第十一(十三条)
一不得安钵笐竿下栏干上。二不得安钵放悬物下。三不得安钵在倚竹木树枝边。四不得安钵于石上五。不得安钵于果子树下。六不得在有果树下洗钵。七不得安钵于床角及四边临危之处。八不时将手巾盛钵及盛余物。九不得与童行钵器食。若与童行钵食者深违佛教。又恐打破。切须忌之。十不得一手把两钵。除中间有隔。十一若携钵随身行须钵口向外。十二不得挂钵于杖头。十三一切危险处不得安钵。
入众法第十二(十二条)
一著衣须齐整。二当持坐具安臂上。三坐须知大小。四未打钟不得前入堂。五上座未坐不得先坐。六当敛容寂默。不得语笑。七上床下床当须如法。不得令脚膊踝露。八坐须端身安住。不得数动。九不得左右顾视。十若欲欠去当以手遮口。不得作声。十一不得抓痒。十二当念本业。不得余缘。
入堂布萨法第十三(十二条)
具如钞文及布萨仪。此不备述。
上厕法第十四(二十条)
一觉欲出入须早去。不得临时失仪则。二须揖手把瓶。不得垂手。三至厕前知有尊宿当须避之。四至厕前弹指三下。或謦欬声。知无人方入。五随高下褰衣渐蹲渐揎。不得预高揎衣令身赤露。六夜暗黑当用厕筹于厕孔中向前后划令知阔狭长短正及不正。七不得洟唾厕四边板上及尿闼中。八用厕筹了当刺厕孔中。不须安堈内及板上。不得用文字故纸。九随手方便把瓶当七度用水洗净。若不净不合坐卧僧床席。十用水切不得溅湿厕口四边板上。十一多人之处若厕外有人待急。纵未了且须出厕。十二若脱触履不得安净鞋履常所蹋处。十三手净摩洗。先用黄土二三度。次用细皂灰荚。十四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十五常用灰。次用土。不得少欠。十六见厕狼藉当扫令净。十七见内外狼藉当扫除去令净。十八拭巾不净当洗令净。十九见触履不净当洗令净。二十用灰土处不得狼藉。
于六时不得语笑法第十五(六条)
一礼佛。二听法。三众集。四大食。五小食。六大小便。
入温室法第十六(十六条)
一具威仪持坐具。二尊宿未浴不得先浴。三要须持瓶。四不得垂手把瓶。五当揖手把瓶。六不得共大已五夏人同浴。七初脱衣不得将袈裟在余衣下。八入浴室内脱净衣安净竿上。九脱触衣安触竿上。十不得浴室内大小便。当须预出入然后方入。十一洗浴先从下洗上。十二当用湿手巾两手各把一头横安背上抽牵。垢腻即落。十三当须寂默。不即喧笑。十四不得污触汤水。手若不净当用瓶水净之。十五在浴室内不得洟唾。十六浴了当用汤水洗泼坐处令净。不得皂荚狼藉。
见和尚阇梨得不起法第十七(五条)
一病重时。二剃发时。三大食时。四小食时。五己在高座时。
见和尚阇梨不得礼法第十八(十一条)
一在佛前。二在殿塔前。三众集时。四病时。五高座时。六师卧时。七师洗钵及剃发时。八师正洗足时。九师正嚼杨枝灌漱时。十师在聚落道行。十一师洗浴及大小便时。
看和尚阇梨病法第十九(十二条)
一怀孝养心作父母想。二不得嫌有臭秽。三常经营汤药。四所忌之食不与食。五饮食常令得所。六洗濯衣裳。七数除粪秽。八勤烧香。九常令衣被厚薄得所。十常具火烛。十一常须作意细心。不得粗躁。十二常念观音菩萨。愿师所苦早得痊平。
敬重上座法第二十(十六条)
一见上座须起迎接。二上座未坐不得先坐。三上座未受食不应先受食。四上座未食不得先食。五于上座不得争胜。六凡有胜事先推上座。七上座行事不是当软语设谏。不得呵骂。八被上座呵骂当软语忏谢。九于上座边不得辄有讥讽。十于上座常下心谦敬。十一被上座嫌骂不得常嗔。当顺上座。不得有违。十二如请之事当顺上座。不得违命。十三行须让路。坐须让位。十四凡有苦事不座前行先作。十五不得在上座前行。十六见上座当问讯。不得喧闹谩说是非之事。
扫地法第二十一(八条)
一不得灰土飞起。二地若干燥当以水洒停少时然后乃扫。三须顺风。不得逆扫。四须净扫。不得有遗迹。五不得背人。六扫轻就重。七不得聚粪土安户扉后及余处。八扫地了箕帚送于屏处。
用水瓶法第二十二(十条)
一常令净瓶满水。二不得瓶当人行路。三用水瓶当须蹲地。不得湿著衣裳。四洗漱不得口含瓶觜。五不得用灰摩瓶。六不得安致危险之处。七夏热时频须换水。八不得安瓶致洗钵床上。九凡把瓶当须揖手。不得垂手。十添瓶不得在盆水上。恐触水滴净水中。
入聚落法第二十三(三十条)
一事如法伴不如法不应往。二事不如法伴如法亦不应往。三事伴俱不如法亦不应往。四事伴俱如法应往。五无切缘不得入俗家。六设有切缘亦不得自入。七无缘事不得数入廛市。八凡入聚落要将水瓶随身。九若入聚落宿当持三衣坐具水袋瓶等。十行须直视。看地七尺勿蹋虫蚁。若得伴共当须相去七尺。十一当具威仪。行不得急。十二遥见官人及醉人当须避之。十三行不得垂手掉臂。十四在道不得共女人行。十五在道不得共尼师及女人共语。十六不得与吃五辛饮酒人同行。十七不得入屠家及酤酒家。除请召。十八不得入无男子家。除请召。有伴则往。十九不得入炫卖女色家。二十入俗家坐起具四威仪。当令俗人生善。二十一常须护净。二十二设是惯旧俗人家若欲入须打门然后方入。二十三不得共女人语话。二十四不得邪命教化击发俗人令其惠施。二十五不得自赞己德毁余比丘。二十六不得喧笑。二十七不得说世间闲事。当须说法语增其善心。二十八当护俗人意。勿令失敬信心。二十九发言慈善不得粗犷。三十常摄六根不得放逸。
上来教诫略述如斯。余有行相具在戒本。当须殷勤请问随戒辨相。则甘露灌顶。醍醐入心。利润无涯。师承有本矣。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