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论集部
- 解脱道论
解脱道论
彼坐禅人如是正见生灭相。善分别诸行。乐得灭乐定。尔时不作意观生。唯见心灭。以色事以心生灭。依彼事见心灭。如是以受持。以想事以行事。以识事以心生灭。依彼事见心生灭。复次以三行。见灭如是以聚以双以分别。问云何以聚。答于威仪威仪所起心心数法。于其处以聚见彼灭。复次已观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尔时以无常事所起心心数法。以聚见彼灭。如是以苦事无我事。如是以聚当见问云何以双。答此色无常已观无常。随无常起心见心生灭。如是受想行识无常已观。随无常事起心见生灭。如是已苦事已无我事。如是以双当观。问云何以分别。答已观此色无常。随无常事起心见心生灭。如是以分别观见多心灭。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随无常事起心见心生灭。以是见心灭复见灭。如是以分别见多心灭。如是观苦观无我。如是已分别。唯现观彼灭。其彼苦灭事成专。常觅诸行刹那成得利。彼坐禅人以此慧非他缘。见一切世间。以自性如到芥子头。于一心刹那生老死变。尔时坐禅人复如是见。如偈所说。
此双名色性 展转于一灭
句灭缘彼灭 及彼因所生
阴无常灭法 苦生法灭法
如桴打鼓声 亦不从眼生
色香等五法 亦不从色生
亦不离二句 依缘生有为
如桴打鼓声 亦不从耳生
色香等五法 亦不从声生
亦不离二句 亦不从鼻生
色香等五法 亦不从香生
亦不离二句 亦不从舌生
色香等五法 亦不从味生
亦不离二句 亦不从身生
色香等五法 亦不从触生
亦不离二句 不从处色生
不从法入出 依因缘依生
如桴打鼓声 彼根最羸出
初因亦最羸 彼因亦最羸
所起彼亦羸 共地此最羸
相应亦最羸 和合亦最羸
展转此常羸 展转法不住
亦无性展转 无有能令起
令起彼亦无 如乾闼婆城
是谁初令起 不以自身生
不以自力住 由随他法生
生诸有漏法
自体裸劣不自生 亦不自因不自事
不有为处不自性 不自性行相诸有
为生自身裸无时 无所从来无所行
处无所生为他国 心无我所命身性
一心苦乐相应速 刹那山海八万劫
一住不再无二心 相应过去及当灭
现住一切彼诸阴 此等已去无间失
未来当失于彼间 已没无异相不起
以不生故现在生 从于心失世间无
第一义中无去来 未来无聚唯转生
住如芥子生诸法 彼法灭已是其初
世间以法初不杂 不见去来不见生
诸法不生如虚空 犹如电起须臾灭
彼坐禅人。如是见灭无尽入定。如钻火烟起。菩提品刹那刹那起。光明智起。喜猗乐取解脱念处起。舍出离于是不明了。坐禅人于彼法或起乱。或起增上慢。问云何为除乱。答彼坐禅人于法起喜。彼喜复令更安。如是彼坐复更令安。成其心法调所摄。若法调所摄心。从灭观定其心离常。难常通达。如是离去。问云何起增上慢。答彼坐禅人于法初起光相。得出世间法。于未得成得相。常不更作精进。如是增上慢起。明了坐禅人。知此烦恼是定乱。知世间法行事。如是知出世间法泥洹事。如是知已。如是智除乱。除增上慢。唯见灭是善修行多修(观灭智已竟)。
解脱道论卷第十一
解脱道论卷第十二
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波罗译
分别谛品第十二之二
彼坐禅人如是现观灭。以由观灭成畏。阴因亦畏阴生畏。三有五趣七识住九众生居成畏。彼如恶人捉刀可畏。如毒蛇如火聚。如是以由观灭成畏阴因畏阴生畏。三有五趣七识住九众生居。以无常现作意令畏想。以安隐令起无想。以苦现作意成畏生。以安隐令起无生。以无我现作意。成畏相及生。以安隐令起无相及无生。观过患观厌离软随相似忍。是其总语(令起智怖已竟)。
彼坐禅人。以怖现修行令起智。乐解脱智生。彼阴相是怖者。乐解脱智起。阴生为怖者。乐解脱智起。三有五趣七识住九众生居此怖者。乐解脱智起。如火所围鸟从彼乐解脱。如人为贼所围。从彼乐解脱。如是彼坐禅人阴因阴生。三有五趣七识住九众生居。此畏怖者。乐解脱智起。以无常现作意畏因。以苦现作意畏生。以无我现作意畏因及生。乐解脱智起。于是凡夫人及学人。于乐解脱智二种引心。或观欢喜。于是现观。于上成通达现观欢喜。心成忧恼成修行障碍。成通达难见思惟行。舍中随相似忍。此是总语言(乐解脱智已竟)。
彼坐禅人如是现修行乐解脱智。从一切诸行。乐解脱泥洹诸行。唯作一相欲令起。解脱门相似智起。以三行得相似智。以三行越正聚。于五阴无常现见得相似智。五阴灭常泥洹。如是现见越正聚。于五阴以苦现见得相似智。五阴灭乐泥洹。现见越正聚。于五阴以无我现见得相似智。五阴灭第一义泥洹。现见越正聚。问云何以智现越正聚。云何以智已越正聚。答以性除智现越正聚。以道智已越正聚。问相似智者何义。答相似者。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分。以彼相似。此谓相似智总语言。无怨见利相似忍。此是相似智总语言(相似智已竟)。
相似智无间次第。从一切诸行相起。作泥洹事。生性除智。问云何义名性除。答除凡夫法名性除。非凡夫法所除亦名性除。性者是泥洹。复次种殖泥洹者名性除。如阿毗昙所说。除生名性除。度无生亦名性除。复除生因名性除。度无生无相名性除。于泥洹是初引路。从外起转慧。此性除总语言(性除智已竟)。
性智无间次第。现知苦现断集现作证灭现修道。生须陀洹道智。及一切菩提法。彼坐禅人于此时以寂寂。现见有边无为醍醐戒。于一刹那以一智非初非后。分别四谛。以知苦分别。以断集分别。以作灭证分别。以修道分别。成分别。如譬喻偈所说。
如人舍此岸 以船度彼岸
于彼度诸物 乘舡者除漏
如船度水。非初非后。于一刹那作四事。舍此岸除漏到彼岸。度物如舍此岸。如是智分别苦如除漏。如是分别断集如度彼岸。如是作证分别灭如以船度物。如是修道分别。如灯共生。于一刹那不初不后作四事。如小灯炷除闇。令油消令光明起。如日共生非初非后。于一刹那作四事。令现色除闇。令灭寒。令起光明。如令现色。如是智分别苦如除闇。如是分别断集如令灭寒。如是作证分别灭。如令起光明。如是修道分别如日。如是圣智。问如实现见苦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此相云何。若不见苦四颠倒生。尔时如所说。有边无为醍醐戒。以寂寂现见。以一智非初非后。分别四谛。此义云何。答于生灭智。是时未成见苦。满及至如实见诸行过患。从诸行相令起心。于无行成度。是故如实见诸行过患。从诸行相以令起心。于无行成度。是处见苦漏到最后故。复说若如是以寂寂。以性除智。成分别谛性除智者。从行相起成度无行。若性除智从行相起成度于无行。成度于泥洹。唯著因是其事。以著事得定心。若不得定。不生奢摩他毗婆舍那。亦不得菩提法满。是故以性除智成分别谛。从彼性除智。无间道智成生。于此时得于泥洹定。心得定成起奢摩他毗婆舍那。成满菩提分法。是故唯以道智成分别谛。如人从烧城出脚跨门阃。从城已出一脚。是时未名出。如是性除智。从彼行相起成度无行。是时未名度烦恼。诸法未满故。如人从所烧城两脚已出。是时名出烧城。如是性除智无间。成生道智起。是时名从烦恼城出。诸法满故。是故以性除智成分别谛。分别谛者何义。答四圣谛于一刹那说和合。名分别谛。于此时道智和合依义。诸根成平等不动义。力义。乘义。菩提分因义。道分令住义。念处胜义。正勤便义。如意足实义。谛不乱义。奢摩他随观义。毗婆舍那义。不相离义。双义。覆义。戒清净不乱义。心性净见义。见清净义。脱义。解脱通达义。明舍义。脱断义。灭智根义。欲令起义。作意平等义。触受灭出离义。现前义。定依义。念真实义。慧深胜义。醍醐最后义。泥洹最后平等义。坐禅人如是现智。如是现见断三结。所谓身见疑戒取及彼相应烦恼。问云何身见。答于此无闻凡夫见色为我。我有色色为我所于色我。如是受想行识为我。我有识识为我所于识我。此谓身见。此身已断。彼断故六十二见亦断。为身见所初六十二见。问云何疑。答或于苦。或于集。或于灭。或于道。或于佛法僧。或初边或后边。或初后边疑或。于因缘所起法彼疑惑。此谓疑。彼亦断。问云何戒盗。答戒盗二种。渴爱及痴。我以此戒。以此行。以此苦行。以此梵行。我当上天。我皆当生一一天处。此谓渴爱戒盗。从此外沙门婆罗门。以戒。以清净。以清净戒行。彼如是见。此谓痴戒盗。彼亦断。问云何彼一处住烦恼。答彼令往恶趣。淫欲嗔恚痴。此谓彼一处住。烦恼亦断。于此间为须陀洹果。作证成向。未得须陀洹。住须陀洹向地。或第八地。或见地。或定从两起转慧。此须陀洹道智总语言。须陀洹无间次第。三结断故。作无为事。与道等法无异方便起。须陀洹果智果心。或二或三生无间。彼次第度后分。心从后分起。观道。观果。观泥洹。观已断烦恼。观余烦恼。此谓须陀洹。不退法定向。菩提向。未来果欲分别。是世尊胸生口生法生法所造。得法分不与物分。此谓见具足善。修行通达圣法。至醍醐门住。见具足到此妙法。见此妙法已觉智成就。已觉明成就。入法流圣通达慧。开醍醐门住。是故说此偈。
于地一国王 于天堂一王
领一切世间 须陀洹果胜
彼坐禅人于此地住。于上作精进。为作斯陀含果证。作见生灭所。初现观。如初所说。现修行如已见道。依诸根力菩提觉。如是分别谛。彼如是修行。向灭断粗欲嗔恚及彼一处住烦恼。从彼道无间作证须陀洹果。彼坐禅人于此地住。于上作精进。为作阿那含果。证作见生灭为初。现见如初所说。现修行如见道。依诸根力菩提觉。如是分别谛。彼如是向灭断细欲嗔恚及彼一处住烦恼。从彼彼道无间。作证阿那含果。彼坐禅人于此地住。于上作精进。为作证阿罗汉果。作见生灭为初。现见如初所说。现修行如己见道。依诸根力菩提觉。如是分别谛。彼如是向断色欲无色欲。慢调无明余烦恼无余断。从彼坐禅人作证阿罗汉果。彼观道。观果泥洹。观断烦恼。比丘成阿罗汉。灭漏所作。以立置担。到妙义断有结。正智解脱离五分六分。成就一守护。不为死所系。除余谛等灭。信觅无浊思惟猗身。行善解脱。心善解脱。慧梵行已立。成丈夫最胜丈夫。得第一所得。此谓除嗔恚者。度岸者。离烦恼者。无结碍者。得圣翻者。除担者。不相应者。沙门者。婆罗门者。已浴者。度韦陀者。最上婆罗门者。阿罗汉者。度者。脱者。伏者。寂寂者。令寂者。是阿罗汉总语言。于是若须陀洹从其生于上。不更作精进。以三种得见三种须陀洹。一七生家家须陀洹。一生须陀洹。于是钝根成七生。中根成家家。利根成一生。七生者七时往天堂来。此作苦边家家须陀洹。或二时或三时。往彼家已往作苦边。一生须陀洹已令生人有作苦边。若斯陀含人。从其生于上不作精进。一时来此世作苦边。若阿那含从其生于上。不作精进。从此终生净居。彼由诸根胜。以五种得见。成五阿那含。中间般涅槃。生般涅槃。不行般涅槃。行般涅槃。上流往阿迦尼吒天。于是名中间般涅槃者。未至所著无间中间。依寿命时为除残结使。令起圣道。生般涅槃者。越中寿命。为除残结使。已生令起圣道。不行般涅槃者。无异行。为除残结使。令起圣道。行般涅槃者。无异行。为除残结使。令起圣道。上流阿迦尼吒天。从不烦终往不热。从不热终往善见。从善见终往善现。从善现终生阿迦尼吒天。于阿迦尼吒。为除残结使起圣道。于是不烦天万劫寿命。不热天二万劫寿命。善见天四万劫寿命。善现天八万劫寿命。阿迦尼吒天十六万劫寿命。于四地成五。五人于阿迦尼吒。四人无上流人。如是彼成二十四人。阿罗汉已断一切烦恼无余故。不成后有因因。无故阿罗汉已免寿形命。行灭此苦断。不起余苦。此谓苦边。是故说此偈。
譬如槌打铁 火星流入水
次第成寂灭 彼趣不可知
如是正解脱 已度欲缚漏
至于无动乐 彼趣不可知
问于此有师说。次第修道次第断烦恼。次第分别谛。答或以十二。或以八或以四。道智作证果。问云何于此见不相应。答若次第修行。次第断烦恼。是故次第作证。以是次第作证果。可乐与道果相应故。若如是可乐。一须陀洹果者成耶。若如是不可乐。次第修道。次第断烦恼者亦然。复次第二过。若以见苦见苦所断烦恼。灭断可乐。是故已见苦见苦所断烦恼已断。作证四分须陀洹果。作证应可乐。方便成就故。若如是可乐作证。四分须陀洹。四分七时生。四分家家生。四分一生。四分住于果。于此不相应。若如是不可乐。以见苦见苦所断烦恼断耶。此不相应。复次第三过。若以见苦。见苦所断烦恼断者所乐。是以现见苦。四分须陀洹道住。四分信行。四分法行。成应可乐。不见余三谛。若此所乐住于四须陀洹道。成四信行。成四法行。于此不相应。若如是不可乐。以见苦见苦所断烦恼断。复次第四过。亦不相应。若现见道成向以见道成住果。此可乐以是现见苦成向。以见故成住果。应可乐。见一种故。若如是可乐向。及住果成多过。于此此不相应。若如是不可乐。现见道成证。以见道成住于果。此亦不相应。复次第五过。若以见道作证果。未见苦集灭。成作证果可乐者。以见苦集苦灭是无义。复次第六过。若以十二。或以八或以四道智。作证须陀洹果可乐者。以是作证。或十二。或八。或四。须陀洹果应成可乐者。成道智无果。若如是可乐地以成过。于此此不相应。若如是可乐。或以十二。或以八。或以四。道智作证须陀洹果者耶。此亦不相应。复次第七过。若或十二。若八。若四道智。令起一须陀洹果者可乐。此亦不相应。多事令起一果。如多庵婆果令生一果。问若以一智一刹那。无前无后。成分别四谛。一智应成四见取事。若以见苦成见四谛。四谛成苦谛。若此二义无此不相应。一刹那以一智。无前无后。成分别四谛。答非一智成四见取事。亦非四谛成苦谛。坐禅人唯从初四谛。种种相一相。以前分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