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 此示能觉不觉之相。觉即能觉之智。自心现量下。皆所觉之境。众生无始昧于唯心非常非无常之体。起于妄想。今觉知妄想。由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无非妄想。既了妄想。则离自心有无分别之见。离此见已。则世出世间出世间上上诸法。非常非无常之体。复本一如矣。其不觉者。堕于有无二边恶见相续。此外道所以常在妄想不知自心现量。言凡夫无有根本者。谓不知诸法所起根本。但谓世出世间诸法。生于言说妄想。然此三种之法。所有言语分别境界。非诸凡愚之所能知见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远离于所造  及与形处异
  性与色无常  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  大大自性住
  外道无常想  没在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  无若生若灭
  大大性自常  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种心流转
  摄受及所摄  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  枝条普周遍
  如是我所说  唯是彼心量

  初四句总颂离诸见诸性无有坏等。颂上总破诸见。谓彼虽妄想无常。而四大自性不坏。故曰大大自性住。又曰。彼诸外道等者。重示诸外道。谓彼所计本无生灭之实。四大性常固自若也。何得定谓作无常想乎。复从要而示之。曰一切唯心量等。入楞伽云。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种从心现。无有我我所。外道计自在天初造众生为有情本。如树木而生枝叶周遍一切。佛言我所说外道如是计著。皆是彼妄想心量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 灭正受者。正受即三昧。谓灭尽定也。此定三乘同入而位次浅深不同。善知此已。于大灭定不舍。于凡小正受不堕。问辞可见。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六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 答中位相进否多途。皆约通教三乘共行十地而说。凡有四义。初以六地七地对明浅深。则六地是三乘同入灭尽定。此位最浅故。菩萨所得之定未异二乘也。七地菩萨念念正受等者。念念则出入无间。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则不取摄所摄一切相。故不同二乘堕有行觉。有行觉者。有为行也。必灭诸相然后得定。是故七地为非念正受。谓非彼住念之正受也。又曰。得一切法无差别相者。乃觉一切法性相无有差别。非分得者。非彼二乘于其定中分得诸相性也。善不善者。谓菩萨至七地。尚不住于善。况不善念乎。是为无善念正受。二约七地八地以辩异相。即是意识妄想相有灭未灭高下不同。至八地三乘妄想悉灭。异乎七地也。
  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熏 次明三乘从初地至七地观三界诸法唯心意识。然虽同观而妄想有灭不灭得失之异。离我我所等得也。堕外性种种相等失也。二种自心者。谓外道堕于有无妄计能取所取。一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熏习也。
  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故。佛种则应断。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 三明八地三乘同一涅槃而有住不住之异。菩萨者等。言菩萨以诸佛三昧觉力所加持故。为化众生。于三昧门不般涅槃。若不加持。则不能功行满足到于如来之地。是弃舍众生而不化度。亦断如来种性。是故诸佛为说不思议功德。劝进令其究竟。二乘自调自度。著三昧乐生涅槃想。所以失也。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 分部者。谓分别部类有善不善灭不灭等异。意令七地菩萨善修心意识相了达识性本空以除妄想。善修我我所等者。谓了人法二执摄受二无我性。不堕生灭自相共相。善无碍辩才及决定三昧力。则定慧均等。由是渐入诸地。得菩提分也。
  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 不令菩萨等者。佛正恐菩萨不善了知自相共相。不知诸地次第。堕于外道邪径故。如是以说地位次第也。又告云。彼实无有生灭。诸地次第三界往还。一切皆是自心所现。但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诸佛为如是说。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 四示二乘至菩萨地为三昧乐之所昏醉。灭即灭尽定。所醉即三昧乐。以其醉故。不能善了唯心所现。自相共相习气所覆。著二无我摄受见者。谓著法之见。妄想不除生涅槃想。非寂灭正慧也。
  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悲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 见灭三昧等者。言通教菩萨。见真空涅槃之理。不同二乘乐著。忆念度生悲愿。修行十无尽句。不起涅槃之想。既不住空则离能取所取。了达唯心诸法不生分别。不堕心识外法性相执著。既妄想不生。无复受生之因。成就佛法之因。能至如来之地也。
  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此喻菩萨自行化他之法。意谓梦时非无觉已非有。而乃非实非虚。正喻八地菩萨。始见实理终于度生。一以如幻三昧建立。故如梦时作用。及得无生法忍显无功用道。如觉已无得。言未度而觉者。位未极故未到彼岸。为正为邪者。审其虚实也。非正非邪者。极言其理也。言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等者。为余在迷众生但由无始以来堕于见闻觉知妄想熏习。而有种种形状著于有无。故有心识梦事之所现耳。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 此合上喻。谓此菩萨见妄想生。即所梦生死大河之喻。从初地转进至七地。见诸法如幻等方便。即能度方便义也。度摄所摄妄想行已者。即是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义也。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复度他。亦犹未度者令度义也。言涅槃方便不坏者。谓菩萨虽得涅槃。而不坏方便度生事也。离心意者。言菩萨至八地。得无功用道。如觉已无得之喻。亦是结示忍名。故曰得无生法忍。于第一义下结示。言于第一义无次第中说有次第。无相续中说有相续。无所有妄想中说有妄想。无寂灭法中说寂灭法。良以第一义谛中一法不可得。况次第相续乎。然皆依众生心量。方便化门于本无中分别说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无所有第八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耀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炽焰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初八句先总次别。别者为七地犹存心量。八地则无所有故。约此二地对明分齐偏得住名。住者谓依止也。八地虽无所有犹有定住。唯佛地为最胜也。自觉智及净下。诸偈皆颂如来地。不坏自者。言如来光明虽复炽盛。不同日电等光集坏人目。周轮周流也。谓如来周流三界设化无穷化通三世。先时指过去也。乘即大小乘也。言十地为初地等。乃以不次显其圆融。究竟而言寂灭真如有何位次。故云无所有何次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 前言常无常者多矣。而独未明如来所证之法。为常为无常。以理言之。前所说者岂外于此。苟不别明惑者昧焉。故复为未了者请。答中先言所证非常非无常。盖其所证理。绝百非圆离众过。异彼外计故言双非。若谓常无常。则二俱有过也。若如来是常者。则同外道计神我为能作之常。主即神我也。而如来言常者无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有作之常而有过也。若如来无常者。是有所作同于五阴。为有相之所相。其相无性故阴坏应断。而如来之常则不断也。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言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归无常。则显如来所修福智皆空无益。若同所作则一切有作皆应是佛。众具者福德庄严之具。无差别因性者。谓佛与诸法所作是同。则非别有因性也。故结之云云。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谛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 言如来非如虚空常等者。入楞伽云。若是常者。应如虚空不待因成。然自觉圣智。乃如来修德究显。则无是过。又言譬如虚空。乃显双非离于诸句。故不可言常也。又复若是常者。则是无生。如免马等角本来无生。则无方便益物之义。故曰如来非常。又复更有余事知如来常者。上云非常非无常。乃据性德圆离。然如来称性圆证。亦得言常。言无间所得智者。谓究竟始觉无碍智也。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若如来出世等。此言如来所证法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此理周遍无间凡圣。故云无间住。言不住虚空者。显常住也。但愚夫迷而不知也。言如来所得智等者。谓修德之智。全性得般若之所熏发。不同众生心识为阴界人等所熏。又言。如来不同三界从妄想生。则唯从真实功德所生。言二法者。谓虚妄生真实生二法也。然虚妄法中。虽说常无常未会实理总属无常如来究竟实理。理本非常非无常。但言常者。言偏意圆。然如来所证之常即无常。是不达斯旨。言说分别有常无常。故云非不二也。然不二者。即一寂静之理。究论一切诸法。皆具不二之理。故云无二生相也。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 此言如来所证实理。本离有无言想。才涉言说分别。则堕二边之过。分别觉灭者。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到此乃离诸过。故云永虽常无常。言非常无常熏者。盖分别双非亦是恶见。若离分别所熏亦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别觉  永虽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众具无义等。谓凡在迷修德未显者。皆堕常无常之过。若无分别则离二边趣乎寂静。从其所立宗者。谓外道所计之常。及七种无常。无非邪见。故云则有众杂义。若以佛智等观自心现量。契乎实理。则一切分别言说。皆不可得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四(上)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四(下)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玘)奉 诏同注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阴界入生灭。前文固言之矣。而大慧复有请者。意谓阴界入法有迷有解。以解则彼无有我谁为生灭。以迷则愚夫依于生灭。不觉若尽不识涅槃。何由出离生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