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
大方广佛华严经愿行观门骨目
寿量品三十一(卷同由证非量非无量故得能量能无量今此且从迹量边故以诸量为其目)
尔时心王菩萨告诸菩萨言。娑婆一劫为极乐一日一夜。袈裟幢等更有九重。如是以劫而为一日一夜。最后云。乃至过百万阿僧祇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界贤胜佛刹为一日一夜。普贤等诸同行大菩萨充满其中(并语佛刹末云已曾成佛)。
诸菩萨住处品三十二(卷同并是法身示迹之处或是古佛现作因人令末代人斯心有在睹迹慕本发意修行)
尔时心王菩萨告诸菩萨。东方有处名仙人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金刚胜。与其眷属三百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南方胜峰山法慧菩萨。与五百人俱。西方金刚焰山菩萨。名精进无畏行。与三百人俱。北方香积山菩萨名香象。与三千人俱。东北方清凉山菩萨。名文殊师利。与一万人俱。海中有金刚山。菩萨名法起。与千二百人俱。东南方支提山菩萨名天冠。与一千人俱。西南方光明山菩萨名贤胜。与三千人俱。西北方香风山菩萨名香光。与五千人俱(广如初文)。大海中有庄严窟。从昔已来诸菩萨住。毗舍离南有住处。名善住根。摩度罗城有满足窟。俱珍那城住处名法座清净。彼岸城有目真邻陀窟。摩兰陀国住处名无碍。龙王建立。萨遮国住处名出生慈。震旦国有那罗延窟。疏勒国有牛头山。迦叶弥罗国住处名次第增长。欢喜城有尊者窟。庵浮梨摩国住处名见亿藏光明。乾陀罗国名苫婆罗窟。一一皆云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住止(九处有人十三处不出人)。
佛不思议法品三十三(卷四十六前因人土为所依今举果德法为所托依止不二身土何殊不二而二以分能所)
尔时大会中诸菩萨念诸佛国土。云何不思议诸佛本愿种性出现佛身音声智慧自在无碍解脱(如初句)。尔时如来加青莲华藏菩萨。令满普贤大愿。知见一切佛法。告莲华藏菩萨言。诸佛世尊有无量住处。所谓常住大悲住等。又有十种普遍法界。所谓一切诸佛有无边际身。色相清净普入诸趣而无染著。无障碍眼于一切法悉能明见。无障碍耳悉能解了一切音声。有无边际鼻能到诸佛自在彼岸。有广长舌出妙音声。周遍法界身应众生心咸令得见。意住于平等法身无碍解脱。示现无尽大神力。清净世界随所乐见。菩萨行愿圆满(如初句)。诸佛又有十种念念出生智。又有十种不失时。谓成正觉成熟缘记菩萨随心现等。又有十无比十种智十普入法十难信十大功德十究竟。
(卷四十七)十佛事乃至更有二十余重十。皆是如来之妙德也。
如来十身相海品三十四(卷四十八前辨所依土法今明所现身相土法即身能所何别身即是法相即无相)
尔时普贤告诸菩萨。今为汝说如来相海。佛子如来顶上有三十二大人相。一一皆悉周遍十方。如是乃至左足指端第九十七一一皆云周遍法界。毗卢遮那有如是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一一皆以妙相庄严。
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三十五(卷同相之眷属粗细无非法界故尔)
尔时佛告宝手菩萨言。如来有随好名圆满王。出大光明名为炽盛。七百万阿僧祇光明而为眷属。我在兜率时。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刹尘界。彼界地狱遇光息苦。得十种清净六根咸生兜率。彼天有鼓名甚可爱乐。彼天生已此鼓发声。汝以心不放逸于如来所。种诸善根昔近善友。遮邪威力于彼生此。次足下千辐轮名光明普照王(亦如前)。
普贤行品三十六(卷四十九果满由行感果示因皆由计我能治行生行虽众多不出二种差及无差一切相入)
尔时普贤告诸菩萨。如向所演但随众生根器。以诸众生无智计我(广说诸障)。明诸障已次明修行十法。谓不弃众生等。即得具足十种清净。谓通达甚深法清净等。次得十种广大智。谓知一切众生心行等。次得十种普入。毛道与一切世界。一切众生身与一身。不可说劫与一念。一切佛法与一法。不可说处与一处。一切根与一根。一切根与非根。一切想与一想。一切音与一音。一切三世与一世。皆更互相入。次十种胜妙心。次得十种善巧智等。
如来出现品三十七(卷五十称理而现故引愿力)
尔时世尊放白毫光。名如来出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其光遍照十方尽虚空法界。作佛事已入如来性起妙德菩萨顶。此菩萨一心向佛而说偈赞佛。于口放光名无碍无畏。入普贤口。菩萨身座过于本时百倍。次性起问现相意。普贤答。偈云。法性无作无变易。犹如虚空本清净。诸佛性净亦如是。本性非性离有无。法性不在于言论。无说离说恒寂灭。十方境界性亦然。一切文辞莫能辨。普贤言。于无量处见如来身。何以故。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土一众生见如来身。应遍一切见如来身。譬如虚空遍至一切色非色处。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虚空无身故。佛身亦尔。遍一切处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法。非至非不至。身无身故为众生故示现其身。是名佛身第一相。次广说譬喻。如虚空日轮等。又云譬如月轮有四奇特。一者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者随时示现亏盈。三者多处现影。四者见者皆对目前。如来亦尔。映蔽一切声闻缘觉。随其所宜示现寿命。净心众生菩提器中影无不现。众生皆谓唯现我前。
(卷五十一品同)普贤说如来音声十种相。次说如来心十种相。
(卷五十二品同)普贤云。如大海水皆从龙王心念所起。如来亦尔。一切智海皆从大愿之所起也。又南洲二千五百河。西洲五千河。东洲七千五百河。北洲一万河。其水多不。答言。甚多。普贤言。复有八十亿诸大龙王。一一展转。其水倍倍于前。皆流入海。又娑竭太子宫殿中水出复倍于前。娑竭龙王宫中水涌出入海复倍于前。其水绀琉璃色涌出有时。是故大海潮不失时。如来智海复过于是。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以清净眼观察海内诸龙宫殿。以左右翅鼓扬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女命将尽者而搏取之。如来亦尔。知诸众生根已熟者。以止观翅鼓生死海而撮取之。乃至文中一一广释。皆云云何知。应正等觉音声心意识境界行成正觉转法轮般涅槃见闻亲近所种善根(如初)。于十方界现大神通。十方各八十亿佛刹微尘同名诸佛同说此法等。皆遮那本愿之力。
第八再会普光明殿说一品七卷
离世间品三十八(卷五十三世间不同故辨杂行)
尔时如来在菩提场普光明殿。坐师子座妙悟皆满(始成异名)。二行永绝等。与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尘数菩萨皆住一生。从他方来称叹佛德。尔时普贤入佛华庄严三昧。从三昧起。普慧菩萨问。何等为菩萨依。何等为奇特想。何等为善知识。行勤精进心得安隐。何等戒。何等成就众生入界入劫等二百问。普贤广答皆有深义。答奇特想中云。于一切行生自行想。愿亦如是。答心安隐中有十种。皆以自行令他得之心则安隐。答戒中有十种戒。全是利他。所谓不舍菩提心戒。远离二乘地戒。观察利益众生戒等。有十种自知受记。所谓以殊胜解发菩提心。永不厌舍诸菩萨行。住一切劫行菩萨行。修一切佛法。于一切佛教一向深信。修一切善根。皆令成就。置一切众生于佛菩提。于善知识和合无二。于善知识起如来想。恒勤守护菩提本愿(句下皆有自知受记)。十种入入诸菩萨。十种入入诸如来。十种入众生行。十种入世界。十种入劫乃至十种佛。谓成正觉佛愿业报住持涅槃法界心三昧本性随乐十种发菩提心因缘。并以众生为首。
(卷五十四)有十种园林。生死是菩萨园林无厌舍故。化物不疲住劫摄行。净土住止魔宫降他。思法观理行行绍继。一切佛法转法轮行一念成道。
(卷五十五)有十种发无量无边广大心。于一切佛所观一切众生界。观一切刹一切世一切法界。观察一切法皆如虚空。一切菩萨广大行。正念三世一切佛。观不思议诸业果报。严净一切佛刹。遍入一切诸佛大会。观察一切如来妙音(皆云发广大心)。
○(卷五十六)菩萨有十种无碍用。所谓众生无碍用。国土法身愿境界智神通神力力(如初句)。于身无碍用有十。以一切众生身入己身。无碍用己身入一切众生身。一切佛身入一佛身。一佛身入一切佛身。一切刹入己身。以一身示现三世众生。一身示现无边身。入三昧一身示现等众生数身。成正觉于一众生身现一切众生身。于一切众生身现一众生身。一切众生现法身。法身现一切众生身(如初句)。
○(卷五十七)菩萨有十种习气。菩提心习气善根化生见佛受生行愿诸度思惟平等法境界差别。十种眼。肉眼见诸色故。天眼见众生心故。慧眼见众生根故。法眼见实相故。佛眼见佛十力故。智眼见诸法故。光明眼见佛光明故。出生死眼见涅槃故。无碍眼所见无障故。一切智眼见普门法界故。十种耳。闻赞声不贪著。闻毁声不嗔恚。闻说二乘不求不著。闻菩萨道欢喜踊跃。闻地狱苦起大悲心。闻说人天知其无常。闻赞诸佛加行圆满。闻说六度四摄发心修行。闻十方音声达深妙义。初心后心常闻正法不舍众生。有十种鼻。闻臭不嫌。闻香不著。闻香及臭其心平等。闻非香臭安住于舍。闻众生依正知其业行。闻诸伏藏皆能辨了。闻六道生知其过行。闻声闻行住一切智。闻菩萨行用平等心。闻诸佛智不舍菩萨行。有十种舌。开示一切众生行。舌开示无尽法门舌。赞一切佛功德舌。演畅无碍辨才舌。开阐大乘助道舌。遍覆十方虚空舌。普照一切诸刹舌。普使众生悟解舌。悉令诸佛欢喜舌。降伏魔外至涅槃舌。有十种身。人身化于人。非人身化三恶。天身化三界。学身现学地。无学身示现罗汉地。独觉身化独觉地。菩萨身成就大乘故。如来身智水灌顶故。意生身善巧出生故。无漏法身以无功用道示现一切众生身故。有十种意。上首意发起善根故。安住意深信难动故。深入意随顺解了佛法故。内了意知众生心乐故。无乱意诸惑不杂故。明净意客尘不染故。观众生意无一念失时故。善择所作意未曾一处生过故。密护诸根意调伏无散故。善入三昧意入佛三昧故。行住坐卧处各十。有十种师子吼。所谓唱言。我当必定成佛。是菩提心大师子吼。我当令一切众生未度者度等四。是大悲大师子吼。我当令不断三宝。是报佛恩大师子吼。我当严净一切刹。是究竟坚誓大师子吼。我当除一切恶道及诸难处。是自持净戒大师子吼。我当满足诸佛三业及相庄严。是福德无厌大师子吼。我当除灭一切天魔及诸魔业。是修正行断诸烦恼大师子吼。我当除我我所净三空门。是无生忍大师子吼。最后生菩萨示生王宫出家成道。是如说行大师子吼。
(五十八卷)六度各十法相通漫多属别门。四无量各十亦尔。有十种求法。直心精进一向断他惑。益自他入智慧。出生死为利物。断他疑满佛法。十魔十魔业十舍魔业十种魔所摄持。谓懈怠心魔所摄持。志乐狭劣少行生足。受一非余不发大愿。乐寂断惑永断生死。舍菩萨行不化众生。疑谤正法。十种佛所摄持。谓初发菩提心佛所摄持。不失菩提心。觉魔事能离。闻如说修行。知苦不厌恶。观深法得果。说小不取证。观无为不住。至无生受生。证智起于行。菩萨住兜率天。有十种所作业。于兜率天将下生时现十种事。
(卷五十九)菩萨示现处胎有十事。为成就小心劣解众生。不欲令彼起念菩萨自然化生故。为成熟父母眷属宿世同行善根等。示生微笑行七步。现处童子地现处王宫。出家苦行诣道树。坐道场降魔成佛转法轮。般涅槃各有十事。
第九会给孤独园说一品二十一卷
入法界品三十九(卷六十知识虽众不出法界法界无二任运差别差别知识为法界用无差别知识为法界体)
尔时世尊在室罗伐国逝多林给孤园大庄严重阁。与菩萨五百人俱。普贤文殊而为上首。列一百四十菩萨等。皆悉成就普贤行愿广叹德已。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以大悲身以方便力充满虚空。入师子频申三昧已。一切世间普皆严净。大庄严阁忽然广博无有边际众宝庄严。佛神力故其逝多林忽然广博。与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诸佛国土其量正等众宝庄严。何以故。如来有不可思议自在用故。十方各不可说佛刹微尘世界海外。各一世界各一佛各一菩萨。与世界海尘数菩萨俱来各现神变。以佛力故于一佛所一念之顷普见十方无所迷惑。于刹那顷悉能往诣。如是等菩萨满逝多林。尔时舍利弗等诸大声闻在逝多林。皆悉不见如来神力如来严好境界游戏神变尊胜妙行威德住持净刹。亦复不见不思议菩萨境界。菩萨大会等皆悉不见。以善根不同故。本不修习见佛善根。本不赞说十方世界佛刹功德诸佛神变。于生死中发菩提心。令他住菩提心。令如来种性不断等。种种皆悉本无故。以是缘故不能见闻念等。依声闻乘而出离故。如恒河岸无量饿鬼。为渴所逼求水不得。虽住河边而不见河。设有见者但见枯竭。声闻亦尔。譬如有人于大会中。梦见须弥山顶种种庄严天人受乐。亦自见身如彼。诸天会人同处。而彼不见彼不梦故。声闻亦尔。譬如雪山具种种药。良医乃见则非捕猎放牧者见。譬如比丘于大众中入遍处定。其余大众皆悉不见。如人生已则有二天恒相随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尔时毗卢遮那愿光明菩萨等十菩萨。各说十偈皆劝声闻。令观如来及诸菩萨。皆说如来及以菩萨不思议事理。唯最初菩萨中有一行偈。斥声闻人云。一切诸缘觉及彼大声闻。皆悉不能知菩萨行境界。此诸偈意多明圆因圆果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