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诸宗部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俞御干请上堂。一别二十年。蓦地又相见。如百炼精金。始终色不变。请我转法轮。增长菩提愿。直下绝狐疑。便悟本来面。
上堂举。圆通秀和尚示众云。少林九年冷坐。刚被神光觑破。如今玉石难分。只得麻缠纸裹。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若是明眼人。何须重说破。师云。径山今日不免狗尾续貂。也有些子。老胡九年话堕。可惜当时放过。致令默照之徒。鬼窟长年打坐。这一个那一个更一个。虽然苦口叮咛。却似树头风过。
结夏上堂。一年一度解。一年一度结。只是这个事。何须更多说。不多说蹋著。秤锤硬似铁。
大慧普觉禅师再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第六
大慧普觉禅师塔铭
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魏国公张浚撰
隆兴元年。八月十日。大慧禅师宗杲。示寂于径山明月堂。皇帝闻之嗟惜。诏以明月堂为妙喜庵。赐谥普觉。塔曰宝光。用宠贲之。其徒以师全身。葬于庵之后。使了贤来请铭。先是上为普安郡王时闻师名。尝遣内都监。至径山谒师。师作偈以献上。上甚嘉之。及在建邸。复遣内知客。请师山中。为众说法。亲书妙喜庵大字。及制真赞寄师。又二年而上即位。始赐号大慧禅师。明年复取向所赐宸翰。以御宝识之恩宠加厚而师亡矣。仰惟主上神圣英武。资不世出。而惠顾一方外之士如此。盖师于释氏。所谓卓然杰出于当世者。忠诚感格得之天理。是以上动宸心。眷知特异。吁其盛哉。自昔圣贤。以传心为学。诚明合体。变化兴焉。西方之教。指心空为解脱究竟。盖得一而不见诸用。而悟入要处。或几于尽性者所为。后世三宗并行。临济正传。号为得人。超出声尘。不立一法。根源直截。以证为极。焜耀震动。卷舒无碍。如师子儿。游戏自在。获大无畏。此固不可以智知识识也。临济六传至杨岐。杨岐再世。而圜悟禅师克勤。得法于五祖演。被遇两朝。其道盖盛行矣。师实嗣圜悟。益光明焉。师讳宗杲。宣州宁国人。姓奚氏。年十七为浮图。不欲居乡里。从经论师。即出行四方。始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叹曰。是果佛祖意耶。去之谒准湛堂。准识师眉睫间。久谓之曰。子谈说皆通畅。特未可以敌生死。吾今疾革。他日见川勤。当能办子事。勤即圜悟师也。湛堂死。师谒丞相张公无尽。求准塔铭。无尽门庭高于天下。士亦小许可见。师一言而契。即下榻。朝夕与语。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且谓子必见圜悟师。吾助子往。遂津致行李来京师。见勤于天宁。一日勤升堂。师豁然神悟。以语勤。勤曰。未也。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故未明。又一日勤举演和尚有句无句语。师言下得大安乐法。勤拊掌曰。始知吾不汝欺耶。自是纵横踔厉。无所疑于心。大肆其说。如苏张之雄辩。孙吴之用兵。如建瓴水转圆石于千仞之阪。诸老敛衽。莫当其锋。于时贤士大夫。往往争与之游。雅为右丞吕公舜徒所重奏。赐紫衣号佛日大师。会女真之变。其酋欲取禅僧十辈。师在选中。已而得免。盖若有相之者渡江而南。圜悟方主云居席。命师居第一座。为众授道。誉望蔚然。已而去入云居山。居古云门。学者云集。复避乱走湖南。转江右入闽。筑庵长乐洋屿。时从之者才五十有三人。未五十日。得法者十三辈。前此盖未始有也。后皆角立。始应给事江公少明之请。住小溪云门庵。而浚在蜀时。勤亲以师嘱谓真得法髓。浚造朝。遂以临安径山延之。道法之盛冠于一时。百舍重趼往赴。惟恐后拜其门。惟恐不得见。至无所容。敞千僧大阁以居之。凡二千余众。所交皆俊艾。当时名卿。如侍郎张公子韶。为莫逆友。而师亦竟以此遇祸。盖当轴者。恐其议己恶之也。毁衣焚牒。屏居衡州。凡十年徙梅州。梅州瘴疠寂寞之地。其徒裹粮从之。虽死不悔。噫是非有以真服其心而然耶。又五年。太上皇帝特恩放还。明年复僧服。四方虚席以邀。率不就。最后以朝命住育王。聚众多食或不继。筑涂由凡数千顷。诏赐其庄名般若。又二年移径山。师之再住此山。道俗歆慕。如见其所亲。虽老接引后进不少倦。居明月堂凡一年。以终将示寂。亲书遗奏。及寄声别右相汤公。又贻书于浚了贤请偈。复取笔大书。不少乱。师虽为方外士而义笃君亲。每及时事。爱君忧时。见之词气。其论甚正确。晚自径山来秣陵。见浚垂涕言。先人不幸无后。某之责家贫何所仰愿。乞一给使名藉公重。庶有肯就者。浚为恻然兴叹。遂奏其族弟道源奉师亲后。既退居明月堂。冒暑走其乡。上冢葺治。所存盖如此。使为吾儒岂不为名士。而其学佛亦卓然自立于当世。非豪杰丈夫哉。卒被光宠。表之无穷。诚有以自致也。所赐御书。建阁藏于妙喜庵。与兹山不磨矣。师寿七十有五。坐夏五十八年。僧俗从师得法悟彻者。不啻数十人。皆有闻于时。鼎需思岳弥光悟本守净道谦遵璞祖元冲密。先师而卒。我秦国太夫人亦尝于师问道焉。呜呼我识师之早。此心默契。未言先同。从容酬接。达旦不倦。人间至乐。孰与等拟。盖惜其沦没山林惠利之不博加于人也。然而以道观之。安可以隐显去来。索师于形骸之内哉。我实知师。宜为之铭。铭曰。
死生为一 非想非说 证彻了悟
一息千劫 嗟师何为 拳拳忠孝
欲迪群迷 俾趋正教 嘻笑怒骂
佛事炽然 情生智隔 疑谤兴焉
天目巍巍 终古莫移 师兮道德
此山与齐
大慧普觉禅师住江西云门庵语录卷第七
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结夏示众。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孟八郎汉便恁么去。机不到语不副。眼里著得百千万亿须弥山。耳里著得无量无边香水海。机副语语投机。眼里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有般汉。闻恁么道。便道。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不知垂万里钩。驻千里乌骓。布漫天网打冲浪鲲鲸。若是虾蟆蚯蚓跛鳖盲龟。徒劳上钩徒劳入网。须是恁么人方知恁么事。所以道。杀人自有杀人刀。活人自有活人剑。有杀人刀无活人剑。一切死人活不得。有活人剑无杀人刀。一切活人死不得。死得活人活得死人。便能刮龟毛于铁牛背上。截兔角于石女腰边。不作奇特商量。不作玄妙解会。何须九旬禁足三月护生。谨守蜡人无绳自缚。须知尽十方遍法界无有如针锋许不是。各各当人安居之处。便恁么去。更有事在。敢问诸人。只如不死不活底人出来。且作么生杀作么生活。若杀不得活不得。佛法无灵验。直饶杀得活得。也未是作家。于衲僧分上了无交涉。且道衲僧有甚么长处。良久云。虽有一双穷相手。未曾低揖等闲人。喝一喝。
示众。恁么恁么。针札不入。不恁么不恁么匙挑不上。恁么中不恁么。鬼面神头。不恁么中却恁么。披毛戴角。阿呵呵。且道笑个甚么。我笑。昔日云门大师有时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观世音菩萨将钱买糊饼。放下手云。元来只是馒头。乃喝一喝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示众举。云门一日拈拄杖云。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析谓之无。缘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见拄杖但唤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总不得动著。师云。我不似云门老人将虚空剜窟竉。蓦拈拄杖云。拄杖子不属有不属无。不属幻不属空。卓一下云。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得受用。唯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只今莫有不甘底么。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如无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
示众。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拈拄杖左边卓一下云。且拈向左边。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右边卓一下云。且拈向右边。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中间卓一下云。且拈向中间。二边浑莫立。中道不须安。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昨日有人从淮南来。不得江西信。报道。下江盗贼已平。云门山头种田博饭吃。问著禅道佛法。口似磉盘。乃喝一喝云。适来许多葛藤。向甚么处去也。又卓一下云。有利无利不离行市。
示众。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顶门具眼衲僧。到此如何趣向。然冤有头债有主。云门今日和泥合水。向炙疮瘢上更著艾炷。要与马师相见。遂以拂子面前画一画云。还见么。拆东篱补西壁。眼见则亲手揽不及。释迦弥勒换手椎胸。文殊普贤连声叫屈。喝一喝云。马面夜叉才稽首。牛头狱卒便擎拳。
示众。永嘉道。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永嘉亲见六祖来。要且只在是非里。云门即不然。非不非是不是。仰面看天低头觑地。惺惺时直是惺惺。瞌睡时一向瞌睡。也无佛法可商量。亦无尘劳可回避。有时睡里惊觉来。元是猫儿捉老鼠。
示众。古人道。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不是与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喝一喝云。犹有这个在。云门即不然。他人住处我亦住。他人行处我亦行。瞥喜瞥嗔无理会。新罗夜半日头明。且道与古人相去多少。试定当看。
示众。心不是佛。智不是道。南泉老人和身放倒。至今数百年来。其间无数善知识出世。未曾有一人为他扶起。云门今日拟将灯心拄须弥山。试为扶起看。遂拈拄杖云。南泉放倒云门扶起。放倒扶起有宾有主。明眼衲僧商量。切忌别作道理。既许商量。为甚么不许作道理。良久云。相骂饶汝接嘴。相唾饶汝泼水。卓一下。
示众。诸法本来绝待。触目且无拘碍。只因断臂觅心。便有人求忏罪。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致令卢老黄梅。坠石腰间舂碓。将谓有法与人。问著却言不会。引得后代儿孙。尽作韩卢逐块。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若也尽令而行。一击须教粉碎。有时静坐思量。就中也有可爱。且道有甚么可爱。深沙共修罗结亲。金刚与土地指。背喝一喝。
示众。拈拄杖卓一下云。细不通风。大通车马。突出当阳。孰辨真假。虚空有杷柄。无手人能把。跛驴蹋倒摘茶轮。草庵卸下琉璃瓦。又卓一下。
解夏示众。洞山万里一条铁。浏阳一击百杂碎。云门关字常现前。翠岩眉毛在不在。乃举拂子云。云门大师来也。还见么。击禅床云。一彩两赛。
示众。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拈起拄杖云。这个是拄杖子。那个是本来法。又云。这个是本来法。那个是拄杖子。只今莫有断得出底么。若断得出。非唯自有出身之路。亦乃不受人谩。若断不出。云门饶舌去也。开口即失。闭口非丧。如是如是。遂卓一下云。一椎两当。复举起云。看看寒山拾得扫地。倒转苕帚柄把露柱。一摵勃跳上兜率陀天。触破非非想天人鼻孔。毗卢遮那如来忍痛不禁。走入云门拄杖子里藏身。云门一众呵呵大笑云。料掉没交涉。正当恁么时露柱与灯笼。画眉又增得多少光彩。良久云。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绝。识不可识智莫能知。非圣非凡非心非法。全体恁么来。全体如是住。不见毗耶示疾。文殊问言。居士所疾为何等相。维摩诘曰。我病无形不可见。又问。此病身合耶心合耶。曰非身合。身相离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师云。身相既离。心亦如幻。谁是示疾者。谁是问疾者。还证明得么。若证明得。则诸人身病心病俱销。佛病法病齐遣。便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为菩提。回无明为大智。便恁么去。犹是止啼之说。未为究竟。且究竟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喝一喝。
示众。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隔山人唱鹧鸪词。错认胡笳十八拍。遂举拂子云。这个只是牦牛尾拂子。不得作是非逆顺商量。作么生识。作么生测。良久云。无人过价打与三百击禅床一下。
示众。入水不避蛟龙。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虎兕。猎夫之勇也。白刃临前视死若生者。将军之勇也。作么生是衲僧之勇。良久云。大胆驾头冲突过。小胆哀鸣告所由。喝一喝。
示众。有一人一生为善。有一人一生造恶。为善者一旦犯不与取戒。造恶者一念了悟自心。善人犯不与取戒。即名为贼。恶人了悟自心。即名为佛。二人同到。云门著那一人即是。著善人而却恶人。则是著贼而却佛。著恶人而却善人。则是怕恶而欺善。若二人俱著。则佛贼不分。若二人俱不著。则善恶不明。若决定指佛是恶人。则招谤佛之愆。入地狱如箭射。若指贼是善人。未有善人而做贼者。当人未具智眼在。到这里还有断得者么。若断不得。云门为诸人断却。贼是善人为。佛是恶人做。佛贼善恶人不出这两个。还会么。蓦拈拄杖面前画一画云。建昌纸贵一状领过。
示众。荆棘林中善卷舒。更于骊颔探神珠。南山鳖鼻活拈得。乘兴犹来捋虎须。如斯标致。未是作家。若到云门。不劳拈出。直须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方有小分相应。正当恁么时。不伤物义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但将饭向无心碗。自有人提折脚铛。
示众。拈拄杖云。休夸棒下无生忍。拨置当阳掣电机。未屙已前蓦提得。遂卓一下云。一击自然亡所知。喝一喝。
示众。才涉唇吻便落言诠。不落言诠即沉寂默。沉寂默则成诳。滞言诠则成谤。不语不谤不默不诳。须知向上别有一路子。明眼底知有。只是难近傍。遂拈拄杖云。拄杖子却近傍得。只是不知有。敢问大众。近傍得底不知有。知有底近傍不得。正恁么时。那个在前。那个在后。只今众中莫有不受人谩底么。试出来定当看。良久云。若不蓝田射石虎。几乎误杀李将军。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