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妙法莲华经玄赞
妙法莲华经玄赞
准上论文唯有三句。以下释上名上起。谓以第二句释初句。以第四句释第二句。以第九第十句释第八句。此以所起名起。上即起名上起。若能起名起。上之起名上起。此类非一名上上起。准论唯有七句以上释下名上起。谓以第二句释第三句。以第五第六句释第七句。以第九第十句释第十一句。以第十一句释第十二句。以第十二句释第十三句。以第三句释第十四句。以第十四句释第十六句。此以能起名起。上即是起名上起。若以所起名起起之上名上起。此类非一名上上起。准论唯有三句单释。谓第九第十第十五句或第三句亦是单释有二句不释谓第五第六句。有一句以上释下。亦以下。释上谓第四句。总说颂曰 下释上有三 上释下有七 三单二不释 一通于上下 或上释下有六。四单二不释 今依此经文。十六句中唯总有六句。以下释上有一句。谓以诸漏已尽释初皆是阿罗汉故。以上释下有二句。谓以诸漏已尽释无复烦恼。又以逮得己利释尽诸有结。自余阙故当句自释。
漏如前释唯取现行一切烦恼。此诸漏已尽名阿罗汉者。即是应已永害烦恼贼义解阿罗汉。故入十地得阿罗汉名。无复烦恼者。论云远离能见.所见故名无复烦恼。烦恼种子得烦恼名。此可由彼双离所缘相应现行二缚。诸漏皆尽。无复更有烦恼种子能重断。故名为远离能见.所见。或总漏尽别执亦亡故远二见。名无复烦恼。复者重也。种子断故无复重生。由断生死流转法故名弃重担。故能逮证涅槃己利。违音(徒载反)如音训释。至也及也。即由逮得有余依涅槃己利故。能永尽三有之因九结烦恼。由上漏尽以下四句。彼阿罗汉。善过见道.修道智。故得心自在。离性.事障八解脱满.亦得名为心得自在。文既阙小.不可次第依论解释。但可总取论之大义以释经文。诸有智者当自详矣。
第二总别相门者。谓皆是阿罗汉者。是总相门。余十五句是别相门。阿罗汉者总名应义。应有十五义。诸漏已尽下是。一应受饮食等供养恭敬等者。即诸漏已尽堪为福田。二应将大众教化一切。无复烦恼离名利等故。三应入聚落城邑等故。得真自在非为欲境所牵惑故。四应降伏外道等。心善解脱具智辨故。五应以智慧速观察法。慧善解脱了诸法故。六应不迟速说法。如法相应不生疲倦。如调慧马善称心故。七应静坐空闲处。饮食.衣服等一切资生。不积不聚小欲知足。犹如大龙离阓闹故。八应一向行善行不著诸禅。已作所作常进修故。九应行空圣行。已办所办我我所非有故。十应行无相圣行。弃诸重担观灭理故。十一应行无愿圣行。逮得己利不愿生死故。十二应降伏世间禅定净心不生味著二有界.定。尽诸有结乃至于二界禅不生爱味故。十三应起诸通殊胜功德。正智解脱。解脱谓神通故。十四应到第一义功德。至心自在证无为故。十五应如实知同生众得诸功德。为利益一切众生第一究竟故。波罗蜜多声闻广度众生令同己利得功德故。第八修行不息。十二于禅不著。是二别意。恐厌文繁略相配嘱。其间义意随解可知。应说颂曰 受.将.入.降.以 中.静.行善行 空.无相.无愿 伏.起.到.实知 经中六句唯有十五句中第一应受妙供。第二应将大众教化。第十一应行无愿圣行。第十二应降伏世间禅净心。第十四应到第一义。次第配下五句。初阿罗汉是总句故。
第三摄取事门者。以十五句摄取十种功德事。为示现可说果.不可说果故。此中意说。十五句中摄十种功德事。为显阿罗汉所得有为可说果.无为不可说果。有相.无相。粗.细异故。下随应配。一摄取得功德有二句。谓诸漏已尽.无复烦恼。缠及随眠二惑。若在不能摄取功德。由二惑亡故能摄取功德。二摄取诸功德有三句。谓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此三句中得真自在一句降伏世间功德。世间之心不得自在种种惑娆。由得真自在故永离惑娆。心善解脱.慧善解脱二句降伏出世间学人功德。学人未得离二缚故。三摄取不违功德有一句。谓心善调伏。随顺如来教行故。犹如良马善随人心。四摄取胜功德有一句。亦如大龙有大威灵。神力圆满故如龙也。五摄取所应作胜功德有一句。谓应作所作。所应作者依法供养恭敬。尊重如来故。非财供养名所应作。正行法供养者是所应作。彼已皆作此道谛法行供养佛故。六摄取满足功德有一句。谓已办所办。满足学地故。所学之地皆满足故得灭谛满。七摄取过功德有三句。谓弃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初句过爱故。生死重担莫过贪爱。今已过故。次句过求命供养恭敬等故。诸求供养恭敬皆为资命。今得己利已证涅槃。过于邪命求利养等。后句过上下界。已过学地故。有结者谓九结。今已过有学之地过上下界故尽诸有结。八摄取上上功德有一句。谓正智解脱。解脱者无为果。诸德之中最上上故。九摄取应作利益众生功德有一句。谓至心自在。由得神通得心自在。及自内心离系缚故摄取利益之行。十摄取上首功德有一句。谓第一究竟。谓波罗蜜多声闻堪到彼岸。胜余钝类故。应说颂曰。初二名摄取 次三摄诸德 顺胜作满足 如次配四句 三句名摄过 过爱.命.二界 上上.利.上首 各一名摄德 此经六句。摄取十德中唯摄三德。一摄取功德有二句。谓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二摄取过功德有二句。谓逮得己利.尽诸有结。过求邪命。及过邪二界。三摄取应作利益众生功德有一句。谓至心自在。阿罗汉是总。所以不取。唯下十五句摄功德故。成唯识中。阿罗汉有三。应已永害烦恼贼故。应受世间妙供养故。应不复受分段生故。上上起门摄应永害贼无分段生。总别相门摄应受妙供养。摄取事门非彼三摄。彼三但约决定义说。一切阿罗汉不过三种故(摄取事门唯俱解脱到彼岸者之所成故。又上上起门永害烦恼。总别相门堪受妙供。摄取事门无分段生死宗义配之。非理定尔。新翻经云除阿难陀。独居学地此中略文)。
经。其名曰(至)那提迦叶。
赞曰。此下第三列名有二。初别列名。后结名高。此二十一人中。或有以出家前后为次第。报恩经说。初度五人。次度耶舍门徒五十。次度优楼频螺门徒五百。次度伽耶门徒三百。次度那提门人二百。次度鹙子门徒一百。次度目连门人一百。合举大数成一千二百五十人。或有行德大小为次第。如迦叶在第二列。鹙子在迦旃延上列等。随应不定。无垢称经弟子品以德辨为次第。以命问疾要假智辨方堪对扬故。十二由经。初成道二年度五比丘。三年化迦叶兄弟三人。五年度目连。机宜不同。诸部结集诵经异故。无量寿经云了本际者。即阿若憍陈如。梵云阿若多憍陈那。憍陈是婆罗门姓。那是男声。阿若多是解义。初悟解故。因果经中具说度憍陈那.优楼频螺.伽耶.那提四人所以。初太子逾城之后。父王乃命内外亲族合有五人营卫太子。五人交诤修苦乐行以为道真。太子诫捡依诸外道修苦乐行以过彼行。皆非正术舍食乳糜。受吉祥草觉树成道。后趣鹿园度此五人。初转法轮。佛问解.未。五人之中陈那先报我今已解。净居等天亦言已解。因以为名名之为解。憍陈之姓乃众多。以解标名。那是男声以男简女。故复云那。大般若云解憍陈那。梵云摩诃迦叶波。摩诃大也。迦叶波者姓也。此云饮光。婆罗门姓。上古有仙身有光明饮蔽日月之光。迦叶是彼之种。迦叶身亦有光能饮日月。以姓为名故名饮光。大富长者之子。舍大财.姓出家能为大行。少欲知足行杜多行大人所识故标大名。简余迦叶。如因果经第三卷并弥勒疏具陈上二姓之所因。次三迦叶皆饮光种。兄弟三人梵云邬卢频螺。言优楼讹也。此云木瓜。当其胸前有一癃起。犹如木瓜。又池中龙亦名木瓜。从彼为称故以为名。伽耶山名。即象头山。亦云城。城近此山。故名伽耶城。梵云捺地迦。言那提讹也。此是河名。正法华云上时.象.江三迦叶也。然因果经说。此三人皆近河边修道。佛作神通化之入法。以大者胸上有木瓜癃。或从池龙。第二从山。第三从河以为名也。
经。舍利弗(至)劫宾那。
赞曰。梵云奢利弗呾罗。言舍利弗者讹也。舍利云鹙。即百舌鸟亦曰春鹦。弗呾罗言子。以母才辨喻如鹙鸟。此是彼子。以母显之故云鹙子。又云过去身为瓦师。值释迦佛发愿愿作释迦弟子。不但今者。亦符往愿。复名优波提舍。以能论议故兼得彼名。
梵云摩诃没特伽罗。言大目乾连者讹也。此云大采菽氏。上古有仙居山寂处。常采菉豆而食。因以为姓。尊者之母是彼之族。取母氏姓而为其名。得大神通。简余此姓故云大采菽氏。从父本名俱利迦。亦云拘[(匕/示)*(入/米)]多。先云俱律陀讹也。大般若云舍利子大采菽氏。此二因缘如弥勒疏。
梵云摩诃迦多衍那。云迦旃延亦讹也。大般若云大迦多衍那。此云大剪剃种男。剪剃种者是婆罗门姓。上古多仙山中静处年岁既久须发稍长。无人为剃婆罗门法污剃发故。一仙有子兄弟二人俱来观父。小者乃为诸仙剃之。诸仙愿护后成仙贵。尔来此种皆称剪剃。尊者身是男子威德特尊。简余姓故云大剪剔种男。又西方亦有取母姓者。今显是父姓故置男名。古云绳扇。母恋此子不肯改嫁。如绳系扇故名绳扇。真谛云思胜皆非也。
梵云阿泥律陀。此云无灭。佛之党弟。云阿[少/兔]楼驮讹也。应作[(而/而)*(少/((色-巴)+兄))]字不知[少/兔]字所出。
劫宾那者。此云房宿。佛与同房宿。化作老比丘为之说法。因而得道故云房宿。或云房星。房星现时生故云房星。
经。憍梵波提(至)摩诃俱絺罗。
赞曰。梵云笈房钵底。此云牛相。憍梵波提讹也。过去因摘一茎禾数颗堕地。五百生中作牛偿他。今虽人身尚作牛蹄牛呞之相。因号为牛相比丘。
梵云颉丽伐多。此云室星。北方星也。祀之得子因以为名。离波多讹也。有云假和合。即智度论说二鬼食人事也。
梵云毕蔺陀筏蹉。此云余习。言毕陵伽婆蹉讹也。五百生中为婆罗门恶性粗言。今虽得果余习尚在。如骂恒河神。故名余习。
梵云薄矩罗。此云善容。言薄俱罗讹也。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一比丘甚患头痛。善容时作贫人持一呵梨勒施病比丘。比丘服讫病即除愈。由施药故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快乐。今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遂遇后母方便杀之经五不死。后求出家得阿罗汉。出家八十曾不患头痛。目不视女人面亦不入尼寺。不为女人说一句法。后无忧王巡塔布施。知其少欲但施一钱。塔踊置地犹尚不受方知少欲。如付法藏传说此因缘。
梵云摩诃俱瑟耻罗。此云大膝膝盖故。俱絺罗讹也。此舍利弗舅氏。因共佛论悟解得果。如律中说。
经。难陀(至)罗睺罗。
赞曰。梵云难陀。此翻为喜。根本乃是牧牛之人。因问佛。牧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获阿罗汉。甚极聪明音声绝妙。
梵云孙达罗难陀。此云艳喜。孙陀罗讹也。艳是妻号。色美端严无比名艳。喜是自名。简前牧牛难陀故言艳喜。艳之喜故。是佛亲弟。身长一丈五尺二寸。佛到本城二日度之。大胜生主之所生也。
梵云补剌孥梅呾利曳尼弗呾罗。此云满慈子。云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讹也。满是其名。慈是母姓。母性其慈。今取母姓。此满尊者是慈女之子。或满及慈俱是母号名满慈子。
梵云苏补底。此云善现。旧云须菩提。翻为善吉非也。
梵云阿难陀。此云庆喜。但言阿难。翻为欢喜亦讹也。世尊成道内外咸庆。当喜时生故名庆喜。
梵云罗怙罗。此云执日。旧言罗睺罗。翻为障蔽非也。
此中九人。摩诃迦叶.舍利弗.大目乾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说无垢称经声闻品疏第三四卷广说所由。恐繁不述。
经。如是(至)大阿罗汉等。
赞曰。结名高也。论云诸王.王子.大臣.人民.帝释.梵天王等。皆识知故。又复声闻.菩萨.佛等是胜智者皆善知故。名众所知识。初解贵贱大众所知。后解大小圣众所识。无垢称云皆为一切众望所识。含此两义。举二十一例取余人。故名为等。皆名大者论自解云。心得自在到彼岸故。所言等者以阿罗汉等非阿罗汉。由阿难陀是初果故。
经。复有学无学二千人。
赞曰。二无名大德众也。戒.定.慧三正为学体。进趣修习名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唯无漏法为体。
经。摩诃波阇波提(至)六千人俱。
赞曰。三尊重诸尼众也。梵云摩诃钵剌阇伏底。此云大胜生主。佛母有三此为小母。大术生佛七日命终。此尼养佛。大术姊妹之类故号为姨母。大胜生主本梵王名。一切众生皆彼子。故从彼乞得因以为名。又一切佛弟子名为大生。三乘圣众名为胜生。由养佛故为大胜生。大胜生之主名大胜生主。虽从彼乞得亦以义为名。旧云波阇波提名大爱道。皆讹略也。度此因缘如律中说。
经。罗睺罗母(至)亦与眷属俱。
赞曰。四内眷诸尼众也。梵云耶戍达罗。此云持誉耶输陀罗讹也。形容美丽近远闻知。生育罗睺天人赞咏。故名持誉。誉美称也。相传释云。是乾闼婆女。彼生儿为乐神。生女为玉女也。若称玉女何得有子。又佛出家后持誉父母欲得将还。明非玉女。未曾有经.须达拏经.瑞应经皆云罗睺是瞿姨之子。佛有三夫人。一瞿姨。二耶输。三鹿野。各有二万婇女。瞿姨无子是玉女。彼经从长母为名。亦无过失。又经云佛有三子。一善星。二优婆摩耶。三罗睺。故涅槃云善星比丘菩萨在家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