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六所在如塔。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七转罪为佛。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轻贱者。总包于中或打或骂故。隋译云。轻贱甚轻贱。无著云。此毁辱事有无量门故。复云。甚轻贱当得菩提者罪灭故○八超事多尊。论云。示现速证菩提法故○文二○初供佛多中全具福。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那由他者。十亿为洛叉。十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那由他○二持经多中少分福。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九具闻则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十总结幽邃。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无著云。此显示彼福体及果体。不可测量故○十一断住修降伏是我疑。佛教我住修降伏。兼不住前十种疑执过患。若无我者谁人受教。谁人住修谁人如此离过云云。亦云除微细执故。偈云。于内心修行存我为菩萨。此即障于心违于不住道○断之文二○初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二答三○初若名菩萨必无我。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二若有我相非菩萨。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三能所俱即是菩提。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十二断佛因是有菩萨疑。论云。若无菩萨。云何释迦如来于然灯佛所行菩萨行○断之文四○初举疑处。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降怨王请然灯佛入城。城中长幼尽迎。路泥善慧布发佛与授记。故举此问○二断疑念。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慧彼时都无所得。离诸分别由无法故得记。若有法者。是有相心。不顺菩提佛不与记○三印决定。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云。我于彼时所修诸行。无有一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功德施论引佛说云。若见于佛即见自身。见身清净见佛清净。见一切智智皆悉清净。是中见清净智亦复清净。是名见佛。我如是见然灯如来。得无生忍。一切智智明了现前。即得受记。是受记声不至于耳。亦非余智之所能知。我于此时亦非惛懵无觉。然无所得○四反覆释。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无著云。若正觉法可说。如彼然灯所说者。我于彼时便得正觉。然灯则不记言来世当得。以法不可说故。我于彼时不得正觉。是故记言来世当得○十三断无因则无佛法疑。于中三。初断一向无佛疑。论云。若无菩提即无诸佛如来。有如是谤。谓一向无佛。为断此疑故。云如来者即是真如○断之文二○初显真如是佛故非无。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无著云。如清净故名为如来。犹如真金 二明佛即菩提故无得。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先标错解。魏云。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菩提者。是人不实语。后释正见。偈云。菩提彼行等。谓等前菩萨行无得也。无著云。或谓然灯如来所。于法不得正觉。世尊后时自得正觉。为离此取故。云若人言等○二断一向无法疑。论云。有人谤言。若无因行。则如来不得阿耨菩提。为断此疑故。云如来所得等○断之文二○初遣执遮疑。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论云。无色等相故。彼即菩提相故。无著云。显真如无二故。谓言说故。谓彼正觉不无世间言说故○二释义断疑。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论云。一切法者。皆真如体故皆佛法。即非者由色等法即真如故。即非色等法真如。常无色等诸相故。是名者即是真如法自性矣○三显真佛真法体。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偈云。依彼法身佛故说大身喻。身离一切障及遍一切境。功德及大体故。即说大身非身即是身。是故说大身。论云。非身者无有诸相故。大身者有真如体故。无著云。摄一切众生大身故。于彼身中安立非自非他故○十四断无人度生严土疑。论云。若无菩萨者。诸佛亦不成菩提。众生亦不入涅槃。亦无清净佛土。何故诸菩萨发心。欲令众生入涅槃。起心修行清净佛土○断之文三。初遮度生念三○初明失念。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偈云。不达真法界。起度众生意。及清净国土。生心即是倒○二明无人。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无法名菩萨。岂有我度众生○三引前说。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二遮严土念二○初明失念。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二释所以。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三释成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论云。若起度众生严土之心。即是颠倒非菩萨者。起何等心名为菩萨。故经言通达等。无著云。谓人无我法无我○十五断诸佛不见诸法疑。论云。前说菩萨不见彼是众生。不见我为菩萨。不见清净佛土。若如是则诸佛不见诸法○断之文二。初约能见五眼明见净。偈云。虽不见诸法。非无了境眼。诸佛五种实。以见彼颠倒○文五○初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肉团中有清净色。见障内色名为肉眼。佛具诸根故有肉眼○二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于肉眼边引净天眼。 见障外色。依大般若。佛肉眼能见人中无数世界。不唯障内。若佛天眼能见诸天所有细色。除见天外见人等事名肉眼矣。净名云。唯佛世尊得真天眼。照见恒沙佛土不以二相○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以根本智照真理故○四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后得智说法度人○五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前四在佛总名佛眼。又见佛性圆极名为佛眼○无著云。为令知见净胜故。显示有五种眼。略说有四种。谓色摄第一谛摄世谛摄一切种一切应知摄○古德偈云。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直缘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二约所知诸心明智净五○初约一个恒河以数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二约一河中沙以数河。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 三约沙河中沙以数界。
  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四约尔所界中所有生。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 五约一一众生所有心三○初总明染净以标悉知。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无著云。若干种心者有二种。谓染及净。即共欲心离欲心等○二会妄归真以释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大云云。由一切妄心依真如体都无其性。佛证真如故悉知之。诸心者标指。非心者妄识本空。是名心者真心不灭。若本论释则与此殊。偈云。种种颠倒识。以离于实念。不住彼实智。是故说颠倒○三推破杂染以释非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无著云。过去已灭故。未来未有故。现在第一义故○十六断福德例心颠倒疑。论云。向说心住颠倒皆不可得。若如是福德亦是颠倒。何名善法○断之文二○初问福答福。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以是离相无倒行施因缘。成无漏福离于二障。既非颠倒故得福多○二反释顺释。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德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偈云。佛智慧为本。非颠倒功德。论云。显示福非颠倒。佛智为本故福有者取相也。福无者离相也。问福性空故福多者前说妄心性空。妄亦应多。答福以佛智为本。顺于性空故悟性空。福则甚多。心识颠倒。违于性空故悟性空。则心识都尽。十七断无为何有相好疑。论云。若诸佛以无为得名。云何诸佛成就相好。而名为佛。此约法身佛故以为疑○断之文二○初由无身故现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即随形好也。如镜中无物方能现物故。论云。法身毕竟非色身非诸相。然相好二种。亦非不佛。此二不离法身故。是故此二亦得言无。故说非身。亦得言有。故说成就○二由无相故现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即三十二相也。一一如前色身中说。十八断无身何以说法疑。论云。若如来色身相好不可得见。云何言如来说法○断之文三○初遮错解。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谷中无人能作音声故○二释所以。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世尊达诸法空毕竟无执。今言有说。是谤佛执法也○三示正见。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偈云。如佛法亦然所说二差别。不离于法界。说法无自相。大云云若言无说是真说法。若言有说不名说法。是谤佛故○十九断无法如何修证疑。论云。如来不得一法。云何离上上证转。转得阿耨菩提。为断此疑示现非证法。名为阿耨菩提○断之文三○初以无法为正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云。彼处无少法知菩提无上。论云。彼菩提处无有一法可证。名为阿耨菩提○二以平等为正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云。法界不增减。论云。是法平等是故名无上。以更无上上故○三以正助修正觉。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无我等。是了因即正道也。修一切善法是缘因。即助道也。即得阿耨菩提是正觉也。所言善法者标指也。即非等者。论云。彼法无有漏法。故名非善法。以有无漏法。故名为善法○二十断所说无记非因疑。论云。若修一切善法得阿耨菩提者。则所说法不能得菩提。以是无记法故○断者。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偈云。虽言无记法。而说是彼因。是故一法宝胜无量珍宝论云。以离所说法不能得大菩提故。此法能为菩提因。又言。汝法是无记。而我法是记。是故胜舍无量七宝○二十一断平等云何度生疑。论云。若法平等无高下者。云何如来度众生○断之文四○初遮其错解。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 二示其正见。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偈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论云。众生假名与五阴共不离法界○三反释所以。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论云。若如来有如是心。五阴中有众生可度者。此是取相过。无著云。如来如尔炎而知。是故若有众生想则为有我取○四展转拂迹。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二十二断以相比之真佛疑。论云。虽相成就不可得见如来而以见相成就。比智则知如来法身○断之文五○初问以相表佛。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二答因苗识根。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大云云。前悟色身今迷法身。意谓法身既流出相身。即由此相。知佛证得无相法身○三难凡圣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