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

  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者。
  述曰。次当第六众成就也。亦有三种。一显声闻众。二显菩萨众。三显诸天众。且第一声闻众者。即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今者先显声闻。后彰菩萨。言与者以自兼彼故言为与。言大者为拔群超众故言为大。又言大者梵云摩诃。摩诃此言大也。具三藏义。一大二多三胜。言大者非小声闻。为天王人王大人所供养。又八义故名大。一者数大。千二百等。二者名大。名称远闻。三者德大。大阿罗汉故。四者离大。大障碍断故。五者性大。功德智慧波罗蜜多种性故。六者识大。故大人所识故。七者趣大。回向大菩提故。八者歒大。能破外道故。言多也。言胜者具八义中。言苾刍者有其三义。一怖魔。二乞士。三破恶。言怖魔者。为出家之时。上动魔宫下利群品。以魔怖故。故名怖魔。言乞士者。为离四邪命故言乞士。言四邪命者。一下口食。为合和汤药种植果实所得利养已自供身。名为下口食。二仰口食。为仰星.宿占相吉凶所得利养以自供身。名为仰口食。三方口食。为谄曲两口巧说多端为国使命以得利养自供身名方口食。四维口食者。诵咒禁龙缚鸟名维口食。离此四种邪求活命故名乞士。言破恶者。撝智慧剑杀烦恼贼故名破恶。具斯三义故名比丘。言比丘言慕道处处。常持宝锡依僧肃肃如护明珠。乞食巡门侵寒暑而□利物。披灰攘服履霜雪以度众生。皆能降伏魔军摧折外道。所以果名杀贼。因号怖魔。应供声震十方。度人名流三界。解脱床而同坐。涅槃山以齐登。拯四趣而绝胞胎。背五烧而归寂灭。具斯三义故厥号比丘。言千二百五十人者。律及因果经说。佛初成道度憍陈如.摩诃男.婆提.婆敷.阿湿卑等五人。次度优楼频螺迦叶众五百人。次度伽耶迦叶那提迦叶二众各二百五十人。次度舍利弗目乾连二众各一百人。次度那舍长者子等二百五十人。总合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举大数故。唯尔所问何不标余。但举此等。答曰。名德高远常随佛故。皆先外道舍邪归正故。毗婆沙论云。四义故说一以皆是婆罗门种净行出家故。二以皆是上上善来得戒故。三以皆是大阿罗汉故。四以皆是五师大门徒故。又准贤劫定意经说。释迦初会说经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皆得道证。经中且标初会所度故无余也。
  又与诸大菩萨僧万二千人俱者。
  述曰。此即第二显菩萨众也。言菩萨者。依佛地论云。菩者菩提。萨者萨埵。菩提者所求果。萨埵者能求人。能所双举故云菩萨。又佛地论云。有其三种。一者菩提。二者萨埵。三者菩提萨埵。言菩提者。汉云名为觉。觉者是所求果。言萨埵者。汉名有情。是能求菩提人。菩提萨埵者。名为勇猛。亦名精进。故言菩提萨埵。若具足梵语者。应言摩诃菩提萨埵。言摩诃者大。言菩提者是觉。萨是一切。埵是有情。总摄名大觉一切有情。今翻译家意省略故言菩萨。菩萨者。垂形六种列高赞于十方。集彩二空度于五道。是以智力坏于烦恼。三毒云消。慧炬破于无明。四魔殄灭。上方下方之内归我大师。有形无形之流咸皆伏膺。功德名远可略言焉。问。何故列菩萨众耶。答曰。有三义故。一者欲证阿难闻经可信。阿难若共小乘之人闻大乘法未足可信。今与菩萨同闻可信。二者佛为小乘人围绕其德未重。大乘人翼从。佛德方尊。三者欲显是大乘经。以声闻位初无菩萨众观音大势普贤文殊等为上首也。此则第二显菩萨众竟。第三显诸天众者。案日照三藏本。有忉利梵摩善吒梵魔而为上首。此则广略不同。有无相似。上来虽有六段不同。总明证信序竟。从此已下发起序。
  尔时三十三天于善法堂会有一天子名曰善住者。
  述曰。第二发起序也。详其文势大节两段。第一善住请。第二帝释请。从尔时三十三天已下至云何令我得免斯苦是善住请。从尔时帝释闻是语已甚大惊愕已下至具如上说是帝释请。今者先明善住。后明帝释请。言善住请中有十段文。第一标处显名。第二大天游戏。第三受诸快乐。第四空声告期。第五示所生界。第六正显受身。第七善住惊怖。第八疾往帝释。第九重述前言。第十希垂救济。此则第一标处显名者。有其三意。一者标天。二者示处。三者显名。初言标天者。依俱舍楼炭等经述之。其三十三天者。住须弥山顶。其山在大海中心金轮之上。高十六万逾[跳-兆+善]那。入海八万出水亦然。四宝所成。北东南西金银吠琉璃颇胝迦。威德光色显于赡部洲。空作吠琉璃色。复有七金山七重围绕。一一山皆入水八万逾[跳-兆+善]那。下据金轮。上逾地际。其第一金山出海高四万逾[跳-兆+善]那。第二金山出海高二万。第三金山出海一万。第四金山出海高五千。第五金山出海高二千五百。第六金山出海高一千二百五十逾[跳-兆+善]那。第七金山出大海高六百二十五逾[跳-兆+善]那等。一一山间皆有小海。其金山顶有金刚树。并有夜刃神止住。金山之外有香醉山。楼炭经云。香山高五百由旬也。立世阿毗昙论云。有七种畜生王于中止住云云。俱舍论云。香山南有无热恼池。池南有大雪山。楼炭经云。雪山有二十五由旬也。雪山南有九重黑山。一一间有无量地狱。九重黑山南名为南阎浮提。山西名西瞿陀尼。山北名郁单越。山东名东弗婆提。其须弥山者。俱舍论云。高十六万逾[跳-兆+善]那。四宝所成。东面白银。南面吠琉璃。西面颇胝迦。北面黄金。皆逐宝色形现于空。所以南阎浮提作吠琉璃色。楼炭经云。其山四面各有大海。一一大海中各有一大龙宫。其龙具有四生。卵湿胎化。大海之外金山之侧各有一树。树名俱梨睒。高四千里。枝叶枎疏荫得一千里。东枝有卵生金翅鸟王宫。七宝所成。每从东枝下入大海中。取卵生龙食之。俱梨睒树南枝上有湿生金翅鸟王宫。亦以七宝所成。从南枝下入大海中。取卵湿二生龙食之。俱梨睒树西枝有胎生金翅鸟王宫。亦七宝所成。从西枝下入大海中。取卵湿胎三生龙食之。俱梨睒树北枝有化生金翅鸟王宫。亦以七宝所成。从北枝下入大海中。取卵湿胎化四生龙食之。唯有十二大龙王。不被金翅鸟王所食也。俱舍论云。其山有四层级。一一层级相去万逾[跳-兆+善]那。明第一层上有坚手金刚山住。第二层上有持鬘金刚山住。第三层上有恒娇金刚山住。第四层上有四天王宫。俱舍论云。东面有提头赖吒天王宫。南面有毗楼勒叉天王宫。西面有毗楼博叉天王宫。北面有毗沙门天王宫。楼炭经云。其四大天王宫城。各各皆以七宝所成。七重城壁七重行树。其城四面各各皆有宝池。黄金所成。俱舍论云。身长五百尺。寿命五百年。从四大王天上迥高四万逾[跳-兆+善]那至须弥顶。纵广八万逾[跳-兆+善]那。其地坦然。黄金所成。百一杂宝而莹饰之。如兜罗绵。随足高下。中有大城名曰善见。其城墙壁七宝所成。楼炭经云。金壁银门银壁金门。其城四面。面广二千五百逾[跳-兆+善]那。周匝高一逾[跳-兆+善]那。此城之中有大殿。名曰殊绝。以种种妙宝具足庄严故名殊绝殿。其殿四面。面广二百五十逾[跳-兆+善]那。周匝一千逾[跳-兆+善]那。高一逾[跳-兆+善]那半。即是帝释所居之殿。其城四面。外各有一苑。苑边有池。各曰妙池。纵广二千逾[跳-兆+善]那。是诸天游戏之处。苑外东北有树。名曰圆生。高百逾[跳-兆+善]那。荫五千逾[跳-兆+善]那。盘五逾[跳-兆+善]那。若无风时周遍五十逾[跳-兆+善]那。问曰。树荫五十逾[跳-兆+善]那。云何而能动百逾[跳-兆+善]那。答曰。若顺风动时即得百逾[跳-兆+善]那。若无风时只遍五十逾[跳-兆+善]那。何以故为当树下故。此即第一标天也。言示处者。即是善法堂会也。善法堂者。此城外西南角有堂。名曰善法。为诸天于此互论众生善恶之事故。故名善法堂。诸天每月十五日于中互论一切众生如法不如法事。若闻造善。诸天欢喜即言。我等天众渐渐炽盛修罗减少。若众生造恶者。诸天愁苦即言。天众减少修罗增长。提谓经云。一年之中三。[雨/復]八挍每月六奏者为六斋也。智度论云。月八日四天王太子下。十四日四天王下。十五日帝释自下。二十三日太子下。二十九日四天王下。三十日帝释自下。各各诸鬼神抄录罪福。上奏天曹。天帝与三十三天于善法堂内参议。互论如法不如法事。若作福者名入福录。为精进士增寿益算。各敕善神而拥护之。若作罪者名入四[穴/具]下。付地狱藏算减寿命。诸恶鬼常求其便。此即示处也。言显名者。即是有一天子名曰善住。即此天内是一天数也。帝释所中四方各八有三十二天。俱舍论云。此天身长半俱卢舍。即一千尺也。楼炭经曰。此天白色。俱舍论云。寿命千岁。人间一百年彼天一日一夜。还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如是岁数日月寿命一千岁。修中品十善即生其中也。
  与诸大天游于园观又与大天受胜尊贵与诸天女前后围绕欢喜游戏者。
  述曰。第二大天游戏也。楼炭经云。此善见大城城外四面各有一园。城东者名粗恶苑。城南名众车苑。城西者杂林苑。城北者戏林苑。于城四面有此四苑。言城东粗恶苑者。于中斗战身即粗大故名粗恶苑。以七宝所成。苑中有树名香树衣树璎珞树宝器树乐树饭食树。若须香时树下索之即得随意多少。若须璎珞向璎珞树下索之即得准前。若须宝器者至宝器树下索之即得准前。若须饭食至其饭食树下索之即得随意。然诸天食有其三种。上福德者饭色即白。中福德者饭色即赤。下福德者饭色即变所青色也。须乐器时即于乐树下取之随意。苑中有池。以七宝庄宝。有二金鼓。是三十三天游喜城南众车苑者。于中众车游戏。马车一千。亦以七宝庄严。亦有香树衣树璎珞树。亦有七宝池。亦有三金台。以为庄严倍胜于前。城西杂林苑者。庄严如上倍胜于前。城北戏林苑者。有诸树亦有宝池。池中亦有三金台。种种庄严倍胜于前。如是四苑。是帝释及三十三天子与诸彩女于中游戏受快乐。自余小天不得辄入。故云与诸大天游戏于园观也。自余小天于四苑外受天快乐。
  种种音乐共相娱乐受诸快乐者。
  述曰。第三受诸快乐也。楼炭经曰。此天于乐树下取一切乐器而相娱乐受快乐也。
  尔时善住天子即于夜分闻有声言善住天子却后七日命将欲尽者。
  述曰。第四空声告期文中有二意。初定时。后告限。言定时者。即于此日初夜分也。告限者。却后七日命将欲尽。问曰。此天自有光明不藉日月。云何经云初夜分时。答曰。此天当有光明。昼夜无异不要日月。但以华开鸟鸣为昼。以华合鸟静为夜。言初夜分时者。即是华合鸟静之时也。言告期者。即是却后七日命将欲尽也。问曰。诸天欲死有何相貌。答曰。有其两种。一者小五衰相现。二者大五衰相现。言小五衰相者。俱舍论云。一者衣服皆出非爱之声。二者身光昧劣。三者水滴沾身。四者情滞一境。五者眼睛瞬动。若此小五衰相现未必定死。若大五衰相现必当定死。大五衰相者。大因果经曰。一者头上华萎。二者腋下汗出。三者臭气入身。四者不乐本座。五者眼睛瞬动。此相现时必定当死。此经虽无文准义合有应更详之。
  命终之后生赡部洲者。
  述曰。第五示所生界。言赡部洲者。依俱舍论云。在须弥山南度山有香醉山。香醉山南有大雪山。雪山北香山南有无热恼池。池侧有林曰赡部。其树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故名赡部洲。楼炭经云。须弥山南名南阎浮提。山西名西瞿耶尼。山北名北郁单越。山东名东弗婆提。言南阎浮提者。广长二十八万里。上阔下狭。有六万山陵五百大河。人寿一百二十岁。持五戒者即得生人中。其身长三肘或四肘。初时长命。劫末极短下至十岁。言西瞿耶尼者。广长三十二万里。形如正圆。受命二百五十岁。修下下品十善得生其中。身长十六肘言。郁单越者。广长四十万里。地正方。寿命千岁。修下上品十善得生其中。身长三十三肘。言东弗婆提者。广长三十六万里。其地如半月形。寿命五百岁。修下中品十善得生其中。身长八肘。此赡部洲者。即是四天下之一数也。
  受七返畜生身即受地狱苦从地狱出希得生人身生于贫贱处于母胎即无两目者。
  述曰。第六正显受身文中有四。初受畜生。第二受地狱苦。第三受人身。第四生贫贱。处胎无两目。若欲广说因缘。有婆罗门述善住过去因中于母起嗔得报。如别抄记。
  尔时善住天子闻此声已即大惊怖身毛皆竖愁忧不乐者。
  述曰。第七善住惊怖。
  速疾往诣天帝释所悲啼号哭惶怖无计顶礼帝释二足尊已者。
  述曰。第八疾往释天也。
  白帝释言听我所说我与诸天女共相围绕受诸快乐闻有声言善住天子却后七日命将欲尽命终之后生赡部洲七返受畜生身受七身已即堕诸地狱从地狱出希得人身生贫贱家而无两目者。
  述曰。第九重述前言。
  云何令我得免斯苦者。
  述曰。第十希垂救济。上来虽有十段不同。总是第一善住天子请世尊说。从此已下即是天帝释请世尊说也。
  尔时帝释闻善住天子语已甚大惊愕者。
  述曰。第二帝释请。此天帝释请有十段经文。第一闻之惊愕。第二思受何身。第三入定谛观。第四具知所受。第五痛伤心腑。第六师仰如来。第七帝释持供。第八诣圣恭敬。第九广献佛前。第十具闻七返。此即第一闻之惊愕。
  即自思惟此善住天子受何七返恶道之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