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尊者教行录


  第三请圣证明

  现前大众。我今既为说法开导。须怀忻仰。向下更为迎请圣众。降临道场。证明护念。汝等各须专秉一心随我音声奉请(先启白)。
  维太岁某年某月日。南阎浮提大宋国某州县某处。今有众多男女。各发精诚。同禀净戒。邀迎三宝一切圣贤。愿赐护持。即希感降。
  一心奉请。尽虚空界微尘刹中。一切诸佛真应二身。一切道法。大小两乘。三乘等侣。一切圣贤。惟愿闻今奉请。降临道场。证明受戒。
  一心奉请。护法诸天。功德大辩。梵释四王。龙鬼八部。天灵地祇。日月星宫。江河淮济。名山大川。州城分野。社稷聪明。守护斋戒。正直神司。惟愿闻今奉请。降临道场。坚守加护。
  一心奉请。十方法界六道四生。三才九类。一切含情。现前受戒合道场人。住居香火本命星辰。生身父母上代宗亲。惟愿承三宝力。俱到道场。同沾戒善。

  第四授三归依

  上来召请三宝百灵。降临道场。同资戒善。当知此戒不间男子女人。凡圣普会。幽显同沾。乃至畜生。但解法师语者。皆得受之。不同小乘但尽形寿。此菩萨戒。从今一受直至成佛。永无失坠。此下更为大众。翻邪向正。受三归依法。当知三宝乃一切众生之敬田。若能至诚恭敬归向。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功德。然三宝者有乎多种。一曰住持三宝。二曰别相三宝。三曰一体三宝。言住持者。泥龛塑画是佛宝。黄卷赤轴是法宝。剃发染衣是僧宝。言别相者。修行契证妙觉果德法报应化名佛宝。所说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名法宝。等觉已还三乘圣贤名僧宝。言一体者。上至诸佛。下至蠢动。无不具此三宝也。所谓实相妙体即一而三。名秘密藏。如世珍琦。通名为宝。即今诸人本有觉性是佛宝。此性无染清净是法宝。此性柔和无诤是僧宝。今劝诸人。不得自轻。人人本具斯理。一一咸得成佛。如来由修证此一体三宝故。而能运大神通。兴诸佛事。此之三宝在汝身中。如水凝冰。弃冰求水。无有是处。若欲融冰。善宜方便。拟趣佛果。非修不克。今既觉知此体。正向此宝作归依处。
  弟子(某甲)愿从今日尽未来际。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三说)。
  上来虽为归依。若不结归。法不圆满。理须三番结归。
  弟子(某甲)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从今已往。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惟愿三宝哀怜摄受。慈悯故(三说)。

  第五召请圣师

  上来已受三归依竟。而(某)但为传戒之人。今当更为现前大众。奉请释迦世尊等五座圣师。降临道场。向诸佛菩萨之前。求哀忏悔。问于遮难。方堪秉法。然请师之法理合自陈。想汝未能。我今教汝。汝当虔心。切莫容易。
  弟子(某甲)一心奉请释迦如来。为得戒和尚。我依和尚故。得受菩萨戒。慈慜故。
  弟子(某甲)一心奉请文殊师利菩萨。为羯么阿阇梨。我依羯么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慜故。
  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梨。我依教授阿阇梨故。得受菩萨戒。慈慜故。
  弟子(某甲)一心奉请十方诸佛。为尊证师。我依尊证师故。得受菩萨戒。慈慜故。
  弟子(某)一心奉请诸大菩萨。为同学侣。我依同学侣故。得受菩萨戒。慈慜故。

  第六白佛乞戒

  上来所请五座圣师。具大慈悲他心道眼。怜愍众生。拔苦与乐。必降道场。更为诸人。白佛乞戒。汝等各须志诚对佛合掌谛听作白(下座白佛)。
  仰白五座圣师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大地菩萨僧。此娑婆世界某国州县诸弟子等。求我恭白诸佛菩萨乞受三聚净戒。此诸弟子已是真实发菩提心。能生深信。于此净戒誓愿学行。惟愿诸佛诸大菩萨。怜慜施与三聚净戒(三白竟归本座)。

  第七忏悔罪愆

  上来恭白圣师已竟。将受戒法。畴念。汝等自从无始已来烦恼厚重。无恶不为。身心不净。然此戒法乃是白净之法。身器清净方堪求受。是故应当求哀忏悔。如洗故衣方堪受色。矧乎如来灭度二千余年。正法隐没。邪风广扇生。当此时。虽见佛闻法。不生信乐者有之。良由无明所覆见网交缠。若不改往修来。何由还源复本。以是因缘。今日道场同于佛前。发露罪根。各须一心志诚忏悔。
  弟子(某甲)至心忏悔。自从无始至于今日。未识佛时。未闻法时。未遇僧时。不信因果。汩没死生。动身口意。无恶不为。遇不善缘。近恶知识。乃至焚烧塔寺。诽谤大乘。侵损常住。污梵诬僧。犯诸禁戒。作不律仪十恶五逆轻重罪愆。身业不善。行杀盗淫。口业不善。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业不善。起贪嗔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披陈发露忏悔。惟愿三宝同赐哀怜。令我罪根一念霜融悉皆清净。

  第八问无遮难

  上来奉为诸人行忏悔法。身器清凉堪受净戒。当受此戒。准经所说。若有七遮。即不得受。良由七种逆罪能障净戒。并名为遮。我今一一垂问。汝等有即言有。无即言无。当如实答。
  汝曾出佛身血否(答云无。此下列同此答)。汝曾杀父否。汝曾杀母否。汝曾杀得戒和尚否。汝曾杀阿阇梨否。汝曾破羯么转法轮僧否。汝曾杀阿罗汉否。

  第九羯么授戒

  喜汝诸人无上七种遮难。已是纳戒之器。众圣同庆凡俗俱忻。千生万劫得幸遭逢。今则正当羯么受戒。须知此戒乃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积劫熏修。无量功德之所成就。汝等诸人当起深心生乎难遭之想。必使此法一念圆成。今正是时。切在翘勤倾仰。如器盛物。不得差泄。以是因缘。谛听谛听。
  佛子(某甲)一众人等谛听。汝今于我所。求受一切菩萨净戒一切菩萨学处。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此诸净戒此诸学处。过去一切菩萨。已受已学已解已行已成。未来一切菩萨。当受当学当解当行当成。现在一切菩萨。今受今学今解今行今成。当来作佛。汝等从今身至于佛身。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三说。并答云能持)。
  汝等诸佛子须信。初番羯么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由心业力。悉皆震动。
  此是第二番羯么已成。十方世界妙善戒法。犹如虚空。如云如盖。覆汝顶上。
  此是第三番羯么已成。而此戒法从汝顶门流入身心。非色非心。无形无相。不觉不知。充满正报。当知汝身汝心即是无边功德之聚。各须于三宝前生大庆快。切在志心护持。勿令毁犯。

  第十略说戒相

  诸佛子等。上来依法授汝三聚妙戒竟。虽已得法。汝必未能谙于持犯之相。我今依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相。一一宣说。汝当谛听。
  第一不得杀生。若自杀。教人杀。无慈悲心。非真菩萨。若有犯者得波罗夷罪。汝等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下去例此)。
  第二不得偷盗。若自若他。乃至鬼神官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犯波罗夷罪。汝能持否。
  第三不得行邪淫。男子不得背己妻房。女人不得背夫通外。当以净法布施众生。汝能持否。
  第四不得妄语。有则言有。无则言无。不得为利妄语巧生诳妄言。须真实。汝能持否。
  第五不得酤卖诸酒。酒是昏乱起过之物。饮则昏蔽正性。能生三十六种过失。汝能持否。
  第六不得说人过非。乃至师长朋友当为掩恶扬善。汝今能持否。
  第七不得自赞毁他。当须恶事自向己。好事与他人。从今不得赞毁。汝能持否。
  第八不得悭吝财法。若人来求。随己所有。悉当与之。从今不得悭吝。汝能持否。
  第九不得生嗔恚心。一念嗔火能烧无量功德。死堕蛇中。由嗔招致。汝能持否。
  第十不得毁谤三宝。而三宝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乃是敬田。不当毁谤。汝能持否。
  此上略示十重戒相。四十八轻既多。不能一一敷扬。现前大众听受此法。事非等闲。切在觉世无常修行众善。庶得以此庄严净土命终决取往生。方知念佛受戒功勋不可得而思议者矣。

  第十一发弘誓愿

  现前诸人今日既已得戒。当须发起度生之心。良由世人自昔已来凡所作为皆是自己边事。不能发一念利他之心。所以轮回六道。福慧微薄。今既受持大戒。已后必须发菩提心起四弘誓愿。此四弘者诸佛所师。诸佛由兹而成正觉。菩提此翻为道。以道为心故名道心。发此道心。依乎四教境智不同。今依圆教无作四谛。以发道心。此道心者。即与十方诸佛及一切众生之心等无有异。故华严云。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若知此心即是佛心亦即众生之心。则事理不二。生佛一如。三谛天然。微妙寂绝。依此发心。是名真正。违兹立愿。愿不名普。故天台云。发心僻越。万行徒施是也。然则此心在理。同名佛心。理虽无别。事相天殊。故须学佛慈悲发起弘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弘者广也誓者制也。依四谛境广制其心。先依苦谛境发一弘誓。众生无边誓愿度。二依集谛境发一弘誓。烦恼无数誓愿断。三依道谛境发一弘誓。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依灭谛境发一弘誓。佛道无上誓愿成。现前诸人于一念凡心。全用佛境佛智。起此四弘。自利利他功不可量。凭此胜缘。求生上品净土。宜各志诚随声发愿。
  弟子(某甲)今于诸佛菩萨像前。真正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数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说)。

  第十二结撮回向

  上来施戒功德如虚空等法界。普为一切众生。庄严实际。超脱轮回。永证无生常住快乐。然后以此胜因。奉福护法诸天。三界赏罚。威德灵聪。现前众信。住居香火。本命星辰。上代家先。生身父母。冤家债主。欠命负财。法界有情。俱沾利益所冀。地天交泰。清浊殊分。四海晏安。万民乐业。风祥雨顺。谷果丰成。次乞。现前男女戒善所资。常臻吉庆。灾衰荡散。福智云临。觉世虚幻。多修白业。仰惟三宝洞明。诸天昭鉴。为上因缘和南圣众(会散)。

  结念佛会疏(并青山楼居士跋)

  明州延庆院念佛净社
  当社普结僧俗男女一万人。毕世称念。阿弥陀佛。发菩提心。求生净土。每年二月十五日。于院启建道场。供养三宝。斋设僧田。功德祝延。帝寿。福利军民。其建会之法。劝请会首二百一十人。各募四十八人。逐人请念佛忏愿历子一道。每日称念佛名一千声。忏障道重罪。发菩提愿。为度众生。取于净土。请画佛数于历子上。至建会日。预赍历子。并备净财四十八文。到院攒录上疏。至日表宣。或入社弟子倾逝者。请劝首继。将姓名并其人历子。到院相报。即当告示。在社九百九十九人。各念佛一千声。为彼忏罪。资其愿行。令生净土。又至建会日。令社众念佛荐其往生。仍请劝首。速募人填补。所冀常结万人同修净业者。
  原夫一念本融。诸法无碍。遇熏既异。感报成差。是以顺性而修。则显诸佛净土。随情而作。则循五趣苦轮。所以处娑婆者。升出尤难。堕落者众。故经云。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待三乘行备。方免四趣受生。盖境界粗强烦恼炽盛。自力求脱实难其人。若夫生安养者。国土庄严身心清净。直至成佛。不堕三涂。经云。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若欲生彼。但当称彼佛号修彼佛慈。必为彼佛本愿摄取。舍此报身定生彼国。具如经说。实匪臆谈。今结万人。以为一社。心心系念。日日要期。每岁仲春。同集一处。同修供养。同听法音。会彼万心。以为一志。俾成定业誓取往生。况报得命光其犹风烛。一息不至。三涂现前。何得自宽。不思来报。当依佛语无顺人情。顿息攀缘。唯勤念佛。谨疏。
  净土法门决然可信。如来盖尝特言之。屡言之。委曲言之。而世之人尚毁信相半。大抵高明之士则曰。口称佛名。便能成佛。一何易哉。是未尝稽其所以。不知净土业成但生彼国。无恶境界。有进无退。直至成佛。岂才生彼国便成佛也。以少善根为无以加者则曰。口称佛名。定可往生。是亦未为至论。所谓念者致精诚。焉勿志之谓也。岂口舌云乎哉。予虽未尝不辍香火扬声叩拜。然动容周旋。念念不绝。虽衽席之上逾溷之间。亦必避西。自谓世人莫如我修净业也。四明法智大老起天台大教于既坠之后。使人见性成佛。犹且以此化人。是知此深法门为不可废明矣。祥符中尝结念佛胜会。延庆净人如庆得亢疏于人间。宛如新制。欲踵武前修。请予叙其事。予欢喜踊跃。虽欲辞而不可得。敢望四众同愿同求高明者俯而就。谈何容易者则致诚意焉。庶几无高无下。无智无愚。皆得超往。若曰何必生彼然后成佛。则在家者亦不必出家而星居。甲乙者亦不必寻师访道矣。未透关者幸留意焉。绍兴壬午中夏青山楼弆云。

  交法师授辞

  吾祖智者垂言立行。谈出情表。非暗证及寻名者之所追及也。吾忝嗣洪业。绵历多稔。未尝少须有行说之懈。汝登吾之门亦有日矣。咨决微旨。厥功已积。今台之章安慧因古寺钦汝懿美。乃新构于讲院。令汝传持。吾今授汝香炉如意。用为传法之具。欲汝三学芳香先蔼乎自己。四悉巧意次适乎物宜。汝其慎诸。勿妄挥秉。忽名利之如芥。视强软之若寇能如是者。少合吾之意尔。亦不辜吾祖之言行。亦免致有情之生恼。择交论师勿欺吾嘱。天圣二年正月二日。四明座主(华押)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