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论藏
- 律疏部
- 僧羯磨
僧羯磨
非时和合法(若因举事遂有斗诤。能所不和别部说戒。若能忏悔改过从僧乞解。解已作白羯磨和合布萨。应如是白)大德僧听。彼所因事。令僧斗诤诽谤。互求长短。令僧破。令僧别住。令僧尘垢。彼人僧为举罪已。还为解已灭僧尘垢。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作和合布萨。白如是(作是白已和合布萨)。
非时说戒法(若因斗诤令僧不和。令僧别异分为二部。若能于中改悔不相发举。此则名为以法和合。作如是白)大德僧听。众僧所因诤事。令僧斗诤而不和合。众僧破坏令僧尘垢。令僧别异分为二部。彼人自知犯罪事。今已改悔。除灭僧尘垢。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和合说戒。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后和合说戒)。
安居篇第六
对首法(告诸比丘。汝不应一切时春夏冬人间游行。从今已去听诸比丘三月夏安居。应作是言)长老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依某甲僧伽蓝。(若在村内应云)某甲聚落。(若在别房应云)某甲房。前三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三说。以安居依第五律师故须问言)汝依谁持律。(彼应答言)依某甲律师。(复应语言)有疑当问。(彼复答言)可尔(后三月安居法亦如是。安居有二种一前二后。若前安居住前三月。若后安居住后三月)。
心念法(律言。从今日听诸比丘。若无所依人。心念安居。作法同前。但除初句及后问答。作其三说)。
忘成法(尔时比丘。住处欲安居。无所依人。白忘不心念。不知成不。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
及界法(时诸比丘。往安居处欲安居。入界便明相出。彼有疑。为成安居不。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次入园亦同。次一脚入界入园亦如是)。
受日篇第七
对首法(若有佛法僧事。檀越父母等请唤受忏。病患看病求同业等缘不及即日还听。受七日去。应如是作)长老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白长老令知(三说不应专为饮食故去)。
羯磨法(为前缘远不及七日还。佛言听有如是事受过七日法。若十五日一月日白二羯磨。应如是作)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某甲比丘。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白如是。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谁诸长老忍。僧听某甲比丘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某甲比丘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自恣篇第八
白僧自恣时法(自今已去听安居竟自恣。听遮自恣不应求听。何以故。自恣即是听。又诸比丘不知今日自恣明日自恣。佛言。自今已去。听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唱言)大德僧听。今僧某月某日某时。集某处自恣(余仪轨等并同说戒)。
差受自恣人法(诸比丘一时自恣闹乱。又不求次第自恣。上座疲极。佛言不应尔。听差受自恣人白二羯磨。有五法者应差。若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知自恣。未自恣应如是差)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白如是。大德僧听。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谁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作受自恣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自恣白法(律言。听比丘坐应知来不。先白后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听。今日众僧自恣。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和合自恣。白如是。
僧自恣法(律言。听徐徐三说了了自恣。不应反抄衣衣缠颈等。应偏露等作如是言)大德众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若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三说若病比丘。佛听随身所安自恣。其告清净缘及告法一同说戒)。
略自恣法(律言。若有八难及余缘。听略自恣。若难事尚远容得广说应广说。若难事近不得三说当再说。若不得再说应一说。若不者如法治。若难事近不得一说者。诸比丘即应作白各共三说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各各共三语自恣。白如是(作是白已。各共三语自恣再说一说亦如是。若难事近不得各三语自恣亦不得白。即应以此事去)。
对首自恣法(若有四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三长老忆念。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自恣清净(三说若三人二人亦如是)。
心念自恣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自恣清净(三说)。
增益自恣法(律言。若有众多比丘。结安居精勤行道得增上果证。诸比丘作是念。我曹若今日自恣。便应移住余处。恐不得如是乐。彼比丘即应作白增益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日不自恣。四月满当自恣。白如是(作如是白已至四月满自恣)。
增减自恣法(律言。若自恣日闻异住处比丘斗诤不和欲来此自恣。彼比丘应作若二若三减日自恣。若闻已入界应为具洗浴器等。安置已至界外自恣。若能如是方便作者善。若不能者彼作白增上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日不自恣。至黑月十五日当自恣。白如是(作是白已增上自恣。若客比丘住至黑月十五日者。旧比丘应作白第二增上自恣作如是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日不自恣。后白月十五日当自恣。白如是(若客比丘犹不去。旧比丘应如法如律强和合自恣)。
受比丘尼自恣法(时比丘僧应为尽集。不来者嘱授彼比丘尼。于僧中说自恣已僧中上座语云)大德僧众。不见比丘尼众有见闻疑罪可举。语比丘尼众。如法自恣。谨慎莫放逸(使尼礼足已还)。
衣钵药受净篇第九
受三衣法(依十诵云)长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干)长(若干)短割截衣持(三说受下二衣类准亦尔)。
舍三衣法(应翻受云)长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干)长(若干)短割截衣持今舍(三说舍下二衣类准亦尔)。
受尼师坛法(应云)长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尼师坛。是我助身衣受(三说余助身衣受同此法舍者翻受应知)。
受钵法(律言。钵有二种。一瓦二铁色。亦二种。一赤二黑。大者三升小者一升半。此应持应净施持准十诵云)长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钵多罗应量受。长用故(三说舍者翻受应知)。
受非时药法(律言。听饮八种浆。一梨浆。二阎浮果浆。三酸枣浆。四甘蔗浆。五微果浆。六舍楼迦浆。七波楼师浆。八蒲萄浆。若不醉人应非时饮。若醉人不应饮。若饮如法治。应从净人手受已次对比丘加法云)长老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有某病缘故。此某非时浆。为经非时服故。今于长老边受(三说受余二药法同七日应言)为共宿七日服故。(尽形应言)为共宿长服故(七日药者酥等。尽形药者一切醎醋等。不任为食者)。
真实净法(应云)大德一心念。我有此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舍与大德。为真实净故(作真实净。应问施主然后得著钵药类同)。
展转净法(应云)大德一心念。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大德。为展转净故(彼受净者应云)长老一心念。汝有此长衣未作净。为净故与我。我今受之。(受已语言)汝施与谁。(彼应答言)施与某甲。(受净者言)长老一心念。汝是长衣未作净。为净故施与我。我今受之。受已汝与某甲。是衣某甲已有。汝为某甲善护持。著用随因缘(作展转净若问不问听随意著钵药类同事别为异)。
摄物篇第十
摄时现前施法(律言。自今已去。不应于一切时春夏冬求索夏衣。又不应此处安居余处受夏衣分。又有比丘在异住处。结夏安居已。复于余处住。彼不知何处取安居物。佛言。听住日多处取。若二处俱等听各取半。又云。众僧得夏安居衣。僧破为二部。佛言。应数人多少分。若未得夏衣。若得夏衣。及未得夏衣。僧破二部。亦数人分。此等为施现前。分并无法)。摄非时现前施法(时王舍城。诸优婆塞。闻佛听诸比丘畜檀越施衣。即遣人大送种种好衣。与诸比丘。诸比丘不知云何。佛言听分。不知云何分。当数人多少分。若十人为十分。乃至百人为百分。好恶相参。分不应自取。分使异人取。不应自掷筹。使不见者掷筹。此既数人亦无分法)。
摄时僧施法(时有比丘。未分夏衣便去。后比丘分夏衣。不敢取去者分。诸比丘不知。成分不。佛言成分。应相待。亦应嘱授后人受夏衣分。律言。若一比丘安居。大得僧夏安居衣物。彼比丘应作心念言)此是我物(其羯磨对首法。准同非时僧施。更无异故不出)。
摄非时僧施差分物人法(时有住处现前僧得可分衣物。佛言听分。分时有客数来分衣疲极。应差一人令分。此人应具五法。五法如上应如是作)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白如是。大德僧听。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忍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为僧分粥分小食。佉阇尼差请会敷卧具分卧具分浴衣。分衣可与可取。差比丘使沙弥使一切。亦如是有五法为僧分粥。入地狱如箭射。谓有爱等。有五法分粥生天如箭射。谓不爱等。乃至差沙弥使亦如是)。
付分衣人物法(既差人已应须付物作如是付)大德僧听。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彼当与僧。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僧今与某甲比丘。彼当与僧。谁诸长老忍。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僧与某甲比丘。彼当与僧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彼当与僧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此法已准人多少等分沙弥若和合等分若不和合二分与一。又若不和三分与一。又若不与不应分僧伽蓝人四分与一。若不与不应分)。
四人直摄物法(若但四人不成差不成付直作摄法应如是作)大德僧听。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今现前僧分是衣物。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今现前僧分是衣物。谁诸长老忍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今现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今现前僧分是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
对首摄物法(若有三人彼此共三语受应作是言)二长老忆念。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此处无僧。此是我等分(三说)(二人亦尔分法如前)。
心念摄物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此处无僧。此是我分(三说分法如前)。
摄二部僧得施法(尔时有异住处。二部僧多得可分衣物时。比丘僧多。比丘尼僧少。佛言。应分作二分。若无比丘尼纯式叉摩那。亦分二分。及纯沙弥尼亦分二分。若无沙弥尼。僧应分。若比丘少比丘尼多。亦分二分。若无比丘。纯有沙弥亦分二分。若无沙弥。比丘尼应分。分二分已各至本处。作羯磨等三法分之。时僧得施亦尔。其二部现前施。并数人分)。
摄亡比丘物法(时诸比丘分僧园田果树。又分别房及属别房物。又分铜瓶铜盆釜镬及诸重物。又分绳床木床坐褥卧褥枕。又分伊梨延陀耄罗耄耄罗氍毹。又分车舆守僧伽蓝人。又分水瓶澡罐锡杖扇。又分铁作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竹作器。佛言。不应分。属四方僧。氍毹广三肘长五肘。毛长三指。剃刀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俱夜罗器。现前僧应分。先作此简然后作法)。
看病人对僧舍物法(时看病人持物僧中具仪舍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此(若余处亡云彼)住处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此随现有六物作法。若有阙者应除。又若物类众多此言摄。不尽者应言若衣非衣)。此住处现前僧应分(三说)。
赏看病人物法(律言。僧问瞻病人言。病人有嘱授不。谁负病者物。病者负谁物。有五法应与看病人物。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能与。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唾吐。三有慈愍心不为衣食。四能经理汤药乃至差若死。五能为病人说法。令病者欢喜已身于善法增益。有是五法。应取病人衣物。其衣钵等物随现有者赏无者不得。将余物替应如是赏)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此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看病比丘。白如是。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此现前僧应分。僧今与某甲看病比丘。谁诸长老忍。僧与某甲看病比丘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看病比丘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差分衣人法(具德如前应如是差)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白如是。大德僧听。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谁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为僧作分物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付分衣人物法(差已应如是付)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过。所有若衣非衣此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与僧。白如是。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命过。所有若衣非衣。此现前僧应分。僧今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与僧。谁诸长老忍。某甲比丘命过。所有若衣非衣。此现前僧应分。僧今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与僧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与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当还与僧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分法如前)。