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实论


  破无品第一百四十六

  问曰。无论中有何等过。答曰。若无则无罪福等报缚解等一切诸法。又若执无所有是执亦无。以无说者听者故。又有无等论皆以信故说。若信见知若信比知。若随经书若说无所有。则不在此三中。汝意或谓我随经书。是事不然。经书意亦难解。或时说有或时说无。云何取信。若信比知要先现见。然后比知。又瓶等法今现见有。以能生心故。随能生心则有此法故。非无也。又今瓶瓫等现有差别。若一切无何有差别。汝意或谓以邪想故有分别者。何故不于空中分别瓶等。又汝若谓以痴故生物心者。若一切无。此痴亦无。何由而起。又汝意谓一切法无。是知何缘得生。诸知不以无缘而生。以知物故名知。是知不应言无。又若都无者。今一切人应随意所为。而诸善人皆乐布施持戒忍等善法。远离不善法。故知非无。又瓶等法今现可知。而汝言现在皆无。以无法故。亦不应信经书。然则何因缘故。说一切无故。一切无是事应明。若不能以因缘明者。他人所执自然应成。他论成故。汝法则坏。若有因缘可成则不名为无。

  立无品第一百四十七

  说无者言。汝虽以言说破空。然诸法实无。以诸根尘皆不可得故。所以者何。诸法中无有有分可取。是故一切法不可取。不可取故无。汝若谓有分虽不可取诸分可取者。是事不然。诸分中不生心。所以者何。粗瓶等物可取故。又分不作有分。所以者何。因有分故说分。有分无故分亦无。又无陀罗骠求那无分。是故无分。又若见细分则应常生分心不生瓶心。所以者何。若常念分终不应生瓶心。又若先忆分后生瓶心则瓶心应久乃生。而实不久生故不念分。又若见瓶不生分别分心。即生瓶心。又无一切分。所以者何。一切分皆可分析坏裂乃至微尘。以方破尘终归都无。又一切诸法究竟必生空智。是故第一义中诸分皆无。又若说分者。则破二谛。所以者何。若人说无有分但有诸分。则无去来见断等诸业。如是则无世谛。汝以第一义为空。第一义中亦无诸分。故知但说诸分则不入二谛。不入二谛故无。又若法可过即为是无。如因分过有分。亦更因余分过先分。以可过故。无此分论。又色等亦无。所以者何。眼不能见细色。意不能取现在色。是故色不可取。又眼识不能分别是色。意识在过去不在色中。故无有能分别色者。无分别故。色不可取。又初识不能分别色。第二识等亦复如是。故无有能分别色者。问曰。眼识取色已后以意识忆念。是故非无分别。答曰。眼识见色已即灭次生意识。是意识不见色。不见云何能忆。若不见而能忆者。盲人亦应忆色而实不忆。是故意识不能忆也。问曰。从眼识生意识。是故能忆念。答曰不然。所以者何。一切后心皆因眼识生。皆应能忆。又终不应忘。以从彼生故而实不然。故知意识亦不能忆。如忆虚妄。取色瓶等万物。亦皆虚诳。无而妄取。是故无一切物。又若说眼见为到色见。为不到能见。若到则不能见。眼无去相。是事先明。若不到而见。应见一切处色。而实不见。故知非不到能见。问曰。色在知境则眼能见。答曰。何名知境。问曰。随眼能见时名为知境。答曰。若眼不到亦名知境者。一切处色应尽是知境。是故到与不到俱不能见。故知色不可见。又若先有眼色。后眼识生。是眼识则无依无缘。若一时则不名眼色因缘生识。一时无相因故。又眼是四大若眼能见。耳等亦应能见。同四大故。色亦如是。又是眼识应若有处若无处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眼识依眼是则有处。若物无处则不得依止。若汝谓识于眼少分处生若遍生若二眼中一时生识则有处。有处则有分。如是则以众识而成一识。有如是过。亦有多识一时生过。又一一识分不能识有分者。应识而实无有有分。有如是过。若无处则不应依眼。

  破声品第一百四十八

  说无者言。一语尚无。所以者何。心念念灭声亦念念灭。如说富楼沙。是语不可闻。所以者何。随闻富识不闻楼。闻楼识不闻沙。无有一识能取三言。是故无识能取一语。故知声不可闻。又散心闻声。定心则不能闻。定心所知是实。是故声不可闻。又是声若到不到俱不可闻。不可闻故无声。又有人说。耳是虚空性。以其无物故名虚空。是故无耳无耳故无声。又声因缘无。是故无声。声因缘者。谓诸大和合。是和合法不可得。所以者何。若诸法体异则无和合。若无异体云何自合。设在一处亦念念灭。是故不得和合。

  破香味触品第一百四十九

  香不可取。所以者何。以鼻识不能分别是瞻卜香是诸余香。意识不能闻香。是故意识亦不能分别是瞻卜香。问曰。虽不能分别是瞻卜香。但能取香。答曰。不然。如人不得瞻卜树以愚痴故生瞻卜树心。如是不得香体。以愚痴故而生香心。又如先说。香若到不到而取二俱有过。是故无香味亦如是。触亦无。所以者何。微尘等分中尚不生触知。如先说是故无触。

  破意识品第一百五十

  意识亦不能取法。所以者何。意识不能取现在色香味触。先已说。过去未来则无。是故意识不取色等。问曰。若意识不知色等法应知自体。答曰。法不自知。所以者何。现在不可自知。如刀不能自割。过去未来无法故。亦无余心。是故意识不能自知。问曰。若人知他心时。则意识能知心法。答曰。如人心不自知。亦作是念言。我有心于他心中亦复如是。又若未来法无亦能生知他心。若如是有何咎。又意能缘法则有多过。如意到缘及意识不到缘。不应忆色等。以此过故意识不知法。

  破因果品第一百五十一

  说无者言。若有果应因中先有求那而生。先无求那而生。二俱有过。如两手中先无声而能有声。酒因中先无酒亦能生酒。车因中先无车而能成车。故非因中先有求那而生果也。汝若谓因中先无求那而生果者。则如无色风之微尘。应能生色。若尔风则有色。金刚等中亦应有香。又现见。白缕则成白叠。黑缕还成黑叠。若因中先无求那。而生果者。何故白缕但能成白不成黑耶。故非因中先无求那而成果也。理极此二而俱有过。是故无果。又若因中有果则不应更生。有云何生。若无亦不应生。无云何生。问曰。现见作瓶云何无果。答曰。是瓶若先不作。云何可作。以其无故。若先已作云何可作。以其有故。问曰。作时名作。答曰。无有作时。所以者何。所有作分已堕作中。所未作分堕未作中。故无作时。又若瓶有作。应若过去未来现在。过去不作已失灭故。未来不作以未有故。现在不作以是有故。有因作者故有作业成。是中作者实不可得。所以者何。头等身分于作无事故无作者。无作者故作事亦无。又因于果若先若后若一时皆不然。所以者何。若先因后果因已灭尽。以何生果。如无父云何生子。若后因先果。因自未生云何生果。如父未生何能生子。若因果一时则无此理。如二角并出。不得言左右相因。理极此三而皆不然。是故无果。又此因果若一若异二俱有过。所以者何。若异则应离缕有叠。若一则缕叠无差。又世间不见有法因果无别。又若有果应自作他作共作无因作。是皆不然。所以者何。无有法能作自体。若有自体何须自作。若无自体何能自作。又不见有法能作自体。故不自作。他作亦不然。所以者何。眼色于生识无事故。不他作。又无作相。故一切诸法无有作者。如种不作是念我应生牙。眼色亦不作是念。我等应共生识。是故诸法无有作想。共作亦不然。有自他过故。无因作亦不然。若无因亦无果名。若四种皆无。云何有果。若有应说。又此果应若先有心作若先无心作。若先有心作。胎中小儿眼等身分谁有心作。自在天等亦不能作。先已说业亦无心。于作是业。在过去中云何当有心作。是故业亦无心。若先无心作。云何苦他者得苦。乐他者得乐。有现作业中亦以心分别。应如是作。不应如是作。若无心作云何有此差别。是故先有心无心。是皆不然。如是等一切根尘皆不可得。是故无法。

  世谛品第一百五十二

  答曰。汝虽种种因缘说法皆空。是义不然。所以者何。我先说。若一切无是论亦无。亦不在诸法中。如是等破空汝竟不答。犹故立空是故非无一切诸法。又汝所说无根无缘等。是事非我等所明。所以者何。佛经中自遮此事。谓五事不可思议。世间事.众生事.业因缘事.坐禅人事.诸佛事。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思量决断。但诸佛有能分别法智。声闻辟支佛。但有通达泥洹智慧。于分别诸法智中。但得少分。诸佛于一切法一切种本末体性总相别相。皆能通达如人舍宅等物易坏难成。如是空智易得。正分别诸法智慧难生。问曰。如佛坐道场所得诸法相。如佛所说当如是说。答曰。佛虽说一切法。不说一切种。以不为解脱故。如佛说诸法从因缘生。不说一一所从因缘。但说要用能灭苦者。彩画等诸色。伎乐等诸音。诸香味触无量差别不可尽说。若说亦无大利。故佛不说如是等事。不得言无。又如人不知分别彩画等法。便言其无。汝亦如是。所不能成事而便说无是事。于智者则有。不知者为无。如生盲人言无黑白。我不见故不可。以不见故便无。诸色如是。若不能以自缘成。故便言无一切法。又诸佛世尊一切智人我等所信。佛说有五阴。故知色等一切法有。如瓶等以世谛故有。

  成实论卷第十一



  成实论卷第十二

    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灭法心品第一百五十三

  问曰。汝先言灭三心名灭谛。已知灭假名心因缘。今何谓法心云何当灭。答曰。有实五阴心名为法心。善修空智见五阴空。法心则灭。问曰。行者观五阴空。谓五阴中无常法定法不坏法不变法我我所法。以无此法故言其空。非不见五阴。答曰。行者亦不见五阴。所以者何。行者断有为缘心。得无为缘心。是故行者不见五阴。但见阴灭。又若见五阴则不名为空。以阴不空故。如是空智则不具足。问曰。行者见色以无我故空。如经中说行者见此色空乃至见此识空。当知。非无色等诸阴。答曰。有如是言但非清净。如法印经中说。行者见色等无常败坏虚诳厌离之相。是亦名空。但未是清净。是人于后见五阴灭。是观乃净。故知见诸阴灭。问曰。以有为缘智何故不得清净。答曰。行者或时起五阴相。故假名心还生。是故有为缘心不得清净。若证诸阴灭。则五阴不复现前。成假名因缘灭故。假名想则不随逐。譬如有树。剪伐焚烧灰炭都尽。树想乃灭不复随逐。是事亦尔。又佛语罗陀。汝破裂散坏众生令不现在。又一经说。汝罗陀破裂散坏色乃至识令不现在。故知若坏众生是假名空。若破坏色是名法空。又二种观。空观无我观。空观者不见假名众生。如人见瓶以无水故空。如是见五阴中无人故空。若不见法是名无我。又经中说。得无我智则正解脱。故知色性灭受想行识性灭。是名无我。无我即是无性。问曰。若以无性名无我者。今五阴实无耶。答曰。五阴实无以世谛故有。所以者何。佛说诸行尽皆如幻如化。以世谛故有非实有也。又经中说第一义空。此义以第一义谛故空。非世谛故空。第一义者所谓色空无所有。乃至识空无所有。是故若人观色等法空。是名见第一义空。问曰。若五阴以世谛故有。何故说色等法是真谛耶。答曰。为众生故说。有人于五阴中生真实想。为是故说五阴以第一义故空。问曰。经中不说有业有果报。但作者不可得耶。答曰。此因诸法说作者不可得。是说假名空。如经中说。诸法但假名字。假名字者。所谓无明因缘诸行乃至老死诸苦集灭。以此语故知五阴亦第一义故无。又大空经中说。若人言此老死。某老死若人说身即是神。若说身异神异。此言异而义同。若有此见非我弟子。非梵行者。若遮某老死则破假名。遮此老死则破五阴。又说生缘老死名为中道。当知第一义故说无老死。世谛故说生缘老死。又如过瓶相则第一义故无瓶。如是过色等法。则第一义故无色。又经中说。若法是诳即是虚妄。若法非诳即名为实。诸有为法皆变异。故悉名为诳。诳故虚妄。虚妄故非真实有如偈说。
  世间虚妄缚  状如决定相
  实无见似有  深观则皆无

  当知诸阴亦空。又见灭谛故说名得道。故知灭是第一义有非诸阴也。若诸阴实有。行者亦应见而得道。而实不然。故知五阴非第一义有。又以阴灭为实。故知诸阴非实。不可言诸阴是实。无阴亦实。又所有见法皆以痴故。如人眼不可诳。则不见幻。如是若无愚痴则不见诸阴。是故诸阴非第一义有。又经中说。随有我即是动处。而阴中有我。如阿难说。因法成我。谓因色阴乃至识阴。又如诸上座比丘问差摩伽。汝说何事为我。差摩伽言。我不说色是我。不说离色是我。乃至识亦如是。但于五阴中我慢未断。此经意以学人或时散乱念故。则起我慢。若摄心念五阴灭。我慢即灭。如花非但根茎枝叶为华。亦不离此为华。如是非色等是我。亦不离色等是我。如是灭我因缘。则我慢不起。故知诸阴亦空。又行者应灭一切相证于无相。若实有相何为不念。非如外道离于色时。知实有色但不忆念。行者要见色等诸阴灭尽。见灭尽故名入无相。故知色等非第一义。又随有五阴则有我心。当知无五阴故我心则灭。是故诸阴皆空。又水沫经中佛说。若人见水聚沫谛观察之知非真实。比丘亦尔。若正观色阴。即知虚诳无牢无坚败坏之相。观受如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亦复如是。此中五喻皆示空义。所以者何。眼见水沫消时还无。泡等亦尔。故知诸阴非真实有。又若佛弟子深厌生死。皆以见法本来不生无所有故。若见无常则但能生败坏苦相。若见无性无余相故。则能具足行苦。具此三苦名得解脱。当知一切诸法皆空。又空是解脱门。此空非但是众生空。亦有法空。如说眼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至处。则知过去未来眼空。现在眼亦以四大分别故空。如佛说眼。肉形中所有坚依坚名为地等。若得此空则说无所有。又说。一切诸行断故名断性。离故名离性。灭故名灭性。故知一切诸行皆灭。若实有诸行则无正断离灭。灭名为无。当知第一义故诸行皆无。但以世谛故有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