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论疏部
- 十二门论疏
十二门论疏
答曰下第五破立破。三句即三余二易知。若说一时如灯明亦同是疑因者。有人言。外不解一时因即不解前后因不异。于此三种因中同皆生疑。故言同疑因。有人言。外实前疑明于灯不能作因。而强立灯与明为因。论主责之还同前疑名同疑因。又品初已破一时。而外更引灯明证一时。还同初疑。依文释者灯之与明一时而有。外谓证为明因明非灯因。今责。既一时有。明若非灯因灯亦非明因。二种之因同皆生疑故名同疑因。问大小内外一切因果不出三时。论主并破即应无因果耶。答三种因果皆出佛经。并是如来适化之说。一切诸法无决定性。佛有无量方便而为利人显道。但学人封执定性。故论主并须破之。然后无方可适时而用。今明第一义故三种无。世谛假名三种并用。又一切义有三门。一者一切皆破。以执封故。二者一切皆用。显道利物故。如思益云一切法正一切法邪。三者于一时前后中随时取舍随义废立。此通明三论意。非局此门也。
如是因缘下第三总结齐法。
观生门第十二
所以有此门来者凡有六义。一者自上十一门破异法之生。今此一门破即法之生。如婆沙云。即法沙门部明生法即五阴即三聚。是故有此门来。二者自上以来破于生相。今此一门次破法体。何以知然。文云生果则不生。故知破法体也。三者上来十一门明能破所破俱不可得。则是无生。外人便谓。生病既灭无生观生。如诸法不生故般若生。今复破除此生。故有今门来也。四者总收诸法结入毕竟无生门。是故最后观于生也。五者无生有种种门。上来以示十一种门。今复说三时门。故有此门来也。六者无生门有浅深不同。智度论云。何为无生忍。谓一切法不生不灭。非不生非不灭。不共非不共。是名无生忍。既绝四句方是无生。则四句皆是生。上来但对生辨无生。今破一切生故有此门来。
门亦三。长行为二。初总结辨一切法空。何以故下释一切法空。复开为二。初总明三时不可得。今生已下别明三时不可得。
偈为二。上半就已未门明无生。下半就生时门明无生。
长行为三。一总明三时生。二别破三时生。三总结三时无生。生名果起出者此可拟二义。一者因法体生故标于果。二者破即法辨生异。上离法有生故目果也。问起与出何异。答起论果体起也。出辨从因出也。又入有为起出空为出。
是中生果不生者此第二别破三时生。则为三。别破已生生中又三。谓标释结。就别释中又三。一无穷破。二不定破。三理夺破。就无穷破中为四。初标无穷之过。若生生已下第二正作无穷义明一物无穷过生。故名无穷。而至四生者欲成无穷过故也。如初生已有第二生此第三释成无穷也。此是从本推末。初生既是已生而生。则第二生是已生而生。故名无穷。是事不然下第四总结。唯有一物则但应一生。云何一物有无穷生。若无穷生则应有无穷物。又若一物有无穷生则无穷物应是一生。复次若谓下第二取意不定破。又四。一取外意。二总非。三释非。四结不定。取外意者救上无穷过也。我初生未曾经生。今始生故名生已生。只据未生者始生名生已生。非是生已更复生。是故无无穷过。而言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者。以后生因初生而起故初生是后生所用。故名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者。牒初所用生本来未生而今生故名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下总非。何以故下释非。初生不生而生第二生是生已而生。汝一言之中含不定之过也。又详论二复次破其生已生之言。所以然者。外人生已生含二事。一者生已。二者更生。若言更生即招无穷之过。若言生已则堕未生之失。故有二破。如作已下第三理夺。若避不定执定生已生即堕无穷过。是故生法不生第三总结也。
不生法亦不生下第二破不生生。为三。初破次救第三破救。初有三。一破不与生合。即谓以因征果破。既未与生缘合果云何生耶。第二依名乱并破。若不生即是生。不食应是食。如此一切乱。第三有一切不生生过。又三。初破大乘谓凡夫未生菩提。即今应现生。次破小乘。既云不生生应不坏者是坏。第三破世间。若不生者得生无角应生角。三破中初一令当生者现生。后二不应生者生也。救中为二。初正义宗。次答论主难。正义宗云。我言不生生者。本未生假缘合故生名不生生。不言未生即是生。即以此通前二难。可得有未生令生。复何谓犹有不食即是食耶。非一切不生而生此正答论主第三难。第三难中有三难。初难已入正宗中答之。凡夫菩提缘合即便生。未会则不生也。不坏法罗汉及马角。无生缘会故不得生也。答曰下第三纵未生生更以三门责之易知。
破生时生中有四破。一理夺破。二无体破。三二体破。四无依破。理夺破者无有生时。生既堕已未已未前已说过也。无体已下三破并是纵关。纵有生时便有三过。无体者由生有时。时则无体无体则无时。生何所赖耶。二体破者。若时有体则堕二生。一以生为时体。二赖时而生。便有二生。故名二体也。四无依破者。若避二生谓不以生为时体但有赖时生者便堕无依。无依者既不以生为时体。时无所依。无所依则无时生。何所赖。全同中论三相品。又同去来品。文处易知。
如是生不生下第三总结例万法。
是故当知下。论第三大段总结论意明无生毕竟空即是诸佛行处。为令众生至佛所至也。
十二门论疏卷下之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