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

  经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注云赖蒙也聊者甘也。
  经曰各怀杀毒至不从人心者。述云此第二起嗔杀害也。
  经曰自然非恶至无有出期者。述云此第三苦报难出也。作恶之人宿罪之力自然招集非法恶缘随而与之故云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者即作恶自在无惧之义。待亦作至。
  经曰痛不可言甚可哀愍者。述云此第四伤令生厌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在人后也者。述云此第二劝人修舍有四。一正劝修舍二弥勒领解三重劝修舍四重弥勒领解。初又有二。此初劝令修行也。欲令天人疾从修舍故更对弥勒而须劝之。世间事者即前三毒之事。用者以也坐者由也。世人以是三毒事不得归真去道远故云不得道。负者违也。
  经曰傥有疑意至当为说之者。述云此后劝令请问也。傥若也设也。
  经曰弥勒菩萨至如佛所言者。述云第二领解有五。此初信顺佛语也。贯者通也。通心思之世人实随三毒之事坐不得道如佛说故。
  经曰今佛慈愍至解脱忧苦者。述云此第二领佛慈利也。
  经曰佛语教诫至莫不究畅者。述云此第三叹说深善也。甚深善者叹教利深。智慧明见者叹智普达。横达十方故八方上下竖通三世故去来今。可谓莫不究畅。
  经曰今我众等至皆令得道者。述云此第四重领佛恩也。谦苦者因也。恩德者果也。苦又作恪。古文恪(若各反)字林恪恭敬也。谦者退己之言。苦者苦行。福禄光明者自福殊胜。达空无极者自智殊胜。开入泥洹者化物获灭。教授典揽者教令修道。典者常也申常道故。广雅典主也。揽者捡之在手又取也。常道揽理故云典揽。此中意言道法开导故云教授。以此经典要揽众义令其习故云典揽。即智化也。刚强众生威德制御令其消伏归从圣化故云威制消化。善软众生慈力摄取故感十方。有缘斯摄故无穷极。即福化也。
  经曰今得值佛至心得开明者。述云此第五申自喜庆也。
  经曰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者。述曰第三重劝修舍有三。初叹印领解次正劝修行后劝舍疑惑。初又有三。此初印前叹说也。佛说快甚深甚善言当其理故曰是也。
  经曰若有慈敬至乃复有佛者。述云此次叹领荷恩有二。此初正叹彰佛难值也。有说申己难值非也。复言必是显当有故。今即标弥勒成佛之时也。
  经曰我今于此世至涅槃之道者。述云此后申己化益即树王成道捺苑转法轮也。有说创断陈如之疑故言断诸疑网者非也。佛决物疑非局陈如故。今即断疑拔欲者令离烦恼。杜众恶源者令离恶业。杜者塞也。疑爱是利钝惑之所由故言本也。恶业为总别苦之所流故云源也。即口业化是也。天上人间唯佛独尊故游步三界。化之纵任故无所拘碍。即身业化也。善闲经典要揽众义故典揽智慧。备解三乘所行之道故众道之要。即意业化也。纲维者犹纲纪之属。制戒御众故云执持。显正以简邪故照然分明。广化群品故开示五道。令越苦海故度未度。决生死而令出正涅槃而令入即教之弘化也。
  经曰弥勒当知至不可称数者。述云此后庆值佛闻法有三。此初申弥勒始终也。
  经曰汝及十方至不可具言者。述云此次标众生本末也。永者长也。
  经曰乃至今世至吾助汝喜者。述云此后如来正庆也。藉久远因值佛闻法即可庆喜故。
  经曰汝今亦可至积累善本者。述云第二劝修行有二。此初正劝修舍也。病者内苦痛者外苦。
  经曰虽一世勤苦至涅槃之道者。述云此后举利令修也。身与福俱故道德合。心与智俱故云合明。
  经曰汝等宜各至受诸厄也者。述云此第三劝舍疑惑也。帛谦本中辨中下辈皆云生彼佛国不能前至弥陀佛所。便见国界边七宝城喜止其城。即于七宝池莲华化生自然长大于是间五百岁。其城纵广各二千里。城中亦有七宝舍宅宅中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有莲华故。此中言七宝宫殿者盖彼城内宝舍宅也。彼城受乐此经曰如忉利天。而受诸厄者不能见闻三宝故。若作此说彼土亦有忧根者。诸厄即忧受。而出世受故不名苦苦。诸说净土身心柔软无忧受者唯是厌俱。世出世舍非忧戚故。若忧非忧皆障见佛咎从疑惑。故诫劝言无得疑惑中悔为过。
  经曰弥勒白言至不敢有疑者。述云此第四弥勒领解也。奉行者领前劝修之言彰已奉行。不疑者领劝舍疑申自不疑。
  经曰佛告弥勒至易可开化者。述云第三广举业苦令人厌舍有二。初叹前解行后正申业苦。此初即叹弥勒领解奉行也。
  经曰今我于此至令离五烧者。述云第二正申业苦而令厌舍有三。初略释次别释后总释。初又有二。此初令舍令离也。有说五恶为因痛烧为果即五戒所防。身三非为三口四为第四饮酒为第五。酬此五因即受五痛。痛者苦受烧者苦具。若痛若烧皆地狱报。故前文云临终寒热与痛苦俱。遂弹余家五痛人中受五烧在地狱云此太错判经文。害文伤义。直由不了痛是苦受烧是苦具。不可人中受痛而无苦具地狱有苦具而无痛故。又作五恶先入恶道后生人中故。地狱受痛烧报已然后生人受余报苦。此恐不然。若言五恶即五戒所防者。不妄语戒唯防妄语如何口四为第四恶应正理耶。又痛必兼具烧如何无受。故不可言人中有受而无具地狱有具而无受。又如阇王杀其父王已现受众苦。必不可言先受痛烧后受余苦。经曰华报应成虚言故。今还存所弹之义。杀盗邪淫妄语饮酒是其五恶。五痛华报。现闭王法身遭厄难名为五痛。三途果报名为五烧。不尔便违世有常道王法牢狱等诸文故。
  经曰降化其意至涅槃之道者。述云此后令持令得也。五善即防五恶之戒。由持五戒现无众苦故。获福德反五痛也。后生西方终为涅槃故。度世长寿即反五烧也。
  经曰佛言何等至何等五烧者。述云第二别释有二。初问后释。初又有二。此初问所舍离也。
  经曰何等消化至涅槃之道者。述云此后问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一恶者至积德所致者。述云第二释有五。此初释杀生有二。初释所舍离后释所持得。初又有三。初牒释次总结后寄喻显过。初又有三。此初释恶也。克者杀也贼者害也。有说神明者即同生同生。同生在右肩记所作恶同名在左肩记所作善故云记识此恐非也。业报感起非神所堪故。今即还同精神克识以种子识功能不亡名记识故。孤者无父母独者无子女。尪(乌皇反)羸也弱也。俗文短小目尪。狂(其亡反)变性意也又乱也。
  经曰世有常道至难得定出者。述曰此次释痛也。
  经曰世间有此至会当归之者。述云此后释烧也。贸(莫候反)三仓换易。卒暴者忽也。会当者必也。归之者至也。
  经曰是为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一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二至事至乃悔者。述云此第二释盗有二。初释所离有三。此初牒释有三。此初释恶也。度者量也则也。更相盗窃故无义理。非理求财故不顺法轨。不勒贪心故云奢。耽财欲得故云淫。虽有心欲而言足故心口异。口出善言心怀恶计故云佞。覆藏自性故云谄。为行无信故云不忠。言谕者意妄媚者状妄。枉者横也。度者法量机者机关。即巧言令色曲取君意能行机伪知君形势不申正谏是也。乡者一万二千五百家。党者五百家。市者交易所居。五家为邻邻五为里。野人者孔子曰先进于礼乐谓野人。后进于礼乐谓君子也。包氏曰谓鄙陋也。郊外曰野邑外谓郊。从事者相称也。至竟者死也。善恶者因祸福者果。追者还取命者招引。善恶因成必进今果起也。又追者逐也命者业也。逐善恶业以所生故后者是也。
  经曰今世现有至受其殃罚者。述云此次释痛也。
  经曰因其前世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烧也。
  经曰是为二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二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三恶至患而苦之者。云述此第三释邪淫有二。初释所舍有三。初牒释又有三。此初释恶也。处者天天者性。又侄(与一反)乐也。唐者虚也。眄者(眠见反)说文邪视也。又下戾五戾反说文恨视也。睐(力代反)说文瞳子不正也。苍颉篇内视也傍视也。细色者好色也。态古文态(他代反)意恣也。谓能度人情状也。结者期也。师(所饥反)四千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十二匹马也。五百人为旅也。强夺者公然劫取。不道者左道取物。贫无产业故不自修业。唯外怀摄故恶心在外。窃者私隐。趣者伺人不觉以求他物。举之离本曰盗。击者司马彪曰击动也。恐者恐怖热者恼热。苦具逼身曰迫。以威凌物曰胁。
  经曰亦复不畏王法禁令者。述云此次释痛也。
  经曰如是之恶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烧也。著者著同幽明也。
  经曰是为三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三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四恶至常怀憍者。述云此第四释妄语有二。初释所离有三。初牒释有三。此初释恶也。傍者夫妇。易神致反轻侮也。蹇(居免反)左传偃蹇骄傲也。广雅大娇也。谓自高大貌也。释名云偃偃息而卧不执事也。蹇跛蹇也。痛不能作事也。
  经曰如是众恶至无所复依者。述云此次释痛也。天神即护世天。录其作恶奏上帝释。记在恶籍故云记识。
  经曰寿命终尽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烧也。有说名言种子在赖耶神业种引生必有趣向故云名籍在神明。即违自许护世天神奏上帝释记在恶籍故。今即寿命尽时恶业所引。鬼神促摄将入恶道。逐其名籍往受苦报。顿者至也从者处也得者依也。有说天道者即天下之道恐非也。苦报未必在天下故。今即天者业也恶业之道故。瑜伽亦云业天盖同此矣。自然者明了状。蹉(千阿反)跌(徒结反)通俗文失蹑曰跌。广雅差也亦偃也。业报运数终不参差故。即不违之义。
  经曰是为四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五恶至饮食无度者。述云此第五释饮酒有二。初释所离有三。初牒释有三。此初释恶有二。此初造恶也。徙倚者犹徘徊也又失所之状宜从初也。倚依音辜(古胡反)尔雅罪也。较苞学反粗略也。广雅明也见也。谓较然易见也。位法师云辜者罪也。较者直也。夺者盗也贞罪直突盗人财物以为快意。未知较直出于何处。散者行也振者惠也。损富补贫。赈亦同。惯串同也。
  经曰肆心荡逸至愿令其死者。述云此后恶过也。肆者申也。有说鲁扈是强直自用之志。抵突是触误侵陵之怀。未知从何。鲁(力古反)孔安国云钝也方言何也。扈(胡古反)汉书音义曰跋扈自纵恣也。薛综曰勇健貌。又作虏扈。谓纵横行也。虏人获也。战而俘获也。六亲者有说父亲有三母亲有三合有六亲。或有引世语以申难定。应劭云父母兄弟妻子。王弼云父母兄弟夫妇。皆违持颂云父之六亲母之六亲。识当者认也。有作职当。传谓敢也。良恐讹之。
  经曰如是世人至意不开解者。述云此次释痛也。侥(五雕古绕二反)徼遇也。谓求亲遇也。幸(胡耿反)非其所得而谓得也。
  经曰大命将终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烧也。命是天地寿三大中之一故云大。窈窕者幽冥貌。浩浩者大水貌。茫茫者冥昧貌。数者理数。
  经曰是为五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述云此第三显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释所持得也。副者助也称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展转相生者。述云第三总释有二。初总释所离后总释所得。初又有二。此初总标也。
  经曰但作众恶至示众见之者。述云此后别释有二。此初从恶生痛烧也。作众恶者即五恶。入恶趣者即五烧。被殃病者即五痛。
  经曰身死随行至自相燋然者。述云此后从烧生恶痛有三。此初五烧也。行者业也。
  经曰至其久后至随以磨灭者。述云此次从烧生恶也。省者察也。
  经曰身坐劳苦至痛哉可伤者。述云此后从恶生痛也。坐亦由也受也。苦增不止故云久大剧。业果之理更无作者故云天道施张。造恶必彰故自纠举。纠亦纠(唐由反)决疑云三合绳也。非此中意。今约也限也。纠是古体也。身当法网故云纲纪罗网。贵贱勿不从法故上下相应。罪者归之无人伴送故云茕。忪忪者匆也。茕古文儝[惶-王+ㄘ]同臣营反独也单也。
  经曰佛语弥勒至佛皆哀之者。述云第二释所持有二。此初结彰己悲也。
  经曰以威神力至涅槃之道者。述云此后正申化益也。灭恶就善者令修世善。弃思受道者修出世善。
  经曰佛言汝今至苦痛之道者。述云第四劝人修舍有二。初佛劝修舍后弥勒领解。初又有三。初以理正劝次举现化劝后以化灭劝。初又有二。此初正劝修弃也。端守者匡邪守正故。
  经曰汝等于是至无发毛之恶者。述云此后对叹令修有二。此初对弥陀土叹胜令修也。施等六度即自利得。转化立善即利他行。行善是也。正心斋戒即止善也。此修难成故于一日胜西方国百年之善。而称赞云生彼国疾得无上菩提者彼无时不修故。此修善时。少故不相违也。
  经曰于此修善至未尝宁息者。述云此后对余佛土叹胜令修也。即望上位所居胜土挍量叹胜令增修意。殆者危也尽也。今此中意存其俗语言欺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