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一乘宝性论

  遍觉知大乘  最妙功德聚
  如大海水宝  如来智亦尔
  菩提广无边  犹如虚空界
  于无量功德  大智慧日光
  遍照诸众生  有佛妙法身
  无垢功德藏  如我身无异
  烦恼障智障  云雾罗网覆
  诸佛慈悲风  吹令散灭尽

  此六行偈义以十四偈略释应知。偈言。
  以何等性智  何者何处时
  作业无分别  是故业自然
  以何等根性  诸众生可度
  以何等智慧  能度诸众生
  又以何者是  化众生方便
  众生以何处  何时中可化
  进趣及功德  为果为摄取
  彼障及断障  诸缘不分别
  进趣谓十地  功德因二谛
  果谓大菩提  摄菩提眷属
  彼障谓无边  烦恼及习气
  断障谓大慈  及大悲心等
  是名一切时  常种种因缘
  如是等六处  次第说应知
  如大海水宝  空日地云风
  诸地如大海  智水功德宝
  菩提如空界  广无中后边
  为利益众生  二种业如日
  能悉遍照知  一切众生界
  皆有如来性  如地中伏藏
  犹如彼大地  体安固不动
  为利益众生  见彼我无别
  客尘烦恼等  本自无体性
  一切皆虚妄  如云聚不实
  起大慈悲心  犹如猛风吹
  烦恼智障尽  如彼云聚散
  化事未究竟  故常在世间
  从本际以来  自然不休息

  问曰。如向所说诸佛如来不生不灭。若如是者即无为法。无为法者不修行业。云何自然不休息常教化众生事。答曰。为示现彼诸佛大事断诸疑惑。是故依彼不可思议无垢清净诸佛境界。示现大事故。以譬喻说一行偈。
  帝释妙鼓云  梵天日摩尼
  响及虚空地  如来身亦尔

  依此一行修多罗摄取义。偈九种譬喻。自此以下广说余残六十六偈应知。又复依彼广说偈义。九种譬喻略说彼义。及以次第广说如来无上利益一切众生修行究竟。以十九偈解释应知。偈言。
  远离一切业  未曾见有果
  为一切疑人  除诸疑网故
  说九种譬喻  彼修多罗名
  广说此诸法  彼修多罗中
  广说九种喻  彼名智境界
  快妙智庄严  有智者速入
  具足佛境界  说彼天帝释
  琉璃镜像等  九种诸譬喻
  应知彼要义  见说及遍至
  以离诸相智  身口意业密
  大慈悲者得  离诸功用心
  无分别寂静  以智故无垢
  如大毗琉璃  帝释等譬喻
  智究竟满足  故究竟寂静
  以有净智慧  是故无分别
  为成种种义  故说释等喻
  为成彼义者  说九种见等
  离生离神通  诸佛现是事
  是名为略说  种种义譬喻
  先喻解异后  后喻解异前
  佛体如镜像  如彼琉璃地
  人非不有声  如天妙法鼓
  非不作法事  如彼大云雨
  非不作利益  而亦非不生
  种种诸种子  如梵天不动
  而非不淳熟  如彼大日轮
  非不破诸闇  如彼如意宝
  而非不希有  犹如彼声响
  非不因缘成  犹如彼虚空
  非不为一切  众生作依止
  犹如彼大地  而非不住持
  一切种种物  以依彼大地
  荷负诸世间  种种诸物故
  依诸佛菩提  出世间妙法
  成就诸白业  诸禅四无量
  及以四空定  诸如来自然
  常住诸世间  有如是诸业
  一时非前后  作如是妙业

    究竟一乘宝性论挍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论曰。向说四种法。自此已下明有慧人于彼法中能生信心。依彼信者所得功德。说十四偈。
  佛性佛菩提  佛法及佛业
  诸出世净人  所不能思议
  此诸佛境界  若有能信者
  得无量功德  胜一切众生
  以求佛菩提  不思议果报
  得无量功德  故胜诸世间
  若有人能舍  摩尼珠珍宝
  遍布十方界  无量佛国土
  为求佛菩提  施与诸法王
  是人如是施  无量恒沙劫
  若复有人闻  妙境界一句
  闻已复能信  过施福无量
  若有智慧人  奉持无上戒
  身口意业净  自然常护持
  为求佛菩提  如是无量劫
  是人所得福  不可得思议
  若复有人闻  妙境界一句
  闻已复能信  过戒福无量
  若人入禅定  焚三界烦恼
  过天行彼岸  无菩提方便
  若复有人闻  妙境界一句
  闻已复能信  过禅福无量
  无慧人能舍  唯得富贵报
  修持禁戒者  得生人天中
  修行断诸障  非慧不能除
  慧除烦恼障  亦能除智障
  闻法为慧因  是故闻法胜
  何况闻法已  复能生信心

  此十四偈以十一偈略释应知。偈言。
  身及彼所转  功德及成义
  示此四种法  唯如来境界
  智者信为有  及信毕竟得
  以信诸功德  速证无上道
  究竟到彼岸  如来所住处
  信有彼境界  彼非可思议
  我等可得彼  彼功德如是
  唯深信胜智  欲精进念定
  修智等功德  无上菩提心
  一切常现前  以常现前故
  名不退佛子  彼岸净功德
  毕竟能成就  五度是功德
  以不分别三  毕竟及清净
  以离对治法  施唯施功德
  持戒唯持戒  余二度修行
  谓忍辱禅定  精进遍诸处
  悭等所治法  名为烦恼障
  虚分别三法  是名为智障
  远离彼诸障  更无余胜因
  唯真妙智慧  是故般若胜
  彼智慧根本  所谓闻慧是
  以闻慧生智  是故闻为胜

  又自此已下明向所说义。依何等法说。依何等义说。依何等相说。初依彼法故。说二偈。
  我此所说法  为自心清净
  依诸如来教  修多罗相应
  若有智慧人  闻能信受者
  我此所说法  亦为摄彼人

  自此已下次依彼义故。说二偈。
  依灯电摩尼  日月等诸明
  一切有眼者  皆能见境界
  依佛法光明  慧眼者能见
  以法有是利  故我说此法

  自此已下次依彼相故。说二偈。
  若一切所说  有义有法句
  能令修行者  远离于三界
  及示寂静法  最胜无上道
  佛说是正经  余者颠倒说

  自此已下依护法方便故。说七偈。
  虽说法句义  断三界烦恼
  无明覆慧眼  贪等垢所缠
  又于佛法中  取少分说者
  世典善言说  彼三尚可受
  何况诸如来  远离烦恼垢
  无漏智慧人  所说修多罗
  以离于诸佛  一切世间中
  更无胜智慧  如实知法者
  如来说了义  彼不可思议
  思者是谤法  不识佛意故
  谤圣及坏法  此诸邪思惟
  烦恼愚痴人  妄见所计故
  故不应执著  邪见诸垢法
  以净衣受色  垢腻不可染

  自此已下依谤正法故。说三偈。
  愚不信白法  邪见及憍慢
  过去谤法障  执著不了义
  著供养恭敬  唯见于邪法
  远离善知识  亲近谤法者
  乐著小乘法  如是等众生
  不信于大乘  故谤诸佛法

  自此已下依谤正法得恶果报故。说六偈。
  智者不应畏  怨家蛇火毒
  因陀罗霹雳  刀杖诸恶兽
  师子虎狼等  彼但能断命
  不能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应畏谤深法  及谤法知识
  决定令人入  可畏阿鼻狱
  虽近恶知识  恶心出佛血
  及杀害父母  断诸圣人命
  破坏和合僧  及断诸善根
  以系念正法  能解脱彼处
  若复有余人  诽谤甚深法
  彼人无量劫  不可得解脱

  自此已下依于说法法师生敬重心故。说二偈。
  若人令众生  学信如是法
  彼是我父母  亦是善知识
  彼人是智者  以如来灭后
  回邪见颠倒  令入正道故

  自此已下依彼说法所得功德。以用回向故。说三偈。
  三宝清净性  菩提功德业
  我略说七种  与佛经相应
  依此诸功德  愿于命终时
  见无量寿佛  无边功德身
  我及余信者  既见彼佛已
  愿得离垢眼  成无上菩提

  自此已下略说句义。偈言。
  依何等法说  依何等义说
  依何等相说  如彼法而说
  如彼义而说  如彼相而说
  彼一切诸法  六行偈示现
  护自身方便  以七行偈说
  明诽谤正法  故有三行偈
  六偈示彼因  以二偈示现
  于彼说法人  深生敬重心
  大众闻忍受  得彼大菩提
  略说三种法  示现彼果报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