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论部
-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
【经】尔时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莲花。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俱共发引。
【论】问曰。是普明菩萨大力神通故应能来。是出家在家菩萨。及童男童女云何自致。多宝世界最在东边道里悠远。是自用力行为宝积佛力。是普明菩萨力耶。为释迦牟尼佛力。答曰。尽是四种人力。是出家居家菩萨。或是不退五通成就菩萨。四如意足好修先世释迦牟尼佛因缘。亦自用己力。亦是普明菩萨力。何以故。是中力势薄者。是普明菩萨力故得来。如转轮圣王飞上天。时四种兵及诸宫观畜兽一切皆飞。转轮圣王功德大故。能令一切随而飞从。此亦如是。力势薄者以普明菩萨力故皆亦得来。亦是宝积佛力。及释迦牟尼光明照之。若自无力但释迦牟尼佛光明照之。亦应能来。何况有三。问曰。是普明菩萨何不独来。而多将众人。答曰。翼从所宜故。譬如国王出时必有营从。复次是普明菩萨。及释迦牟尼佛因缘人故。所以者何。彼大众中二众共来。是故知有因缘者来。无因缘者住。问曰。是菩萨何以故。与诸在家出家童男童女俱来。答曰。佛弟子七众。比丘比丘尼学戒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优婆塞优婆夷是居家。余五众是出家。出家在家中更有二种。若大若小。小者童男童女。余者为大。问曰。大者应行。小者何以能来。答曰。在功德不在大小。若失功德利行不善法虽老而小。若有功德利行善法虽小而大。复次此小者远来。人见则叹。小而能尔为法远来。亦显佛法小大皆得奉行。外道法中婆罗门得行其法。非婆罗门不得行。佛法无大无小无内无外。一切皆得修行。譬如服药以除病为主。不择贵贱大小。
【经】皆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
【论】问曰。若皆供养东方诸佛诸佛甚多。何时当讫得来此间。答曰。是诸菩萨非作人天法供养。自行菩萨供养法。菩萨供养法。身入禅定其身直进。从其身边出无量身。化作种种供养之物满诸佛世界。譬如龙王行时从身出水普雨天下。问曰。此诸菩萨欲诣释迦牟尼佛。何以中道供养诸佛。答曰。诸佛第一福田。若供养者得大果报。譬如人广修田业为多得谷故。诸菩萨见诸佛供养得佛果报。是故供养。复次菩萨常敬重于佛。如人敬重父母。诸菩萨蒙佛说法。得种种三昧种种陀罗尼种种神力。知恩故广供养。如法华经中药王菩萨。从佛得一切变现色身三昧。作是思惟我当云何供养佛及法华三昧。即时飞到天上。以三昧力雨七宝华香幡盖供养于佛。出三昧已意犹不足。于千二百岁。服食众香饮诸香油。然后以天白叠缠身而烧。自作誓言。使我身光明照八十恒河沙等佛世界。是八十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以身供养是为第一胜。以国城妻子供养百千万倍。不可以譬喻为比。于千二百岁身然不灭。复次是供养佛。得无量名闻福德利益。诸不善事皆悉灭除。诸善根得增长。今世后世常得供养报。久后得作佛。如是供养佛得种种无量利。以是故诸菩萨供养佛。
【经】持诸华香。璎珞。末香泽香烧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论】问曰。应言礼。何以名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复次有下中上礼。下者揖。中者跪。上者稽首。头面礼足是上供养。以是故佛毗尼中。下坐比丘两手捉上坐两足。以头面礼。问曰。四种身仪若坐若立若行若卧。何以故一面立。答曰。为来故不应行。为恭敬供养故不应卧。此事易明何足问耶。应问或坐或立。坐者于供养不重。立者恭敬供养法。复次佛法中。诸外道出家及一切白衣来到佛所皆坐。外道他法轻佛故坐。白衣如客是故坐。一切五众身心属佛。是故立。若得道诸阿罗汉。如舍利弗目连须菩提等所作已办。是故听坐。余虽得三道亦不听坐。大事未办。结贼未破故。譬如王臣大有功勋故得坐。是诸菩萨中。虽有白衣以从远来供养佛故立。
【经】白佛言。宝积如来致问世尊。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又以此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
【论】问曰。宝积佛一切智。何以方问讯释迦牟尼佛。少恼少患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答曰。诸佛法尔。知而故问。如毗尼中。达贰迦比丘作赤色瓦窟。佛见已知而问阿难。此作何物。阿难白佛。是陶家子出家。字达贰迦。作小草舍常为放牛人所坏。三作三破。是故作此瓦舍。佛语阿难。破此瓦窟。何以故。外道辈当言。佛大师在时漏处法出。如是等处处知而故问。复次佛虽一切智。随世界法。世人问讯佛亦问讯。佛人中生受人法。寒热生死与人等。问讯法亦应等。复次世界中大贵大贱不应相问讯。佛等力故应相问讯。复次是多宝世界清净庄严。佛身色像光明亦大。若不问讯人谓轻慢。又复欲示佛世界身色光明种种虽胜。智慧神力俱等无异。是故问讯。问曰。何以问少病少恼不。答曰。有二种病。一者外因缘病。二者内因缘病。外者寒热饥渴兵刃刀杖坠落堆压。如是等种种外患名为恼。内者饮食不节卧起无常四百四病。如是等种种名为内病。如此二病有身皆苦。是故问少恼少患不。问曰。何以不问无恼无病。而问少恼少患。答曰。圣人实知身为苦本无不病时。何以故。是四大合而为身。地水火风性不相宜。各各相害。譬如疽疮无不痛时。若以药涂可得少差。而不可愈。人身亦如是。常病常治。治故得活。不治则死。以是故不得问无恼无病。外患常有风雨寒热为恼故。复有身四威仪坐卧行住。久坐则极恼。久卧久住久行皆恼。以是故问少恼少患。问曰。问少恼少患则足。何以复言兴居轻利。答曰。人虽病差未得平复。以是故问兴居轻利。问曰。何以故言气力安乐不。答曰。有人病差虽能行步坐起。气力未足不能造事施为携轻举重故。问气力。有人虽病得差能举重携轻。而未受安乐。是故问安乐不。问曰。若无病有力。何以未受安乐。答曰。有人贫穷恐怖忧愁。不得安乐。以是故问得安乐不。复次有二种问讯法。问讯身问讯心。若言少恼少病兴居轻利及气力。是问讯身。若言安乐不。是问讯心。种种内外诸病名为身病。淫欲嗔恚嫉妒悭贪忧愁怖畏等。种种烦恼九十八结五百缠。种种欲愿等。名为心病。是一一病问讯故。言少恼少病兴居轻利气力安乐不。问曰。人问讯则应尔。诸天尚不应如此问讯。何况于佛。答曰。佛身二种。一神通变化身。二父母生身。父母生身受人法故不如天。是故应如人法问讯。问曰。一切贤圣心无所著。不贪身不惜寿不恶死不悦生。若如是者何用问讯。答曰。随世界法故。受人法问讯。遣问讯亦以人法。千叶金色莲华如上说。
【经】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已。散东方恒河沙等世界中佛。
【论】问曰。佛无胜如今何以故。向东方诸佛散华供养。如佛初得道时。自念人无所尊则事业不成。今十方天地谁可尊事者。我欲师而事之。是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佛亦自以天眼观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胜佛者。心自念言。我行摩诃般若波罗蜜。今自致作佛。是我所尊即是我师。我当恭敬供养尊事是法。譬如有树名为好坚。是树在地中百岁枝叶具足。一日出生高百丈。是树出已欲求大树以荫其身。是时林中有神语好坚树言。世中无大汝者。诸树皆当在汝荫中。佛亦如是。无量阿僧祇劫在菩萨地中。生一日于菩提树下金刚座处坐。实知一切诸法相得成佛道。是时自念。谁可尊事以为师者。我当承事恭敬供养。时梵天王等诸天白佛言。佛为无上。无过佛者。今何以故复供养东方诸佛。答曰。佛虽无上三世十方天地中无过佛者。而行供养。供养有上中下。下于己者而供养之是下供养。供养胜己是上供养。供养与己等者是中供养。诸佛供养是中供养。如大爱道比丘尼。与五百阿罗汉比丘尼等。一日中一时入涅槃。是时诸得三道优婆塞举五百床。四天王举佛乳母大爱道床。佛自在前擎香炉烧香供养。佛语比丘。汝等助我供养乳母身。尔时诸阿罗汉比丘。各各以神足力。到摩梨山上。取牛头栴檀香薪。助佛作[卄/積]。是为下供养。以是故虽不求果。而行等供养。复次唯佛应供养佛。余人不知佛德。如偈说。
智人能敬智 智论则智喜
智人能知智 如蛇知蛇足
以是故诸佛一切智。能供养一切智。复次是十方佛世世劝助释迦牟尼佛。如七住菩萨。观诸法空无所有不生不灭。如是观已于一切世界中心不著。欲放舍六波罗蜜入涅槃。譬如人梦中作筏渡大河水。手足疲劳生患厌想。在中流中梦觉已自念言。何许有河而可渡者。是时勤心都放。菩萨亦如是立七住中得无生法忍。心行皆止欲入涅槃。尔时十方诸佛。皆放光明照菩萨身。以右手摩其头语言。善男子勿生此心。汝当念汝本愿欲度众生。汝虽知空众生不解。汝当集诸功德教化众生共入涅槃。汝未得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光明三十二业。汝今始得一无生法门。莫便大喜。是时菩萨闻诸佛教诲。还生本心行六波罗蜜以度众生。如是等初得佛道时得是佐助。又佛初得道时心自思惟。是法甚深众生愚蒙薄福。我亦五恶世生。今当云何念已我当于一法中作三分。分为三乘以度众生。作是思惟时。十方诸佛皆现光明赞言善哉善哉。我等亦在五恶世中。分一法作三分以度众生。是时佛闻十方诸佛语声即大欢喜。称言南无佛。如是十方佛处处劝助为作大利。知恩重故。以华供养十方佛。最上福德无过此德。何以故是华宝积佛功德力所生。非是水生华。普明是十住法身菩萨。送此华来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知十方佛是第一福田故以供养。是福倍多。何以故。佛自供养佛故。佛法中有四种布施。一施者清净受者不净。二施者不净受者清净。三施者清净受者亦净。四施者不净受者不净。今施东方诸佛。是为二俱清净。是福最大。以是故佛自供养十方佛。问曰。一切圣人不受报果。后更不生。云何言是施福最大。答曰。是福虽无人受其相自大。若有人受者其报无量。诸圣人知有为法皆无常空故。舍入涅槃是福亦舍。譬如烧金丸。虽眼见其好不可以手触。烧人手故。复次如人有疮则须药涂。若无疮者药无所施。人有身亦如是。常为饥渴寒热所逼。亦如疮发。以衣被饮食温暖将适。如药涂疮。如愚痴人。为贪药故不用除疮。若其无疮药亦无用。诸佛以身为疮。舍放身疮故亦不受报药。以是故虽有大福亦不受报。
【经】所散莲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论】问曰。华少而世界多云何满。答曰。佛神通力故。如上八种。自恣变化法大能令小小能令大。轻能令重重能令轻。自在无碍随意所到。能动大地所愿能办。诸大圣人皆得是八种自在。是故佛能以小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又复以示众生。未来福报。如此少华满东方世界。又劝东方菩萨言。殖福于佛田中。所得果报亦如此华弥满无量土。汝虽远来应当欢喜。遇此大福田果报无量。
【经】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问曰。上佛以舌相光明。化作千叶宝华。一一华上皆有坐佛。今何以故一一华上皆有坐菩萨。答曰上是佛所化华故有坐佛。此是普明菩萨所供养华。是故有坐菩萨。复次上诸众生。应见坐佛得度。今此众生应见坐菩萨得度。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先说。
【经】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头面礼释迦牟尼佛足。各以供养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释迦牟尼佛。是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养释迦牟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论】如说偈。
诸圣所来道 佛亦如是来
实相及所去 佛亦尔无异
诸圣如实语 佛亦如实说
以是故名佛 多陀阿伽度
忍铠心坚固 精进弓力强
智慧利劲箭 破憍慢诸贼
应受天世人 一切诸供养
以是故名佛 以为阿罗诃
正知苦实相 亦实知苦集
知苦灭实相 亦知苦灭道
真正解四谛 定实不可变
是故十方中 号三藐三佛
得微妙三明 清净行亦具
是故号世尊 鞞阇遮罗那
解知一切法 自得妙道去
或时方便说 愍念一切故
灭除老病死 令到安隐处
以是故名佛 以为修伽陀
知世所从来 亦知世灭道
以是故名佛 为路迦鞞陀
禅戒智等眼 无及况出上
以是故名佛 为阿耨多罗
大悲度众生 软善教调御
以是故名佛 富楼沙昙藐
智慧无烦恼 说最上解脱
以是故名佛 提婆摩[少/(兔-、)]舍
三世动不动 尽及不尽法
道树下悉知 是故名为佛
【经】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土最在边。世界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菩萨名离忧。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灭恶。佛号宝山。菩萨名仪意。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胜。佛号胜王。菩萨名得胜。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善。佛号善德。菩萨名华上。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其世界最在边世界名喜。佛号喜德。菩萨名得喜。如是一切皆如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