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经疏部
- 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
经。当知尔时(至)不久。
释曰。第三结过。应知。
经。大王(至)是汝等作。
释曰。第三灭坏四部行。文别有四。一标过名。二辨过相。三显其累。四结过重。此即初也。坏乱四部所行正道。
经。自恃威力(至)弟子。
释曰。第二辨过相也。谓制四部所行正理。
经。百姓疾病(至)破国因缘。
释曰。第三显其果也。由制四部。现感恶报。
经。说五(至)不尽。
释曰。第四结过重也。如理可知。
经。大王(至)非法之行。
释曰。第三诫约囚禁。不依法律。文别有四。一总标过失。二别显过相。三非法等。明非法囚禁。四当知等者。结过重。此即初也。
经。横与佛法(至)作诸罪过。
释曰。第二别显过相。如经可知。
经。非法非律(至)如囚禁法。
释曰。第三非法囚禁。
经。当尔之时法灭不久。
释曰。第四结成过重。
经。大王(至)灭破三宝。
释曰。自下第四诫约自毁。文别有三。初自毁。次起恶。后招报。就自毁中。先法。后喻。此即初也。如经可知。
经。如师子身中虫(至)非外道也。
释曰。第二举喻重释。释此喻相。如莲华面经。佛告阿难。譬如师子。命终身死。若空若地。若水若陆。所有众生。不敢食彼师子身肉。唯师子身自生诸虫。还自啖食师子之肉。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破我三大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集佛法。解云。彼经但喻出家比丘。不同此经通喻道俗。
经。坏我佛法(至)至于百岁。
释曰。第二明起恶。恶有三种。一坏法得罪恶。二正教不行恶。三恶增寿减恶。
经。其坏佛教(至)连祸纵横。
释曰。第三招报。于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此即法说。于中有三。初明现报。次显生报。后辨后报。此明现报。有其五种。一坏佛教。二无孝子。三六亲不和(父母兄弟夫妻)。四天神不祐等。五灾怪不绝。
经。死入地狱饿鬼畜生。
释曰。第二显生报也。
经。若出为人兵奴果报。
释曰。第三辨后报也。广辨三报。具如别章。
经。如响如影(至)火灭字在。
释曰。第二举喻。喻有三种。初之二喻。喻其现报。如有声形。响影必逐。有现业处。报定同时故。后之一喻。喻生后报。如人夜书。火灭字在现业虽灭。二报仍在。或可前二通喻三时。若有三业。必有果随。如声形处。必有响影。
经。三界果报亦复如是。
释曰。第三合法。应知。
经。大王(至)如兵奴法。
释曰。第五诫使役也。文有四别。一横制。二使役。三摄录。四示过。横制有三。一能制人。二横制诫。三属当白衣。是兵奴法也。
经。若我弟子(至)是兵奴法。
释曰。第二使役也。文有三节。一立籍。二强使。三显非佛弟子。是兵奴法。
经。立统官摄僧(至)兵奴之法。
释曰。第三摄录也。文有四节。一官摄。二典摄。三僧摄。四属是狱囚。兵奴法也。
经。当尔之时佛法不久。
释曰。第四示过也。
经。大王(至)非佛法僧。
释曰。第六诫自咎也。破国等缘。自作自受。非佛法僧。
经。大王(至)常所行道。
释曰。第七诫谬信也。文有四别。一示善。二示恶。三谬信。四示过。此即示善。此经乃是七佛法器。十方诸佛常所行路。故应流通。
经。诸恶比丘(至)破国因缘。
释曰。第二示恶也。诸恶比丘求名利故。于王等前。自说破法破国因缘。比丘自说。名为破法。教王令作。名为破国。
经。其王不别(至)不依佛法。
释曰。第三谬信也。王等不知求名利故。信受谄言。横作法制。不依佛诫。
经。是为破佛(至)正法不久。
释曰。第四示过也。信他谄语。不依信佛言。定是破佛国因缘。法灭不久也。
经。尔时十六(至)失光不现。
释曰。自下第二大众奉持。于中有二。初人王伤感。后天王嗟叹。前中有二。初明伤感。后显受持。此即初也。十六大王闻佛七诫未来恶事。悲泣出声。震动三千。诸光不现也。
经。时诸王等(至)当如佛教。
释曰。第二受持佛教。依如佛诫。不敢违逆。
经。尔时大众(至)是无佛世。
释曰。第二天王嗟叹。谓天王等。嗟叹恶时。无佛出世。是空虚也。
经。尔时无量(至)阿须轮王。
释曰。自下第二大众奉行。于中有二。初明能受人。后显所受法。此即初也。文有三节。一是菩萨。二是声闻。三是杂品。
经。闻佛所说(至)波罗蜜。
释曰。第二结所受法。闻佛所说二护因缘。顶戴受持。奉行此法也。
仁王经疏卷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