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律疏部
- 菩萨戒本疏
菩萨戒本疏
第六悲心唱导戒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见一切众生应当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三归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川林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菩萨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犯轻垢罪 此下四戒以悲教化。于中初二明悲摄众生。后二辨以敬护正法。法住人益故。虽护法即是化人。初二中初戒明唱导教化。次戒辨说法教化。见生不化乖普摄行故制之。道俗同学。大小不失。以声闻本不兼济故。文中常起大悲心者。愍彼长没苦海。常欲拔之令出。若入已下。内心起悲发言唱导。十戒者。或是十善业道之戒。或是菩萨十无尽戒。见畜令发菩萨心者。畜生之中或有黠慧得领解者。或虽当时无能领解。法声光明入毛孔中。远作菩提之因缘故。
第七敬心说法戒
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若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在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华供养四众听者下坐如孝顺父母敬顺师教如事火婆罗门其说法者若不如法说者犯轻垢罪 道听途说。有慢法之过。故制断之七众同学。文言比丘者。在家为师范义小故。大小共制。文中常行教化大悲心者。悲心教化事在益物。理宜严敬生善。不应轻薄起非。一切众中已下正明说法仪式。于中有二。一明为白衣说法仪。二辨为四众说法仪。准律。人卧已坐。或为覆头投杖等。悉应同制。如孝顺父母者。尊人也。如事火婆罗门者。重法也。
第八不立恶制戒
若佛子皆以信心受佛戒者。若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灭佛法戒律明作制法以我四部弟子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立形像佛塔经律立统官制众使安籍记僧菩萨比丘地立白衣高座。广行非法如兵奴事主而菩萨正应受一切人供养。而反为官走使。非法非律。若国王百官好心受佛戒者。莫作是破三宝之罪。若故作破法者。犯轻垢罪 此下两戒敬护正法。初戒遮其恶制。后戒护其正教。初中违佛立制。是破法因缘。故制令断。华严云。不非先制不更造立。此之谓也。大小俱制。七众同防。文中皆以信心受戒者。谓本受戒时皆用信心也。若国王下。谓变持邪慢灭破佛法。由二因缘灭破佛法。一立非法制。二不听出家行道等事。破三宝之罪者。法痴人摧三宝俱破也。故作破法者。由非制而制是制便断也。
第九爱护正法戒
若佛子以好心出家。而为名闻利养于国王百官前说佛戒者。横与比丘比丘尼菩萨戒弟子作系缚事。如狱囚法如兵奴之法。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若受佛戒者。应护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不可毁破。而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破佛戒之声。如三百鉾刺心。千刀万杖打拍其身。等无有异。宁自入地狱经于百劫。而不一闻恶人以恶言谤破佛戒之声。而况自破佛戒教人破法因缘。亦无孝顺之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戒法秘密非俗宜闻。理应爱护。同自子亲。而于未信俗前妄说佛戒秘要。反为行人系缚。更起正法蕀刺。法衰人坠。莫不由此。故制令敬护。大小俱制。七众同学。文中以出家好心者。谓本出家时有爱法好心也。而为名闻下。乖本好心反从名利。于国王百官前说佛戒者。驰心臭饵。赠以圣言也。横与比丘等系缚者。由俗闻佛戒。非理捡挍故横作系缚也。如师子身中虫下。引喻重啧破法由自佛子不由外道天魔也。若受佛戒者下劝令敬护。而何况自破下违成犯也。
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 如是八戒应当下总结敬持。
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过去诸菩萨已诵未来诸菩萨当诵现在诸菩萨今诵 诸佛子下大段第三总结轻垢劝令受持。
诸佛子谛听。此十重四十八轻戒。三世诸佛已诵当诵今诵。我今亦如是诵。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欢喜受持 佛子谛听下是流通分。于中有二。一付法令持。二结通余化。初中有三。一命众。即佛子谛听也。二正以付嘱。三三千学下时众顶戴。正付中有二。一戒经令受持。二我在今树下嘱戒法令奉行。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从摩醘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下十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千百亿世界莲华藏世界微尘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无量行愿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如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千百亿世界中一切众生受持欢喜奉行。若广开心地相相如佛华光王七行品中说。
明人忍慧强 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
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 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 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
为净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 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 性戒福慧满 此是佛行处
智者善思量 计我著相者 不能信是法
灭尽取证者 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
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 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 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 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
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 亦名摩诃衍
一切戏论恶 悉由是处灭 诸佛萨婆若
悉由是处出 是故诸佛子 宜发大勇猛
于诸佛净戒 护持如明珠 过去诸菩萨
已于是中学 未来者当学 现在者今学
此是佛行处 圣主所称叹 我已随顺说
福德无量聚 回以施众生 共向一切智
愿闻是法者 疾得成佛道
菩萨戒经终
菩萨戒本疏卷下(之末终)
跋
余曾闻之师。世多梵网疏钞。而义寂师所述最为妙诠也。尔来求之仿佛乎宝觉尊者之于首楞严者。有稔于期矣。顷寓城北密严庵。偶书林某氏携来一古书曰。此是寂法师之梵网疏也。余惊叹顶受而烧芗拜阅。传写展转误鲁鱼者不为不多。管识之所及谨校随正。遂谕某氏绣梓行世。庶几自利延及他焉。然此疏所牃与流布经往往有异。东掖注疏言藏中有阙本。盖指之乎。是故且执天台经本。驳入疏中以便合稽。又旁添和字者。欲令婴学易解也。其犹未正者。更俟后贤之参订而已。
旹
贞亨元年龙集甲子僧自恣之日晚学比丘(妙辨)谨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