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首楞严义疏注经
首楞严义疏注经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像。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 汝言一切无著。一切不出水陆空行。即汝无著之心。决定于彼一切法上。为在不在。在即著也。若在不在。二俱有过。如下破之 二展转推破三。一不在同无破。
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 无者不在也。若此决定不著诸法。何处是心名为不著。便同世间龟毛兔角毕竟无体。体既全无。而欲名谁为不著耶 二有体成著破。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 若此不著之心是有体者。则不可言不在一切。无犹不在也 三双指二过结责前非。
无相则无 指初过也。无即不在也。相即一切也。不在诸相。则是无体。如兔角等。
非无即相 指次过也。非无有体也。体若必有。即在一切。故云即相。
相有则在。云何无著 结前非也。相若有心。则名为著。云何妄立不著义耶 二结。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此上七段。破妄所依竟。然凡情所计虽复万差。因依之处不过此七。欲推妄体。先破所依。其犹城陷则贼亡巢倾则卵覆。征虽有七。处则唯五。第四第七无别处故。随合无著。似破能依。正意在所。详之可见 次破妄显真二。一破妄心显真心三。一阿难伸请二。一责躬遭难。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此下皆咨求法要恭敬之仪也。梵汉两仪。听众咸坐。欲有请问。从座而作。如礼请益则起。更端则起。将有承听。必须复坐。经有退坐一面。儒有居与汝言。皆令摄仪受法无谬也。言座起者。从法空体起悲济用也。
偏袒右肩 袒肉袒也。致敬之极。西方俗仪。见王者。必肉袒示非敢有犯。佛教亦随此用。然此以表将荷大法之重担耳。
右膝著地 胡跪也。屈智就理。期证入故。皆言右者。顺而无逆合掌 信解冥符。俾悟入也。已上皆身业。
恭敬 意业也。谨肃曰恭。仰重曰敬。
而白佛言 此上皆是经家缀缉叙敬仪也。下即口业。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 解饭之子。得道夜生。于诸弟中。是最小故。
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见惑虽除。俱生全在。至下方得第二果故。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真实边际。即至极义。此即大教所指示处。悔过责躬。遭难未证。盖由不知此所诣处。即如来藏体也。二请示修行唯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堕弥戾车 涅槃经云。一阐云信。提云不俱。信不具足名曰阐提。或云焚烧善根。此即断善根众生也。弥戾车。此云乐垢秽人。此等全不识佛法。即边邪不正之见。由不正见。即谤正法。死堕边地。永不识佛。堕毁也。阿难请意。自得正修。识知真际。即离邪见。庶几成佛。亦冀。展转令无信根断善众生。毁灭邪见。识佛正法。自利利他始为正请。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请罢展礼。深乐闻也。倾心渴仰。翘诚伫望。敬闻开示诲令得入 二如来现瑞。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 将陈法利。宜先表报警动令信也。前放顶光。表体无说。此从口放。欲显言诠。声色用中无非智体。种种百千。具足众德破无明暗如日之照。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三种世间不离本觉。名佛世界。四大分湛。诸根妄生。故云六种。无明坚厚。土石成形。震动既属佛光。妄本必为智拔。六震动相。如华严说。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六情妄隔。国土殊形。妄执既融。十方开现。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妄执未融六情殊隔。真智一发法界洞然。谁为自他。故成一界。即欲说如来藏心之先瑞也。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因果不二。不二之体本周法界。名大菩萨。无明即明无所移动。名住本国。冥合此理随顺不逆。名合掌承听。大众将悟斯理。故今预此表示。法华说一乘竟。十方世界通为一佛国土。亦表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第三末经。大众领悟。是此所表也 三正为开示三。一双示真妄二源二。一总斥不了。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凡夫外道常等四倒。声闻缘觉无常等四。故云种种。无始无明熏习成种。种必有果。子子相生。熏习不断。如线贯珠次第相连。名恶叉聚。恶叉梵语。此云线贯珠。经云。诸法于识藏。藏于法亦然。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应法师云。恶叉树名。其子形如没食子。彼国多聚以卖之。如此间杏仁。故以为喻。喻惑业苦也。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失正堕邪也。不叙五道。故云乃至。二乘心行理外亦同邪见。不入正理名外。但修邪因名道。梵云魔罗。此云杀者。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明失所以也。迷真习妄。种苦求甘。沙饭异因。宁论劫数。心期正觉。果入迷伦。自谓真修。焉知妄习。不循至教。但纵臆谈。一失通途。莫返幽径。悲夫 二别示二源二。一示妄源。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标指也。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正显也。众生受身。轮回五道。莫穷初际。故云无始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故曰攀缘。造善恶因。受苦乐报。死此生彼。皆因此心。故云根本。不了是妄。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故云为自性者。吁哉世人。莫不用此攀缘妄心以为真性。执妄心为佛心。恃此修行。转增我慢。涅槃经云。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计为常者悉是颠倒 二示真源二。一正示。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标指也。菩提智果。涅槃断果。二果本具。故云无始。所依之性。本来不与妄染相应。故云元清净体。何者是耶下云。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正显也。第八梨耶。于诸识中。最极微细。名为识精。此微细识有二种义。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觉义即是此文元明。元明者本觉也。不觉即是无明生灭。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合非一非异。名为识精。从此变起根身种子器世间等。名生诸缘。识相既现。元性即隐。名缘所遗者。遗失也。故下文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已为物失于本心。对法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斯之谓矣 二斥迷。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抂入诸趣 本明周偏含裹无余。妙觉湛然斯须匪离。步步是道。故云虽终日行。日用罔知。故云迷不自觉。真所谓持珠乞丐。怀宝迷邦。抂受沦踬。诚可怜愍 二正推真妄二体四。一推征妄体四。一屈指推征四。一举拳以问。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 奢摩他即出生死到涅槃之道路也。
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 地水火风空轮各对一指。又一一指端有千轮相。故云轮指。屈指问见。意欲推心 二约见以酬。
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手金光。耀我心目。此即心目俱见 三再审谁缘。
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举拳初问便言耀我心目。再审谁见。又却独不言心。意引推征明露妄想。师资善巧。共破执情。善哉大权。悬知今日 四别推心见。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当犹对也。汝目显然。故云可见。又汝眼实可见我拳相。意欲推心。且许其眼。眼即可见。何者是心。研核至穷。妄想须显 二正陈妄体。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能推之心。攀缘妄想。生死轮转是此为根。固执既深。河沙叵算。故今呈露必待破除 三顿呵令问。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世尊现相以呵叱。过之深也。阿难惊起以避座。执之重也。情之主宰皆谓我心。今被顿呵。孰不惊愕咄呵声。矍(居缚反)逸起貌 四克示非真。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前尘之相本自虚妄。从识变生。犹如影像。而复引起念想。缘虑名之为心。心之与境二俱虚妄。此心及境即真如海中一浮沤耳。故下文云。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情妙心中所现物。浮尘既现。实体即隐。能覆能暗。故云惑汝真性。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此之妄想。能损法身。能伤慧命。功德法财由之丧失。名之为贼。迷而不识。认为真常。将谓嫡生。欲期嗣世。反遭破丧。历劫贫穷。故失元常。受轮转也。故下文云。睧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弃之大海。唯认浮沤。迷中倍人。真可怜愍 二显示真心者。真心之体本周法界。非妄非真。绝言离相。能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然具三大。通二门。若约真如门显此心者。则亡因果。绝染净。口谈辞丧。心缘虑亡。无法可破。无法可会。此则唯显体大义也。若就生灭门显此心者。则彰染净。明体用。显真妄。论因果。有修有证。或破或会。如斯显示。皆为随顺入于真如。真如之体即一心也。一心真如及生灭相无二无别。即三明一。即一论三。故得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已界佛界众生亦然。今之所显真心相者。依生灭门破妄显也。然破会之相。诸经论中具有此二。盖随执心轻重。根有利钝。乘有顿渐。教分权实。若执重根钝。理须破斥。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若根性调柔妄情轻薄。指相即性。一切皆如。犹良马见鞭影动即正。今经先破。后会。俾轻重二执皆尽。利钝两根俱入。如此段经。即明心能生法自性元常。不同前尘分别影事。但随境转体是无常。下经又明。见与见缘。本无所有。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又云。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此则先令明识真妄。后令了妄即真。洎乎开悟无妄可了。即云皆即菩提妙明元心。维摩法华皆有此意。如调马善医适时御物。在座根性既殊。说者理须兼二。如来善巧。妙达时机。文二。一阿难伸疑二。一别叙疑三。一发心修行疑。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 起意修行。亲近善友。即是发菩提心。如来常教令发此心。今复何故说为非心。故叙为难。淮涅槃经。发菩提心不是佛性。师子吼云。若一切众生先有佛性。何故复有初发菩提心者。佛言。菩提之心。实非佛性。是无常故。乃至虽念念灭。相续不断。名为修道。犹如灯焰。虽念念灭亦能破暗。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今经欲明如来藏心常住真性。即是涅槃正因佛性。发菩提心乃是缘了。体是无常。是故阿难同师子吼。以缘了性。难正因性。此则不辨三因常无常义。妄以为难也 二谤法退善疑。
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依之修行。能成佛道。因之谤法。永作阐提。佛说非心。诚为难信 三无心土木疑。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 土木不能了知。不能修谤。为无此心。此若非心。土木何异 二总结请。
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唯垂大悲开示未悟 不了正因体遍通情无情。但执修谤之心。便见土木无性。洎被呵责此非汝心。由不早辨。遂至惊怖。然阿难岂谓不知。直为末世多作此计。用妄心即是佛心。惑者既群。卒难领悟。故再三疑难。请为开示也 二如来正显二。一约现法随缘以显心。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 摩顶安慰也。阿难疑问。将谓无心。今若开示。必知体遍。冥合此理。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得此忍时。通达一切法门。成就一切佛法。此非小缘。故佛安慰。警动其意。是故摩顶也。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总标色心。故云诸法。无别生处。故曰唯心。此法生起。谓由真如不守自性为因。无始妄想熏习为缘。因缘和合。成梨耶识。从此变生根身种子器世间等。如水起波。如镜现像。故云唯心所现。一切因果者。别举正报。圣凡总该。故云一切世界微尘。别指依报。一切之言亦通此转。既由真心随缘所现。亦依真心以为自体。如像不离镜波不离水。如下文云。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故云因心成体 二约自性不变以显心二。一举况。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 世间妄有。不出色空。色中小者。草叶缕结。草叶有根种。缕结因丝麻。太清为名。显色是貌。妄相尚尔。况真心耶 二正显。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清净拣异妄染。妙净明心。即三德具足。灵鉴无昧也。虽能随缘成一切法而一切法不能变动。若变动者即无诸法。以不变故为诸法性。如镜现像不为像变。若为像变。则不能现一切诸像。以不变故为像所依。此亦如是。故云性一切也。岂得妄想不实真亦无体。故此责云而自无体也 三重破执情二。一就执定其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