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经。尔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子今有法门名无染著陀罗尼是诸菩萨所修行法过去菩萨之所受持是菩萨母说是语已。
  赞曰。大文分六。一佛标名宗。二问答名体。三请佛陈说。四赞仰为宣。五显胜劝修。六闻教喜学。此即初也。有七。一明教主。二所逗机。三标咒名。四指应学。五举曾劝。六明学意。以是菩萨母故。过去菩萨皆悉已学故。今菩萨所应修行。七结前标。文段可悉。
  经。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陀罗尼者是何句义世尊陀罗尼者非方处非非方处作是语已。
  下问答名体。初问后答。问中有二。一问名义是何句义。是意云何名无著等。复因何义。句是能诠之名非名句中名。已下问体。以诸法体即是真如。非有非空等不可言说。如何可说此陀罗尼。非方处者离有。非非方处者离空。准下佛答有其七句。此略举初句为问。以影于余。或舍利分悟世尊具悟故说有多少。
  经。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舍利子汝于大乘已能发趣信解大乘尊重大乘。
  下答有二。初赞后答。此赞也。有二。言善哉者赞问。汝于大乘下赞德有三。初赞舍小。已能发趣故。次赞悟大。信解大乘故。以信得解。非智证入。故法华经云。汝舍利弗尚于此经以信得入。况余声闻。趣大以后经二万劫始到十信初心故。故涅槃经云。阿罗汉人二万劫到。所言到者到阿耨心故未证悟。若约七地过种姓地。得在胜解行地。若约五位未住资粮位。但在善法欲。十信方得在资粮故后赞坚固。尊重大乘故。
  经。如汝所言陀罗尼者非方处非非方处非法非非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事非非事非缘非非缘非行非非行无有法生亦无法灭。
  下答有二。初答体。即是诸佛下答名义。初中有二。初述成。后然为下答说所以。初述成也。非方处等如前已解。第二非法等离诠非诠。非法非所诠。非非法非是不离非诠之法。是智证故。第三离三世以常故。非三世应有非非过去等。非离世法故。以影略故。第七句经亦同此解。第四事理对。是理非事。又云非非事者不离事法故。第五为无为对。非有为缘生非非有为。了因显故。或不离缘生法故。第六常无常对。行者迁流。真如非行非非行。同前释。第七相非相对。以真如理离生灭等十相故。诸法体生后无名灭。如既不生故无法灭。举此例余。第七离生灭相。此约三性中归圆成实解。一切诸法所归趣故。若约遍计及胜义胜义七句总遮。若约二谛相形总通遮表。如初非方处。据胜义遮方处表非方处非非方处。约俗谛中以总持体所持之法是依声故。总持自性是念慧故。念慧非方。以依方处故。余准可知。然据经意约真胜义心言路绝。总取遮表不依依他及遍计。或通依三性。俱得无失。
  经。然为利益诸菩萨故作如是说于此陀罗尼功用正道理趣势力安立。
  下答说所以。然据胜义。非方处非非方处等忘言绝相。然今为利益诸菩萨故。于方便道理依俗谛中作如是说。依何说法耶。谓于此陀罗尼即指所说法体。依四种义安立施设。名之为说。下言安立者施设别名。依此四义而安立故。言四种义者。一功用即依总持有能得果之功用说。二正道即此功用体。离二边证正理故名为正道。即念慧等。三理趣则是真如及所持法义等是念智等境总名理趣。四势力由此法义能念慧等灭恶生善证理得果故名势力。即法威力。欲明能诠契顺诸法故。或即总持念慧法二。有能摄持生善灭恶之势力也。
  经。即是诸佛功德诸佛禁戒诸佛所学诸佛秘意诸佛生处故名无染著陀罗尼最妙法门作是语已。
  下答问句义。初答义。故名无染著下答句。句即名也。前功用等四义在佛。即俱名功德等。或能为因。依此能得佛不共法等名功德。能令离过名禁戒。为佛师故名所学。法身妙理深难测故名秘意。成报化佛故名生处。由能诠教诠此义故名无染著法门等。或即念慧名为法门。与所持法为门。即法之门。或依此总持能出生功德等。妙法即妙法之门。或此妙法通能所出。即通依主持业两释。
  经。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唯愿善逝为我说此陀罗尼法若诸菩萨能安住者于无上菩提不复退转成就正愿得无所依自性辩才获希有事安住圣道皆由得此陀罗尼故。
  下第三请佛陈说有二。初请说。若诸菩萨下第二请意。请意有二。初能学人。二能安住者下明修教得利益有六。一得不退。随信住等四种不退。二得正愿。谓十大愿。发菩提心论云。一者愿。我先世及以今身所种善根。施与一切悉共回向无上菩提。令我此愿念念增长生生不忘为陀罗尼之所守护。二愿。我回向大菩提已。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处常得供养一切诸佛。恒常不生无佛国土。三愿。我得生诸佛国已。常得亲近随侍左右。如影随形无刹那顷远离诸佛。四者愿。我得近佛已随我所应为我说法。即得成就菩萨五通。五愿。得通已即达世谛。假名流布了第一义得正法智。六愿。我得正法智已以无厌心为生说法。示教利喜皆令开解。七愿。我开解诸众生已。以佛神力遍至十方无余世界。供养诸佛听受正法广摄众生。八愿。诸佛所听正法已。即能随转清净法轮。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我法者闻我名者。即得舍离一切烦恼发菩提心。九愿。我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已。常随将护除无利益。与无量乐舍身命财。摄受众生荷负正法。十者愿。我能荷负正法已。虽行正法心无所行。如诸菩萨行于正法而无所行亦无不行。为化众生不舍正愿。与菩萨地愿大意同。三得无所依即无住涅槃。四自性辨才即四无碍辨。不由师悟故名自性。或非有因缘为他利起此四辨故名自性。五获希有事。准菩萨地四十六云。菩萨修习无上菩提有五希奇。一于有情非有因缘而生亲爱。二唯为饶益诸有情故。常处生死忍无量苦。三于多烦恼难伏有情。善能解了调伏方便。四于极难解真实义理能随悟入。五具不思议大威神力。六安住圣道住极喜地。得二空智名安住圣道。或可为五。得无所依自性辨才合之为一。不由他缘云无所依。性能利他云自性。或初得住不退。二于初地得正愿。三于五地得无差别道云得无所依。四于第九地得四自性辨才。五于第十地获希有事。如十地经。于第十地有希奇事。三昧现前时有大宝华王。周圆如十阿僧祇。一切众宝间错庄严。是时菩萨其身殊妙称可华座等故。六于佛地安住圣道。安住以无进求故名安住。皆由得此等者结。
  经。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下第四赞印为宣有三。初赞印。次更叹。后正宣。此初可知。
  经。若有菩萨得此陀罗尼者应知是人与佛无异若有供养尊重承事供给此菩萨者应知即是供养于佛。
  下更叹有三。初叹能证得。次若有供养者下叹能供养者。以证得者如佛所得。必当得故。理平等故。应取下文以是因缘获无上果释与佛无异及即是供养佛。
  经。舍利子若有余人闻此陀罗尼受持读诵生信解者亦应如是恭敬供养与佛无异以是因缘获无上果。
  下叹能学及供养者。释文准知。
  经。尔时世尊即为演说陀罗尼曰。
  怛侄他 珊陀喇你 嗢多喇你 苏三钵啰底瑟耻哆 苏那么 苏钵喇底瑟耻哆鼻逝也跋罗 萨底也钵喇底慎若 苏阿嚧诃 慎若那末底 嗢波弹你 阿伐那末你 阿毗师弹你 阿鞞毗耶诃罗 输婆伐底 苏尼室唎多(引) 薄虎郡社(引) 阿毗婆驮 莎诃
  下正宣。
  经。佛告舍利子此无染著陀罗尼句若有菩萨能善安住能正受持者当知是人若于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所发正愿无有穷尽身亦不被刀杖毒药水火猛兽之所损害何以故舍利子此无染著陀罗尼是过去诸佛母未来诸佛母现在诸佛母。
  下第五显胜劝修有二。初赞法功能。后校量胜劣。初中有七。一告所被机。二此咒染著下指所赞法。三若菩萨下明能学人。四能善安住下明依修学。能善安住以此咒为所依。能正受持依起法行。正受闻慧。正持思修慧。五当知是人下得益有二。一摄内能令发愿无有穷尽。得不退故。二身亦不被。又防外非恶所侵。六何以故征所因。七舍利子下解所以。
  经。舍利子若复有人以十阿僧企耶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七宝奉施诸佛及以上妙衣服饮食种种供养经无数劫若复有人于此陀罗尼乃至一句能受持者所生之福倍多于彼何以故舍利子此无染著陀罗尼甚深法门是诸佛母故。
  下校量胜劣。于中分四。一举施福。二正校量。三征胜由。四答所以。文准可知。
  经。时具寿舍利子及诸大众闻是法已皆大欢喜咸愿受持。
  下第六大段闻教喜学。

  如意宝珠品第十四

  如意宝珠品三门分别。一来意者。就流通中有其三种。第一学行流通有五。于中第二守护流通。于中复三。第一令守护供养。第二守护令离染不退。第三此咒守护令离灾难所求如意。如文具彰故此品生。二释名者。梵云震多此云如意。本音但名意。心思量义。如者义加。末尼者此云宝珠。此是喻。陀罗尼者是法。如珠能令离诸灾难所求遂心。此咒亦尔。从喻为名。应云如意宝珠陀罗尼品。故下云如意宝珠神咒。以文略故。又释。即此总持名为如意宝珠。法从喻名。故云有陀罗尼名如意宝珠。此名非六释。三释难者。问。执金刚主所说神咒名曰无胜。余说亦别。云何但云如意宝珠品。答有二解。一云。品名从初不可具辨。二云。初二得其总名。余者从其别称。据实总得名如意珠。问。四持之内是何总持。答。是咒陀罗尼。问。四天王品中四王所说亦名如意宝。初中此何别。答。同名义别。如文可知。
  经。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阿难陀曰汝等当知有陀罗尼名如意宝珠远离一切灾厄亦能遮止诸恶雷电。
  赞曰。品文分四。一佛说。二众说。三佛印。四奉行。佛说有三。一标示许说。二大众乐闻。三佛正为说。初中有四。一标咒名。二示功用。三告同说。四许为陈。此初二也。
  经。过去如来应正等觉所共宣说。
  下第三告同说。
  经。我于今时于此经中亦为汝等大众宣说能于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令得安乐。
  下第四许为陈有二。初许陈。二能于下明利益。
  经。时诸大众及阿难陀闻佛语已各各至诚瞻仰世尊听受神咒。
  下大众乐闻。
  经。佛言汝等谛听于此东方有光明电王名阿揭多南方有光明电王名设羝噜西方有光明电王名主多光北方有光明电王名苏多末尼。
  下佛正为说有四。一说电王名。二闻得益。三正说咒。四诵咒法。此说电名。云相击出声名雷。故俱舍论云。如云声。是出光名电。即主电神名王故。准起世经云。东方无厚闭电共于西方堕光明电相触相著相揩相打。以如是故于虚空云际之中出生光明名曰闭电。东方闭电名无厚。南曰顺流。西曰堕光明。北曰百千树电光。从其主神以立名也。与此经名别者。或神有多或翻译别。阿揭多者此云来。苏多(此云如)末尼(如前)。
  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如是电王名字及知方处者此人即便远离一切怖畏之事及诸灾横悉皆消殄若于住处书此四方电王名者于所住处无雷电怖亦无灾厄及诸障恼非时枉死悉皆远离。
  下明得益有二。初闻名益。二若于住处下明书名益。问。闻电王名已离恐怖何假说咒方离怖耶。答。由持咒力能令彼王守护离怖。又复初神护离怖。后咒护离怖。然咒护胜经品得名。
  经。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怛侄他 你弭你 弭你弭 尼民达哩 窒哩卢迦卢羯你 窒哩输攞波你 曷[口*洛]叉曷[口*洛]叉 我某甲及此住处一切恐怖所有苦恼雷电霹雳乃至枉死悉皆远离 莎诃
  下说咒及诵咒法。
  经。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于佛前略说如意宝珠神咒于诸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令得安乐有大威力所求如愿即说咒曰。
  怛侄他 喝帝毗喝帝你喝帝 钵喇窒体鸡 钵喇底(丁里切)蜜窒囇 戍提目羝毗末丽 钵喇婆莎(苏活切)囇 安荼(入声)囇般荼丽税(平声)帝 槃荼啰婆死你 曷囇羯荼(引)囇劫毕丽 冰揭罗恶绮 达地目企 曷[口*洛]叉曷[口*洛]叉 我某甲及此住处一切恐怖所有苦恼乃至枉死悉皆远离愿我莫见罪恶之事常蒙圣观自在菩萨大悲威光之所护念 莎诃
  下众说咒有六。初观音说。文有三。初请说。次正说。后诵咒法。初请中有三。一请仪。二请说。三述益。梵云阿缚卢枳帝湿筏逻耶。阿缚卢枳帝此云观。余云自在。以天眼耳及他心通恒观世间。随皆能救云观自在。云观世音从一说也。其名不具非正翻也。配文可知。
  经。尔时执金刚秘密主菩萨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今亦说陀罗尼咒名曰无胜于诸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有大威力所求如愿即说咒曰。
  怛侄他 母你母你 母尼丽末底末底 苏末底莫诃末底 诃诃诃磨婆以那悉底帝(引)波跋 跋折攞波你 恶蚶(火舍切)侄[口*栗]荼(上)莎诃
  世尊我此神咒名曰无胜拥护若有男女一心受持书写读诵忆念不忘我于昼夜常护是人于一切恐怖乃至枉死悉皆远离。
  下第二文亦有三。初请说。次正说。后诵持益。配文可知。言执金刚秘密主者有云。观音异形称为秘密。常执金刚杵守护三宝。依自并所持为名。依密迹金刚力士经说。此执金刚及梵王各是贤劫千佛之一佛也。广如彼说。
  经。尔时索诃世界主梵天王即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亦有陀罗尼微妙法门于诸人天为大利益哀愍世间拥护一切有大威力所求如愿即说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