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经。说是法已复为说十二缘起相应陀罗尼曰。
  怛侄他 毗折你毗折你 毗折你 僧塞枳你 僧塞枳你 僧塞枳你 毗尔你 毗尔你毗尔你 莎诃 怛侄他 那弭你那弭你 那弭你 杀雉你 杀雉你 杀雉你飒钵哩设你 飒钵哩设你 飒钵哩设你莎诃 怛侄他 薜达你薜达你 薜达你窒里瑟你你 窒里瑟你你 窒里瑟你你邬波地你 邬波地你 邬波地你 莎诃怛侄他 婆毗你婆毗你 婆毗你 阇底(丁里切下同) 你 阇底 你 阇底你 阇摩你你阇摩你你 阇摩你你莎诃
  下第二密说缘起。初结前标举。次正说咒。
  经。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长者子昔缘之时诸人天众叹未曾有时四大天王各于其处异口同音作如是说善哉释迦尊说妙法明咒生福除众恶十二支相应我等亦说咒拥护如是法若有生违逆不善随顺者头破作七分犹如兰香梢我等于佛前共说其咒曰。
  怛侄他 呬哩谜 揭睇健陀哩 旃荼里地囇 骚代囇 石呬伐囇 补啰布囇短末底 崎啰末底达地目契 寠噜婆母噜婆 具荼母噜健提 杜噜杜噜毗囇 翳泥悉 泥沓(徒洽切下同)媲 达沓媲邬悉怛哩 乌率吒啰伐底 頞剌娑伐底 钵杜摩伐底 俱苏摩伐底 莎诃
  下救鱼行中第三诸天闻赞有三。初标。次时诸大众下大众同欢。后时四天王下别赞有二。初赞佛说。后说咒愿护。初赞佛说复二。初标次赞。后我等亦说咒下是第二愿拥护有三。初二句标。次四句诫劝。后我等于佛前下说咒。
  经。佛告善女天。尔时长者子流水及其二子为彼池鱼施水施食并说法已俱共还家。是长者子流水复于后时因有聚会设众妓乐醉酒而卧。时十千鱼同时命过生三十三天。起如是念。我等以何善业因缘生此天中。便相谓曰。我等先于赡部洲内堕傍生中共受鱼身。长者子流水施我等水及以饭食。复为我等说甚深法十二缘起及陀罗尼。复称宝髻如来名号。以是因缘能令我等得生此天。是故我今咸应诣彼长者子所报恩供养。尔时十千天子即于天没至赡部洲大医王所。时长者子在高楼上安隐而睡。时十千天子共以十千真珠璎珞置其头边。复以十千置其足处。复以十千置于右胁。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光明普照种种天乐出妙音声。令赡部洲有睡眠者皆悉觉寤。长者子流水亦从睡寤。是时十千天子为供养已。即于空中飞腾而去。于天自在光王国内处处皆雨天妙莲华。是诸天子复至本处空泽池中雨众天华。便于此没还天宫殿随意自在受五欲乐天自在光王。至天晓已问诸大臣。昨夜何缘忽现如是希有瑞相。放大光明。大臣答言。大王当知。有诸天众于长者子流水家中雨四十千真珠璎珞及天曼陀罗华积至于膝。王告臣曰。诣长者家唤取其子。大臣受敕。即至其家。奉宣王命。唤长者子。时长者子即至王所。王曰何缘昨夜示现如是希有瑞相。长者子言。如我思忖定应是彼池内众鱼。如经所说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彼来报恩故。现如是希奇之相。王曰何以得知。流水答曰。王可遣使并我二子往彼池所验其虚实。彼十千鱼为死为活。王闻是语。即便遣使及子向彼池边见其池中多有曼陀罗华积成大聚。诸鱼并死。见已驰还。为王广说。王闻是己。心生欢喜。叹未曾有。
  下救鱼中第四明鱼报恩文有十四。一三士还家。二是长者子下长者子醉卧。三时十千鱼下鱼逝生天。四起如是念下念知宿业。五是故我今下议恩应报。六尔时十千下报恩。于中复三。初下天。次时长者子下报德。后便于此没下事讫还天。报德中有三。初报长者恩。次于天自在光王下报国王恩。以王借象复护佛法令我得闻。后是诸天子下报生处恩。七天自在光王下王问瑞应。八大臣答言下诸臣具答。九王告臣曰下王令使唤。十时长者子下长者赴命。十一王曰下王亲自问。十二长者子言下长者具对。十三王曰何以下捡验虚实。十四王闻是以下生信喜欢。
  经。尔时佛告菩提树神。善女天。汝今当知昔时长者子流水者即我身是。持水长者即妙幢是。彼之二子。长子水满即银幢是。次子水藏即银光是。彼天自在光王者即汝菩提树神是。十千鱼者即十千天子是。因我往昔以水济鱼与食令饱为说甚深十二缘起并此相应陀罗尼咒。又为称彼宝髻佛名。因此善根得生天上。今来我所欢喜听法。我皆当为授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说其名号。善女天。如我往昔于生死中轮回诸有。广为利益令无量众生。悉令次第成无上觉。与其授记。汝等皆应勤求出离。勿为放逸。
  下品第三段结会今古有四。一结会菩萨父子。二彼天自在下结会树神。三十千鱼下结会天子。于中复三。初结会人。次因我下结会法。后因此善根下结成善因得记所以。四善女天下劝信令修。
  经。尔时大众闻说是已悉皆悟解由大慈悲救护一切勤修苦行方能证获无上菩提咸发深心信受欢喜。
  下第四领悟依学。问此品既云为除大众疑诸天子得记所因。如何领云大众悟解由大慈悲行诸苦行方得菩提。答准结会中但结天子。明知但为除大众疑天子得记所以。云解由行大慈悲等得菩提者。是傍义故。又知十千亦行苦行等后方得菩提。故皆行学。

  舍身品第二十六

  舍身品三门分别。言来意者。就学行流通中有五。第五成前诸品令学行意有三。此即第三更重劝勉说此舍身。何以故。恐诸闻说行自利行当得成佛。犹不能习。故举萨埵为利于他当舍身命。何不为自修行此经。故说舍身。故下经云。我为汝等说往昔利他缘。如是菩萨行成佛因当学等。又恐闻说少行成佛情生轻慢。故举舍身劝众依学。故下经云。菩萨胜德相应慧勇猛精勤六度圆。常修不息为菩提。入舍坚固心无倦。前是正意。此是兼明俱来意也。释名者。为求大觉悲智常修。遇苦良田誓捐身命不保尊位。俯救倒悬难施能行。标为品号云舍身品。释妨难者。问此之舍身于三祇内何劫舍耶。答未见正文。传云。于第三僧祇中舍。以初劫中行犹劣故。不能行此舍身命故。准此应可通后二僧祇。问准瑜伽论等。第三僧祇定受变易。云何得有舍身余骸。答是化身也。问若尔何不化作余肉以施饿虎。化舍身耶。答化自身施益物多故。问若尔何故旧金光明云舍身饲虎超十一劫。答亦是化也。问若尔云何佛藏经等云。弥勒佛在释迦前四十劫发菩提心。贤劫经等云。释迦由精进故超过弥勒四十劫在前成佛。答为所化生根熟前后故。二菩萨说有超劫。不尔云何言八地去刹那刹那位增进耶。俱倍增进。何得有超。又释。倍增进者。望于以前及自利行。于他利行未必倍增。故说利他不欲行障入九地断。又解。合前二义故得说超。问利他障断在第九地。云何释迦三祇修满于百劫内逢弗沙佛翘足赞叹超于九劫。答为生所宜。故无有过。问何故舍身非成如来寿量之果。云举苦行劝勉持经修自利耶。答准前妙幢菩萨但疑寿命。不称长寿之因。不疑寿长修何行得。故不须成。
  经。尔时世尊已为大众说此十千天子往昔因缘。
  赞曰。就此品文大分为四。一述昔舍身。二复告阿难陀下会于今古。三我为汝等说下劝励修学。四尔时世尊下众闻得益。初中分三。初结前引后为起说之端。次尔时世尊下次为现制底作陈舍身之序。后复告阿难陀下谈昔舍身正利时会。此初复三。此初经家结前。
  经。复告菩提树神及诸大众我于过去行菩萨道非但施水及食济彼鱼命乃至亦舍所爱之身如是因缘可共观察。
  下次世尊引后有四。初标告时机。二非但下指前说略。三乃至下更广胜因。四如是下诫劝时众。
  经。尔时如来应正等觉天上天下最胜最尊百千光明照十方界具一切智功德圆满将诸苾刍及于大众至般遮罗聚落诣一林中其地平正无诸荆棘名华软草遍布其处佛告具寿阿难陀汝可于此树下为我敷座时阿难陀受教敷已白言世尊其座敷讫唯圣知时。
  下后为起说之端有二。一赞佛德尊现光集众。二将诸苾刍下将导时会诣于道场。言般遮罗者此云总集。亦谓以笼笼师子等名般遮罗。即此处人捕师子等以笼。笼故因立此名。人所聚居名为聚落。落亦庭院。准西域传。在呾叉始罗国。是北印度境。当迦隰弥罗国西北。此舍身处在始罗国北界。渡信度河东南行二百里度大石门。萨埵王子于此舍身饲饿虎乌徒。其中土地洎诸草木微带绛色。犹血染也。人履其地若负芒刺。无云疑信。莫不悲怆。三佛告具寿下佛敕阿难令严法座。初佛敕次奉旨后启请。
  经。尔时世尊即于座上跏趺而坐。端身正念。告诸苾刍。汝等乐欲见彼往昔苦行菩萨本舍利不。诸苾刍言我等乐见。世尊即以百福庄严相好之手而按其地。于时大地六种震动。即便开裂。七宝制底忽然涌出。众宝罗网庄严其上。大众见已生希有心。尔时世尊即从座起。作礼右绕还就本座。告阿难陀。汝可开此制底之户。时阿难陀即开其户。见七宝函奇珍间饰。白言世尊。有七宝函众宝庄校。佛言。汝可开函。时阿难陀奉教开已。见有舍利白如珂雪拘物头华。即白佛言。函有舍利色妙异常。佛言。阿难陀。汝可持此大士骨来。时阿难陀即取其骨奉授世尊。世尊受已告诸苾刍。汝等应观苦行菩萨遗身舍利。而说颂曰。菩萨胜德相应慧。勇猛精勤六度圆。常修不息为菩提。大舍坚固心无倦。汝等苾刍咸应礼敬菩萨本身。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慧香之所熏馥。最上福田极难逢遇。时诸苾刍及诸大众咸皆至心合掌恭敬顶礼舍利叹未曾有。时阿难陀前礼佛足白言。世尊。如来大师出过一切为诸有情之所恭敬。何因缘故礼此身骨。佛告阿难陀。我因此骨速得无上正等菩提。为报往恩我今致礼。
  下为现制底作陈舍身之序。于中复分为十八段。初问众情欲。二诸苾刍言下众答乐观。三世尊即以下佛现神通。问何不直尔令塔涌现手按方升。答若不手按直令塔现。大众不知佛之神力。有三。初手按地。二地动。三地开。四七宝制底下宝塔涌现。言制底者梵语。通目佛之堂塔。若别目者。佛堂云制多。此云灵厝。旧云支提者讹。塔云窣堵波。此云高显。旧云佛塔塔婆轮婆等并讹。此中有三。初制底涌出。二众杂庄严。三大众睹见。问舍身之塔何不隐空而没于地。答欲显因中法身舍利由障所覆不得显现。由佛方便方能得显。故隐在地按地方升。五尔时世尊下报恩敬礼。其由饿鬼鞭死尸诸天礼枯骨。此意令众修因故报昔恩。六告阿难陀下敕令开塔。七时阿难陀下受命奉开。此中有二。初开塔次睹函。八白言世尊下依见启白。显如来藏具性功德故严宝函。九佛言下更敕开函。十时阿难下庆喜依教有二。初开函。后所睹表理性净非物所染如白莲华。十一即白下阿难重曰。十二佛言下佛命持来。十三时阿难下庆喜奉献。十四世尊受已下佛受说缘有三。一佛受二劝观三颂赞。十五汝等下世尊教礼。于中有二。初令礼后释所以。五分法香举三例二。戒即别脱。定道无表定。慧如名。解脱即胜解数。解脱智见即缘无为慧。广如杂集大庄严等辨。十六时诸下依教礼赞。十七时阿难下问佛礼由。十八佛告下答敬所以。
  经。复告阿难陀。吾今为汝及诸大众断除疑惑。说是舍利往昔因缘。汝等善思当一心听。阿难陀曰我等乐闻。愿为开阐。阿难陀。过去世时有一国王名曰大车。巨富多财库藏盈满。军兵武勇众所钦伏。常以正法施化黔黎。人民炽盛无有怨敌。国太夫人诞生三子。颜容端正人所乐观。太子名曰摩诃波罗。次子名曰摩诃提婆。幼子名曰摩诃萨埵。
  下谈昔舍身正利时会。文分为三。初敕听许说。二众乐欲闻。三正为开演。于中复二。初长行后重颂。长行有十。一陈往眷属。二是时大王下述昔欢游。三第一王子下遇苦悲生。四尔时萨埵下思应舍命。五尔时王子下捐身救济。六是时大地下瑞感人天。七是时饿虎下虎遂能食。八尔时大王下眷属号恋。九尔时大王下为立制底。十阿难下结示利生。陈往眷属有三。一明时节。二述父母。三说兄弟。文段可知。云摩诃波罗者。此云大渠。摩诃提婆者。此云大天。摩诃萨埵者。此云大勇猛。求大菩提发大勇猛。不惮处时捐身舍命求法益物常无吝退。故云大勇猛。故下颂云。王子名勇猛。常施心无吝。
  经。是时大王为欲游观纵赏山林其三王子亦皆随从为求华果舍父周旋至大竹林于中憩息。
  下述昔欢游文中有三。初王出游观。次臣佐皆随。后子别追赏。问既言王出游观王子随从。何故闻子舍身云在宫内。答准旧所译。但王子出。略不论父。此舍周旋。略无还驾。据实子随从。王在前还。故闻舍身在宫无爽。
  经。第一王子作如是言我于今日心甚惊惶于此林中将无猛兽损害于我第二王子复作是言我于己身初无吝惜恐于所爱有别离苦第三王子白二兄曰此是神仙所居处我无恐怖别离忧身心充遍生欢喜当获殊胜诸功德时诸王子各说本心所念之事。
  下第三遇苦悲生。于中有三。初述先想念。此中复二。初三子各陈。后时诸王子下经家总结。
  经。次复前行见有一虎产生七子才经七日诸子围绕饥渴所逼身形羸瘦将死不久。
  下次见虎饥羸。问见虎生子。宁知七日。答真谛三藏二解。一云。段食所资唯至七日。过此便死。虎饥如是故知七日。一云。于时应有鬼神道之。但经家不出。亦如舍身发愿。无人闻知。后天神报。如树神道池中鱼数。
  经。第一王子作如是言。哀哉此虎产来七日。七子围绕无暇求食。饥渴所逼必还啖子。萨埵王子问言。此虎每常所食何物。第一王子答曰。虎豹豺师子唯啖热血肉。更无余饮食可济此虎羸。第二王子闻此语已作如是言。此虎羸瘦饥渴所逼余命无几我等何能为求如是难得饮食。谁复为斯自舍身命济其饥苦。第一王子言。一切难舍无过己身。萨埵王子言。我等今者于自己身各生爱恋。复无智慧不能于他而兴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