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注

  青嶂白云谁人分上 然宗门中以青山为体。白云为用。即此体用阿谁分上。要会么。万里江山无异路。一天风月尽吾家。
  从缘缘本虚虚则道方孤 若了依他起。无别有圆成。此颂缘无自性事法体空。唯愿一道真空。孤标而独立也。
  空谷无音响实由外叫呼 蓦地唤一声。犹如镜中现。此颂空谷者。事法体空因也。外叫者。疏助缘也。显喻因缘无性。是事家用也。
  见闻性自离知觉寂然逋 见闻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此颂离者。舍去也。逋者。悬远也。谓所显真理离一切相。不可以见闻觉知。六情所测也。若以见闻觉知趣求者。舍去此理悬远久矣。维摩经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则是见闻觉知。非不法也。直须放下情尘回光可耳。
  暂尔回头看衣穿露宝珠 水穿瘦骨露。屋破看星眠。此颂衣穿者。事法体空也。宝珠者。理实也。如瞥然放下见闻情念知觉妄心。以观智慧眼觑破。一一事中理皆全露。又如贫子还家。遇长者指示衣珠忽自回头。见破衣内果有明珠。随其心而骤富也。
  五以理夺事门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义曰。理为能夺。事为所夺。以一真不变之理。夺尽千差事法也。观云。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如以水夺波波无不尽。此则水存以坏波令尽。由四门所显之理。到此便为能夺。此门唯不变义也。
  摩竭掩室毗耶杜口 摩竭者。唐翻无毒害。以彼国汝无形戮故。佛于兹成道。三七日内不说法也。表名言路绝。状若掩室也毗耶离。唐翻广严。以城中平广严丽故。净名居士示疾。于此会诸菩萨各说不二法门竟。时文殊问言。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净名默然无言。名为杜口也。且如二圣人。岂可无辨才也。盖辨所不能言也。要会么。欲明空劫未生前。从来佛祖岂能宣。
  物际独巍巍 从来卓尔独存。不与万法为侣。此颂不变理体独露堂堂。夺尽物之边涯际畔也。
  冥真息万机 万机休罢处。一曲韵无私。此颂夺尽千差念虑也。
  境闲情淡淡心止思微微 境智冥寂。情忘虑息。此颂所观境既空闲。能缘情虑则淡薄。微细隐也。
  差路终迂曲一源绝是非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此颂随相行多岐委曲长劫行之离相行。一路直截是非俱泯。泯无能泯。夺无所夺。一道灵光有何间断也。
  纤毫情不挂何处不光辉 皮肤脱落尽。独露一真实。此颂夺尽心境千差显一纯真之智鉴无方而不显现也。
  六事能隐理门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义曰。事为能隐。理为所隐。由第三成事即理隐也。观云。真理随缘成诸事法。遂令事显理不显也。如水成波动显静隐也。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众生现时法身不现。此门唯显成事义也。
  浩浩波澜当处澄湛 数峰青翠处。孰委是云根。波澜者。千差事法也。澄湛者。纯清一理也。唯显成事之波。不显湛然理矣。
  物物既缘成缘成翳本明 只为随他法。丧却本来真。此颂因随缘而成事。唯显成事而隐理也。
  但观波浪起不见水澄清 贪观白浪。失却手篙。此颂约境则唯显俗谛而隐真谛。约人则迷于理而滞于事。
  远境危峰小平湖野艇横 莫随境转落今时。恐失本来光彩去。此颂要见即俗之真。信取境唯心耳。野人云。看。
  皎然直下事不动却须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颂虽达俗谛更须明即俗之真。物物目际皎然明白。不应滞事而迷理。全无变动之见。故曰却须行也。
  七真理即事门 随流虽得妙。入海水波潜。义曰。真理者。是五门不变理也。即事者。是三门随缘事也。故成此门不变即随缘义也。则废己同他泯其理也。即真该妄末虽空而非断也。观云。是故此理举体皆事。方为真理。如水即波无动而非湿。故即水是波也。
  口中吃饭鼻里出气 眼在眉毛下。鼻子大头垂。明日用平常也。
  明明百草头历历复何求 明明开正眼。物物尽圆成。此颂既真理即在事中。更有何物而不具足耶。
  求得外边事绝求道自周 有求皆错。无意自亲。此颂心外求法与道悬远。心不求心法法心耳。下云。
  花开小砌畔云起远峰头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颂真理即事物物圆成。但能信手拈来。自然纵横得妙。
  好个安身处他人未肯休 含元殿里坐。休更觅长安。此颂好个随缘放旷即事。明真安身立命之处。奈何不肯承当。故未休也。
  八事法即理门 元从恁么来。却须恁么去。义曰。事法者。是六门成事体也。理者。是四门体空用也。故成此门成事即体空义。显废己同他泯其事也。即妄彻真源。虽有而非常也。观云。故说众生即如。不待灭也。如波动相举体即水。无异相也。
  差即无差波波皆湿 万像纷然。参而无杂物物到空处全空物自闲事空方彻理。物体两闲闲。此颂全空者。真理也。闲者。无用也。物物到此体空而全理。是废是体用也。
  丝毫情不尽如隔万重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颂万像虽然即真。不可情识会。若带微细情解而会。岂止万重山矣。如将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也。
  但了波中湿何烦镜里颜 但得本莫愁末。此颂波中湿者。事法体空而即理也。镜里颜者。体空也。既以观智了物即真理。何更烦劳推问体空之义也。
  旷然平坦路不在白云间 目前无异路。迷者自东西。此颂事法虚旷一际齐平。触目皆真。何劳远求于云外哉。
  九真理非事门 水底金乌天上日。眼中童子面前人。义曰。于非异处辨非一也。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全理。显示自他俱存理事双全矣。观云。所依非能依。故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动湿异故。此门随缘即不变义也。
  物物全真一道清净 纯一无杂。非干事也。
  露柱木头做时人未敢当 只因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此颂露柱者。檐下柱也。随缘义。木头者。不变义也。虽随缘而成露柱。恒非事也。此理难明。未敢承当。故约人叹深也。或可多是无味之谈塞断人口。真理既非其事。谁敢道著。不敢承当也。
  寂然非有地阒尔杳无方 祖父田园无寸土。东西南北绝边方。此颂不变自体一尘不立寂静纯真。那有方所者哉。
  事绝神何虑理全境不彰 心境俱亡。复是何物。此颂双遮心境。显真理而非事。
  钓鱼船上客元是谢三郎 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此颂由事绝情亡唯一全理。于非异处辨非一也。要须玄会。不可事迹而求。故出此有句中无句。妙在体前之义也。谢三郎者。福州玄沙备禅师。少而敏黠。家以捕鱼为业。常随其父泛小舟于江滨。一日因见月影有省。乃遗舟罢钓。出家入道矣。师法嗣雪峰存禅师。为法门之昆季耳。师一日示众云。我与释迦同参。时有僧便问。承闻和尚有言曰。我与释迦同参。未审参见何人。师云。钓鱼船上谢三郎。此是出情见离窝窟。傍通密旨妙会玄宗底句矣。后人亦呼师为谢三郎。
  十事法非理门 月筛松影高低树。日照池心上下天。义曰。举体全理。即事相宛然。此则寂灭非有之众生。恒不异理而全事。明非孤单。故曰全矣。如全水之波非水。以动义非湿故。此上十义约理望事。则有成(三也)有坏(五也)有即(七也)有离(九也)事望于理。有显(四也)有隐(六也)有一(八也)有异(十也)逆(五六九十)顺(三四七八)自在无障无碍同一缘起矣。此上四门存泯无碍也。七八于解常自一。由此二门相即故。得解心现前。观之以成双遮中道矣。九十于谛常自二。由此二门性相异故。即真俗双存。以成双照中道矣。此门体空。即成事义。
  全真物物万行沸腾 大用全彰。非其理也。
  理全事亦全何处不方圆 人人皆具足。物物尽圆成。此颂理事俱全真俗双照。以明中道处处方圆。下云。
  纵目极天际榰颐小槛边蔽空云叆叆匝地草芊芊 篱头落底千千药。不是神农人不知。此颂物物全真信手拈来。纵横得妙苟不仙陀。如何领会。下云。
  更欲论玄妙金刚拏起拳 赤心片片。重重相为。此颂上四句中不明玄旨。又问。夷门意趣如何。师云。金刚拏起拳。是同坑无异土。若又不领。假使普慧云兴二百问。普贤瓶泻二千答。不遇知音也。是徒劳话会。然则忽遇个中人。如何别通一线。要会么。不解金刚拏起拳。领取泥牛耕水月。
  周遍含容观第三 幢网珠光无向背。自他光影一时周。义曰。一一事法如理融通。包遍自在。约差别事法论其体用而显玄也。竖无不穷曰周。横无不极曰遍。外无不包曰含。内无不摄曰容。观者混融无障碍智也。第三者前已标矣。要知次第无阶级。前三三是后三三。此门行无尽之行。运混融之智。超定一定多之情。离先后同时之见。证事事无碍法界出生观智。号晋融无障碍智矣。此门法义迥异诸诠。是毗卢性海之圆宗。实一乘别教之玄旨。事如理融遍摄无碍。交参自在各辨十门。一为法义体用之本也。二是周遍义也。三是含容义也。此三备矣。四释二也。五释三也。六七皆收四五也。八九融摄六七也。十收八九也。
  一理如事门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义曰。此因前九十二门全理全事。到此遂令一味纯真全同差别法也。此是总句。为法义体用生发之本。
  一切唯心兵随印转 鱼母忆而鱼子长。蜂王起而蜂众随。
  并安千种器千月落其中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孤舟万里身。此颂所如千差事法。
  一道澄江净唯余一月通 一念心清净。一佛出世间。此颂所如一法。
  同为异复异 放去弥纶沙界。森罗万象齐彰。此颂分同作异异乃全别。显上四句法合一多之法。全同为全异也。
  异作同还同 收来踪迹全无。谁是能同之者。此颂摄异为同。同无同相。强称为同也。同者玄寂体也。异者灵鉴用也。肇论云。是以般若之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无心于彼此。异故不失于照功。
  谁得圆通妙终南个老翁 箭穿江月影。须是射雕人。此颂理虽如事而异明异而全同。是双照而双遮。故号圆通。夷门推此玄道。唯我帝心禅师无得而得之者也。
  二事如理门 法依圆成。还同圆遍。义曰。谓诸事法与理非异。故能随理而圆遍也。与前门为相如一对矣。此门周遍义。三门是含容义。与后门为周遍含容一对。结归观题也。
  君既无涯我亦随尔 恩来义往。今古如然。
  理遍一多法一多同理然 水起千波异。千波一湿同。此颂相如二门一多法义。
  意无往来相谁后复谁先 不动而变。二际俱亡。此颂一多之法同时相如。各不离本位互相如遍终无往来先后之相。则知十方三世湛然常住矣。
  举措皆儒首纵横尽普贤 头头妙行。物物无亏。此颂儒首者。是般若会上儒首菩萨。达俗即真不遗细行也。普贤者。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此二菩萨。运同体之悲智。化异见之众生。真即俗而事相存。俗虽存而不异真。
  日中迷路者掘地觅青天 将南作北情犹恕。掘地寻天更可悲。此颂著相凡夫不达相即无相。广设相而相外求真何异迷人将南作北迷情难遣。又如掘地寻天何日相应。远之远矣。故佛言。迷中倍人诚可怜愍耳。
  三事合理事门 网珠千影相。尽在一珠中。义曰。前所遍之一事到此便为能含。由上一事体空能含中。余一切事皆体空不离法界。是故俱在一尘中现不坏相而广容也。然上三门法义备矣。下之七门自此而生也。
  一毛称性摄法无遗 虽分理事异。一法普包容。法者理事法也。遗者失也。一毛正报与法性相具非一非异。故能摄而无失也。
  尘中无数刹刹有佛难思 十方依正一尘中。无限遮那转法轮。此颂依中现依正也然依正二报一一如理在一事中分明显现。非因依人情识所解也。
  眼耳绝闻见身心何觉知 栴檀林里坐。鼻孔不知香。此颂上二句依正融通。是大菩萨遮那智境。声闻尚杜视听于嘉会。况凡夫迷妄身心。何能觉知矣。佛果云。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此法离见闻觉知。若著见闻觉知。即是见闻觉知。大凡达法之士。超出见闻觉知不住见闻觉知。却来受用见闻觉知。然则且道受用底一句。作么生道。
  闲堂行道夜静室坐禅时 经行坐卧中。受用法王法。此颂达法之士。四威仪中闲堂静室之内。或行道坐禅之时。受用融通包容理事之法乐也。
  日用自家底何烦寻路跂 闲堂行道全由我。静室安禅更在谁。此颂一身之事变融理事在自己。日用之中何必烦劳别寻玄道哉。
  四通局无碍门 法界华严大道场。纤毫不动一齐彰。义曰。通者事法体空也。局者不坏成事相也。一一事法互不相妨。故曰无碍。由前二门与理非异。故唯通也。今加非一义显成事体。故兼局也。故经云。随缘赴感靡不周。是通义也。而恒处此菩提座。是局义也。不动一位而遍在一切位中也。释第二门周遍义也。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遍住一致。远近齐彰。无在者。体空而遍十方远也。不在者。无所不在也。不坏相而住在目前近也。李长者云。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矣。又维摩经云。天女问舍利弗言。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无在无不在。天女曰。一切亦复如是。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不动步而遍纵横孰是渠 一月在天。影分众水。此颂上句局不碍通。下句通不碍局也。故十方自在。无非达士之妙用也。
  尘尘非一异刹刹岂亲疏 当堂不正坐。谁赴两头机。此颂事非一则成事。义非异则体空义也。理非异则不变义非一则随缘义也。约悟者转物同己则似亲矣。迷者心随物转则疏远矣。今则通局无碍泯一异绝亲疏。物物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