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诸宗部
- 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注
华严经题法界观门颂注
休更拔楔抽钉 二执二障于真理中。若钉楔在于木内。难以除之。今既闻经解悟。执障俱消。更说甚么转凡成圣。古德云。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昨夜长天吼霹雳金刚推倒望州亭 泥牛哮吼谁是知音。然则大经圆音。若霹雳震于乾坤。无声之声。似泥人推倒华亭。这般穿凿一场好笑。且道如何是此一卷经。大师云。
哂 句里呈机。堪悲堪笑。
咄 七字经题。一喝历然。
咄 叹上现量机大。起下三根获益。
无知枯杌 不得大经。何异朽木。
臭形骸皮裹骨 不妨道著。永嘉云。深嗟懵憧顽皮靼。大经云。譬如生盲不见日月光。亦为作饶益。颂下根人也。
精精冥冥 半明半暗。
恍恍惚惚 谓中根人。乍闻大经说。初发心时便摄五位而成正觉。暂尔闻熏。足不放光。三圆十地。语惊凡听理出常情。恍惚惊疑。若存若忘。性莫能决定也。
金乌旸谷生玉兔咸池没 金乌急玉兔速。不可展事见夷门也。然虽如是。扶桑国有山。号曰旸谷。取日出貌也。咸者周易卦也。兑上艮下矣。象曰。山上有泽咸。今夷门意取日没西山泽也。又日出结上二根获益。起下上根顿证矣。经云。譬如日光出现时。先照山王次余山。后照高源及大地。而日未始有分别。月没者。比上根悟理难以传受韬其光耳。故下云。
且恁迟驽迟骀。休话俊鹰俊鹘 且恁者。不尽之辞也。驽骀者。蹇人钝马也。喻上智通明大经玄奥。又悟祖域幽宗。罕遇知音。不能传授。故且混俗佯痴佯钝说。甚么如鹰似鹘之俊。到此一笔句下。清凉云。调高格寡。唱极应希。难得其人也。
大方广佛华严经打破无明山鬼窟 一丸疗众病。不假药方多。若不得后语前话难圆然。而如是一法普益三机。其在兹焉。故感应传云。闻七字之功德不堕修罗。念一偈之殊勋脱离地狱。又恁么去也。毕竟合如何。夷门云。
斩 利刀斩断俱忘像。千古令人爱作家。山野云。俭。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有三重 撮略本章精义。岂敢妄。如穿凿义曰。修者。止观熏习造诣也。止观者。能入之法也。妙绝诸缘曰止。幽灵独耀曰观。因名止观。果名定慧。止为观体。观为止用。以此两法双融照无尽之妙境也。熏习者。正明其修也。造诣者。修之趣也。用止观二法熏习其心。成造入之妙行。大方广佛华严者。所依经也。下七字。能依观文也。大方广所证法也。佛华严者。能证人也。大者。体也。诸佛众生之心体也。方广者。即体之相用也。佛者。果人也。华严。因人也。华喻普贤万行。严即文殊大智。大智为主运于万行。严大方广而成佛果也。法界者。所观三重妙境也。总该万有统唯一真。更无别法但一心耳。谓一心有轨持故。名之为法。有性分故复立界名矣。真心不变自体曰持。随缘成德曰轨。成事差别曰分。体空同一曰性。故知法界即心之义用也。观者。能观净慧也。情尽见除也。情谓识情。通诸妄心。见谓推求。总目诸见。谓颠倒推求乖背正理。今都除之。方可契合三重妙境也。门者。即能诠之教。此八九纸之文也。兼所诠义。是观智所游履之门也。有三重者。除事法界也。谓事不独立矣。故法界宗中无孤单法。离理无事。若独观之。即是情计之境。故今除之也。若以六相释此题者。总者。举体不分。别者分总成别。同者。别别带总。异者。各谈功能。成者。更互相资。坏者。各住自位。一一法上六相皆然。又修者。总贯一题。为悟入之先。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方者。就法得名。轨持为义。广者。从用得名。包博为义。佛者。就人得名。觉照为义。华者。从喻得名。惑果严身为义。严者。功用受称。资庄为义。法界者。从轨持性分得名。交彻融摄为义。观者。摄境从心得名。忘情了法为义。门者。从出入无拥得名。能生妙智为义。有三重者 真空观第一。于中略开四句十门。拣情妄以显用也 理事无碍观第二。于中十门分别。融事理以显用也 周遍含容观第三。于中十门分别。摄事事以显玄也。
真空观第一 著语云。题目分明。好个入路。义曰。拣非虚妄念虑曰真。拣非形碍色相曰空。依一心体义用立名矣。观者。无分别如理妙智也。妄情了法摄境从心得名也。绝相离念不空之空。玄寂独存端第一。此门行离相之行。运如理之智。除断空实色之情。离能证所证之见。契实际之真空。具真常之妙德。有斯次第行布。略开四句十门。既然。垂手入缠不免科分多段。
一会色归空观 镕瓶盆钗钏为一金。变乳酪酥醍作一味。义曰。融会缘生幻色归于真空矣。观者。能观智也。从所观境得名。或可所归空是体也。观是智用。依主持业二种释也。下皆同此。心通者。可会可归。意闭者。须遣须除。妄情久执难除。故作四门分别矣。
一拣断空 切忌错认故须拮却。然有夷门所下之语。此不合著语。曲为初学更代一转语。亦不妨也。义曰。拣者。通能所也。下五皆同。择去妄执存真法也。斯拣外道小乘人著断灭空病耳。观云。一幻色不即断空。是所拣也。以幻色即真空故。是能拣法也。下皆同此。
无物可断本来寂灭 此是夷门所下拣断空空空语。意显真空外无断灭空。因妄计成。物本寂然。无非真空也。故法华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颂曰(下皆合有准此略之)。
真空不坏有 就路还家。有何不可。此颂灭色。明空之病。疏云。如穿井除土。出空要须灭色。中论云。先有而后无。是为断灭。今简易此故云不坏有也。论肇云。岂待割宰以求通哉。白乐天云。不离妄有而得真空矣。
离色非真空 切忌话作雨橛。弃有著空是错。此颂离色明空之病。疏云。空在色外如墙。处不空墙外是空。永嘉云。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矣。
惊觉(去声呼之)声闻梦 涅槃床上梦。闻教忽然醒。此颂著空断灭之病。谓此等人心外取法。灭色明空。执蕴界等实有自体。妄计未来诸根境灭以为涅槃。便乃厌苦欣寂灰身灭智。永同太虚取寂为乐也。故帝心禅师。集大经中真空不坏幻有之义。用惊趣寂声闻回心向大。若不回心。如作长夜之大梦耳。何时而觉寤矣。疏二乘断灭归于涅槃。
豁开外道蒙 拨去无明翳。闪出旧精明。此颂凡外拨无因果之病耳。心游道外。故曰外道。谓彼凡夫不知三界唯心万形由业。因果不断生死相续。自计执云。诸无因自然而有。聚而为有。散而为无。神灭形离。根无来报。疏云。外道断灭归于太虚。此二种人既蒙法力。回心决定兵随印转。
有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毕竟水潮沧海去。到头云觅故山归。此颂会色归空。如拱北潮东无有不归者也。
转面观诸法都来一照中 瞥然心自醒。妄计悉归真。此颂声闻外道回头返觑。前执断空尽归真空智照之中。肇论云。真谛无兔马之遗。般若无不穷之鉴也。
二拣实色 不知蹈破茄子。一夜虾蟆索命。义曰。谓凡夫执色实有自体。以青黄之相。非是真空之理。疏云。以闻经说色空不知色性空。便执色相以为真空。计色不忘。故须拣也。观云。二实色不即真空。实色是所拣。以幻色即真空。故是能拣法也。
物本寂然因计成有 依他境寂遍计执而似有。古德云。妄计因成执。迷绳谓是蛇。
镜里元无影影虚显镜明水因有月方知净。天为无云始见高。此颂真空中无实色也。幻色无体。以显真空也。
空中何有色 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此颂青黄无体莫不皆空。故云。即空真理也。然疏中空有三义以破于色。谓无边义无坏义无杂义。显世间虚空中尚无色法可存。况真空理中而有实色于中可存焉。
有色为迷盲 一翳在眼。空花乱坠。此颂以青黄之相。非是真空之理。故云。不即空也。拣凡夫执色实有体在空中包含矣。兼拣初心菩萨计色相。以为真空之病。不拣二乘人。彼无此执也。
了幻幻非幻 糊饼面成人尽信。秤锤是铁我无疑。此颂色法缘会所成。如幻师术所成像。以智了知元无自体。即是真空。圆觉经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非幻者即是真空也。
当生生不生 石牛吞华岳。木女产婴儿。此颂幻色仗缘而生。缘无自性生无生相。虽生不生也。然幻生幻灭。他岂然哉。或有外疑云。幻而非幻。生而不生。如何是非幻不生之的旨。故下云。
终南的的旨日午打三更 半夜日头明。不识大疲极。此颂不犯无生玄旨妙会非幻幽宗。帝心密显双融。夷门傍通一线。真可谓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终南者。长安南寿山名也。帝心生居于此。今举起辨人。故曰终南也。
三双拣断实 两岸芦花色正絴。一阵金风暗除扫。义曰。前虽己拣约偏执而除之。今则双遣以显同时。此以幻色即不即法。拣去断空实色之情计讫。观云。二实色不即真空。实色是所拣。以幻色即真空故。不即断空。断空是所拣也。
有无不计是非香绝 二执既遣。那有能遣为是所遣为非。故曰冥绝也。
休厌黑暗女莫怜功德天 一念无私照。忧喜悉皆除。此颂喻显双遣也。涅槃经说。有一女。名曰功德天。常在前行问人求宿。人问之。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处。人民和合悉皆欢喜。人遂留矣。说住未久。又见一女在门外立。主人问曰。汝何人也。答曰。我名黑暗。亦来求止。主人曰。汝何能也。彼女答曰。我所至处。令人忧怖全家不乐。人曰。尔去。吾不用汝。女曰。汝太愚也。吾之妹在尔家。我何不往。自从无始已来常相随逐。未常离也。作是语已即入室矣。是时宅主见女人入。果然全家哀哭忧苦也。经意功德天喻人之爱生也。黑暗女喻人之怖死也。有智之者。不怜不厌悉免忧喜。此举双拣之妙况也。三祖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无心一亦弃有智二俱捐 两头撒开。中间放下。此颂法合双拣也。无心者二乘人。入灰心定。并断灭外道著空病也。有智者。计常凡夫。并初心菩萨著有病也。既是二执俱舍。方达三界唯心。苟且不然。看取。夷门向下注脚耳。
风送和烟雨池开菡萏莲 雨滴千峰翠。花无一点尘。此颂尘惑俱遣物物唯心。纯是真空更无他法耳。法灯云。岸柳含烟翠。溪花带露鲜。谁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
到头只这是休要问南泉 人有古今异。道无前后殊。此颂达唯心之旨。何必只在于前人哉。法灯云。令我忆南泉。目前实际。同道方知。夷门云。休要问南泉。截断葛藤自肯亲切。然二师举南泉因缘。花字颂中具引。且如夷门道只这是旨意如何为当。是指上风送池莲之词。为复是夺人声价也。若定当得出。便见句里呈机劈面来。烁迦罗眼绝纤埃。苟或未明只这之机。显理颂中全然漏豆也。
四显理 尘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义曰。前断实情境俱尽显出一真之理。观云。凡是色法必不异真空。以诸法必无性故。是故幻色即真空。故依他无性即圆成矣。
头头物物独曜无私 万像光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
云散家家月 昨夜浮云风扫尽。一轮明月满山川此颂云喻。依他相虚前已除之。今显理如月。即家家人人心地明白矣。
情蠲处处彰 情忘开正眼。触处见全真。此颂遍计情除。处处物物一真独露。下云。
晓风杨柳路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飙枕箪凉 唯心的的旨。物物露真机。此颂一真之理。处处昭彰也。法灯云。谁信天真佛。兴悲几万般。蓼花开古岸。白鹭立沙[土*難]。露滴庭莎长。云收溪月寒。头头垂示处。仔细好生看。肇论云。物我同根是非一气潜微幽隐。殆非群情之所尽耳。
无依无用处便是法中王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此颂无依者。拣去断实依他境也。无用者。亡二执遍计情用也。法王者。三界依正所归之主也。今正结显缘幻色会归真空之理也。明证此理是法空之王矣。若明空即色观中独王三界。故曰法王。次当辨矣。
二明空即色观 密移一步。大地逢春。义曰。此辨真空不异幻色也。一一反上以成中道。更无别义也。然妙解者。回光返照不守虚凝。担板者。只见一边。堕坑落堑。曲为担板流。重宣四句偈也。
一拣断空 前来虽点破。疑情恐未消。义曰。前门约境。此约心拣之。然文势相翻成后二门之义。观云。一断空不即幻色。断空是所拣也。以真空即幻色。是能拣法也。
境空心寂言不顿彰 色归空已闻命。空即色而愿闻。
色空空色难 会色归空犹易。明空即色尤难。此颂色空者。前门以三义破色似易领解。此门即空为色难可比况。亦难解会。故曰明空即色难也。
子细思量看 事不厌细。再思可矣。此颂诫会色归空之人。不令守空而住。住则成断空之病。与外道无异也。故曰子细看耳。
外道计冥谛 莫将堤岸柳。唤作古岩松。此颂楞伽经云。大慧。或有外道。有觉二十五真实作涅槃想。谓彼教中立二十五种谛理。最初一谛号为冥性谛。计以为常。皆二十五名神我。亦计为常。我思胜境冥性变即。二十三谛为我受用。我既受用。为境缠缚不得解脱。我若不思冥谛不变。既无缠缚我即解脱。名为涅槃又楞严经云。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也。
声闻趣涅槃 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此颂涅槃者。此翻灭度无为圆寂三义。为二乘人厌生死之苦受。欣涅槃之寂乐。舍有余而趣无余。昧本觉而成空病矣。檐寂情深。故成不回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