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毗昙部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初三慧者。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闻所成慧云何。答因闻依闻由闻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如有苾刍。或受持素呾缆。或受持毗奈耶。或受持阿毗达磨。或闻亲教师说。或闻轨范师说。或闻展转传授藏说。或闻随一如理者说。是名为闻。因此闻依此闻由此闻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云何。答因思依思由思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谓如有一如理思惟书数算印。或随一一所作事业。是名为思。因此思依此思由此思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云何。答因修依修由修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谓如有一方便善巧。自勤修习诸离染道。由此所修离染道故。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为修。因此修依此修由此修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修所成慧。有作是说。如此亦是思所成慧。所以者何。唯依佛法不共所修。乃可名为修所成慧。今此义中依诸等引所起寂静慧。皆名修所成慧。
后三慧者。一学慧。二无学慧。三非学非无学慧。学慧云何。答学作意相应。于法栋择极栋择最极栋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学慧。无学慧云何。答无学作意相应。于法栋择。广说乃至毗钵舍那。是名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云何。答有漏作意相应。于法栋择广说乃至毗钵舍那。是名非学非无学慧。
三根者。一未知当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如法蕴论广说其相。如世尊说。
学者学诸根 恒随正直道
常委勤精进 守护于自心
初慧根无间 生第二慧根
若第三慧根 解脱位方有
不动解脱位 诸有结永尽
无漏根圆满 乐止息诸根
将入永寂灭 任持最后身
降伏诸魔军 证毕竟常乐
三眼者。一肉眼。二天眼。三圣慧眼。肉眼云何。答杂骨肉血净四大种所造。眼界眼处眼根。是名肉眼。天眼云何。答不杂骨肉血极净四大种所造眼界眼处眼根。是名天眼。圣慧眼云何。答诸有学慧及无学慧。并一切善非学非无学慧。是名圣慧眼。如世尊说。
肉眼最为劣 天眼名次上
圣慧眼最胜 有三种差别
诸世间善慧 能顺趣决择
学无学正知 尽生老病死
大觉天人中 名称最高远
亦由慧速证 妙觉庄严身
三仗者。一闻仗。二离仗。三慧仗。闻仗云何。答多闻闻持闻积集者。若所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法具足多闻。忆持所闻言教纯熟专意观察所闻言教。于诸法义见善通达。是名为闻。因此闻由此闻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闻。亦名为仗。亦名闻仗。故名闻仗。离仗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为离。因此离依此离由此离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离。亦名为仗。亦名离仗。故名离仗。慧仗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为慧。因此慧依此慧由此慧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慧。亦名为仗。亦名慧仗。故名慧仗。如世尊说。
闻仗最为劣 离仗名次上
慧仗最为胜 精进力具足
具念乐静定 知世间生灭
于一切解胜 至世边彼岸
第五嗢柁南曰。
五三法有十 谓学修住定
导净默增上 无上明各三
有三学三修三住三定三示导三清净三寂默三增上三无上三明。
三学者。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增上戒学云何。答安住具戒守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悉皆具足。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是名增上戒学。增上心学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增上慧学。如世尊说。
苾刍具三学 乐修如理行
增上戒心慧 恒相续现行
具精进势力 及明盛静虑
常守护诸根 勤行不放逸
如昼夜亦然 如夜昼亦尔
如前后亦尔 如后前亦然
如下上亦然 如上下亦尔
胜伏诸方所 由不放逸定
说此为学迹 不放逸而住
由能了能舍 故得心解脱
世说为等觉 雄猛至行边
明行俱圆满 恒住无忘失
命根不相续 爱尽解脱故
如灯火涅槃 究竟心解脱
三修者。一修戒。二修定。三修慧。修戒云何。答于诸善戒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戒。修定云何。答于诸善定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定。修慧云何。答于诸善慧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慧。如世尊说。
善修戒定慧 至极究竟者
已永尽诸有 无垢亦无忧
于著得解脱 具利慧深定
超众魔境界 遍照如日轮
说一切有部集异门足论卷第五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六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三法品第四之余
三住者。一天住。二梵住。三圣住。天住云何。答谓四静虑。何等为四。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如世尊为吠那补梨婆罗门说。梵志当知。若时我于世间四静虑中。随为一静虑故行。尔时我为天住而行。若时我于世间四静虑中。随为一静虑故住或坐或卧。尔时我为天住而住或坐或卧。如是世间四静虑中。随于一静虑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天住。梵住云何。答谓四无量。何等为四。谓慈悲喜舍。如世尊为吠那补梨婆罗门说。梵志当知。若时我于四无量中。随为一无量故行。尔时我为梵住而行。若时我于四无量中。随为一无量故住或坐或卧。尔时我为梵住而住或坐或卧。如是四无量中随于一无量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梵住。圣住云何。答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如世尊为吠那补梨婆罗门说。梵志当知。若时我于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中。随为一出离远离所生善法故行。尔时我为圣住而行。若时我于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中。随为一出离远离所生善法故住或坐或卧。尔时我为圣住而住或坐或卧。如是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中。随于一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圣住。
三定者。一有寻有伺三摩地。二无寻唯伺三摩地。三无寻无伺三摩地。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寻俱伺俱。寻等起伺等起。寻相应伺相应。依寻伺转心住等住。广说乃至心一境性。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无寻唯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非寻俱唯伺俱。非寻等起唯伺等起。寻不相应唯伺相应。寻已止息唯依伺转心住等住。广说乃至心一境性。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答若三摩地非寻俱非伺俱。非寻等起非伺等起。寻不相应伺不相应。若寻若伺俱已止息心住等住。广说乃至心一境性。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三示导者。一神变示导。二记心示导。三教诫示导。神变示导者。云何神变云何示导。而说神变示导耶。答神变者。谓诸神变现神变已神变当神变。谓诸所有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若知若见。各别领受墙壁山岩崖岸等障身过无碍。如是广说乃至梵世身自在转。是名神变。示导者。谓有苾刍虽于多种神变境界各别领受。若不令他知见。但名神变自在。不名示导。若有苾刍能于多种神变境界各别领受。亦能令他知见名神变自在。亦名示导。是故所说神变示导。要能令他见等见了等了调伏随顺。乃名神变。亦名示导。由此说名神变示导。记心示导者。云何记心云何示导。而说记心示导耶。答记心者。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谓有一类或。由占相或由言说。随记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转变。或随记过去。或随记未来。或随记现在。或随记久所作。或随记久所说。或随记少。谓随记心。或随记多。谓随记心所法。诸所随记一切如实非不如实。或有一类不由占相不由言说随记他心。然由天神或由非人。闻彼声故随记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转变。广说如前。或有一类不由天神不由非人。闻彼声故随记他心。然由内心知他有情心所寻伺。随记他心。彼意如此。彼意如是。彼意转变。广说如前。复有一类不由内心。知他有情心所寻伺。随记他心。然由现见他有情住无寻无伺三摩地。见已念言。如是具寿。无寻无伺意行微妙。如是具寿从此定出。当起如此如此寻伺。诸所随记一切如实非不如实。如是具寿从此定出。当起如是如是寻伺。诸所随记一切如实非不如实。是名记心。示导者。谓有苾刍。虽由占相或由言说随记他心。广说乃至。如是具寿从此定出。当起如是如是寻伺。诸所随记一切如实非不如实。若不令他知见。但名记心自在。不名示导若。有苾刍或由。占相或由言说随记他心。广说乃至。如是具寿从此定出。当起如是如是寻伺。诸所随记一切如实非不如实。亦能令他知见名记心自在。亦名示导。是故所说记心示导。要能令他见等见了等了调伏随顺。乃名记心亦名示导。由此说名记心示导。教诫示导者。云何教诫云何示导。而说教诫示导耶。答教诫者如世尊说。苾刍当知。谓有苾刍为他宣说。此是苦圣谛应遍知。此是苦集圣谛应永断。此是苦灭圣谛应作证。此是趣苦灭道圣谛应修习。是名教诫。示导者。谓有苾刍虽能为他宣说。此是苦圣谛应遍知。乃至此是趣苦灭道圣谛应修习。若他闻已不起谛顺忍。不得现观边世俗智。但名教诫自在不名示导。若有苾刍能为他宣说。此是苦圣谛应遍知。乃至此是趣苦灭道圣谛应修习。亦能令他闻已起谛顺忍。得现观边世俗智。名教诫自在亦名示导。是故所说教诫示导。要能令他见等见了等了调伏随顺。乃名教诫亦名示导。由此说名教诫示导。
三清净者。一身清净。二语清净。三意清净。身清净云何。答离害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复次离害生命离不与取离非梵行。复次诸所有学身业。诸所有无学身业。诸所有善非学非无学身业。如是一切名身清净。语清净云何。答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复次诸所有学语业。诸所有无学语业。诸所有善非学非无学语业。如是一切名语清净。意清净云何。答无贪无嗔正见。复次诸所有学意业。诸所有无学意业。诸所有善非学非无学意业。如是一切名意清净。如是世尊说。
身语意净中 我说无漏净
名圆满清净 能永净诸恶
三寂默者。一身寂默。二语寂默。三意寂默。身寂默云何。答无学身律。仪名身寂默。语寂默云何。答无学语律仪。名语寂默。意寂默云何。答无学心。名意寂默。如世尊说。
身语意默中 我说无漏默
名圆满寂默 永寂诸恶故
三增上者。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世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说。有诸苾刍居阿练若。或在树下或住空闲。学所学法应作是念。今此世间有多众集。夫众集处必有天神。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远皆能睹见。心劣心胜悉能了知。我若发生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则诸天神现知见我。既知见已互相谓言。今应共观此善男子。已能厌俗正信出家。云何复生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又于世间大众集处。或现有佛及佛弟子。成就天眼具他心智。若近若远皆能睹见。心劣心胜悉能了知。我若发生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则诸圣众现知见我。既知见已互相谓言。今应共观此善男子。已能厌俗正信出家。云何复生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复作是念。彼诸世间虽见知我而不及我自审了知。故我今应自审观察。勿生如是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审知见。发勤精进身心轻安。远离惛沈安住正念。心定一趣制伏愚痴。彼由世间增上力故。能断不善修诸善法。如是世间增上势力。起善有漏或无漏道。名世增上。自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说。有诸苾刍居阿练若。或在树下或住空闲。学所学法应作是念。我已厌俗正信出家。不应复生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数数宜应自审观察。勿生如是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审知见。发勤精进身心轻安。远离惛沈安住正念。心定一趣制伏愚痴。彼由自我增上力故。能断不善修诸善法。如是自我增上势力。起善有漏或无漏道。名自增上。法增上云何。答如世尊说。有诸苾刍居阿练若。或在树下或住空闲。学所学法应作是念。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说之法善说现见。离诸热恼随顺应时。来观来尝智者内证。如是正法我已了知。不应复生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数数宜应自审观察。勿生如是不善寻伺。能为诸恶耽嗜所依。彼因如是自审知见。发勤精进身心轻安。远离惛沈安住正念。心定一趣制伏愚痴。彼由正法增上力故。能断不善修诸善法。如是正法增上势力。起善有漏或无漏道。名法增上。如世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