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依黑黑等殊  所说四种业
  恶色欲界善  能尽彼无漏
  应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论曰。佛依业果性类不同。所治能治殊。说黑黑等四。诸不善业一句名黑。以具染污黑不可意黑故。异熟亦黑。不可意故。色界善业一向名白。不为一切不善烦恼及不善业所陵杂故。异熟亦白。是可意故。非无色者多阙减故。欲界善业。名为黑白。恶所杂故。异熟亦黑白。非爱果杂故。此黑白名依相续立。非据自体互相违故。欲界恶强非善陵杂。故恶业果得纯黑名。诸无漏业能永断尽前三业者。名第四业。此无漏业。非染污故。得非黑名。非顺爱故。又不能感白异熟故。说名非白。然大空经说无学法是纯白者。以无学法。于超诸染。身中可得。非如学法。非超诸染。身中可得。诸无漏业。为皆能尽前三业不。不尔云何。颂曰。
  四法忍离欲  前八无间俱
  十二无漏思  唯尽纯黑业
  离欲四静虑  第九无间思
  一尽杂纯黑  四令纯白尽

  论曰。于见道中四法智忍。及于修道离欲染位。前八无间圣道俱行。有十二思唯尽纯黑。离欲界染第九无间圣道俱行。一无漏思双令黑白。及纯黑尽此时总断。欲界善故亦断第九。不善业故离四静虑。一一地染。第九无间道俱行无漏思。此四唯令纯白业尽。所余诸业无异熟故。非所明故于此不论。故于此中唯说十七与无间道俱行圣思能永尽前三有漏业。虽尽诸业是圣慧解。然于此中说近对治。虽身语业亦近治三。非慧相应故此不说何缘诸地有漏善业。唯最后道能断非余。以诸善法非自性断。已断有容现在前故。然由缘彼烦恼尽时。方说名为断彼善法。尔时善法得离系故。由此乃至缘彼烦恼余一品在断义不成。善法尔时犹被缚故。颂曰。
  有说地狱受  余欲业黑杂
  有说欲见灭  余欲业黑俱

  论曰。第一第三皆有异说有余师说。顺地狱受及欲界中顺余受业。如次名为纯黑杂业。谓地狱异熟唯不善业感。故顺彼受名纯黑业。唯除地狱。余欲界中异熟皆通善恶业感。故顺彼受名黑白业。如是所说前已遮遣。谓善无能杂不善故。有余师说。欲见所断及欲界中所有余业。如次名为纯黑俱业。谓见所断无善杂故名纯黑业。欲修所断有善不善故名俱业。此亦非理。二所断中俱有业不能感异熟果故。若谓此中所说三业据有异熟说非无异熟者。不应简言欲见所灭。又强力业理必不应。为力劣者之所陵杂。是故不应说修所断诸不善业亦得离名。亦不应言欲界有善力胜不善。陵伏恶业非所许故。所以者何。以欲界善非数行故。无有能感一劫果故。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二十一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二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业品第五之五

  又经中说有三牟尼。又经中言有三清净。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
  无学身语业  即意三牟尼
  三清净应知  即诸三妙行

  论曰。无学身业名身牟尼。无学语业名语牟尼。即无学意名意牟尼。非意牟尼意业为体。何缘唯说色识蕴中有是牟尼。非于余蕴。有余师说。举后及初类显中间。亦有此义。如实义者。胜义牟尼。唯心为体。故契经说。心寂静故有情寂静。此心牟尼。由身语业离众恶故。可以比知。意业于中无能比用。唯能所比合立牟尼。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诸身语意三种妙行。名身语意三种清净。无漏妙行永离恶行烦恼垢故。可名清净。有漏妙行犹为恶行烦恼垢污。如何清净。此亦暂时能离恶行烦恼垢故得清净名。或此力能引起无漏胜义清净故立净名。若谓此亦能引烦恼垢故。谓作烦恼等无间缘是则不应名清净者。此亦非理。善心起时。非为染心起加行故。染心无间无漏不生。有漏善心能引无漏。故有漏善得清净名。顺无漏心能除秽故。说此二者。为息有情。计邪牟尼。邪清净故。又经中说有三恶行。又经中言有三妙行。俱身语意。相各云何。颂曰。
  恶身语意业  说名三恶行
  及贪嗔邪见  三妙行翻此

  论曰。一切不善身语二业加行后起。及与根本并不善思。如次名身语意恶行。然意恶行复有三种。谓非意业贪嗔邪见。岂不契经。亦说贪等名为意业。如何今说贪嗔邪见非意业邪。是业资粮故亦名业。如漏资粮亦名漏等。是诸圣贤所诃厌故。又能感得非爱果故。此行即恶故名恶行。三妙行者翻此应知。谓一切善身语二业加行后起。及与根本并诸善思。如次名身语意妙行。然意妙行复有三种。非业无贪无嗔正见。智所赞故。感爱果故。此行即妙。故名妙行。正见邪见虽非益损他。而为彼本故亦成善恶。又经中言。有十业道。或善或恶。其相云何。颂曰。
  所说十业道  摄恶妙行中
  粗品为其性  如应成善恶

  论曰。于前所说恶妙行中。若粗显易知。摄为十业道。如应若善摄前妙行。不善业道摄前恶行。不摄何等妙恶行耶。加行后起等。彼非粗显故。且于不善十业道中。若身恶行令他有情失命失财失妻妾等。说为业道。令远离故。若语恶行过失尤重。说为业道。令远离故。若意恶行重贪嗔等。说为业道。令远离故。加行后起及余过轻。并不善思皆非业道。善业道中身善业道。于身妙行不摄一分。谓加行后起及余善身业。即离饮酒断草施等。语善业道于语妙行不摄一分。谓爱语等意善业道。于意妙行不摄一分。谓诸善思。十业道中前七业道。为皆定有表无表耶。不尔云何。颂曰。
  恶六定无表  彼自作淫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无表

  论曰。七恶业道中六定有无表。谓杀生等。除欲邪行。非如是六。若遣他为。至根本时有表生故。若有自作彼六业道。则六皆有表无表二谓起表时彼便死等后方死等与遣使同。根本成时唯无表故。唯欲邪行必具二种。要是自身所究竟故。非遣他作如自生喜。七善业道。若从受生必皆具二。谓表无表。受生尸罗必依表故。静虑无漏所摄律仪。名为定生。此唯无表。但依心力而得生故。加行后起如根本耶。不尔云何。颂曰。
  加行定有表  无表或有无
  后起此相违

  论曰。业道加行必定有表。此位无表。或有或无。若猛利缠淳净心起。则有无表。异此则无。后起翻前定有无表。此位表业。或有或无。第二刹那无表为始。名为后起。故此定有。若于尔时起随前业。则亦有表。异此便无于此义中建立业道。加行根本。后起异相。如顺正理广辩应知。又契经说。苾刍当知。杀有三种。一从贪生。二从嗔生。三从痴生。乃至邪见有三亦尔。岂诸业道于究竟时皆由三根。佛作是说。非诸业道于究竟时皆由三根。加行有异。云何有异。颂曰。
  加行三根起  彼无间生故
  贪等三根生

  论曰。不善业道加行生时。一一由三不善根起。依先等起故作是说。杀生加行由贪起者。如有贪彼齿发身分。或为得财。或为戏乐。或为拔济亲友自身。从贪引起杀生加行。从嗔起者。如为除怨发愤恚心起杀加行。从痴起者。如波剌斯作如是说。父母老病。若令命终便生胜福。以令解脱现在众苦。新得胜身明利根故。又谓是法祠中杀生。又诸王等依世法律。诛戮怨敌除剪凶徒。谓成大福起杀加行。又外道言。蛇蝎蜂等为人毒害。杀便获福。羊鹿水牛及余禽兽。本拟供食故杀无罪。又因邪见杀害众生。此等加行皆从痴起。余六加行从三根生。如顺正理广辩其相贪等加行如何从三。以从三根无间生故。谓从贪等三不善根。无间各容生三业道。由此已显从贪嗔痴无间相应生三加行。依无间义亦生业道。已说不善从三根生。善复云何。颂曰。
  善于三位中  皆三善根起

  论曰。诸善业道所有加行根本后起。皆从无贪无嗔无痴善根所起。以善三位皆是善心所等起故。善心必与三种善根共相应故。此善三位其相云何。谓远离前不善三位。所有三位应知是善。且如勤策受具戒时。来入戒坛礼苾刍众。至诚发语请亲教师。乃至一白二羯磨等。皆名为善业道加行。第三羯磨竟。一刹那中。表无表业。名根本业道。从此以后至说四依。及余依前相续随转。表无表业皆名后起。如先所说。非诸业道。于究竟位。皆由三根。应说由何根究竟何业道。颂曰。
  杀粗语嗔恚  究竟皆由嗔
  盗邪行及贪  皆由贪究竟
  邪见痴究竟  许所余由三

  论曰。恶业道中杀生粗语嗔恚业道。由嗔究竟要无所顾。极粗恶心现在前时。此三成故诸不与取欲邪行贪。此三业道。由贪究竟要有所顾。极染污心现在前时。此三成故。邪见究竟要由愚痴。由上品痴现前成故。虚诳离间杂秽语三。一一许容由三究竟。以贪嗔等现在前时。一一能令此三成故。诸恶业道何处起耶。颂曰。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处起

  论曰。如前所说四品业道。三三一三。随其次第。于有情等四处而生。谓杀等三有情处起。要待有情此业道生。故非唯待外物此业道生。岂不此三亦名色处起。一蕴一念亦得名色名。此三要托诸蕴总故。偷盗等三众具处起。于他有情所受用物。欲摄属己业道方成。虽待有情而众具胜。故说三种托众具成。唯邪见一名色处起。由此拨无名色法故。虽此亦拨涅槃为无。而名色门拨无永灭谓尚无苦况苦涅槃。是故但言名色处起。岂不邪见。亦拨有情。何故但言名色处起。由此缘别名色亦生。但拨有情所依名色。拨能依假不说自成。又圣教中有无有情理必无。名色亦无同有情。拨实为无重故成业道拨无假法轻故非业道。是故不言有情处起。虚诳语等三名身等处起。语体必依名等起故。语虽亦托有情等生。而正亲依名身等起。又杂秽语不待有情。无有不托名身等者。或依不共处立业道无失。粗语虽依名身等起。恐谓唯依外此业道亦成。故说唯依有情处起。又发粗语不假饰词。故不说依名身等起。由何建立杀业道成。谓由加行及由果满。于此二分随阙一时。不为杀生根本罪触。颇有杀者起杀加行及令果满。而彼不为杀罪触耶。曰有。云何。颂曰。
  俱死及前死  无根依别故

  论曰。若能杀者。起杀加行定欲杀他。与所杀生俱时舍命。或在前死。彼能杀者业道不成。所以者何。以所杀者命未断故。以能杀者其命已终。别依生故。谓杀加行所依止身今已断灭。虽有别类身同分生非罪依止。此曾未起杀生加行成杀业道。理不应然。若有多人集为军众欲杀怨敌。或猎兽等。于中随有一杀生时。何人得成杀生业道。颂曰。
  军等若同事  皆成如作者

  论曰。于军等中若随有一。作杀生事如自作者。一切皆成杀生业道。由彼同许为一事故。如为一事展转相教。故一杀生。余皆得罪。若有他力逼入此中。因即同心。亦成杀罪。唯除若有立誓要期。救自命缘亦不行杀。无杀心故不得杀罪。今应别辩十业道相。谓齐何量名为杀生。乃至齐何名为邪见。且先分别杀生相者。颂曰。
  杀生由故思  他想不误杀

  论曰。要由先发欲杀故思。于他有情。他有情想。作杀加行。不误而杀。谓唯杀彼不漫杀余。齐此名为杀生业道。有怀犹豫为杌为人。设复是人。为彼非彼。因起决志。若是若非我定当杀。由心无顾。若杀有情亦成业道。如是业道若定若疑。但具杀缘皆有成理。于刹那灭行杀罪如何成。以起恶心行杀加行。令所杀者。现命灭时。不能为因。引同类命。障应生命。令永不生。故名杀生。由斯获罪。已分别杀生。当辩不与取。颂曰。
  不与取他物  力窃取属己

  论曰。前不误等言如应流至后。谓要先发欲盗故思。于他物中起他物想。或力或窃。起盗加行。不误而取。令属己身。齐此名为不与取罪。若有盗取窣堵波物。于佛得罪。佛将涅槃总受世间所施物故。盗亡僧物已作羯磨。于界内僧得偷盗罪。羯磨未了于一切僧。若盗他人及象马等。出所住处业道方成。已辩不与取。当辩欲邪行。颂曰。
  欲邪行四种  行所不应行

  论曰。总有四种行不应行。皆得名为欲邪行罪。一于非境。谓他所护。或母或父或父母亲。乃至或失所守护境。二于非道。谓设己妻口及余道。三于非处。谓于制多寺中迥处。四于非时。谓怀胎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有说若夫许受斋戒而有所犯。方谓非时。既不误言亦流至此。若于他妇谓是己妻。或于己妻谓为他妇。道非道等但有误心。虽有所行而非业道。若于此他妇作余他妇想行非梵行。有说亦成。加行受用时并于他境故。有说如杀业道不成加行。究竟时前境各别故。苾刍尼等如有戒妻若有侵陵亦成业道。已辩欲邪行当辩虚诳语。颂曰。
  染异想发言  解义虚诳语

  论曰。说听力故成虚诳语。谓于所说异想发言。及所诳者解所说义。染心不误方成业道。所诳未解。杂秽语收语多字成。要最后念表无表业。方成业道。或随所诳解义即成。前字俱行皆此加行。此中解义据所诳者能解名解。非正解义。齐何名为能解正解。前谓解者。住耳识时。后谓正能分别其义。若正解义义意识知。语表耳识俱时灭故。应此业道。唯无表成。是故理应。善义言者。住耳识住。业道即成。能诳具足表无表故。有言所诳随解不解。但异想说业道即成。不尔此同离间语故。随忍不忍要解方成。经说诸言略有十六。谓于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事中言实见等。所见等中言不见等。如是八种名非圣言。不见等中言不见等。所见等中言实见等。如是八种名为圣言。何等名为所见等相。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