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新华严经论
新华严经论
第二立随位进修次第者。约立十门。
一明十种信中信果成因门者。即十个佛果。以不动智佛为首。以文殊师利觉首等十个菩萨。为表修行之人。金色世界等十个色世界。为所修之法。金色表法身。余九是随用为十信。是凡夫有为心修行。是色心起信故。是第二会普光明殿光明觉品所集之众是。如善财见文殊师利。是表信心位。明自妙慧之理遍周因果终始故。
二从信创升佛果智慧门者。即第三升须弥山上说十住位中十个佛果下名同号。号之为月。是此位之果。法慧等十个菩萨。是表入位修行之人十个世界同名为华。是表入位开发慧华心开敷故。此表如善财童子于妙峰山得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表初会佛智慧住佛所住故。此为十住。妙峰山者。是止中之妙慧也。为艮。为山。为止。为门阙。为童蒙。为初明。升须弥山者亦同此。
三明已居佛慧修行门者。即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十行法门是也。其中有十个佛果。皆下名同号号之为眼。是此位修行之果。功德林等十个同名为林菩萨。是表修行之人。十个世界皆名为慧。是此位中智慧方便之法故。如善财表法中于三眼国见比丘林下经行。表行广多覆育如林。经行表行无住故。三眼者。表智眼慧眼法眼等三眼。此两位佛号十住位同名为月。十行同名为眼。十回向十个佛号上名悉同号之。为妙为表妙用智圆升进功德妙在其先。一一是有所表。不浪施名。
四大愿理事悲智参融无尽门者。即第五会兜率天宫说十回向。以无尽大愿会融理智大悲令普贤行满十个佛果上名。号之为妙。是此位之果。十个菩萨下名同号之为幢。是表此位修行之人。十个世界号之为妙。是此位修行之法。明理智悲愿万行妙用为世界故。如善财表法中见鬻香长者号青莲华者。是明此位法以将理智慈悲愿行一切无尽差别智慧差别愿行。以将回向之蜜。合为一丸戒定慧之香。以无依住智遍周法界。对现色身随病调伏。而与五分法身之香。而无所著。如青莲华色香第一而无所著。和合愿智悲法身十波罗蜜四摄四无量三十七助道之分世间出世间法。共为一法。犹如合香以将众香合为一丸。
五蕴修成德门者。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十地法。但修前回向法令使德行功德。满其十回向愿行更无别路。佛果世界。但取十回向中妙用同功。不别安立。亦无他化天王遥见佛来敷座及迎佛等事。为明十地中法则如十回向和会以终。但生熟不等。更无有异途故。但将十地十一地行门观智。反资前果。犹如菔菜长叶资根。如善财表法中。善财见摩竭提国迦毗罗城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此云春时主当。明此神春时主当苗稼。亦名依止无畏。谓与一切众生作依止无畏。身出星宿照曜众生。于身一一毛孔现行。化度无数恶道众生。迦毗罗城者。此云黄色也。为明此城在阎浮提之处中。明中宫土为黄色。表十地契中道应真不偏故。此是如来示成道处国。夜神总是女神。以明凡得智成悲故。以女神表之。神者。应真其智则神故。其智不为不思而遍资万有。此神表初欢喜地自第九回向已来。直至第九地。总入神位明升进智通。祐物无限。不为不思而智自遍故。且略言尔。广在后文。凡是善财问善知识。发心久近在世多少者。皆是明成就长养大悲之行。住劫久远明大悲深厚。在智久劫是一刹那故。如观世音菩萨以名号及所说法号慈悲经。又是十回向中。第七回向中善知识。与第八回向位中正趣菩萨。共成七八回向悲智二门。皆须如是前后和会方了其经意。不可见一法而能了佛心。明此十地但如十回向法蕴修成悲智满前愿故。是故初欢喜地得愿求成满心。以依前十回向愿心成满故。
六德满行圆利生自在无限门者。在第三禅是第七会经。梵本未至。有百万亿偈。依菩萨璎珞本业经说。此经是如来化三乘人却领三乘之众。至菩提树下说往昔初成正觉时。说华严经。一一排次重叙其会。至第三禅。如璎珞本业经。说十一地等觉位为一生补处菩萨位。为此地普贤行满十二地为妙觉如来故。以此为一生主也。如善财以行表法中。见佛母摩耶夫人。是其行故。明十地以智从悲成行门。即以夜天女神。及如来为太子时妻号瞿波。此云守护地。此十个女众成长大悲。守护大慈悲地也。如十一等觉位中行悲行满。即从悲生智广利益众生。即以见佛母表之。母是慈悲之义。出生大智化利众生。即等觉位中十个善知识是也。故云摩耶生佛。佛是智故。
七德行圆满成佛果终门者。即如第八会普光明殿说十一品经。以十定品为初。次十通十忍阿僧祇如来寿量。菩萨住处。佛不思议如来十身相海。如来随好光明功德。普贤行如来出现等品。准初会中问处并有十顶未有说处。亦是来文未具。总是如善财表法中见弥勒菩萨是其行也。明是同其善财一生成佛果故。遂于楼阁之内现三生之行。总在如今。三生者。一过去久远见道修行生。二现在得果圆满生。三当来示现成正觉生。总在楼阁之内。如今现前无古今。去来现在不可得故。然亦不废三生之相。现在其中。但以智知为随俗利人故。即三生也。若约真论无发菩提心时。无修行见道时。无现生得果时。无当来示成正觉时。以三世及心量无性体故。无安立故。无处无依住故。名之成佛之时也。若见自心有能发菩提心时当来成正觉时。即为情识生灭不名发心时故。以是义故。信心及佛果总不离普光明殿。乃至常行普贤无始终之行。离世间品总不离普光明殿。明因果同本不动普光明大智。以为升进功终故。时复无体。智复无依故弥勒令善财却见初友文殊师利即明至果不移因善财念见文殊。便闻普贤菩萨名。及自见其身入普贤身者。明表正觉之因不移行果。总明圆会因果行总一时满故。为智境界上能含一切众生情量多劫是一时故。明智无情有故。但不离十信中不动智佛。无前中后际故。此如文殊师利十信中说偈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无住处。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
八普贤行海常行门者。即如第九会中说离世间品是。常在世间无限利生。不与情合作业相应。即如善财所表行中忆念文殊初友便闻普贤名及见自身入普贤身是也。此是自成佛果竟。常行普贤无始终行。此普贤行亦明不移本普光明无依住智。古人释云。重会普光法堂三会普光法堂。总非重及三故。大体明但以一个普光明无依住大智。圆会初发心因及佛果并行行满。此三事总不离此智。时亦不迁。为明依智发心始终无情见之迹故。
九如来不出不没佛智恒果门者。即如第十会中说法界一品经。是以法界佛之恒果故。
十表通信六位人法所进求门者。即如觉城东会大塔庙处善财见文殊菩萨并已下入位中五位善知识是也。此已上十门。从普光明殿说十信以来总重叙。使令学者易解经意故。并以略举。善财知识表法次第和会令易解故。
第三重叙佛所说法处及座体者。其义有三。一叙说法之处及意趣。二叙放光之处及意趣。三叙座体及意趣。
一叙说法处及意趣者。其处有十。其意趣有十二。
第一菩提场菩提树下一会在熙连河边。去优楼频螺迦叶聚落五里。是一牛吼地。是阿兰若处得道。依世间法。如此是化众生法则。佛无此也。乃至升天总是所表法则。若望如来。以智体遍周十方恒遍而无来去。对现色身故。此明与世成法有可仿学也。此一段是如来举自果法劝众生修行门。
新华严经论卷第二十二
新华严经论卷第二十三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会于普光明殿。此承上。古德说云。去菩提树三里。又云龙造。此将未可也。普光明殿者。约所显得普光明智所报居之殿。智体广大无限重重也。所报之境无限重重。等同法界。如经初所陈。其地坚固金刚所成。宝树行列宫殿楼阁等是。皆焕曜光明遍周法界。此明智体报居之宅遍一切处一切处总在纤毫之内不可拘其处所。以智遍观。其宅亦复遍周十方。总是无限之境也。于此普光明殿说十信法门。明以举果成信。还将智果报得。宅中说本不动智佛。以为信位。明信自心是不动智佛。约此以为信体。心外有法不成信心故。即如来根本智宅。还信自心所有分别是如来根本普光明大智本无动故。只为迷本妄为动故。
第三会于须弥山顶说十住。表入理契智非生灭心所得至故。如须弥山在大海中。高八万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揽所及。明八万四千尘劳山住烦恼大海。于一切法无思无为。即烦恼海枯竭。尘劳山便成一切智山。烦恼海便成性海。若起心思虑。所有攀缘尘劳山逾高。烦恼海逾深。不可至其智顶。明以定为方便。是故法慧菩萨入方便三昧。方说此法门。当知亡思即智现在想即迷存。滞寂智潜情虚智发。此乃见道之初。生佛智慧家之始。约表出凡超世同天自在得智慧山之顶。又以方便定止心不乱为山体故。以艮为山为止。此为十住位也。初生佛智慧家住佛所住。明依定发慧像须弥山故。
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十行。已上空居。表约智慧法空而为行体即处世无染。又明此天名时分明菩萨处行知根生熟时非时。不妄利生。又知何惑增多何惑减少。随惑增减而成熟之。表知根利生名为时分。法空随行名为空居也。
第五会兜率天宫说十回向。此天于欲界处中。又名乐知足天。明回向法门不贪涅槃不贪生死常处生死常处涅槃无二性故。处中道故。余四天皆放逸。如色界无色界天。乐净不可和会中道义故。虽他化自在天说十地法。还以此位中道之法。成十地蕴修成功故。说十回向法以膝上放光表卷舒自在莫不由膝故。明理智大愿大悲满周十方会融无碍莫不皆由十回向位。如十地依此而行蕴积令熟故。无别法故。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十地。表至欲际之顶。又表依众生而应化故。无自化也。故借此天处。以表化他之智故。又此天处是魔波旬所居。明十地位智伏心魔也。成大慈悲之行令成熟故。
第七会在第三禅。表普贤行满法悦利生。表此天唯禅悦喜动故。
第八会普光明殿说十定及如来出现品。明佛出现进修道极不离本处。明不离一个普光明智以为进修。云升天上者。表法升进。元来不离一个普光明大智本定之宅。明虽修升进行满元不移本不动智中普光大用。
第九会又在普光明殿说离世间法。明以普光明智遍周十方普利众生不染众法名离世间。以普光明智具普贤行恒在世间不出不入。名之离世间故。以智体恒用而无依故名为离。非厌离故。如此三会总在普光明殿者。明行因与果并普贤行满总是一个普光明。无始终依住自在大智故。若众生发菩提心者。不见此智不名发心。见此智者方名发心。若心外见佛者。及取相求真者。皆且作善。未名发一切智心故。经云。乘一切智乘直至道场。以乘普光明大智之乘。还不出普光明大智道场。名之为至。此名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是故发心难明此智难信。信得即能入故。夫证发心易先起信发心难信极即入位故。但须方便三昧现之。即智境便现。此三会总在普光明殿者。明定体用始终因果万行同一智也。如前所述。
第十会在给孤独园说法界品。明法界不离世间给养之义故。表世间生死园林即法界体用。是故如来所居重阁讲堂。包含法界师子之座。暨乎十方。唯应度者知之。处迷者不觉。即五百声闻及余众生是也。
第十一会在觉城东。文殊师利为诸大众说普照法界修多罗门及善财童子善知识等。明文殊是引蒙之首。十方诸佛及一切众生。总依此法为师首故。为无性妙慧之首故。即以普贤为行首故。二首同发无前后也。已上叙会处所及所表意竟。但约如来自身表法放光有十度。
第二叙放光之处及意趣者。约叙表升进修行光明。约有其十。
第一会中如来现相品两度放光。一放齿间光十方告众知佛成道。令众咸集说佛因果之法。二眉间毫中放光普照十方。名一切菩萨力智光明照曜十方藏照十方已。其光来入佛足下轮中。明举果成因入信光。又于毫中出佛刹微尘数菩萨胜音为首。明如来自所行之行遍周。明佛自觉行遍周之果。用成信故。此光入佛足下轮中。明此光与说十地放眉间光相似。此是所信之佛果。彼是自己修行升进所得之果光也。
第二会如来两足下轮中放光。此是普光明殿成信位之光。是初会中放入足下轮中之光。今放出以成十信果故。明说十信光。以足下表之。轮表圆满故。明说佛果德用成信心。表信心之中信佛果圆满故。
第三会如来足指端放光明。入内位之始。蹬圣道之初。生佛家之首。行圣行之初。故此光表之。此明说十住位光发足入圣之始。
第四会如来两足趺上放光。表依法空行故。此明说十行位光以明依空起行故。
第五会如来膝上放光明。表十回向大愿理事互参智悲同济。犹如人膝是卷舒所由也。此是说十回向光。表起愿兴悲生死涅槃智悲自在。
第六会眉间放光。名菩萨力焰明。此光是初会中眉间所放之光。名菩萨力智光明。此因果相似。初名力智。表根本智。此名力焰明。表自功达本。即能照俗故名力焰明。如三乘中号名根本智。及缘俗名后得智。此明达根本。智即能照俗。无二体先后。虽立升进之位。阶级智不异。大悲不异。时劫不异。普贤行不异。总无迁法故。乃说无量智慧皆随用言之不移本也。以智照之可见。以情见之即迷。以大悲门中引俗。即时劫及法各分。若大智约真时劫。元无依止长短。以总别六相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