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一切如来之所观视者。
述曰。第八如来观视也。若人忆念此陀罗尼者。一切如来恒常观视。
一切天神恒常侍卫者。
述曰。第九天神侍卫。若人忆念此陀罗尼者。常恒一切诸天善神随逐守护也。
为人所敬者。
述曰。第十为人所敬。若人忆念此陀罗尼者。人所爱敬。
恶障消除者。
述曰。第十一恶障消灭。若人忆念此陀罗尼者。所有恶业等障皆悉消灭。
一切菩萨同心覆护者。
述曰。第十二菩萨覆护。言忆念此陀罗尼者。一切菩萨覆护也。
佛告天帝若人能须臾读诵此陀罗尼者此人所有一切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之苦破坏消灭无有遗余者。
述曰。第十三读诵坏苦。文中有其三意。一破地狱。二破饿鬼。三破畜生。一破地狱者。依大智度论云。于俱舍稍不同。有其八大地狱。一者等活。二者黑绳。三者众合。四者叫唤。五者大叫唤。六者炎热。七者大炎热。八者阿鼻。名八大地狱。云何名等活地狱。答。地狱中罪人各各斗诤。相害相剥。铁叉相贯。铁棒相打。递相杀害。昼夜不息。罪人死已。狱卒言活。应声而活。还相杀害。经无量劫。故名等活地狱。云何名黑绳地狱。答。为狱卒罗刹常以热铁黑绳拼度罪人。锯解斧斫。方者令圆。圆者令方。齐秤之经无量劫。为绳拼度。故名为黑绳地狱。云何名众合地狱。答。为狱卒形如罗刹。或作牛马虎狼师子之头。或作獐鹿猪羊兽象之身。来食罪人。罪人忙怕走入山间。于其山间有大铁轮来转罪人。诸山竞合。所有脂血。剧如押油笮蒲桃。积头如山。成为山合故。故名众合地狱。云何叫唤地狱。答。为狱卒罗刹。头黄如金。眼赤如火。手中放箭。口出恶声。于虚空中箭下如雨。罪人忙怕东西逃避。走热铁上。脂血凝流。欲出门门即却闭。号声大叫。故名叫唤地狱。云何大叫唤地狱。答曰。为狱中有二大镬。一名难陀。二名跋难陀。满中醎苦以煮罪人。罪人入中由如煮豆。支节零落。经无量劫。后入灰河。满中沸炭。复入炎床上。强扶令坐。一切毛孔皆出猛火。发声大叫。故名大叫唤地狱。云何名炎热地狱。为满中猛火。上火彻下。下火彻上。云何名阿鼻地狱。答。为东壁火到西壁。南北上下并然。一切苦具皆悉满中。罪人毛孔皆猛火。如是八大地狱。一一各有十六地狱以为眷属。言十六者。所谓八寒八热。言八寒者。一者阿浮陀。二者尼罗浮陀。三者阿罗罗。四者阿波波。五者阿睺睺。六者沤波罗。七者波头摩。八者摩诃波头摩。是名八寒地狱。言八热者。坑。二者沸屎。三者烧林。四者剑林。五者刀路。六者刺林。七者醎河。八者铜镢。是名八热地狱。云何阿浮陀地狱。唐云多少有孔。谓满中积冰。复有冷毒。风吹诸罪人皮肉筋骨。一切破碎。若人劫剥众生衣服。令他寒冻。受如是报在此狱中。云何尼罗浮陀地狱。唐云无孔。纯冰所成。造前恶业即入其中。云何阿波波。阿罗罗。阿睺睺。此三地狱。皆悉口噤寒倍于前。云何沤波罗地狱。唐云青莲华狱。纯冰所成。色如青莲华。云何波头摩地狱。唐云红莲华狱。谓此地狱极寒冻。诸罪人身分裂破其肉。乃宜所以名红莲华也。云何摩诃波头摩地狱。唐云大红莲华也。其苦倍前。是名八寒地狱。云何炭坑地狱。谓炭火火皆没膝。若人破戒堕此地狱中。云何沸屎地狱。谓此地狱内满中沸屎。深广如河。若人破齐夜食入此地狱中。云何名烧林地狱。为此狱内一切草木土地皆出猛火。若有众生。焚烧山者堕此狱中。云何名剑林地狱。谓此地狱中多有诸树。皆剑为叶。风吹叶落皆成剑轮。堕罪人身上。支节零落。若人好斗诤杀生堕此狱中。云何刀路地狱。满中以大刀为路。罪人入中支节堕落。以刀杀生者堕此狱中。云何名刺林地狱。谓此狱中有铁树。树高一由旬。以铁为刺。上有毒蛇化为美女唤罪人。罪人上已铁刺刺身。毒蛇贯腹。受大苦恼。若人贪欲者堕此狱中。云何名为醎河地狱。谓此河中满皆总是醎水由如灰汁。罪人入中支节烂坏。于其四岸有诸狱卒。有身热铁剑。御捍罪人不令得出。若人好潜剥众生者。死堕此地狱。云何名铜镢地狱。为此狱中多有铜镢。缚诸罪人。狱卒罗刹以钳开口。灌以洋铜。与铁丸食之。食足已讫。五脏焦烂。支节火流。若人偷盗饮食。虚受信施。一旦命终堕此地狱。是名八热地狱。言畜生者。依三法智度论云。有其三处。合有九种。水中有三。一无足二多足三二足。陆地准之。空中亦然。合有九种。言阎摩路迦者。瑜伽论云。此南赡部下五百逾[跳-兆+善]那。有阎罗王所住之国。唐云静息。一切罪人及以饿鬼并属此王。问曰。饿鬼道几生。答曰。胎化二生。化生可知。云何胎生。答曰。经有成文。如饿鬼女白言。我夜生五子。随所生处悉皆食尽而无暂饱。此即第十三读诵坏苦。
诸佛刹土及诸天宫一切菩萨所住之门无有障碍随意游入者。
述曰。第十四游入胜境。
尔时帝释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众生说增益寿命之法者。
述曰。此大节文第三释天重请。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卷上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并释真言义卷下
上都大圣千福法华寺内供奉翻经证义讲论大德沙门法崇述
归依毗卢遮那佛 大乘法藏陀罗尼
文殊普贤诸圣僧 我今顶礼故稽首
凡愚识浅不能了 随文赞叹实惭惧
愿与加护借威光 今得总持皆解脱
夫群迷不一。识性万差。各随封滞之门。不遇正真之路。故使沉沦苦海胜福无以得主。履霜坚冰积祸因兹不灭。遂乃文殊感激波利。却取于此经。震境愿成。海内咸闻。而翳赖先王至圣翻译晖于丹墀。镌记胜幢福乃资于皇都。其佛顶尊胜者。盖是秘密陀罗尼藏之流出也。五天盛学。此地近传。百千瑜伽。三密观智。内证外护。神力加持。一一修行。从师指授。契印仪轨。灌顶法门。祈愿各殊。内外护摩。亦依五轮。所谓地水火风空也。求四种事速疾成就。所谓北白息灾。东黄增益。南黑降伏。西赤敬爱。灭生死苦。证大菩提。不历僧祇。获成就法十种。佛顶中此之一也。故佛顶经云十种者。所谓金轮.辨事.遍照.白伞.光聚.摧碎.高.佛顶.尊胜等矣。惟巨唐大历十载宝应元圣文武皇帝。宣慈育物。气穆时和。讽诵真言。须流国界。故使昏昏迷类皆蒙金偈之因。蠢蠢凡愚并获总持之句。崇才寡识浅。以管窥天。辄翻梵偈之文。以著唐言之释。其间微言密意功用不测。自古不翻。则非愚之所能述。敢不阙疑尔。释此真言十门科判。第一归敬尊德门。第二章表法身门。第三净除恶趣门。第四善明灌顶门。第五神力加持门。第六寿命增长门。第七定慧相应门。第八金刚供养门。第九普证清净门。第十成就涅槃门。
第一归敬尊德门
尔时世尊知帝释意之所念乐闻佛说是陀罗尼法即说咒曰者。
述曰。此大节第四。佛答深词也。于中有二。初佛知心念。二正答咒词。此之初也。于中言陀罗尼。
曩谟
唐云归命也。解曰。归命者稽首之称。稽者至也。首者头也。世尊敬礼也。以头至地故云稽首。通三业敬。意显福田摧我慢故。敬跪之极令物生善故。又曩谟者敬礼之名。归命者依投义。归还本源。依令证实。
婆誐缚帝
唐言世尊也。世尊者十号之中一称名也。菩萨围绕。天人敬仰。世间无比。故号尊也。能对治世故云世尊矣。次出体者。此三业礼。身语二业色声二处二界所摄。意业礼者行蕴法处法界小分为性。亦通后得智五蕴为性。定道无表亦此摄。故虔恭曰敬。轨仪称礼。总以二十二法。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并意为性。言遍行五者。即作意.触.受.想.思为五也。言别境五者。即欲.胜解.念.定.慧为五也。善有十一者。即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舍.不害为十一也。又三业礼者。意显大师有天眼故身业礼。以可见故。若在暗处以语业礼。以可闻故。若眼耳俱失以意业礼。不能闻见故。又三轮为因故。身业礼者。神境轮为因。语业礼者。教诫轮为因。意业礼者。记心轮为因。故涅槃经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常者法则真如涅槃体矣。菩萨能归修证断惑。佛亦所归依。即是持业释也。且如凡夫地前菩萨。三业皆是有漏。若登地上菩萨七地已前本质身语唯是有漏。若后得智变起色声即无漏性。若八地以上菩萨本质亦唯有漏。以第八识由有漏。故所变相分非无漏摄。若影像色声第六识聚唯无漏故变身语亦唯无漏。若真言行人修持三密。觉悟一心。归赴本源。依命修证。速疾承事一切如来。舍身奉献。初礼东方阿閦佛。全身委地以心礼。金刚合掌舒顶上。由此真言身印故即得圆满菩提心。次应敬礼南方宝生佛。为奉灌顶供养故。金刚合掌下当心。以额著地。为献此身妙请故不久当为三界主。为求供养转法轮。次应敬礼西方无量寿佛。金刚合掌置顶上。以口著地奉其身。由献此身诚请故。当同救世转法轮。后当敬礼北方不空成就。为求供养羯磨故。则金刚合掌当心上。用顶著地。而奉献。由是献身方便故便能示现种种身。又此四方礼。当方皆有真言契印。于瑜伽阿阇梨处学习应悉周备也。
怛[口*賴]路枳也
唐云三世。亦云三界也。解曰。三世者。三时分位假立其名。念念迁流对冶为世。三界者。界别不同即有三界。欲色无色九有情居。欲禅四空趣生有异。受报差别粗细不同。唯佛特尊故超三界。世相轮转生灭不停。体若虚空宁居幻境。
钵啰底尾始瑟吒野
唐言最殊胜也。解曰。三贤十圣分位修因。德行未圆不名最胜。唯佛上上无比特尊。因果具圆故名最殊胜。
没驮野
唐云大觉也。解曰。佛者觉也。我法既空名曰大也。声闻自觉菩萨觉他诸佛觉圆名曰大觉。又此真言体成法界无所不遍故名大觉。问大觉广遍唯佛穷源。凡何得知与佛齐证。答凡圣名别。心色不殊。以妄隔情即生二见。今从意密谛观瑜伽。本尊真如无生无灭。从觉向觉不间修持。一念相应凡圣同也。
婆誐缚帝
唐云世尊也。解曰。世尊者。具足称言六种义自在炽盛与端严等。又薄伽云破。嚩帝云人。如人接战善解军谋对敌无遗。故云能破。是故降伏四魔。具大势力。坐菩提树。名婆誐缚帝也。
第二章表法身门
怛你也他
唐云所谓之义。亦云即说之义也。
唵
唐云三身义。亦云一切法不生。亦云无见顶相也。解曰。唵字者秘密不可翻也。以声明意连带解释有三身义。一阿声一切法不生二邬声流注分别。三么声慈化等义。又云。空义此三声连合故曰唵也。所谓一切法不生者本是法身。所谓分别者报身也。慈者化身义也。故云无见顶相义也。又三身义者如金光明说。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也。佛地论说。法性之身体常不变。非假所立非如余身合集所成。大功德法之处依止故。十力四无畏等名为法性。身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法性即身持业释也。报身者。明受用身能令他受用种种大法乐故。成唯识说。自受用身将自受用广大法乐。他受用身为十地众现通说法。决众疑网令他受用。其化身者。利乐众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转换旧形变无现有。化化多异神境胜化。名为变化事也。又解。修行愿满不待时处。随众生类现五趣身。是名化身。又永断惑障能现应身。业障净故能现法身。依空出电依电出光。依法身故出应身。依应身故出化身。问。三身既然。土义如何。答。法性土者。非色所摄。不可说其形量大小。然依事相无量无边。譬如虚空遍一切处。其报土之中又分二土。自受用土者。十地菩萨生大自在天宫。有十种果相。现大宝莲华座。周围如千阿僧祇百千万三千大千世界尘数量出。第十地菩萨坐登正觉既成佛土。众生庄严随法性土量亦无边。其受用土量亦无边。其受用土随十地菩萨所安而现大小。初地菩萨坐百叶莲华。悟百法明门。百佛刹土王一佛国土三千世界。二地菩萨坐千叶莲华。乃至十地见佛极大数微尘数莲华登坐。其他受用土处所不定。或在色界净居天上。或在西方无边等处。又法性土一切如来同所证故。体无差别。自受用土虽一切佛各变不同。而皆无边不相障碍。余二佛土随诸如来所化有情。同时同处。各变为土。形状相似不相障碍。转为增长缘。令所化生自识变现。谓于一土有一佛。为现神通。说法饶益。如此土众生。宜闻释迦弥陀之化。即共变之。为诸有情无始时来更相系属。或多属一。或一属多。是故真言行者。唵字加持深入瑜伽。齐修三密。即等多身。名毗卢遮那三身义也。又解。唵字者是灌顶义。如刹利浇头王。欲登王位。取四大海水。香华七宝严饰灌顶。方号浇头王。今此佛顶是一切如来灌顶之法。含无量义。一切鬼神龙天梵王帝释闻者咸悉归依。离诸灾难。皆发善心。乐闻正法。问曰。陀罗尼密句自古不翻。何得今云有此解释。答曰。梵音微妙。通语极宽。欲界色天。龙神八部。阎浮北郁眷属等洲异类。天仙闻皆领会递互相资。有漏诸天倍生欢喜。如翻此句杂语诵持。局在一方诸天领悟。以兹佛敕密化群迷。摄受加持专心梵诵。今但翻义句令物生解。诵持梵语不可辄移。谓此真言法尔成就第一义谛。仰生深信勿译异。音犹如日轮唯假光明。而取照用。不可驻暗。专心领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