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论部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隋-达磨笈多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隋-达磨笈多
论曰。此下第十六求教授。依离障碍十二种中为离无教授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是等。又经言。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等。此有何意。若菩提法可说。如彼然灯如来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菩提。然灯如来则不授记言我得等。以彼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菩提。是故与我授记。此是其义应知。又何故彼法不可说。经言。须菩提。言如来者即实真如故。如清净故名为如来。以如不可说故作此说。清净如名为真如。犹如真金。或言。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菩提。世尊后时自得菩提。为离此取故。经言。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实语等故。又经言。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不实不妄语者。显示真如无二故。云何不实。谓言说故。不妄者。谓彼菩提不无世间言说故。经言。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者。此何义。显一切法法如清净故。如者遍一切法故。此是其义。又彼一切法法体不成就。为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
无著菩萨造
隋南天竺三藏法师达摩岌多译
经曰。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佛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非菩萨。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颇有实法名为菩萨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无人无寿者。
论曰。此下第十七为入证道故。经言。须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如是等显示入证道时得智慧故离慢。云何得智。有二种智故。一摄种性智。二平等智。若得智已得生如来家。得决定绍佛种。此为摄种性智。得此已能得妙身。于中妙身者。谓至得身成就。身得毕竟转依故。大身者。一切众生身摄身故。若于此家长夜愿生。既得生已便得彼身。是名妙身平等智。复有五种平等因缘。一粗恶平等。二法无我平等。三断相应平等。四无希望心相应平等。五一切菩萨证道平等。得此等故。得为大身。摄一切众生大身故。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经言。世尊。如来说人身妙大则非大身。是故如来说名大身等者。于此妙身等中。安立第一义。如是等是为得智慧。云何离慢。经言。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等。此云何可知。若作是念。我灭度众生。我是菩萨。应知。此是慢者非实义菩萨。为显示此故。经言。是故佛说一切法无众生等。若菩萨有众生念。则不得妙身大身故。
经曰。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国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菩萨。
论曰。此下第十八上求佛地。应知。彼地复有六种。具足摄转依。具足一国土净具足。二无上见智净具足。三福自在具足。四身具足。五语具足。六心具足。为国土净具足三摩钵帝故。经言。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庄严佛国土。是不名菩萨。如是等此义为于共见正行中转故。为断彼故。安立第一义。经言。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国土等。又经言。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无我法者。此言为二种无我故。谓人无我法无我。又经言。如来说名菩萨。菩萨者为于彼二种无我中二种正觉故。此等云何显示。若言我成就即为人我。取庄严国土者是法我取。此非菩萨。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世界宁为多不。须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世界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住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是名为心住。何以故。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论曰。此下第二为无上见智净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等于中二种。一为见净。二为智净。如来不唯有慧眼。为令知见净胜故。显示有五种眼。若异此则唯求慧眼见净故于中略说有四种眼。谓色摄。第一义谛摄。世谛摄。一切种一切应知摄。色摄复有二种。谓法界修果。此为五眼粗境界。故是初色摄第一义智力故。世智不颠倒转。是故第一义谛摄在。先于中为人说法。若彼法为彼人施设。此智说名法眼。一切应知中一切种无功用智。说名佛眼。此等名为见净。如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如是等此为智净。于中心住者。谓三世心。若干种者。应知有二种。谓染及净。即是共欲心离欲心等。世者说过去等分。于此二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诸心住皆为非心住。乃至过去心不可得等。于中过去心不可得者。已灭故。未来者未有故。现在者第一义故。为应知中证故安立见。为教彼彼众生寂静心故安立智。于此智净中。说心住即非心住。如是见净中。何故不说眼即非也。以一住处故。见智净后安立第一义故。初亦得成就。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须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人以是因缘得福德聚多。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如来则不说福德聚福德聚。
论曰。此下第三为福自在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以满三千大千世界等。于中亦安立第一义故。经言。须菩提。若福德聚有实等。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来说名具足色身。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来说名诸相具足。
论曰。此下第四为身具足故。于中复有二种。一为好具足。二为相具足。为好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如是等于中亦以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非具足等为相身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如是等。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则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论曰。此下第五为语具足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耶。如是等于中安立第一义故。经言。如来说法说法者等。
经曰。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论曰。此下第六心具足。于心具足中复有六种。一为念处。二为正觉。三为施设大利法。四为摄取法身。五为不住生死涅槃。六为行住净。应知。于心具足中为念处故。经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如是等此处于诸众生中。显示如世尊念处故。彼非众生者。第一义故。非不众生者。世谛故。是人即为希有第一者。显示说第一义。是不共及相应故。此文如前说。
经曰。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论曰。此下第二于彼心具足中为正觉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是等于中无有法者。为离有见过。已显示菩提及菩提道故。彼复显示菩提。有二种因缘。谓阿耨多罗语故。三藐三佛陀语故。于中经言。无有少法如来得阿耨多罗者。此为阿耨多罗语故。此显示菩提自相故。菩提解脱相故。彼中无微尘许法有体。是故亦不可得。亦无所有。应知。经言。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者。为三藐三佛陀语故。显示菩提者人平等相。于中平等者。以菩提法故得知是佛。此中经言无有高下者。显示一切诸佛第一义中寿命等无高下故。经言。以无众生无人无寿者。得平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于生死法平等相故。经言。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显示菩提道故。经言。所言善法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等者。此安立第一义相故。
经曰。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分不及一。欧罗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于意云何。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须菩提。莫作是见。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佛言。须菩提。若有实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论曰。此下第三于彼生具足中。为施设大利法故。经言。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于中为安立第一义教授故。经言。汝谓如来作是念。我度众生耶。如是等。又经言。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等者。此有何义。如来如尔焰而知。是故若有众生如来则为有我取。若实无我而言有我取。为离此著故。经言。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如是等。是故但小儿凡夫有如是取故。经言。须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来说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故。
经曰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我解如来所说义。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相成就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应是如来。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见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彼如来妙体 即法身诸佛
法体不可见 彼识不能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第四于彼心具足中为摄取法身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不。如是等。于中初偈显示如所不应见不可见故。云何不可见。诸见世谛故。是人行邪静者。定名为静。以得禅者。说名寂静。说名寂静者故。又复禅名思惟修故。于中思者意所摄。修者识所摄。言寂静者。即说觉及识。此世谛所摄。应知。彼不能见者。谓彼世谛行者。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应因缘。谓初分次分于中偈言以法应见佛者。法者谓真如义也。此何因缘。偈言。导师法为身故。以如为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故彼不应见。复何因缘故不可见。以彼法真如相故。非如言说而知唯自证知故。不如言说者非见实不能知故。为显示此义故。偈言。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于此住处中得显示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离此著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
经曰。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须菩提。莫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说诸法断灭相。何以故。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菩萨知一切法无我得无生法忍。此功德胜前所得福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
论曰。此下第五于彼心具足中。为不住生死涅槃故。于中有二。一为不住涅槃。二为不住生死。为不住涅槃故。须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如是等。于中经言。于法不说断灭者。谓如所住法而通达。不断一切生死影像法。于涅槃自在行利益众生事。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若不住涅槃应受生死苦恼。为离此著显示不住流转故。经言。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如是等。于中经言。无我无生法忍者何义。如来于有为法得自在故。无彼生死法我。又非业烦恼力生故。无生故名无我。无生者。此中云何得显示。如说摄取余福。尚于生死中不受苦恼。何况菩萨于无我无生法中得忍。已所生福德胜多于彼。经言。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显示不住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聚。又经言。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不取福德者。此有何义。以世尊于余处说应受福聚故。经言。佛言。须菩提。菩萨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萨取福德者。此显示以方便应受而不应取故。受者说有故。取者修彼道故。如福聚及果中皆不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